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要亡-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大伯父,他在此刻很自然而然就执了家礼而非国礼。
代善看着豪格的身影,这个大侄子性格冲动,倒不是那花花肠子的,他耳朵短小,耳垂团成一团,因而刚出生就被赐名豪格。如今被封为和硕贝勒,正是皇太极的爱子。唉,这番皇太极倒下,不知道那边又要怎么闹呢。
就这样金人取道蒙古,一路带着皇太极到了盛京。四处求医问药,就要医治昏睡的皇太极。
皇太极在盛京受到了医治,诊断出来是中风,虽然四处求医问药总算清醒了过来,但手脚皆不能举,已经无法处理政事。
八旗蠢蠢欲动,暗流涌动。
本来就有几位旗主对于南征极为不满,此时纷纷在背后议论纷纷,自打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各旗就联合议政,要说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君臣制度,皇权并没有大明般根深蒂固,说争抢就争抢。各位旗主相互站队,多尔衮,皇太极的十四叔,他早就虎视眈眈侧立其中。正蓝旗旗主豪格背后站了一股势力,两人互相不服气,时刻在外起着小股摩擦,争领地、争兵马。
崇祯四年的冬月。
缠绵病榻的皇太极忽然清醒过来,在病榻上叹息道:“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之后,便着人宣八旗旗主觐见,他当着众人的面颁布了圣旨便咽了气,圣旨里将皇四子叶布舒为皇帝,大兄代善为辅国公,封长子豪格为肃亲王,封十四弟多尔衮为靖远大将军。
皇太极还未入土,多尔衮便怒杀叶布舒,宣布登基,豪格不服,联合代善另立为王,后金分裂成两块,自此连年征战不休。
消息传到京师,朱烟寒惊愕不已:死了?
主播阿秀也在拼命看弹幕,皇太极攻城时她为了满足观众的窥探欲带着盔甲偷瞄过许久,是一个壮壮的红脸庞东北大汉的模样,没有想象中的英雄豪气,倒像个关东一带做生意的人参贩子,观众也就丧失了信心,后来看朱烟寒大杀四方,打得金兵溃不成军,又有很多观众拍手叫好直呼过瘾。
此时接到他的死讯观众们却一扫过去对他的愤慨,转为惋惜:“到底是一代英雄人物,没想到落到这么个下场。”
“历史上他活了六十岁,如今却只活了四十多岁。”
阿秀念出本来的历史上《清史稿》对于皇太极的评价:“明人不量强弱,自亡其国,无足论者。然帝交邻之道,实与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无以异。呜呼,圣矣哉!”
朱烟寒:“呵呵。”
贴金贴得太不要脸了,不过成王败寇,没啥好说,如今自己作为一只蝴蝶,打乱了历史原本的进程,原本老老实实辅佐福临的多尔衮居然怒而杀掉叶布舒,却不知道是个什么缘由?难道真有真命天子的说法?
但仔细思考一番就明白了,皇太极在皇位上稳坐多年,早就稳固了正黄和镶黄两旗,只怕那时候多尔衮要反还没有那么容易,再加上皇太极死的时候正值满清攻打大明,焦头烂额之际若是多尔衮暴起只怕满清分分钟就要被灭族。可是如今不同,皇太极还没有在军中建立起绝对的威望,在议政大臣会议上也没有经营起倾天的权势,如今后金也只能是缩在辽东一角,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盘子不大,反就反了,也许是这种不用顾及太多的心态,让多尔衮揭竿而起。
无论如何这是件好事,这给朱烟寒时间和机会去腾出手来肃清朝政。
京师犹自沉浸在大捷的喜悦里,朱烟寒在朝堂上提出了要清理防务。
没有大臣敢站出来反驳,这一次若不是皇上训练出来的新军,只怕后金的铁蹄便要踏进京师,一路上防备松懈、官员贪污,京城原有的守卫里,不知道用火器就算了,居然连火器的名称都不知道,至于兵册人数造假,士兵号令不分,就更不用提了。
一道道政令颁布下去:罚做苦役!
朱烟寒到底还是下不去手斩首,但那些人罪行太可恶,他索性就将其全部都发往四川的矿上去做苦役矿工。没有人敢求情,一来皇上确实是在气头上,二来目睹了皇上的神威诸臣子都有些敬畏;三呢是因为好多大臣的庄园都在郊外,此次没少被祸害,自然心里也对那些罪魁祸首心里存着恨,原本铁板一块的大明官场,也因此有些松动。
朱烟寒没空关注那个,他沉迷在后宫默默数钱。
是的,这次战争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歪打正着,后金的军队抢劫了出城避难的大臣家眷,当初逃跑时那些军队逃得仓皇,被朱烟寒原样拿回来不少。拿回来自然不会还回去,他心里有数的很,一个个的俸禄才几两银子,却能置办这么大的家业?国难当下让大臣捐款都不捐,结果全部偷偷运出去便宜了金人?因而这些数得坦坦荡荡,数得理直气壮,数得毫无心理负担。
蒙古人逃跑时还遗落下不少受伤的马,马匹脚步受伤,长期跋涉行军肯定是不行了,但只要留下慢慢医治总会痊愈,朱烟寒宣召了农业部几个会畜牧业的工作人员,便将那战马尽数都交给他们,他们也是能干,不仅医治了战马的脚伤,如今居然还想着给战马配种,产下更多良驹。妙啊,多少年中原都拿铁器和粮食茶叶跟边疆换取战马,没想到不费一分一毫便得了这么多宝贝疙瘩。孙承宗老将军高兴的笑不拢嘴,每日里都要去探视那些战马,一点都看不出来他如今已经七十岁高龄。
作者有话要说:
汤圆好饿,想吃零食。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潇湘闲人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1章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
孙承宗大人如今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看到皇上的所作所为,他一改原来隐居避世的思想,整天里忙忙叨叨。他找了懿安皇后商议, 曾经他在任的时候一是为了防止金人从海上进攻, 二是为了方便从辽东辽西更快速转运军需物资, 特意在辽东湾南海修建了龙武营。如今虽然有些破落了, 但仍能正常使用,是以他跟懿安皇后商议, 将那龙武营建做胶州湾的大明海上基地,加以维修、扩建改造。
孙老大人还去信给袁崇焕,举荐他在任时建造过的宁远等九座大城、四十多座堡子,如果说之前袁崇焕还有些非我不可的傲气,此次京城被围后他就彻底变得谦逊低调, 对皇上充满了感激,等他到了辽东, 整日里变得沉默寡言,只是发疯了似的巡逻自己治下的各大堡子城池,查缺补漏,又向皇上请旨, 将自己的子侄中成器的几个都送进了大明军事学校, 还从大明陆军学堂请了几位毕业的学子来自己的军中训练。
孙承宗老大人举荐了巡抚杨嗣昌给皇上,此人性子忠烈,注重边防,他在朱烟寒的支持下建造了宁海城堡, 城池盘踞在老龙头上, 享有南北翼城,南北呼应, 防御能力大大增强,海地相连,能共同防守住来自海上和陆地的进攻。
又建造了西罗城和东罗城,像两位卫士,牢牢陪伴着关城,成为关城的左臂右膀。
等这些都建成,孙承宗老大人觐见了皇上,一一讲述城池的情况:“皇上,如今山海关便如一道铁铸城墙,金人和蒙古再难逾越。皇上有威远城和宁海城,以后不管是北征朝鲜,还是东伐倭国,都可以此为基地,补给钱粮。当时其时,老臣还可出征,为陛下分忧。”
朱烟寒:……
孙大人您真是老当益壮!还想怂恿朕玩大航海时代!
孙大人对皇上的诧异不以为然,他觉得如今这个心力劲儿,他足足能活到一百岁都不成问题,还拉着皇后学了一套健身操,每日清晨都用心锻炼。
京师的气象也焕然一新,当然不少人是被战斗中所看到的激扬向上的风貌所感召,但更多人是被战斗中所看到的新军战斗力所震慑。寻常在朝堂上默默叨叨装糊涂,那是因为当时误以为皇上是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怀着些无赖心思,如今被那新式武器所威慑,忽然有人就想起了皇上的祖先,那位开国的帝王,可是在朝堂上鞭打工程,剥皮贪官的主儿,从此谁还敢在朝堂上唧唧歪歪?
借着这股子劲儿,朱烟寒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财政大权!
说起来憋屈,财政大权从来都不在他手里,其实从明中叶开始皇上就失去了控制权,先帝在时,任由外面怨声载道也要重用魏忠贤,也是为了将一部分贸易商业税收到皇帝的私库。堂堂皇帝穷得叮当响,说出去真是没人信。
朱烟寒上位之后用了很多迂回的法子想夺回对财政的控制权,然而都没有成功,他只好自己苦兮兮的开工厂卖玻璃来积攒第一桶金。擦一把辛酸的眼泪,古往今来,谁他妈穿越成皇帝了还要走勤劳致富的路线?
朱烟寒默默将财政大权交给了皇后,天下哗然,无数大臣挂冠而去。朱烟寒不为所动,老子如今后面有枪杆子做依托,那叫一个硬气。
有了财权和兵权,他便开始腾出手进行下一步计划:整顿吏治。
“百官卫士,环拥后先,而仪仗严肃特甚。众俯伏,喘汗战栗,不知所为。上始若色怒,久之,乃言曰:“若等知朕所以谕之意否乎?今边关告急,胡孥围城,何故也?有司膺名秩食俸禄甚厚,而民隐未尽昭恤,使朕之耳目弗究于下者,非若等责欤?惟是新制,九年考绩,若等其各还司,以纠以察,慎乃宪度,大者以闻可也。毋玩民事,毋干天纪,使后此能复见朕,则若等为奉职矣。”是日,圣训谆复,视前日尤严切焉。”
——《明史稿》
却说宁妃一行人。
他们在陕西境内安抚流民、防治瘟疫、分发粮食、指导农耕,也做的初有成效。丽妃在各县各村里引导居民注意生活卫生,宁妃则带着农业部官员种田,珍嫔昼夜打靶、练剑,忙碌得很,骆其堃彬彬有礼,护送着她们的安全。
刚开始有不少人持观望态度,但看见宁妃带着农人耕地、播种,都有些犹豫了,等到宁妃播下的第一批玉米在田间垄头冒出绿芽儿的时候,不部分山间的流民都回了家乡。
奔袭上山不就是因为没吃的吗?成为打家劫舍的匪徒不就是因为田地里没有收成吗?如今宫里的娘娘们个个来了村里,不仅施舍粥粮,还帮着种地,听说还免费发放种子,那新式的玉米和土豆又抗旱,又耐寒,说起来倒能在干涸的土地上生长。不多久又听到宁妃娘娘放出去的消息:只要来种地,登记身份证号,就可以既往不咎,分发无主的土地供人耕种,还可以从官府那里租借铁制农具,拿粮食交五年的租金后就免费获得农具。这消息放出去,谁还做流民啊?谁还当山大王啊?
于是流民纷纷回乡,或就地安置,开始安心种起田来。
陕西境内的匪乱大为平息,原本呼喊“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的农民们纷纷回归田地,曾经结成三十六营的各路义军,如今只剩下不到六营,义军首领王嘉胤被南山总兵曹文诏部下杀害,高迎祥被推举为新的首领,人称“闯王”。没多久,李自成、张献忠等各部东渡黄河,三人会齐,共有十万众。这些人活跃在安庆府、陕北等地。
好么,自打听说官家让娘娘发粮食、发种子,放下武器就既往不咎之后,十万人渐渐开始躁动起来,谁想过这种脑袋提在裤腰带的日子上呢?于是渐渐剩下了五万人,每次和明军对阵的时候,那边还人在不断呼喊:“放下武器既往不咎,一人分田一亩。”,分田地?!这个消息彻底让起义军乱了起来,这般血里厮杀不就是为了安稳生活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