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什么心思我还能不知道,现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想必郡王安排在你身边的丫鬟都告诉你了吧。”老夫人突然提起清明,倒是让苏云君微微错愕。
不由的抬眼看着老夫人跟华氏,当初人是华老夫人送过来的,出了华家没人知道清明是陈景恒的。
华氏看着苏云君如此却是笑了笑:“娘和祖母都是过来人,光看着清明见到寿春郡王只是称呼郡王,便知道清明原先是跟过寿春郡王的。”
苏云君这才反应过来,向来只有家臣才会直呼郡王不带称谓。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点点头:“是,清明说皇上驾崩了。”
老夫人闻言抓着苏云君的手:“你来这是想问这个跟苏家有没有关系么?”
苏云君点点头。
就见着老夫人长叹一声:“若说有也有,若说没有也算没有。这件事牵扯的太多,你跟寿春郡王也订了亲,这件事你知道也好,让郡王也好有个准备。”
说着看着苏云君,开口道:“皇上是昨夜驾崩的,这件事情牵扯起来,相王张大人和龙大人都逃不了干系,你祖父向来与他们私交甚密,怕也是逃脱不了干系。而且这件事当初计划的时候有你祖父的份,只是后来放弃了,现在没想到他们却是做了。”
一百八十一章: 祸水东引,安乐…
“祖母的意思,皇上驾崩另有原因?”苏云君虽然因为华氏想到中宗暴毙或许另有原因,但真的确认之时,还是很是震惊。
不由看着华氏和老夫人。
闻言老夫人叹了口气:“只有中宗驾崩,新帝继任,那个女人的野心才能暴露出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名正言顺的去扳倒她,不过这也都是之前说说的,你祖父也没当真,却没想到他们真的动手了。还是前日才告诉你祖父,他们准备下手,并且拉上了相王。”
“所以祖父并未参与?”苏云君追问道。
老夫人却是摇摇头苦笑:“那又有什么不同。”
是啊,无论说这是谁的主意,动手的人是谁,但是在事发之前有告诉苏岩砚,苏岩砚没有阻拦便就是同谋之罪。苏云君听到老夫人的话,只觉得这帮人太心急了,他们只要再等一等,按照中宗的身子骨也是撑不了多久的。相反现如今动手,虽然短时间内大家都会怀疑是韦皇后,觉得韦皇后会手忙脚乱,其实不然。越是在这个时候,韦皇后越是会想要查清中宗的死因好撇清自己。
所以这么做,反而是很不明智的。
老夫人显然也是想到这些,嘱咐苏云君:“现如今你跟寿春郡王定了亲,咱们苏家便就是跟相王绑在一条线上,若是韦皇后追究起来,相王出事寿春郡王定是要出事的,也会牵连到苏家。你与寿春郡王之间定是有联系的,现在郡王出使突厥,你赶紧将京里的事情告诉郡王,好让他有个准备。这怪只怪他们太心急了,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
苏云君闻言点点头:“祖母也莫要太过于担心。”
只是现在这个局势,谁还能不担心。
三个人相对而坐,却是无言,半晌老夫人长叹一声:“你们都回去吧,我身子乏了,要歇一会。”
华氏这才唤了百合进来,一起伺候老夫人去了里屋。等老夫人这边睡下了,母女二人这才轻手轻脚从屋子里走出来,各回了自己的院子。
苏云君一回院子,便吩咐明茶研磨,分别给韦安石,刘幽求,钟绍京,普润各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让他们散布出消息,安乐公主三请中宗封她为皇太女的事情。
第一次是在重俊太子政变之前,第二次便是重俊太子政变之后,第三次是吐蕃使臣进京以后,三次中宗皆未答应,安乐公主为此闷闷不乐,并且大发雷霆在公主府砸了好些东西,还跟武延秀大打出手。
只不过是每个人说的版本不同,韦安石说的是遇到安乐公主怒气冲冲从宫里出来,刘幽求说的是遇到武延秀大骂公主在公主府大发雷霆的事情,普润说的则是公主三请皇太女的事情,而钟绍京则是在禁院看到安乐公主拿了一纸诏书让中宗签,那诏书便就是封她为皇太女的诏书。
四个人的话合在一起,便就是安乐公主三请皇太女遭拒大发雷霆,再让人煽风点火。
三日后中宗驾崩的消息公布出来,京城里的老百姓顿时传开了,都说是安乐公主为了夺权,谋害了自己父皇。并且传的是有板有眼的,甚至连安乐公主怎么动的手都被说的惟妙惟肖的。
安乐公主听到外面的消息,怒不可遏,不听韦皇后的告诫,非要去外面看看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带着宫人去了京城最大的茶楼,结果就听着,满京城的人说她安乐不知检点,不懂礼数,为了谋权连自己的父皇都不放过。老百姓哪管那么多,茶余饭后各自议论着,落在安乐的耳朵中却是半点都听不下去。
当即吩咐身边的内侍派人将茶楼议论的人全部都抓起来,下入刑部大牢。
这一来算是激起民愤了,原本大家还只是猜测议论,安乐公主这个行为无疑是激怒了老百姓,也坐实就是她谋害中宗的事情。
苏云君隐没在人群里,看着安乐公主被周围的老百姓包围起来,在她身侧是韦安石韦大人。等官兵到了这边,老百姓四散逃开,苏云君这才跟着人群也消失在京城闹市。
在西六胡同的小院里,韦安石刘幽求坐在石凳上看着苏云君道:“还是乡君棋高一筹,现如今将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推倒安乐公主的身上,安乐公主的性格哪能容忍旁人这般污蔑自己。定然是要生出事端,从而坐实了这件事,让韦皇后即使心中生疑,此刻也是百口莫辩。”
闻言苏云君却是眉头微锁:“你们这件事做的太过于急切了。”
苏云君却不接话,只是对着韦安石说了这一句,这里的人都是明白人,自然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当即韦安石才叹了口气:“若是等韦后封禅泰山怕就晚了。”
“韦皇后的封禅大典是完成不了的!”苏云君知道他们的顾虑,不由轻叹道:“皇上即便没有这次,也活不过三月,这段时间韦后的心思应该都在祭祀上,断然是没空去准备封禅。再说封禅弹劾容易,相王太过于情急。”
说完看着韦安石问道:“现在相王作何打算?”
闻言韦安石顿了顿道:“相王打算同韦皇后一起拟定皇上的遗诏,正准备派人去商谈遗诏的事情,决不能让朝政把持在韦皇后的手上。”
“相王可选好去谈判的人选?”
韦安石听到苏云君的话,不由双眼漏出一丝精光:“乡君觉得谁人合适?”
闻言苏云君沉默了片刻,随后开口道:“太平公主,此次由她去最为合适。”
“太平公主?”韦安石显然对苏云君提出的这个人选颇有不解。
就见着苏云君说道:“正是。”
一直默不作声的刘幽求闻言却是反应过来:“现在太平公主当真是最合适的人选了。首先说太平公主代表的是陈唐皇室,而且公主跟相王一直亲厚,也一直是相王这边的核心人物,若是要代表相王去谈判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其次就是,与韦皇后商谈拟定诏书的事情,这件事不是谁都能去做的,如果是太平公主去,好了便是为相王争取到最好的利益,若是不好,也可推脱公主一介女流之辈不懂朝纲。其三,太平公主虽然只是公主身份,但是自武太后开始,便一直插手朝政之事,耳濡目染若是去商谈诏书定然也不会吃亏。”
一百八十二: 双娇会面拟定遗诏
“是的,不仅刘大人说的,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太平公主出面最为安全。相王和韦皇后自然是不能出面了,往后看,除了太平公主谁也不合适。这毕竟是皇家的事情,任谁一个外人去参与都是不合适的,即便是姚公宋璟韦大人你们谁也不适合。”苏云君接着道。
闻言韦安石点点头:“确实如此,只是太平公主焉能与韦后对立相帮相王,平日里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和韦皇后的关系甚好,甚至与上官昭容私交甚好。只怕太平公主不会答应的。”
“这点韦公放心好了,她一定会答应的。”苏云君看着韦温浅笑嫣然:“当初皇上在世,太平公主跟韦后关系密切,只因为这江山还是她陈唐的江山,她是陈唐的公主,没有丝毫损害到她的利益。与韦后交好对她有利无害,她自然会选择与韦后交好。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韦后觊觎的是陈唐的江山,一旦这个江山改姓韦,她这个公主便就成了前朝公主,成了一个笑话。太平公主绝对不会任这种事情发生的,现如今先皇子嗣只剩下相王,能名正言顺的,除了相王便就是章贤太子,这二人相对太平公主而言,相王与她更为亲厚,所以她定然会站在相王这边,而且也只能站在相王这边。”
韦安石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苏云君说的什么,当下点点头:“这件事,我自会与相王说的。”
“只是眼下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如何分配才是关键。”韦安石想到如今的局势,不由眉头紧锁。
苏云君却是笑了笑:“与其是双方分配,倒不如让她占了先机,咱们才能得了借口。”
“乡君的意思是。。。。。。”
“自古以来可有二王辅政的道理,朝堂上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两个人共同执政能够均衡的,这样只会纷争不断,让人笑话。”苏云君轻声说道。
闻言韦安石却是双眼微亮:“乡君的意思是让韦后独大?”
苏云君点点头:“只有韦后独大,相王这边才有借口去推翻韦后,否则韦后扶持小皇子登基,挟天子以令诸侯,照搬当初武太后的政令,相王便就没有机会,这陈唐江山还不会被控制在韦家手中,届时只要除了支持陈唐皇室的老臣,她便顺理成章。”
“可是这样让韦后独大的话,那不是一样她掌权得天下。”韦安石想到若是让韦后独大可能会造成的后果,不由的有些担忧。
闻言苏云君却是笑了笑:“所以说要太平公主前去商谈定下诏书,再让韦后单方面撕毁诏书,这样定然会引起众怒。到时候就是所有的优势,便就都在我们这边了。”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韦安石追问道。
苏云君这才转身,看着韦安石和刘幽求:“韦大人您与相王私交甚深,就劳您去相王府走一趟,务必要让太平公主替相王去与韦皇后和谈。并且诏书切莫要强硬,只要合情合理便可。而且当签订诏书之后,悄悄的将诏书的信息透露出去,这一切都要做的悄无声息。后面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韦安石闻言点点头:“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三人又坐了一会,便先后从小院内出去。
回到苏府,苏云君当即修书一封让清明送给宗楚客。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着她的安排,当天下午相王便派出太平公主,韦后这边则是派出上官昭容,二人在宫内协商拟定诏书的内容。
太平公主和上官昭容算是打小就是认识的,加上上官昭容当初在武太后身边做宫女的时候,很得太后欢心,便与太平公主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一进门太平瞧着上官昭容已经坐在屋子里,不由的笑道:“没想到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