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靖王府里的那些人,那些三翻四次想要害自己的人,不就是从前太皇太后赏赐的吗?
后来一桩桩一件件都放在了沐华裳身上,究竟有多少是沐华裳做的,又有多少,是出自太皇太后的手笔?
林芷萱的脑子乱得很,这些年的桩桩件件,一切从前想不通的问题,刹那间豁然开朗。
“太皇太后,无论如何,两个都是您的亲生儿子啊,您怎么,也不能为了一个儿子,让另一个儿子断子绝孙吧!”林芷萱看着太皇太后,只觉得浑身冷得仿佛坠入冰窟。
魏明煦怕是到死都想不到,这么多年精心设计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太皇太后的双手握紧,复又松开,她看着林芷萱,道:“当初,哀家再宫中被老八软禁折辱,能有多少势力?连见老十四一面都难。我察觉沐华裳让靖王府的女子不能生育之时,延显已经被立为太子。
当初老八也已经下定决心要对付老十四,老十四一人在朝廷上孤立无援,只有沐家,只有沐华裳能在宫中保哀家无恙,能在宫外与老十四互相扶持,成犄角之势。如若哀家那个时候告诉老十四,惹老十四与沐家反目,或是诞下子嗣,他怕是连命都保不住。”
林芷萱不甘心道:“那如今呢?如今王爷明明已经有了自保之力,太皇太后为何,还要三翻四次的阻挠,不让王爷有后呢?”
第919章 困境
太皇太后盯着林芷萱,道:“他如今不是有后了吗?可是你也看到了,他有后了之后,就没有延显的立足之地了。”
林芷萱摇着头:“太皇太后,您有没有想过,这样对王爷有多不公平?
当初那样的时候,妾身无缘去体会您和王爷受的苦,可是你当王爷小小年纪,一个人在疆场上拼杀,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为的是什么?也只不过是希望能保住您的性命而已。
他与沐华裳来往,与沐家结交,也只不过是为了沐华裳能在宫中照应您,照顾您罢了。十三王爷和十五王爷,一个年幼,一个只崇尚武力,王爷这么多年,为了护着两个兄弟,为了护住自己的母亲,难道吃得苦、受的罪、挨得刀子就少吗?
你在护着他,他如何不是在护着你啊?你怎么能只为了疼惜幼子,就丝毫不管不顾王爷的感受呢?您知道让一个男人绝后,让他怀疑自己不能生育,对他是怎样的打击和折辱吗?
您如果非要为了一个儿子,而放弃另一个儿子,那么您最应该珍视的是十四王爷!”
太皇太后听着林芷萱情真意切的言语,眸中也是隐隐有泪意,她颤抖地重复着:“为了一个儿子,而放弃另一个儿子。丫头啊,如今,你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哀家来问你,如果要让你为了一个孩子,而放弃另一个孩子,你会放弃谁?”
林芷萱看着太皇太后,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无法抉择。九姐儿时自己从小宠大的小棉袄,陪了自己整整十年,疏哥儿才那么小,那么可爱,那么可怜,离开了自己,他根本就不能活。那是魏明煦唯一仅有的儿子啊。
太皇太后看着林芷萱,道:“丫头啊,这就是皇家的苦,皇室的苦!哀家知道你不能体谅我,甚至为了老十四,你不能原谅哀家。可是哀家告诉你,最痛的,是哀家,哀家有两个孩子,你让哀家怎么办?怎么办啊!
帮哪一个儿子都是错的,这原本就是一个错误!这是哀家的孽!是哀家的债!哀家这辈子,就是来还债的!这辈子换不清,就只能等下辈子了!
你就当哀家偏心吧。
老十四已经成人,也正是因为他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才练就他一身铮铮铁骨,练就了他一身本事,让他没有那么容易被打败,无论什么事,他都能挺过去,都能熬过去,都能自保,都能活下去。
可是延显不能啊!没有哀家,那个孩子该怎么办?该怎么活下去?哀家不能不疼他,不能不帮他啊。哀家要的,只是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活下去罢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延显一直那样的痛恨老十四,哀家让九姐儿多进宫陪他玩,哀家让歆姐儿嫁给他,就是为了能融化他们之间的那层冰,就是为了但求一天,能让他们两个和平共处,不要水火不容。
你知道哀家这些年的煎熬吗?你能懂吗?你肚子里的那些都是哀家的亲孙子,可是如今哀家连儿子都顾不过来了,哪里还能再顾得了孙子!”
林芷萱道:“太皇太后若是只为了能保住魏延显一条命,那么王爷不会不答应的,哪怕当初,继位的是王爷,王爷也不会对魏延显斩尽杀绝。王爷并非那样绝情狠辣之人。王爷会给他一个亲王之位,让魏延显安稳终老,这样不是更好吗?
太皇太后又何必一定要让魏延显做皇帝?闹出如今这个无法挽回的僵局!”
太皇太后听着林芷萱的言语,只觉得绝望又无力:“你也太小看老八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他临终之时,曾留下了几封密信,里头是延显的身世!他手里的血滴子,将这几封密信,送到了不同的地方,送给了不同的人,一旦老十四做皇帝,一旦延显的帝位不保。延显的身世就会大白于天下!”
“他疯了?”林芷萱不可置信地看着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更是怒道:“他被老十四算计至死,他含恨而终,他怕什么?他要的就是玉石俱焚,要的就是所有人一块给他陪葬!此事一旦大白于天下,哀家完了,延显完了,老十四和老十三、老十五一样也不干净!
他是个死人了,他连自己的身后名声都不想存,可是当初那个局面,大周朝危在旦夕,边境蒙古大军压境,各地因为灾荒,百姓揭竿而起,如果再让他们听了皇室这样的丑事,这样的肮脏龌龊骇人听闻,人人得而诛之,岂不是正给了他们造反之名。
怕是在当时,大周朝就不复存在了!
哪怕如今,老十四千古英明,你要让他的史册上,记载着他有这样一个弟弟,这样一个娘吗?哪怕他能更改史册,可是他堵得住天下苍生,悠悠之口吗?
丫头,你能懂哀家的痛吗?哀家要保住的,不仅是小儿子的命,更是大儿子的名声啊!
哀家知道老十四的抱负是什么,哀家知道老十四的本事和才干,哀家知道老十四一心为国,想要创一个太平盛世。
所以哀家给了他摄政王的身份,给了他十年让他大展拳脚,让他用尽平生所学,让他千古留名。
哀家想着,如果他没有儿子,十年之后,他完成了一切,他累了,他倦了,正好功成身退,有你陪着他,游山玩水,享受享受他自己治理的大好河山,过些逍遥快活的日子。
而延显这个时候也正好长大了,老十四若是能好好教他十年,他如今也该成材了,正好接他的班,哪怕延显的能力不及老十四,可是朝廷上的事情,老十四都处理的差不多了,也能任人唯贤,留下一大把的贤臣辅佐延显。如此,延显也能做一个好皇帝。
只是因为,你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一切都变了,老十四变了,变得热衷皇位,变得手段强硬,变得党同伐异,变得锱铢必较,哀家筹谋的一切,都被你的这个孩子打乱了。
老十四已经容不下延显了,而哀家也却时不假年,力不从心,实在护不住哀家的两个儿子了。
丫头,现在你该明白,今日,哀家为什么要叫你来了……”
第920章 求你
林芷萱已经渐渐平复下来:“太皇太后是想让我阻止王爷起事?”
太皇太后轻轻摇了摇头,对林芷萱道:“哀家是想求你替哀家,继续保护这两个孩子。”
太皇太后用了“求”,用了“保护”。
林芷萱立在原地,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今日发生的事情太多,一下子让林芷萱的心乱得很,眼前的这个人,曾经要害自己的九姐儿,要害自己的疏哥儿。但是无论如何,终究没有得逞。
而且她是魏明煦的娘,是为了保护那两个人的名声。
但是无论如何,林芷萱不会因为可怜她,而答应她这样的请求。
看得出林芷萱的犹豫,林芷萱的摇摆不定,太皇太后叹了一声,缓缓道:“丫头,你打心底里希望老十四做皇帝吗?他如今有了子嗣,又有了这样卓著的政绩,史书上已经记下了他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带领着大周朝到达了历史的顶峰,他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盛事,这十年,他这个摄政王在史书上被记载的,一定不逊于任何一位皇帝,这十年,他所享受的一切,所拥有的一切,也丝毫无异于帝王。
他坐了十年的无冕之王,你也知道他有多辛苦,多操心,没有人比你更知道他都经历了些什么。他已经劳累了十年了,等你们的孩子成材至少要二十年以后。你难道还要他再劳累另外两个十年吗?
如你所言,老十四这一辈子,从十四岁开始就为了大周朝南征北战,殚精竭虑,受了多少伤吃了多少苦,老十五前些日子去了,不就是因为当初征战的病根,就是那样的旧伤,老十四身上难道就少吗?他这些年难道就真的没有病没有痛吗?
不过是因为忙,不过是因为硬撑着罢了,你难道真的要让他将这一辈子都祭献给朝廷?
这朝廷上的事也该交给新人了,延显虽然还年轻,可是这些日子已经颇有长进,救灾方略老十四都说了,他写得不错,哀家觉着老十四也该退居幕后好好享享清福了。
人这一辈子,除了国还有家,虽然男儿们总是说胡虏未灭,何以为家,可是如今老十四已经治出了一个万国来朝,已经享够了浮世繁华,难道非要为了这个国家死而后已吗?
哀家希望他能够保养自己,安享天年,能够陪你出去,山山水水的,将他治理得国泰民安的大周朝,好好的走一遍,享受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他为什么一定要争夺这个皇位,将自己禁锢在这紫禁城里,禁锢在那小小的一个宫殿之中呢?
再者说,他若坐了皇帝,你虽然是那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可是朝臣百姓难道能够允许皇帝独宠你一人?能够允许一个皇帝子嗣单薄,膝下只有一子?若是疏哥儿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大周朝的天下由谁传承?
等他做了皇帝,自然有百官进言让他扩充后宫宠幸爱妃,到时候,你成日里不过忙着和那些妃子争宠,替自己的儿子夺位,难道这是你想见到的吗?
劝他,功成身退吧。”
听着太皇太后的言语,着实比林芷萱自己肚子里掏出来的都贴心,林芷萱如今日夜担心的,又何尝不是这些,只是:“如太皇太后所言,王爷这一辈子为了保住大周朝,为了稳定大周朝,为了振兴大周朝,付出了毕生的心血,难道此刻到了王爷该享受胜利的时候了,太皇太后却让王爷拱手相让吗?
而且,以如今皇上和王爷水火不容的形势,太皇太后如何敢保证,若是王爷退了,皇上不会对王爷斩尽杀绝?历朝历代,有几个摄政王有好下场的?有几个人造反失败还能活的?”
太皇太后微微摇头:“丫头,你该相信老十四,无论将来是怎样一番局面,老十四在延显手底下保命的本事,总归是有的。
哀家自知时日无多,旁的事,哀家帮不了你,只能由你自己去操心,自己去拿主意了。
哀家只是想劝你,放下是福。
老十四从前一心为公,毫无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