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什么?”苏云君何等聪慧,看着赵莺莺的模样,哪里还猜不出来这丫头心思,怕是芳心暗许了吧。
好在赵家对赵莺莺也是宠溺的很,若赵莺莺真是瞧上谁了,偷偷告诉赵夫人,赵夫人定然会考虑女儿的感受的。
所以苏云君见此只是调笑。
赵莺莺从来没这么扭捏过,拉着苏云君的手,支吾了半晌,总算是自己受不了了。攒足了勇气对着苏云君说道:“我家给我说了门亲事,是临淄王的正妃。”
说着脸色更是红的能滴血。
苏云君看着赵莺莺的神情,试探的问道:“你是不是去见了人?”
赵莺莺没想到苏云君一下就猜到了,顿时头低的都快埋在胸口了,声音也跟蚊子哼哼般:“恩。”
苏云君没想到赵莺莺还真大胆,还真跑去见了,这未出阁的小姐相未婚夫要被人知道可不得笑死。不过依着赵莺莺的性格,自然也是不可能盲婚哑嫁的。
瞧着赵莺莺这红透的小脸,苏云君调笑道:“那看着怎么样?”
一听到苏云君问这个,赵莺莺像是忘了刚刚的窘迫,抬起头笑的两眼都眯成一条线了:“我瞧着人还不错,风度翩翩也很有礼数,说话的时候也是温文尔雅的。”
“你还跟他说话了?”苏云君原本以为赵莺莺偷偷看一眼就了不得了,没成想她竟然跟临淄王说了话,顿时惊讶不已。
赵莺莺却是不以为意:“不说话哪里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啊。”
“你还是未出阁的姑娘,这要是被临淄王知道了,日后嫁过去临淄王会怎么想。”苏云君考虑的不像赵莺莺这般浅,就单单今天瞧着临淄王的做派,她就知道这不是个简单的人。若是被临淄王知道,自己即将娶进门的妃子曾刻意跟自己见过,到时候指不定会作何想法。
赵莺莺没想到苏云君竟然会这般在意,当下拉着苏云君的手说道:“好啦,我又不是傻的,我不是刻意去跟他相遇的。是上次跟哥哥去郊外赛马,不小心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刚巧遇到他救了我,当时我也是换了男装,他不知道是我。”
苏云君闻言盯着赵莺莺,见她不像是说谎的样子,才松了口气。
“那这么说,这件事你兄长也都知晓的?”
赵莺莺闻言点点头:“自然是知道的,要不然大哥也不会带我去赛马。”
说着赵莺莺才发现自己漏了嘴,顿时声音又小了下来。
苏云君却是没在意这些,只是思考着赵家给她寻的这门亲事。
赵家给她谋了这门亲事,自然是为了她好,可是即便是中宗如今有子嗣,东宫有主,临淄王乃是相王的儿子。但是如今的局势,只要身在皇家,哪有能远离政治漩涡的。赵莺莺被赵家娇养如今,双手不沾阳春水的,苏云君不由的有些担心她嫁给临淄王究竟是福是祸。
心想着,还想叮嘱两句,赵家的丫鬟跑过来:“小姐,老爷和夫人在找您。”
苏云君见此也不好多留:“莺莺你还有事就先去忙吧,我也该回去了,只是日后当心了,这等子事万不能再做。可明白了!”
赵莺莺虽然是骄纵了些,却是不傻,闻言点点头:“好了,我省的了,你就放心吧。”
五十二章: 华氏心思
说着吩咐下人送苏云君出去。
回去的路上苏云君一直在思考着赵家的事和赵莺莺的亲事。
她清楚的记得,前世赵莺莺根本没有跟临淄王议亲,而是嫁给一员武将,小夫妻虽然早逝,但是也算是琴瑟和鸣。可是现在赵家竟然将她许亲给临淄王,这完全已经偏离了前世的路子。
虽然赵莺莺嫁给临淄王为正妃,这乃是高嫁,是件好事,苏云君却是开心不起来。
要知道临淄王虽然只是相王之子,但也毕竟是皇室中人,娶亲可不是说看上谁家姑娘,上门提亲这么简单。赵家如今都敢让赵莺莺知道,这亲事估摸着已经是成了的事。
可是赵莺莺的父亲现在不过是甘泉府果毅都尉,才从五品的官职,先不说相王如今得势,即便是相王失势,临淄王也不会沦落到要娶一个五品官的妻子为正妃。婚乃是结两姓之好,寻常百姓家都是想着如何去娶个能帮助夫家的媳妇。
更别说这些皇亲贵胄了,瞧着临淄王今天处理高峰的事情的手段,苏云君绝对不信他是毫无半点野心的。
这样的人与赵家结亲,那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故意做小让别人觉得他已经毫无志向,连娶妻都是毫无背景的武夫之女。好让别人对他放心,这样才能达到掩人耳目,好背地里暗渡成仓。
这于临淄王来说,绝对是很好的蛰伏,可是对赵莺莺来说却是悲哀的。
她向来心思简单,事事好与人出头。家中府里又从来没有什么争斗可研,父亲娶了两房妾室都生了儿子,却都对主母恭恭敬敬的。若是让她嫁给临淄王,进入王府后宫,定是要被王府后院的那些腌臜事吃的骨头都不剩。
可是这是她爹娘定下的亲事,估计连她爹都没想到赵莺莺的婚姻在遭人算计吧。
苏云君想着心里不由凉了三分,就今天看着赵莺莺的模样,对这桩亲事很是满意,她向来看事情很是简单的,也是死心眼。只要她瞧着满意了,无论再有人说什么也都没用。
而且这事不同于周盼和苏子衿,就连苏云君也不敢断定,究竟是好是坏。
苏云君心里正想着赵莺莺的亲事,不知不觉马车就到了苏府。
明茶轻声提醒道:“乡君,到了,先下车吧。”
闻言苏云君才发现竟然已经到家了,这才由着明茶扶下车。
下了车,苏云君先去华氏的院子,华氏正教着苏子衿看账本,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见着苏云君回来,忙笑着招手:“怎么样,在赵家呆了这么许久,你们姐妹也说了不少子话吧。”
苏云君闻言乖巧的坐到华氏身边,替华氏倒了杯茶,故作无意的说道:“也没聊什么,只是告诉我她家给她说了门亲事。”
华氏一向宠着苏云君,只要没有外人的时候,也都是不拘着她们姐妹两。苏云君这么提起赵莺莺的亲事,华氏也不觉有什么不妥的,反而接话道:“哦?许了哪家?”
听着华氏开口,苏云君抬头笑着迎上华氏的目光:“莺莺说她家给定的是临淄王,还是正妃呢。”
闻言华氏先是一愣,很显然华氏和苏云君的想法是一样的,觉得按照常理临淄王是不会与赵家结亲的。顿时心里疑惑起来,但是当着两个女儿的面,却也不好表现出来。当即在心里记下,面上却是笑着岔开:“那还有别的么?”
“别的就没说什么了,只是提起来盼儿被接去潞州外祖家,娘大舅是在潞州任刺史是么?”苏云君看着华氏问道。
闻言华氏点点头:“是的,你这是想让大舅帮你看看盼儿么。”
苏云君闻言点点头,华氏见着自己女儿这般,不由笑着道:“那你去给你大舅写封信,派人送到潞州去便是。”
“云君知道了。”苏云君乖巧应声。
旁边的苏子衿听着却并未接话,苏云君不由觉得好奇,转头看向她,就见她眉间微锁一副有心事的模样。
华氏注意到女儿的目光,不由的失笑:“平日里看着你读书写字那般多的兴趣,怎么跟着我学几日管账,就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样。”
苏子衿正想着事情,冷不防听到华氏的打趣,忙回过神来,笑着接到:“哪有的事,娘就说我,不过是昨晚没睡好有些乏了罢了。被娘说的,待会又要被妹妹笑话了。”
华氏和苏云君闻言都笑了起来。
刚要开口,华氏屋里的张妈妈急匆匆的走进来,随即附耳在华氏耳边说了两句话。就见着华氏脸色突变,随后很是震惊的看着张妈妈:“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奴婢刚刚得到的消息,是秀春家的出门办事亲眼看到的。”张妈妈说完这才注意到,苏云君姐妹俩还在屋子里,忙噤口恭敬的行礼:“奴婢见过大小姐见过乡君。”
华氏这才反应过来,对着苏云君和苏子衿说道:“既然昨晚没睡好,那今天就先学到这了,先回去休息吧。”
苏云君姐妹俩当即恭声应是,随后一起出了主屋。
苏子衿许是心里真的有事,见着自己妹妹也没什么说话的心思,招呼了两句,便直接带着丫鬟回了荷花里。
苏云君只得先回梨苑。
刚刚张妈妈的话,她已经猜到大半,能让华氏这般紧张的,怕是只有今日荣国公府的事情了。只要华氏知道陈平并非良人,苏子衿的亲事自然会作罢。这般想着苏云君的心情却是轻松了不少。
如今自己的姐姐算是脱离了火海,盼儿也回了外祖家。原本堵在心里的事情,一下子都解决了,苏云君不由的长松一口气。
连着走路的脚步都是轻快不少。
一进梨苑,就瞧着水华和天华守在门口,见着苏云君回来,忙上前恭迎:“乡君回来了,奴婢见过乡君。”
天华因为上次惊马受伤颇重,卧床休养了好几日,如今瞧着她竟然出了门,苏云君不由多了分关心:“天华你身子可好了?如今这天还不算多好,你刚受了伤调养,还是回去躺着为好,莫要留下病根子。”
五十三章: 杭州来信
闻言天华笑着躬身行礼:“奴婢多谢乡君的关心,身子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若是总闷在屋子里,奴婢就快要闷坏了。而且乡君身边也不能少了人伺候着,奴婢虽然做不了什么,伺候乡君还是可以的。”
苏云君知道天华的脾气,忠心是忠心,就是这脾气跟牛似的,执拗的很。知道她想出来,自己再怎么说也没用,只得由着她:“那你就先留在屋子里伺候吧,没事少在外面走动,小心过了风。”
得了苏云君的认可,天华顿时高兴的应是:“乡君放心,奴婢都知道的。”
说着跟着苏云君进了屋子。
一进门,水华谴退了小丫鬟,从怀中取出两封信递到苏云君的面前:“乡君,这是杭州派人送过来的信,好像是老太爷那边送来的,来人还特地嘱咐只能小姐亲启,莫要让旁人知道杭州有来信。”
苏云君闻言接过信,瞧着果然是祖父的字迹。
不由坐在窗下的暖榻上,将信拆开。
水华和天华早就眼尖的退了出去,明茶替苏云君倒好茶水,也轻手轻脚的退出去,守在门口。
苏云君却是没注意屋子里的丫鬟,注意力都在这封信上。
当初在宫中回来,苏云君分别给杭州的外祖母,和潞州的大舅舅各写了一封信。写给杭州外祖母的信,主要就是将如今京中的局势,和在宫中的遭遇都细说了,里面还提到重俊太子要政变之事。而送到潞州的信里,却并没有提到这些,而是换了种字迹以韦皇后的口吻,让身为潞州刺史的华祁倒戈投靠韦皇后。
估摸着时间,华祁定然是收到信并且飞鸽传书告诉了华老太爷,华老太爷这才亲自提笔给苏云君回了信。
苏云君看着信,信里面提到了再过段时间,华老太爷会携家眷一起进京。这次不仅是她外祖父外祖母过来,还有大舅母和她的两位表哥。
苏云君想了想,吩咐明茶进来替她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