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次机遇-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间,门咯吱一声被打开了,一个年轻人急不可待地闯了进来,嘴里大叫着:“大哥,大哥,《帝国日报》刊登报名资格预审条文了,说是下月初一就开始考试,前后整整进行一月,待到四月初一便可以放榜。”
“四弟,你总是这么急躁,一份预审条文就把你乐成这样,真要高中了你会不会从楼上跳下去?”被唤作大哥的男子一脸持重之像,走上前来,先是帮自己弟弟拍去肩膀上的雪花,然后道,“拿来!”
“什么拿来?”
“报纸啊!”
“大哥,我还以为你真沉得住气呢!”弟弟一边怀笑,一边从怀里掏出被拾掇得整整齐齐、还带着油墨清香和个人体温的《帝国日报》,“现在看来,你不过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少贫嘴。”哥哥随口应付了一句,就开始逐字逐句:
条文的规定很多,不过真正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条文并不多,主要 有:
第一,凡符合左列条件之一者(竖排文体,当然是左列),方有参加考试之资格:其一,已获本国科举考试功名者;其二,获外国中等学堂以上毕业资格者;其三,拥有捐、补官资格者;其四。现任京官且品秩不及正四品者;
第二。高等文官考试报名者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但如已有官职或已在国外获博士学位(需出示毕业证书)或已有举人以上功名者,年龄可放宽 40岁;
第三。身体康健,无不良嗜好,无不良记录很显然,抽鸦片的不能入选;
第四,主张革命,反对朝廷。不拥护预备立宪者不得报考来者全部都想做官,谁那么过分?
第五,一共举行四场考试,第一场为资格初试,各留学生要通过学业资格认定,各种捐官、补官、旧有功名学子要经过任职资格认定,题目各定,三月初一进行。三月初九公布结果;第二场为专业初试,通过资格初试的人获得考试资格后,可按照各自所报专业参加分类科目考 试,科目细分为中文科、外文科、法科、商科、格致科、工科、医科、化学科等各大门类。三月初十考试,三月十六公布结果;第三场为职位复试。此次文官考试规定每个参考人员可报考三个不同职位,如果经过前面两轮考试后所报职位合格人选少于三人,则第三场不必再考,自动入围殿试,如合格者仍多于三人者,则需进行职位复试,进一步明确职位所需人才,以医科为例,同样需要招收医生,可能就有西医和中医地不同,有外科和内科地不同,非经过单一职位复试不可,三月十八进行复试,三月二十三公布结果;最后一场便是殿试,这也是最终决定能否担任志愿职位或者其他职位的最后考验,三月二十七日举行,四月初一正式放榜。
“看来,想做这官还不太容易啊,居然这么多关卡!”
弟弟也有些凝重:“是啊,说是高等文官考试,要我看来,就是科举那一套,无非是将以前进行的乡试、会试全部都挪到了最后一处,一个月内考完放榜,真要折腾死职官部那些老爷了。”
“唉,你看报名人如此之多,倘若考试不多几场,怎么筛选人 才?”哥哥略一沉吟,“此番不仅折腾职官部,恐怕司法部、教育部、工商部、财政部等都要被折腾死了……”
“对了,条文最后还有一条,将来哪怕录取,也不准学生赴主考官处谢恩,亦不准主考官收中榜人士为学生,如果违反,一律以朋党论 处。这是何故?”
“攀引太多与做官并不理想,我想皇上此节恐怕也是为了稳定人心所需,皇上大概也被这几个贪污集团地官员给搞怕了。”
“说句实话,我要是高中了,我也不愿意去认座师。凭什么呀?十多年来的辛劳与他们有何相关?也不见得他们指点教导半分,怎么一中榜,昨日还两眼不识的大人物摇身一变就成了你的授业恩师呢?皇上圣明,这么一来,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便搞不成裙带了,也是刷新吏治的一大手笔。”
“四弟,你还是锋芒太露,这等话也是可以随便说得么?”哥哥面上佯怒,实际上却是谆谆开导他,“皇上这么说自然有其道理,相信那些大员也都能体会清楚,可万一考中了,咱们在他们手下干事,能不和顶头差官搞好关系?学生之说,只是一个借口罢了,我相信,将来不援引师生关系,必定还要引用其他关系,比如同宗、同乡这类的,难道你我见得还少了?”
“这倒也是。”弟弟抬起头问道,“哥,再过三天就开始预审报名了,你中意哪个岗位?”
“诺,这个。”哥哥大笔一挥,飞速写就“御前秘书郎”五个大 字。
“哥,你真要报这个?”弟弟有些诧异,“听说有意向报这个职位地人很多的,那些在翰林院坐了多年冷板凳的进士老爷据说也有不少跃跃欲试。”
“就是要报这个,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秘书郎,但胜就胜在御前二 字,倘若皇上赏识,何事不能为?大丈夫行事当如是……”
“这样啊……”弟弟凑到耳边,说道,“我听到一个谣言,说是有考试题目在售卖,每套1000两银子,每 e+ 是?……”   竟有此事???
第三卷 第十九章 考题买卖
 更新时间:2008…8…23 17:40:10 本章字数:4179
有科举以来,相关的舞弊行为便如影相随。冒名顶  题、夹带资料、疏通考官,几乎无所不用其极,是故,当其弟说出两银子可买考题时,哥哥并未太过惊诧,而是开始沉思起来。
兄弟两人虽算不上大富大贵出身,但仗着家里在江南的3000亩水 田和10几家铺子,家底十分殷实,这次上京赶考,父亲对两 望,并给了两人每人一张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嘱咐两人务必结交官长,交好同年,捞他个一官半职当当,即便是七、八品的小官也好。只要有了实缺,将来再活动一下,再来个京官外放照例升一级,说不定过个四五年便能回乡当个知府,哪怕是平调任个知县也算得上衣锦还乡了。
所以,弟弟这一动议一出,哥哥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怎么办?
空气仿佛凝固住了,时间在沉默中悄然流逝,弟弟眼巴巴地望着哥哥,他知道兄长正在反复权衡,他很想早点知道答案,又不愿意打扰对方的思绪,只得先坐下来。摊开书先看,不过看不了几页就没有心思翻下去,那1000两银子可换考题犹如一个  》。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不……”半天之后,哥哥终于从紧锁的牙关中挤出了一个字。
“为什么?”弟弟明显是松了口气,仿佛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但却习惯性地问道。仿佛很心有不甘似地。
“风险太大!”
“怎么?”
“你想。这样的考题只售1000两银子一份,是不是太过便宜了? 我看来,出得起这个价的人很多。人一多,这样隐秘地事情必然可能露馅……四弟,你想想,同样一样东西,你售价1000卖给十个人好还是 售价10000卖个一个人好?”
“恐怕……恐怕还是卖给一个人好吧。”其实弟弟心里也没想清楚到底是十个人好还是一个人好,只直觉地认定一个人好。
“错了。不一定,要看是什么东西。”哥哥谆谆告诫着自己地兄弟,“若是一般物事,你手里有大批存货的,自然是卖的人越多越好,将来就一传十十传百,不愁没有回头客;若是像考题这么隐秘地东西,自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越少越容易保密……”
“我们不买,照样有人买,我们兄弟岂非吃亏?”
“好!”
“就这样还好?”弟弟心底大犯嘀咕,这都是哪门子的好?嘴上却不敢说。长兄有长兄的权威么。
“你说,1000两银子一份的考题。会有多少人去买?”
“这个我说不准,不过能出得起这笔钱的,十停中当有一停 吧……”
“他们就不怕上当?”
“上当?”弟弟撇撇嘴,“这怎么说得清呢,到哪里透出来地风声都是言之凿凿,说先付1000两,若是考   C 。很多人也 就抱个试试看的心理,横竖1000两银子  程比起来还是不值得一提,即便是假的,也先买了再说。”
“所以我才说好。你留意盯着,最好能把卖考题的给吊出来,咱们哥俩扭着他见官去。”哥哥微微一笑,“这考题真也好,假也罢,只要有人敢偷卖考题,咱们兄弟出首便是大功,到时候中也好,不中也好,朝廷不会亏待咱们的。倘若事情闹得大了,传到皇上的耳朵里,你我兄弟立此大功,即便不以官位酬谢,我们在考官心中必定印象大好……”
“妙!”弟弟琢磨半天,觉得哥哥这个主意实在不错,难怪父亲老说要让兄长继承家业,看来不是没道理的。
养心殿里,赵秉钧正小心翼翼地向林广宇汇报近期赶考期间关于京城治安维持的情况,说了一大通后,言语间偶然说道:“近日市面上有小道消息在流传,说有人高价出售此次文官考试试题……”
“考试试题?”林广宇地双眼紧紧盯着赵秉钧,“你确定?”
“外界有此传言,臣虽然未能详细取证,但亦不敢隐瞒不报。”赵秉钧额头上冷汗直冒,皇帝这眼色也忒吓人了些吧。
“哈哈哈!”林广宇忽地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还说,“好好 好,真有魄力!”
“皇上……”这下赵秉钧更加傻眼了,连忙表态,“臣必定火速破案。”
“不!”
“啊?”赵秉钧傻眼了,这什么意思?
皇帝没有直接解释,只问道:“考题多少钱一套?”
“先付1000两银子,若是高中,再  C ……也有传言2000两,两不等的。”
“文官考试一共四场,卖的是哪一场?”
“主要是第一场,后面的虽然说卖,但谣言不多。”
“甚好,甚好。”
咄咄怪事,怎么又是好字?
“前此你说要成立内政部国内情报局,可有此事?”
“是!”赵秉钧觉得奇怪,话语怎么一下子扯到这里来了,皇帝思路地跳跃让他感觉跟上有些吃力,“可徐总理说,各部组织(WAP。16K。CN免费看书)刚刚拟定,短期内不宜动作,否则内政部要新设部门,其他部也要新设部门,一来二去,这开办费就惊人了,去年财政据说有个近2000两的窟窿,现在 还没填上,其余诸事,当是能省则省,等缓过四月,等春税收上来再办不迟。”
赵秉钧说地的确是实情,根据财政部粗略的估计,
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创记录的3。147 两库平两,但支  快,逾3。5亿两。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主要是各省还未将上年年末数字全部报财政部销账之故)。虽然因为三个贪污集团地查处而获得了高达1。5亿两地赃款,但这部分款项除了贪污挪用部分立即归公计入  ~减少2000多万两赤字外,其余数目都还 | 说2000万两的大窟窿并未夸张,相反, 。年来所最少的庚子以前财政即便再困难,也没有庚子赔款那一下来得厉害。
“开办费要多少?”
“20万两银子!”赵秉钧小声说道,“以后还要再维持 。   》 年经费。”
“现在情报搜集如何办理?”
“内政部在各省一直布有明线暗探,但一直以来茫无头绪。整顿困难。此次武昌变乱,其实内政部的探子事先已经嗅到了一些风声,也向钦差使团呈递了报告,只是力量不足,只知道革命党要闹事,未能刺探出革命党究竟何时、何地、何法举事,遂有武昌之便,臣想……臣 想……有了国内情报局。有职有权,有了经费,终究能改善一点。”
“天下之大,光20万两就够了?”
“这个么……如果要论及每省布局。这点银子终究是不够的。只是现在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