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是抱怨些许,有时候也只是随口之言,也许连那些个老爷自己都没放在心上。
而夫人间有时候也会互通有无,有时候也不会避着子女,都还当他们是个孩子,也不防备着,一些个事儿,便会在私底下悄悄的流传开,有时候聚会,便大多是冲着这些个消息去的。
沈君茹略微沉思了一番,也该带诗思去走动走动了。
如此想着她便点了点头,应道。
“湘玉妹妹说的也是,近来事忙,我都没时间与众姐妹们多走动,待姐妹们都成了亲,便没那么容易出门了。”
“那可不是,阮姐姐还叫我给你带话儿,问你何时能聚一聚呢。”
“便听阮姐姐的安排吧,回头派人给我传个话儿就成。”
“那我回去就与阮姐姐说。”
“好,妹妹脚伤需要及时治疗,我脚程慢,莫要拖延了妹妹与林公子的行程,你们便先走一步,我随后慢行。”
史湘玉微皱了皱柳眉,似在犹豫,心中却想到,看来沈君茹那蠢货是信了她先前的那番说辞了。还以为她变的多聪明了呢,不过如此。
马背上的史湘玉微微笑了笑,掩藏着眼底的不屑。
“那沈姐姐,我与林公子就先走一步了,我这腿实在疼的厉害。”
“好。”
“沈姑娘,后会有期。”
林良源笑着拱手笑道,只是那双看似温润的眸子里却暗藏着杀机。
前世那么多年的相处,他温润的外表和险恶的内心,她都看的太多了,便是他眼中那点想要藏着的杀意,沈君茹都看的一清二楚。
她太了解林良源了,有仇必要,甚至为了报仇他可以忍辱负重,认贼作父!
这样的人,无疑是危险的,所以她必须在林良源成长壮大前将他击溃!
林良源竟毫不避讳的翻身上马,从后面揽住了史湘玉,史湘玉身子娇。小,被林良源圈在怀里,只微微露出一双眼撇了沈君茹一眼,两人便驾马急行而去。
待人走了,沈君茹就有些惆怅了,先前为了追凤珉,她骑马狂奔,大。腿内侧似乎磨破了,这会儿走起路来便觉着疼了。
她走的是小道,寻常情况下遇不着什么人,她就不信,在遇到林良源和史湘玉之后还能再遇着别的认识的人能带她一程。
一炷香之后,沈君茹才彻底明白,什么叫“话别说的太早。”
“沈姑娘,你怎么会在这?”
“赵先生?”
沈君茹微微一愣,看向那驾着一辆简易马车的赵润之,还真不是一般的巧,今儿大家都约好了么?
将先前的借口又跟赵润之说了一遍。而后便在赵润之的邀请下上了马车。
出乎意料的是,马车里还有一个老妪,瞧着慈眉善目的样子,五官看上去跟赵润之有几分相像。
“这位是我姑母,幼时我父母便因故去世了,是姑母抚养我长大,前些日子我在绿柳胡同买了个小院子,今儿得空便去接了姑母来。”
赵润之一边解释道,一边给赵夫人拢了拢膝盖上毯子。沈君茹微微皱眉,她向来聪明,便只是这细微的一个动作,便叫她明白了赵夫人有腿疾。这么热的天气,腿上还盖着毯子,瞧着毯子下双。腿的轮廓极为细弱,这样的细弱是病态的,是长久无法走动导致的肌肉萎缩。
然而沈君茹却未用异样的眼神看那赵夫人,只是礼貌的说道。
“君茹见过赵夫人。”
第168章 难民涌入
赵润之和这位姑母都经历了什么,那是沈君茹无法过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提起的过往和秘密。她也不是那等好奇心重的人。
在她看来,很多事情,知道倒不如不知道,许多人都死在知道太多上。
“沈大小姐这是折煞老身了,老身常听润之提起大小姐对他的恩惠,老身心里真是感激不尽。”
“赵夫人误会了,我何曾给过赵先生什么恩惠,倒是赵先生帮了我不少,尤其是我那顽劣的弟弟,经过赵先生的教导,真是懂事了许多。我爹爹还常说,得了机会定要好好感谢赵先生这位恩师呢。”
“那还是沈姑娘给机会…”
马车里,沈君茹与赵夫人倒是聊的投缘,沈君茹大抵也知道了一些关于赵润之的身世。
原来赵润之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难去世了,而后便一直跟着赵夫人,为了照顾赵润之,这位夫人竟终身未嫁。便是这份恩情,都是赵润之这一身都无以为报的。
无怪乎这对姑侄关系这般亲近,便说是亲如母子都不为过。
隔着车帘,赵润之问道。
“沈姑娘,你方才可是说,沈尚书和秦王殿下去治理淮南水患和决堤一事?”
“是,今日一早动的身。”
“我只是有些奇怪,圣上为何会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秦王殿下…我先前以为…”
“你以为会交给太子亦或者三皇子的人,是么?”
别说是赵润之了,怕是大部分人都这么以为的吧。
只可惜,秦王这批黑马还是杀出来了。
若赵润之能协助秦王,那将来必是一大助力。
前世赵润之与秦王不算和睦,很大的原因便是秦王掌权名不正言不顺,推了个年幼小皇子,暗地里却是他在把持朝政,这小皇帝能坐多久,谁都说不准。
所以那时候朝堂之上,已赵润之为首的保皇派和已摄政王凤珉为首的执政派,经常斗的不可开交。
赵润之在这一场秋闱中一举夺魁,先入翰林,又入内阁,深的圣上喜爱,这与他的聪明才智分不开,短短几年拜阁入相,便是圣上驾崩时还留下了旨意,封赵润之为右相,辅佐新皇,可见其手段和能力,可以说,从他开始展露锋芒之时,他的官路便是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这样的人,若是生在皇家,必是凤珉最大的对手!
从无到有,是十多年的积累,才有后来的一切。
“实不相瞒,若是四殿下未出事,也许这趟领旨而去的必然是那两位皇子其中一位,但出了事之后,我也在想,圣上会派遣谁去?却怎么也没想到,竟会派遣向来与世无争,不参与任何党派之争的秦王殿下。”
能想到这一步的,已属不易。
沈君茹笑了笑,在对于点拨赵润之这件事上,她向来是不吝啬的。
马车晃晃悠悠,伴着沈君茹清脆好听的声音。外面驾着马车的赵润之尽量降低了行驶的速度,让马车行驶平缓。
“我们圣上聪明着呢,他惯会保持局势平衡,绝对不会让一家独大,互相牵制,互相制衡,他也许并非都看不到,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皇位是迟早要交出来的,但绝不是在他还康健的时候。一旦一方势力大到会威胁到他,那么他必然会出手牵制,亦或者,再培养一个势力出来。”
“你是说,他欲培养秦王?”
沈君茹摇了摇头,说道。
“还没到那个地步,他只是在给那两位一个警钟。”
赵润之是个聪明人,沈君茹的话虽是点到即止,但只这些便足以让他明白了。
他们这算是妄揣圣意了吧?
赵润之轻笑出声,脑子里闪过沈钰之前说的话,“你可心悦我阿姐?”那时候的他其实是有些慌乱的。
表现的,有那么明显么?
忽然,身后的人伸出芊芊玉手,撩开了帘子,轻声说道。
“快到城门前将我放下吧。”
“我送你回沈府吧,也只是顺道的事。”
“你可看到了那些人。”
方才在马车里与赵润之说话的时候,她便从窗口看到了外面的情况。
就在他们前面,有不少衣衫破败之人,有些互相搀扶着,有些独自拄着树杈,有些一手牵着小娃儿,一手拎着单薄的包裹,但这些人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方向是往城门而去的。
“是难民,他们已经过来了。”
“方才怎么没看到…”
沈君茹嘀咕出声,只听赵润之解释道。
“方才走的是小道,我拐到官道上来了,这才看到这些难民,想必后面还有。”
早上出城门的时候她还没看到这些难民。
这便证明,这些都是第一批逃难到这里的灾民,后面还有很多。
她们都以为,皇城脚下,至少能有一口饭吃!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即使到了皇城,也不一定能够活下去。
沈君茹的心里一阵狂跳,很显然,赵润之也想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这么多的灾民,那些路上死伤了的,若是有人埋葬还好,若是无人埋葬,那么会不会引发瘟疫?若是有,这大批灾民一路过来,涌入京城,瘟疫传播之广,无法想象。
天气这么热,极容易产生疫情!
还有,城里的那些大人们又会如何对待这些灾民?
大开城门让大批灾民涌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毕竟京城只有这么大,人口在这短时间内大量涌入,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那么他们会做的便是…关闭城门!
“我们得赶紧一些了,赵先生,我想…若你得空,可否帮我一帮?”
“沈大小姐,你想做什么?”
“我无法左右天下局势,仅凭我一人之力也无法收容这么多难民,我唯一能做的,便是略尽绵薄之力。”
赵润之面上闪过一抹笑容,他就知道,他认识的沈大小姐,向来是一个心软且仁善之人。
他说道。
“也许,我这里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大小姐可愿一听?”
更好的办法?
她就知道,赵润之是一个奇才!
“当然,愿闻其详。”
第169章 不能见死不救
赵润之的方法,算是彻底贯彻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世上每一个人都要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存活下去。
但,这些难民都逃到了皇城脚下,他也建议,得先看朝廷有什么动静,然后才决定是否动作。
首先,这些都是皇帝的子民,沈君茹虽是女子,但也代表着沈家,做的好,那必有恩赏,可若是做的不好,便会招来非议。
沈君茹虽不想要那份恩赏,但也绝对不想牵连沈家招受非议。
讨论间,马车已经到了城门前,果然,早上打开不到一会的城门已经关上了,而且还加强了城门的守卫,来往人员已经不是仔细盘查那么简单了,而是将所有要进城的人都拒之门外!
沈君茹心中一阵愤怒,随即撩开了帘子,看向守着城门的那些人。
“这都是谁的意思?”
“听说是上面下的调令,说是为了阻止后面的难民进城,这不将我们都关在外面了么,进不去了。”
“今儿要是进不去,咱们怕是就进不去了!我本来是做小买卖的,家住城外,每天早上都得挑着这两筐子菜走五六里地进城去买菜,这些个菜保存期又不长,看来要坏咯。”
一个老伯叹息道。
“你这还好,卖不了菜至少还能回家,我呢?我就是去城外村里看看我生病了的姨母,这下倒好,回都回不去了。”
像类似情况的还有很多。
沈君茹心中一阵愤恨。
“便就这样都拦着么?实在过分!”
“那些难民很快就要到了,到时候只怕场面会混乱,再想进城可就难了。”
赵润之语重心长的说道。
“民以食为天,若这个国家让他们看不到生的希望,你觉得,他们会坐以待毙,还是奋起反抗?”
也许会有不想反抗,但大部分人在生死面前,哪里经得起怂恿?
这是大干的灾难,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