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门权冠:绝色乱世悍女-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惧敌,只要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心,战胜苻坚,即计日可待也。这个道理,就连我刚过及笄之年的小侄女沈幼香,都了然于心!”

    司马曜听沈安如此表彰自己的侄女沈幼香,他年幼心灵,立时便来了兴致,他甚觉好奇的问道:“沈爱卿啊,听你方才的话音,你的这位小侄女沈幼香,大概与朕的年龄相差无几吧?她如此小的年纪,竟有如此之高的智慧,竟敢涉猎与谈论国家大事,她真乃一奇女子也!”

    褚蒜子听完沈安后面的话,先是“嗷”了一声,之后也接着问道:“沈爱卿,你说你有一个刚过及笄之年的小侄女,名字叫沈幼香,她都说了些什么?你能否细细讲与本宫听听?”

    沈安回答:“回禀皇上和太皇太后的问话!既然皇上与太皇太后对沈安的家房私话也如此感兴趣,那沈安就不妨再把当时我与侄女沈幼香的谈话,再来一次情景再现好了!”

    褚蒜子说道:“通过你们家的私房谈话,可以让哀家了解一般百姓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与看法,从而打消顾忌,增强必胜的信心,岂不是件好事?”

    司马曜也说道:“一位与朕同龄的女孩子,而且还是一位大家闺秀,朕倒要听一听,她的所思所想,她的言谈话语,到底与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既然皇上和太皇太后都如此迫切的要听一听沈安叔侄两人的私房谈话,沈安不敢再推辞,就在当场来了一次“情景再现”。

正文 第一百章

    第二十七: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考虑到战事迟早都会发生,为了使沈安一心抗敌,减少他的后顾之忧,在前些日子,沈安已责令沈玄,将家眷全部迁往会稽城定居。沈安妻子刘玉娜,大嫂张瑞云,也听说苻坚派兵攻打东晋的事情,知道大战迟早都会爆发,便委派小侄女沈幼香,在几位家丁的陪伴下,乘马车来到建康,对沈安沈玄沈朗进行战前探视。

    沈幼香是沈安大哥沈奕的长女,她与叔父沈安感情深厚,虽然身在会稽,却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着叔父沈安。因此,她受其母张瑞云和婶娘吴宇娜的委派,特意回到建康,来探望沈安沈安等人亲人。叔侄见面之后,免不掉又是一番长谈,在无意中,沈安向侄女沈幼香提起关于前秦国要向东晋大举发动进攻的事情,并且告诉她,叔父正在为如何破敌而焦虑发愁的事情。

    沈幼香听后,反问沈安道:”叔父,原来,你老人人家是为这点区区小事而愁眉脸,焦躁不安啊。这件事情,在侄女看来,叔父是被来势汹汹的苻坚的百万大军给吓住了,如果能换位思考,人数众多,倒是苻坚的一大弱点!”

    听完沈幼香述说后,沈安生气的说道:“小儿狂言,不可胡说!你以为那苻坚是豆腐做成的吗?他倾全国之力,纠集了近百万之众,来攻打我东晋,可要知道,我东晋不过只有区区八万军队,若与之对垒,岂不犹如以卵击石吗!因此,叔父正在为这件事发愁呢!”

    沈幼香听完沈安的话,说道:“叔父愁之所来,原来是这样!侄女虽非男儿,却也懂得一些打仗的奥秘!自古打仗,能以少胜多的战例,也不在少数;取胜一方,依靠的计谋,并非人多势众。叔父不会不记得,东汉建安十三年时,魏王曹操调动了八十万大军,在赤壁地方摆下战场,欲与刘备周瑜一决雌雄,但最终的结果是,刘备周瑜用区区五万之众,打败了号称八十大军的曹操。叔父请想,这种以少胜多的战果,如果不依靠智力与智谋,要想取胜,也绝无可能!”

    沈安说到这里,太皇太后褚蒜子突然说道:“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来,你这位小侄女,倒是一位不错的旁观者!有了她这种抛砖引玉的提醒,对于你接下来的运筹帷幄,可是大有裨益呀!”

    沈安不无骄傲地回答:“下臣认为也是如此!陷入迷局的人,最希望能有灯光指引。我的侄女沈幼香的话,犹如黑夜里点亮的一盏明灯,使安石茅塞顿开!”

    司马曜听过沈安的话后,也当即朗声说道:“从古至今,一切计谋决断,都是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如果沈爱卿能融会贯通,加以利用,则以少胜多必将成为可能!”

    太皇太后褚蒜子说道:“一个方未到及笄之年的小姑娘,小小年纪,竟然能有如此高的智商,我东晋朝能有这样的人来辅佐,可望百年兴旺,基业永继也!沈爱卿,你这位小侄女沈幼香,现在何处,能否把她领进宫来,与哀家见上一面?”

    沈安回禀道:“由于建康形势吃紧,我已把她遣送回会稽安去了!”

    司马曜遗憾的说道:“老祖宗,实在可惜,你面晤沈幼香的愿望落空了!”

    司马曜此话一出,立刻在宫殿内引发一阵轰然大笑!

    散朝之后,沈安刚刚回到京口兵营,即有快马送来书信一封。沈安顾不上休息,即将书信打开来观看,不看还罢,这一看倒使他倒吸了一口冷气!你道书信是何人所写,书信中又都说了些什么?

    原来,这封书信是东晋襄阳城守卫将军朱序所写,信写好之后,他派了一名亲信知己,冒死混出城外,几经辗转,好不容易才将朱序的亲笔书信送到了沈安手中。其中大致意思是说:朱序守护襄阳,孤军作战,孤立无援,在前秦军队的强攻围困之下,城内粮秣断绝,因得不到及时补充,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朱序考虑到军兵和全城百姓的生存安危,为了能继续生存下去,求得来日能报仇雪恨,万不得已,只好暂且投降苻坚。朱序这样做,实在是事出无奈,云云。

    沈安看罢朱序的书信后,从字里行间,也读懂了朱序的无奈与委屈。他问送信的人:“这样看来,你家将军之所以如此做,的确是事出有因。除去信中所说,在你临行之前,他还对你说了些什么?”

    信使回答道:“我家将军还说,请朝廷相信我朱序的为人,我生是东晋朝的人,死是东晋朝的鬼!最后,一旦到了东晋朝被前秦所灭,不复存在的那一天,我朱序只有一死沈罪,表明我对东晋朝的忠心!”

    沈安说道:“如此看来,你家主子也还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了。另外,他还对你说了些什么?”

    信使有些不放心的对四周张望了一番,见沈安身边站有好几位军人,不得欲言又止。

    沈安明白信使的心情,说道:“莫怕!他们都是我信得过的人,你有什么话,尽管直说好了!”

    信使说道:“我家将军还叮嘱我,让我亲口告诉你沈将军,有朝一日,我东晋大军对前秦军队发动攻击的那一天,他会舍弃性命,里应外合,配合沈将军,将前秦军队一举赶出东晋疆土!”

    一直站在旁边默默无语的沈玄,在听完信使这番话后,也激昂的说道:“我就说嘛,堂堂一个晋朝将军,怎么说投降就投降了呢?原来,朱序是迫不得已假投降啊。如果到了关键时刻,他如能助我一臂之力,打败前秦军队,将苻坚歼灭于东晋国土,最后的胜利,必定是属于我们的!”

    沈安又问信使道:“你家将军有没有提到,他能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向东晋军发出信号?”

    信使疑惑的说道:“我家将军可没有说得如此清楚,他只告诉下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他得到机会,就会顺势而动,望沈将军不要错失良机才是!”

    沈朗说道:“叔父,你就不必再追问了,看来,朱序也有他的难言之隐啊。”

    恰在此时,见一位农妇正从一处破落的宅院内走出大门,她肩扛锄头,手提黄泥水罐,似乎是要下田去劳作。当她一眼望见疲惫不堪,满身倦态的苻坚时,先是打了一个愣神,之后才不无关切的问道:“这位将军,莫非你是从前线失败而归不成?”

    此时的苻坚皇帝,早已没有了开始进攻东晋时的那种飞扬跋扈的神态,他老老实实回答农妇的问话:“不瞒夫人你说,我是秦军将领,因去攻打东晋,战败而归。请问大嫂,这里是什么地方?”

    农妇回答:“此地乃陈郡地方的淮河北岸,此村名叫陈家庄。我的丈夫和儿子,都被前秦国国王苻坚征调去了前线,至今不知死活,家中只剩我一人,每每想到那个千刀万剐的死皇帝苻坚,我就恨不得一锄头将他打死!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偏要去攻打什么东晋,听说战事失利,这个挨千刀的皇帝也不知是死是活,他这样做,也是咎由自取!”

    农妇的话既尖刻,又犀利,只说得苻坚浑身冒虚汗,无比狼狈的他,此时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报出自己的姓名,他怕这个恼怒的农妇,在气愤之下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她手中的那把锄头,如果抡将起来,也足以使他苻坚毙命了!

    想到这里,苻坚哀求农妇道:“大嫂,我一路奔跑,已经一天一夜未吃东西了,你能不能行行好,赏一碗剩饭给我吃?”

    农妇上下打量了一番苻坚,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这些当兵的,也实属可怜,这都是被那个不知天高地厚苻坚皇帝给害成了这样,你们何罪之有?好吧,你把你的战马栓在门外,跟我进到院落中,我来给你弄点吃的!”

    苻坚遵照农妇的吩咐,把自己的坐骑拴在了门旁一棵小树上,便独自跟随农妇走进了她家的宅院。

    农妇对苻坚说道:“你只顾自己肚子饿,也不问问你的战马,它饿也不饿?南面墙跟下有麦草,你去抱一捆草,去喂喂你的马去吧!”

    昔日的苻坚皇帝,此时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完全像一位百依百顺的小伙计,遵从农妇的指使和安排,他真的就走到南墙根下,弯下身子,抱起一捆麦草,然后又走出大门,来到坐骑身边,把那捆麦草放在了它的嘴边。坐骑望了苻坚一眼,然后哕哕一声长嘶,便毫不客气的吃了起来!

    苻坚重新回到院内,见那位农妇已经将锅底的柴火点燃,熊熊火焰,从灶口中喷了出来,火舌扬起有二尺多高,浓烟缭绕,呛人的烟味充斥整个灶房,把站在灶房门口的苻坚,呛得直流眼泪。苻坚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只管吃饭,从不知道饭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回可是亲身体验了。

    农妇一面烧火做饭,一面头也不回的对苻坚说道:“咱庄户人家,过的都是穷日子,苦日子,没啥子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给官人你吃,今天,你就对付着吃一顿,只要填饱了肚子,不被饿死,也就足够了!”

    苻坚在门外随声附和说:“我现在是一个快被饿死的人了,也讲究不了那许多了,只要能填饱肚皮,不被饿死,也就算是我的造化了!”

    说话之间,农妇停止了加柴,苻坚估计可能是饭已经被做好了。这时,就见农妇从灶台上拿起一只大黑碗,用一个葫芦做的大水瓢,在锅里使劲一舀,然后再往碗里一倒,将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饭食,端到了苻坚身边,说道:“咱农民一年到头,能吃上这个东西就算万幸了,官人不要嫌弃,你就将就着吃点吧!”

    苻坚也确实是饿极了,他未等农妇把话说完,就伸手将饭碗抢了过来;这时,农妇又递给他一双筷子,他便三下五除二,将一大碗比山珍海味还要好吃百倍的东西,吃进了肚内。吃完一碗,苻坚还意犹未足,他又向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