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年前武帝扫荡乱世立朝,可宁帝年间仍有前朝余孽反扑,太子昭骁勇善战,时常领兵在外征战。”顾修元并没理会景宁的失态,神情淡淡地讲着那些个旧事,“先皇后病逝,宁帝扶了贤妃为继后,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
一切风波由此而起。
她尚是贤妃之时,就知道为自己腹中的孩子筹划了个降生的祥瑞之兆,当了皇后之后,就更不会甘心止步于此。
宁帝虽与太子昭父子感情深厚,可他常年在外征战,趁祥瑞之兆而生的二皇子却是时时陪在身边,久而久之自然就有所偏倚。
继后在其中又动了手脚,不断的挑拨着宁帝与太子的感情,说他拥兵自重目中无人,甚至还买通了太子身边的近臣来挑拨太子。
皇室中人原就多疑,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可谓是成效卓然。
在这关头,有人上书状告太子意图谋反,宁帝大怒,召太子回京问责。可太子听信了近臣的挑拨,压根不敢回,生怕一回京就要没命。
太子托病不回京,正中继后下怀,借机煽风点火,宁帝直接令人去抓太子,闹到最后竟然动了兵。
一来二去,太子死于西凉,宁帝改立二皇子为储君。
“太子昭死后,南朝叛军卷土重来趁机反扑,又是数年征战不休。先是内忧后是外患,宁帝没出半年就驾崩了,二皇子登基,”顾修元目光低垂,“长公主应该也知道才对,当年云将军便是死在那场征战。”
他口中的云将军,便是云浓的父亲。
当年太子昭奉命征战平叛,他颇有武帝遗风,于军事一道上极有天赋,几年下来天下将定,可最后却因着继后的挑拨死在了其父手中。
他一死,周边的小国与前朝叛军纷纷卷土重来,不知折了多少将士与百姓的命。
云浓的父亲亦是死在征战之中,先帝为了彰显仁德,好让其他人能继续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所以立了云浓为怀昭郡主,接到了宫中去养着。
顾修元讲着当年旧事时,景宁的心便一点点凉了下来,及至他讲到云浓父亲之死,就更是如坠冰窟。
云浓的父亲,以及那么多将士百姓,原是不必死的。
那时天下将定,可因着皇室那些龌龊,却愣是让那场战争又延续了数年,死伤无数。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寻常人的性命何其轻贱,入不得贵人们的眼,只能充作踏脚石。
景宁总算是明白,为何先帝与太皇太后临死之前,都是那么一副于心有愧的模样,日夜被梦魇所困,痛苦不堪——
他们不止杀了太子昭,更间接害了数十万人的性命。
多少将士死于边关,白骨累累无人收,又有多少百姓因此骨肉分离、流离失所?而这一切,竟都只是因着那点对皇位的妄念。
他们供奉神佛,这其中有多少是求心安的意思?
或许午夜梦回,都难安得很。
景宁先前一直想弄明白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如今顾修元毫无隐瞒地说了,她的脸色却白得像纸一样,几乎没半点血色。
她沉默许久,甚至都忘记去追问顾修元的身份,半晌之后方才艰难地问道:“云浓……她知道这些吗?”
“我并未向她提过,”顾修元顿了顿,又道,“有些事情知道了反倒痛苦,更何况时至今日,再去提这些也没什么意义。我只想让她整日里吃喝玩乐,高高兴兴的,提这些做什么?”
景宁略微松了口气。
她不敢想象,若是云浓知道了这件事,会有多难过?
这些年来,她那么敬重太皇太后,将其视作自己的长辈,若是知道父亲的死与此脱不了干系,又该如何自处?
而太皇太后这些年来待云浓这么好,是真喜欢她,还是觉着歉疚?
景宁自己都弄不清楚。
她被这些事情弄得心神不宁,脑子里如同存了浆糊一样,还是等到顾修元主动又提起,方才想起自己的初衷是询问顾修元的来历。
“太子昭当年仅有一子,被宁帝扣在京中,可后来仍旧是病逝了。”顾修元语气仍旧满是嘲讽,“这‘病逝’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谁也说不准,但他的血脉就此断绝。”
但太子昭当年带兵四处征战,又体恤将士,众人对他心悦诚服。当年他死在西凉,却有不少忠心耿耿的旧部留存了下来,其中有一位姓凌的谋士曾受过太子昭的救命之恩,发誓要为太子昭报仇。
这位凌先生联系了信得过的旧部们,沉寂多年,终于给出了致命的一击。
“我算是他养大的义子,因着有几分聪明,自小就被他养在身边教导着。”顾修元神色如常,但目光却有些涣散,像是想起了多年前的旧事,“当年我入京来帮他办事,在南风馆当了个琴师,误打误撞地遇着了云浓……”
顾修元入郡主府后,一直与凌先生有联系,帮着他与那些太子昭旧部联系,挑拨着太子与三皇子的关系,完成了复仇的计划。
二十多年前,太皇太后与先帝联手陷害太子昭,致使他死于西凉,天下又归于动乱中去。
而如今,那些旧部挑拨了三皇子在先帝寿辰之日掀起宫变,当场杀太子,重伤先帝,将朝局搅成了一团糟。
先帝当年谋害兄长,临到如今,看着自己的长子与三子兄弟阋墙,甚至闹到宫变要杀他的地步,不知是何感受?
又是否体会到了何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但顾修元自己是明白了何谓造化弄人。
顾修元起初入郡主府时,凌先生是乐见其成的,觉着他是忍辱负重,为了方便完成任务才如此行事,甚至还宽慰赞赏过他。可等到后来,发现顾修元竟然对云浓动了真感情,甚至还为此耽误正事后,便觉着事情不妙了。
凌先生是个绝佳的谋士,他不允许有任何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更不想看着自己的得意弟子因着个女人失了理智,所以在安排这场宫变之时顺手为之,令人杀了云浓。
当初在护国寺后山,景宁曾问顾修元,“是否敢对着这满天神佛发誓,云浓之死与你并无半点关系?”
顾修元未答,因为此事虽非他本意,可却确与他脱不了干系。
若非是他,云浓便该是个无忧无虑的郡主,整日里吃喝玩乐逍遥自在,而不会被扯进那场宫变。
听到这里,景宁甚至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剩惊骇。
“我当年假托回乡祭祖为由头,离开洛阳,其实是想要去见一见凌先生,告诉他此事之后大仇得报,我便不再掺和这些……”
是如今,顾修元还记得凌先生当时那个复杂的模样,直到他回到郡主府,知晓云浓的死讯时,方才算是理解了那个神情。
随即而来的就是痛苦和愤怒。
这些年来,顾修元为凌先生做了许多事,并无半点怨言,只当是还了他的教养之恩。
可如今动到了云浓身上,他却是没办法再忍让了。
顾修元那时称得上是肝肠寸断,他守在灵堂,几日几夜都未曾合眼。
他想,若是当年自己未曾随云浓回府就好了,又或者,他早早地离开就好了,她就不至于到如今这地步。
等到六皇子上门来祭拜之时,顾修元心中生出个主意来。
这些年来,顾修元将先帝的性格摸得一清二楚,知道怎么样能取得他的信任,所以他教着六皇子拿到了储君之位,也趁着这个机会入了朝堂。
接下来,就是一波报复式的清洗。
他当年大肆撤换官员,几乎致使朝中一度无人可用,众人都以为他是排除异己,撤换太子与三皇子的人,想着独揽大权,可实际上他真正要换去的,是凌先生安插的那些人。
顾修元心中存了太多怒火,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找着点发泄的渠道。
若只是朝政,他原本是不会忙成这副模样的,可与凌先生私下中的较量,却耗去了他太多的精力。
直至去年入冬,才算是有了个了结。
凌先生病逝。
顾修元连恨都不知道恨谁了,好在这时柳暗花明,又遇着了云浓。
这是他失而复得的珍宝,此生都不会再放开分毫。
“二十年来的是非对错,各人心中自有评判,”顾修元讲完了所有,平静地说道,“你要问我的身份来历,如今也已经知道,如何想都随你,但我与云浓的亲事不会更改,你也别再去为难她。”
顾修元先前虽说着景宁可笑,可到最后,还是将那些旧事全都抖落了出来。他并不在乎景宁如何看待自己,只是不想让云浓在其中左右为难。
景宁先前对顾修元的身份多有揣测,可穷尽想象,她都不曾料到这其中竟然会有这样的是非曲折,以至于半晌方才回过神来。
她看向顾修元的目光很是复杂,欲言又止,到最后却也只是低声说了句:“你放心,我不会将这些事情告诉云浓。”
有许多事情,的确是知道不如不知道来得好。
景宁甚至都有些后悔自己为何要执意追问当年旧事,时过境迁,纵然是知道了也无能为力,只不过徒惹一地鸡毛。
景宁并非太皇太后所出,其母生育时难产而死,太皇太后膝下并没女儿,便将她接到身边来养着,这些年来亲若母女。
当年她无意中得知太皇太后与先帝抢了太子昭储君之位后,安慰自己道,这在皇家是在所难免的。可如今从顾修元这里得知此事牵连数十万人的性命后,便没办法不当回事了。至于后来凌先生的报复,她就更不知该如何评判对错。
世上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对错?
景宁先前总觉着顾修元有意欺瞒云浓,如今方才算是明白,不提有不提的道理。
顾修元道了句谢,挑开车帘,轻快地跳下了车。
景宁倚着车厢,看着顾修元的背影消失不见,没来由得想起了多年前的一桩事。
那是她与顾修元的一次争执,也是她厌烦顾修元的开始。
那是个夏日的午后,她到郡主府来寻云浓,准备到南风馆去逛。顾修元得知后,却将她拦在了门外,说是云浓还在午睡,请长公主另寻他人。
景宁又岂会将一个面首放在眼里,冷笑着令他让开,还斥责他不过一个面首而已,管得太多。
顾修元却并没什么羞辱的神情,反而平静地看着她道:“长公主喜欢南风馆,何不寻个也喜欢的人同去,非要来找郡主?”
“你怎知道她不喜欢?”景宁下意识地质问道。
顾修元一笑,像是个无声的反问。
其实云浓的确算不上喜欢南风馆,不管去了多少次,也没再挑中过人,若真要说起来,她唯一喜欢的就是那里的酒了。
而景宁送来的面首,她更是碰都没碰过。
顾修元见景宁脸色沉了下来,又道:“长公主与郡主多年交情,所以想要将自己喜欢的都给她,诚然是一番好意,可人与人之间总是不同的,哪能一直走相同的路数?”
他这话说得委婉,可意思却是很明白的。
可景宁哪里听得进去,只觉着受了冒犯,磨了磨牙,也不跟顾修元多言,只令人责罚。
云浓被争执声吵醒,披了件外衫出来,连忙拦了下来,而后哄着景宁离开了。
景宁在亲事上吃了大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觉着这就是个火坑,远不如养些面首随心所欲来得自在。
她是这么做的,便想着云浓也该如此。
可如今再想,哪怕是出于一番好意,但自己这做法的确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