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家二掌柜[出版]-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小曼做沉思状,片刻,换上一脸哀怨:“我怕宁右相你,现在想着的是怎么除掉我。翻脸比翻书还快,您可不是第一次了。我心里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右相又何必多费口舌?”
  宁景徽淡淡道:“我知道杜姑娘不再相信本阁,但若要除你,本阁便不会在这里和你这般说这许久的话了。”
  杜小曼这才长叹了一口气:“我想,既然你能来找我,恐怕我和裕王殿下也难在一起。那么,也许到一个遥远的地方,流浪一段时间,能让我渐渐平复和遗忘。”
  宁景徽道:“杜姑娘想去哪里?”
  杜小曼再叹气:“这个,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要先离开白麓山庄。”
  杜小曼跟着宁景徽走出房门,几个女婢沉默地福了福身,提着灯笼径直走到院墙边,伸手一按,墙上便凹进去了一块,转出一扇石门。
  门内是一条长长的甬道,婢女们熄了手中的灯笼,牵着杜小曼的手往前走。
  眼前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只是漆黑,那些婢女们却像有夜光眼一样,轻盈地走着。偶尔轻声提醒,这边转弯,那边有台阶,过了许久,终于停下脚步,墙上再度旋开一个门,跨出去,漫天星光的夜色,竟也令杜小曼眼前一亮。
  婢女们手中的灯笼,又整齐地亮了起来,带着他们沿着彩石铺成的小路,穿过葱茏花丛,走到一扇角门前。
  打开角门,外面是一片坦荡荡的旷野,谢夫人带着两个佩剑的婢女站在门外,杜小曼向她笑了笑:“多谢夫人的款待。”
  谢夫人盈盈一笑:“我应多谢郡主。”又向宁景徽道,“右相不会为难郡主罢?”
  宁景徽淡淡道:“本阁不会食言。”
  谢夫人微微颔首,递给杜小曼一个包袱:“唐郡主,这里面有你需要的东西。”
  杜小曼后退一步,又笑笑:“不了,我想要的东西,都和右相要到了。谢谢夫人的好意。”
  谢夫人拉住她的衣袖,从包袱中取出一个小包,硬塞到她手中:“我知道,郡主心中,恐怕已是怨恨至极,此事全是我一人主张,弈儿与他爹都不知情。我们江湖人家,看似风光,实际亦有许多不得已。这话说出来,郡主可能也不信。郡主多保重。”
  谢夫人的手劲不小,那包东西被她轻轻巧巧,塞进了杜小曼的衣袖中。
  杜小曼沉默了一下,道:“我相信夫人的话,更明白夫人的不易。可我是杜小曼,我不是唐晋媗,这个真没人相信。”
  她再后退一步,抽回手:“今天打扰夫人了。告辞了。”
  好像凭空冒出一样,一辆马车,突然无声无息地逼近,在不远处停下。
  车夫跳下地,向着宁景徽抱拳一揖,打起车帘。
  杜小曼随在宁景徽身后上了车,车厢中挂着一盏灯,十分明亮,居然只有她和宁景徽。马车调转方向,开始前行。
  宁景徽掀开一旁的座椅,取出一个包袱,杜小曼接过打开凑着灯光看了看,里面有些衣服,还有一个钱袋,装着几张银票、几块散银和不少铜板。
  马车又前行了一段时间,宁景徽轻叩车壁,示意车夫停车。
  杜小曼心中一抖,不会宁景徽还是要趁着夜色大好时,在荒野中无声无息地把她处理掉吧。
  她心一横,反正她天庭有照应,根本不怕死,爱怎样怎样吧。
  宁景徽起身道:“本阁先下车片刻,杜姑娘可在车内更衣。”说罢,就下了车。
  杜小曼愣了愣,从包袱里拿出一套衣服,胡袖短衫,裙也不算长,介乎在江湖女子装束与普通女子装束之间。
  宁景徽甚至还贴心地留了一面镜子,杜小曼换了衣服,拔下钗环,换上包袱中朴素的木簪,挽了个简单的发髻,又折了一块布巾,当作头巾包在髻上。她时常在街上看普通的民妇做这般打扮,对着镜子一照,模糊中,感觉低调了很多。
  可惜她晚上赴宴时,婢女给她上了点妆,要是有水洗把脸就好了。
  她趁机看了看谢夫人硬塞在她衣袖中的东西。是个用丝绢包裹严实的小包,拆开来,里面包着是几个小盒,还有一块黄木的牌子。有两盒是今天杜小曼用过的护肤膏,另一盒中盛满暗黄色的油膏,有点像粉底的质地。还有一个盒子上贴了一张纸,写着“伤药、外敷”字样。木牌上刻着篆文,杜小曼辩认了一下,觉得正面像个孟字,背后像个药字。
  她把这些东西收好,一起放进包袱中,撩起车帘,示意自己已经换好了。
  宁景徽回到车内,杜小曼道:“请右相大人找个方便搭车住宿的地方,把我放下就行。”
  宁景徽望向她,突然道:“你变了许多。”
  杜小曼一愣,不明白为什么宁右相没头没脑冒出这句话,她道:“当然变得多啊,经过这么多事,怎么可能没变化?”
  至少,她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不会再轻信别人的话。
  多疑不算是一种好性格,但她恐怕已经开始有了这种性格。
  车厢中一时沉默,过了片刻,宁景徽才到:“再走三四个时辰,可到一处小镇,陆路水路皆可选。”
  杜小曼道:“那右相就在城边放下我,可以么。”
  宁景徽微微颔首。
  之后又是长长的沉默,杜小曼再没和宁景徽对过话,宁景徽取了一本书看,杜小曼百无聊赖,迷迷糊糊靠在车厢上打了个瞌睡。
  朦胧中,身体猛地一震,她猛一惊,睁开眼,发现马车停了,她正躺在座椅上,身上盖着一条薄毯。
  宁景徽仍握着书,杜小曼茫然问:“到了?”
  宁景徽颔首。
  杜小曼打起车帘,抱着包袱下了车,环顾四周。她正在一片旷野内,眼前就是一条小河,不远处,绿树掩映中,是高高的城墙。
  车夫一甩鞭子,掉转马头,向着另一条路而去,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杜小曼在原地站了一时,直到再也看不见那辆马车,方才走到河边,掬起河水,洗干净脸。
  天色渐渐转亮,鸟雀在头顶的树梢上鸣叫,她拎着包袱,迎着第一抹晨光,向城门走去。
  杜小曼到达城门口时,城门刚开,挑着菜筐推着车进城卖的小贩与她擦肩而过。
  这座小城叫河东县,城不算大,但地处陆路要道,又有个水路码头,十分热闹。街上熙熙攘攘,多是旅人打扮,行色匆匆,亦有单身的女子赶路,杜小曼一个人走,倒也不显突兀。
  杜小曼捡着人多靠街边的地方低调地走,瞅见路边有一家旧衣铺,就进去买了几套旧衣裳,一个大众款式的旧包裹皮。到客栈开了间房,换了一身男装,头戴旧巾,半短薄衫,扎了裤脚,一双方口布鞋,涂黄了皮肤。临出门前,对着镜子左右照,自我感觉,俨然就是一个行走在外,送信赶路的大户人家小仆役模样。
  杜小曼对自己的变装很满意,出了客栈,特意绕到路边的小摊边吃了一碗凉面,她装不太像男声,一般只说一到三个字,吃完了面离开,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的目光。
  吃面时,她从其他客人的谈话中听到了两种赶路方法,一种是搭船,杜小曼对自己信心不足,觉得走水路危险系数比较高,还有一种,貌似是县城南关有个私驿,专为帮忙送信什么的,通往各处,花点钱就能搭一段车。
  杜小曼没想好该往哪里去,但觉得在古代,应该是西南或西北一带更偏僻一点,适合藏身。她决定往西南走,真不行就跨个边境,出个国啥的。
  拿定了主意,吃饱之后,她在街边向摆摊面善的老太太问了往南关去的路径,顺便买了几个馒头做干粮,再买了一个水囊,灌满茶水。
  南关的私驿紧挨着南城门,杜小曼看到私驿大门时,心里咯噔了一下。
  大门上挂着的那个旗帘儿,写着一个硕大的谢字,竟然是白麓山庄的。
  杜小曼第一反应是回头就走,又硬生生止住了。假如谢少主不满意谢夫人的做法,来追她,应该不会想到她搭白麓山庄的马车。
  白麓山庄的马车,靠谱度和保险系数都挺高的,干吗不坐?
  杜小曼遂踏进了私驿的大门。
  刚进去,就看见竖着两块牌子,一块写着书信货运,旁边站着两个身穿白麓山庄统一样式,黑白相间服装的年轻男子,将凑近这块牌子的人往一边引。另一块写着“车运”,杜小曼凑过去,牌子旁也一般地站着两个男子,问:“搭车?”
  杜小曼为图保险,能不开口就不开口,点点头。
  一个男子又问:“往何处?”
  杜小曼开酒楼时,常听客人说各处见闻,听过有个叫南濯的地方,盛产蔬果,民风淳朴,物价不高,有商贩从那里带些易储存的干果之类到杭州卖,利润能翻数十倍。
  琢磨南濯这个名字,杜小曼猜想,应该在西南一带。她沉声道:“南濯。”
  询问她的男子皱了皱眉,打量了她一下:“敝庄近日没有去那里的车辆,但有一趟马车到高州,可巧你赶上了,晌午就走。到那边往南濯去的货商多。”
  杜小曼这辈子第一次听说高州这个地方,但还是装作一脸淡定道:“如此便可。”
  那男子转头唤了一声,“高州一个!”
  杜小曼再沉声问:“车费多少?”
  那男子向某个方向一比:“先过去看,要搭了再谈。”过来一位三十余岁的壮年男子,领着杜小曼穿过人群。
  这间驿馆颇大,竟有几分现代长途汽车站的架势。搭车这块儿,不同方位的马车停在不同的地方,挨挨挤挤都是背着大包小包,脚边堆着箱笼的行客。
  杜小曼被领着到了最里面的一个竹篷下。墙边停着一辆硕大的车,一旁的马厩里,几匹枣红色的马在淡定地吃草。
  有几个人坐在竹篷里下棋,引着杜小曼的男子走到棋盘边的一人身边站住:“高州,一个。”
  那人停下手中正在飞的象,瞥了杜小曼一眼。是个六旬左右的老者,干瘦精悍,双目如电,朝杜小曼点头笑了笑,很慈祥和气,指了指一旁的小板凳:“晌午才走,先坐吧。”
  杜小曼抱着包袱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坐下,抬头看看太阳,目测离中午还有一段时间。她百无聊赖,就瞄向那边的棋摊儿打发时间。
  可惜她不懂象棋,加上棋摊旁围得人多,也看不怎么分明,那几个人都是君子,除了对弈的两个时不时蹦出两个词之外,都不怎么说话。
  杜小曼更寂寞了。
  她打了个呵欠,突然感到有人逼近。她紧张地一回头,是方才领她过来的大汉,递给她一杯茶水:“离晌午还早,小公子喝些水吧。”
  杜小曼道谢接过,大汉转身走开,和另一个白麓山庄弟子站在一起聊天了。
  杜小曼不敢喝别人给的茶水,把茶杯放在旁边的小板凳上。过了一时,那大汉又来了,拿了一盒干果点心。
  杜小曼微有些诧异,白麓山庄这个私驿待遇也太好了吧。她抓了一把干果,下意识地向旁边棚子里看,没人在吃东西。转眼却见大汉拿着盒子走到棋摊儿边,围坐的人都各抓了一把。
  难道这个路线比较远,车费较高,所以福利好点?杜小曼壮胆咬开一颗胡桃,味道挺不错。
  再过了片刻,大汉又来了,这次端了一篓葡萄,先送给棋摊那边,那群人又各自拿了,唯独那老者摆摆手,说吃不了酸。大汉这才端着篓子走到杜小曼跟前,杜小曼拿了两串,大汉还递给她一个小木碟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