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王妃娇宠日常-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的解药已让赵青带着去了。”容决抚了抚她的头发,“只是个不相熟的人,你不必如此挂心。”
  毓王同薛嘉禾,那可是一句话都没说过的关系。
  容决不想见她为不相干的人操心太过。
  “我担心承灵……毓王妃所谋甚大,也不知道赵青能不能应付得过来。”薛嘉禾蹙着眉道,“你不是说,南蛮同东蜀隐隐有联盟的意思?那南蛮如今已同大庆交战,东蜀怎会毫无反应?”
  “狐狸尾巴只要在,就必定会露出来。”容决冷笑一声。
  他在汴京迟迟不出,等的就是东蜀按捺不住的那一日。
  而薛嘉禾的疑虑果然是一语成谶,正月尚未过完,东蜀率军打到了大庆东边国界处,连夜掠夺了一个靠近边塞的村庄。
  那村庄所在处,离毓王封地不远不近就是两三日的距离。
  毓王有私军护城,可他病得起不了身、下不了令,毓王一系又无人能当得起大权,唯一的血脉呱呱落地还不到一个月,一时间城中人心惶惶,八百里急报直奔汴京求援。
  比八百里急报更早送到汴京……准确地说,送到摄政王府的,却是另一封信。
  听说有个身材矮小、遮着脸的信使到门口送信说是让摄政王亲自过目时,管家没太在意,摆摆手就叫人赶走算了。
  ——若这等莫名其妙的信都收进来,那摄政王府的人每天都不用干活了。
  “那人说,是和战况有关的。”门房苦着脸道,“我听着事大,不敢擅作主张,才来问您的。”
  管家不得不去了一趟门口,他打量那身型矮得过分、将脸严严实实遮住的信使,到了嘴边的试探一句也没问出口,对方将手中信笺一抛,自己转身便跑走了。
  管家一愣,让门房去追,只在拐角暗处捡到了那人脱下的外袍,显然对方早有准备。
  信来得蹊跷,管家反复检查过里头真的只有一张纸,才交到容决手里说了事情原委。
  容决打开封口抽出信纸,视线先扫过末尾的落款,眼底一片森寒。
  薛嘉禾正在他身旁吃着橘子,一个蜜桔还没来得及吃完,容决便将信纸递到了她面前。
  “我看?”薛嘉禾有些诧异,拍干净了双手才接了过来,扫了两行,眉梢一挑,“是真是假?”
  “真假都无所谓,”容决站起了身,“我入宫一趟。”
  薛嘉禾将信纸重新叠好放回信封中交还给容决,后者接过的同时稍稍犹豫了片刻。
  薛嘉禾便笑了,“你将这信特地给我看上一眼,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你去吧。”
  容决皱紧的眉稍稍松开两分,他弯腰在薛嘉禾额角印了一吻,持信便出了西棠院。
  绿盈同管家对视一眼,小声道,“殿下,出事了?”
  薛嘉禾嗯了一声,她眉眼间的笑意淡了下去,捏着刚才剥下的橘子皮轻轻撕成两半,眯着眼道,“毓王妃想进摄政王府。”
  “……好大的胆子。”幼帝一目十行扫完信中内容,冷笑起来,“真以为朕会让皇姐受这委屈?”
  蓝东亭接了信,他读得却很慢,像是要将每一字的笔画都看清楚似的。
  片刻后,他才道,“按照信中所说,东蜀马上要发兵,战报不日便会送到汴京,真假很快便可辨别。眼下的问题是,若这些都是真的,那信究竟是不是出自毓王妃之手,还是有人伪造了这信?”
  他顿了顿,语气温和平静地说,“我倒是相信这信来自毓王妃,毕竟毓王妃对摄政王情有独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容决冷冷看他一眼,直截了当地道,“南边不用我动手,战报一到,我即日便离京去东边。”
  信中说的究竟是真是假,又究竟是不是毓王妃亲笔写的,容决根本都没看在眼里。
  毓王妃说东蜀要对大庆动兵,暗中令她当在大庆的内应,若是容决纳她当侧妃便愿意反过来为大庆所用,诱东蜀大军进入陷阱一网打尽……容决如果吃这套,他就不是容决了。
  这世上能叫他不甘不愿做事的人,如今只屈指可数的那几个,毓王妃算个什么角色?
  东蜀敢来,他便把东蜀打得哭爹喊娘滚回去求和,用得着委屈自己、委屈薛嘉禾来从一个敌国的女人那里获取情报?
  “或者,摄政王也可同她虚与委蛇。”蓝东亭不紧不慢地说,“看她信中措辞笃定冷静,想必确实知道不少情报,若是能将这些都从她口中套取出来,即便真打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容决冷笑,“你这么怜香惜玉,不如自己给她回信?反正你正妻位置正好空着。”
  原本幼帝是最生气的一个,听眼前两个又针锋相对起来,不由得头疼得冷静了三分下来。
  少年皇帝揉着额角坐下,他思虑了片刻才开口打断蓝东亭和容决,“对毓王妃妥协是绝无可能的,她若真要投诚,当找的不是容决而是我,既然明里暗里将大庆皇家威严踩在脚下威胁容决,那便是没有投诚之意。”
  即便万中之一的可能要同毓王妃虚与委蛇,时机一到,幼帝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她以绝后患。
  “至于东蜀……他们想打仗,等被打得跪下时,别哭着求饶便是。”幼帝冷声道,“薛家不吃威逼利诱这一套——先调动军力往东以备不患,若是战报一到,容决你亲自去。”他顿了顿,复又道,“皇姐在汴京在,自有我护着。”
  幼帝的最后一句话十分意味深长。
  毓王妃的信确实只悄悄送到了容决的手里,可若是信中内容走漏出去……那一千个人心中可就是一千个想法了。
  毕竟信中毓王妃所描绘的合作,还是看着令人颇有些动心的。
  毓王封地禹城是东蜀选定切入大庆腹地的门,而东蜀在大庆最依赖的眼睛是她,若她背叛东蜀大军,那大庆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便能将东蜀的军队尽数歼灭俘虏。
  而容决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点头同意往摄政王府中纳一名侧妃罢了。
  幼帝自忖若不是他同薛嘉禾情谊深厚,又在先帝的教导下知道不能向这等趁人之危的要求低头,换成个平庸的皇帝,这时候恐怕乱了阵脚就会想点头同意毓王妃的提议了。
  怎么看,信中都像是画了条更好走的康庄大道。
  不过幼帝有信心的是,就算他真点头了……容决也绝不可能点头,暴躁的摄政王甚至可能干脆趁机把他的龙冠从头上砍下来。
  容决冷笑,“摄政王府没人进得去,陛下要管,便管好蓝东亭和其他人。”
  ——他离京一趟,又是因为这种缘由,蓝东亭能不起挖墙脚的心思?
  蓝东亭微微一笑,不动声色。
  如果毓王妃真得偿所愿,那薛嘉禾自然不可能再继续留在容决的摄政王府里和人共侍一夫——这点,蓝东亭也知道得很清楚。


第142章 
  作为全汴京城最早知道毓王妃那封信里写了什么的人之一,薛嘉禾倒是看起来冷静得多。
  容决收到信一看完转手就交给她,这个中的意思薛嘉禾自然很清楚。
  容决怕她多想。
  在薛嘉禾看来,信是真的,但毓王妃心中存的,大概是试探的心思——否则她提的要求怎么会这般不上不下?
  另一方面,从禹城那端近一年来隐隐透着急切的一连串行为来看,东蜀和毓王妃都有些急了。
  既然用和亲的方式将承灵公主带到大庆,那东蜀本应该静静蛰伏多年才更为明智,而不是在新任毓王妃脚跟还没站稳的时候便贸然几度下药、刺杀、发动战争。
  东蜀这般急躁的原因,薛嘉禾想了个晚上也想明白了。
  既然东蜀和南蛮之间有所联系,那若是南蛮倒霉了,东蜀便失去了一大助力,再难和大庆一较高下。
  偏巧蛮王病重起了报仇的心思,阴差阳错惹上薛嘉禾的头上,触了容决逆鳞,南蛮和大庆的战事已然在蛮王死后爆发,东蜀若是再不出手,便会永远失去南蛮这个能多少牵制大庆的盟友了。
  所以容决没有亲自去打南蛮,所以东蜀不得不在这个并非最好的时机出手。
  所以毓王妃才会写这封信……这是她最后的挣扎。
  虽然只将信读了一遍,可不知道怎么的,薛嘉禾将其中的字句记得相当清楚。
  别人或许会怀疑这是不是毓王妃亲笔所写,薛嘉禾却能凭看似平静镇定的措辞当中隐隐约约窥见破釜沉舟的意味,以及……藏于其中的情思。
  一眼看过去,薛嘉禾就能笃定,这一定是毓王妃写的。
  想到这里,薛嘉禾长出了一口气,她倚在窗边伸手抚了抚红色的窗花,道,“不知道禹城是不是也这么冷。”
  绿盈不知究竟发生何事,只听禹城,还以为薛嘉禾仍在担忧毓王病情,“赵青不是带着大夫和解药去了么?殿下莫想太多,各人有各命。”
  薛嘉禾闭了闭眼,她算了算日期,赵青等人也差不多该到禹城了,想来如果东蜀真的动兵,那也应当是赵青他们更快一步入城,倒是一步出人预料的好棋。
  区区几日的等待颇有些难捱,就连摄政王府里的气氛也显得十分阴沉凝重。
  薛嘉禾只得让容决多带带孩子,免得他那张脸又吓得出入摄政王府的人连走路都磕磕绊绊的。
  即便容决动不动便和儿子女儿玩高抛低接的游戏,薛嘉禾也只得在旁提心吊胆地忍了。
  不过无论如何,毓王妃的信始终都是个提前的警醒,东边战乱的消息还没来得及传到汴京,令最靠近禹城的几处军营储粮和行军的命令早已快马加鞭送了出去。
  哪怕只有两三日的先机,也一样是先机。
  容决忙于军务,干脆连着几日没去上朝。
  连着半年多在朝堂上表现得态度缓和、不再与幼帝针尖对麦芒的容决突然缺席早朝一日倒不是什么新鲜事,可他连着三天不是休沐又不上朝,不免有人暗中嘀咕起来。
  幼帝从大太监口中听了转述,第三日上朝时便面无表情地替容决做了解释。
  “摄政王前两日惹了皇姐生气,在家罚着呢。”少年皇帝一肚子坏水地道,“听说搓衣板都碎了两块,也不知道是拿去干什么了。”
  鸦雀无声的金銮殿里,不知道谁忍不住笑出了声又飞快憋住。
  “朕劝过了。”幼帝摆摆手,一幅司空见惯的模样,“这两三日的功夫摄政王应当就能回来——好了,众卿有事便启奏吧。”
  众臣称是,且不说心中是否都相信幼帝方才这番说辞,但这话到底在心中留了影。
  幼帝总担心替毓王妃送信之人会将信中交易内容宣扬出去,届时恐怕对薛嘉禾相当不利,便干脆借了容决威风给薛嘉禾搭了避风港。
  想给容决塞个侧妃,那也得看他府里还有没有位置。
  这搓衣板的事是幼帝随口一扯,谁知道这日早朝下来后,他当天黄昏就接到了禹城而来的八百里急报求援。
  翌日早朝时,幼帝立刻便下令容决带兵迎击,硬是没动南方战线一兵一卒,力排众议从汴京抽走了一部分的兵力让容决带走,又从其他军营做了调度支援。
  尽管如此,容决所能动用的兵力也不足东蜀倾巢而出大军总数的一半。
  因而朝中担心的官员比比皆是。
  当着容决的面没人敢多说一句,等容决率军出发第二日,朝局便变得颇有些不安稳起来。
  大庆建国多年,这腹背受敌的场面,可是有几十年没见过了,难免人心惶惶。
  幼帝少不得冷脸罚了一批妖言惑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