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沈府大丫头(鹊桥)-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痛快端起酒杯饮尽了。
  
  坐在最前端的乐师,再次便吹起长笛。悠扬四起,小小梅花令在坐席间传播,沈文宣正交到沈洵手里,忽然乐声一顿,笛声停止了。
  
  所有人忽而都朝沈洵望去,只见沈洵微笑端起酒杯,手向前抬了抬,便饮尽了。梅花令只得继续向下传,众人收回的视线中还隐含失望。
  花期头皮发麻,沈洵在东府时从未饮过酒,阿久在饮食上甚至都多控制辛辣物,没想到今日却在这种场合下喝了。
  
  梅花令传了一圈,说巧不巧又在沈洵这里顿住了。
  
  这次沈洵还是没有说什么,端起酒杯,再次饮了下去。花期额头青筋都要跳出来了,双眼死死盯着那梅花令。
  
  等到第三次的时候,饶是东府四丫头当中,涵养最好的花期也大为光火,巴掌大一块牌子就跟认准了她家公子的这张桌子,非逼着人爆发不可。
  沈洵盯着桌上的酒盏,良久一笑,竟又是端了起来,慢慢的仰头喝了下去。
  
  席间都有人开始赞“沈公子好酒量…”、观沈洵面色,的确看不出什么来。他一直都是安然的坐在席间,喝酒时候动作都是文雅的。
  不乏有想起哄的人,但看到沈二公子这样,也都没了机会。
  
  第四次传令开始,有人插科打诨嬉笑就混过去了,多数人要么作诗要么写字,这梅花令本身就是读书人的玩意,喝酒时还能卖弄一下文采,若只是一味喝酒,难免会让人看不上眼。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转了一圈之后,梅花令竟然又再次落到了沈洵桌上。
  花期连生气都没劲道了,只急的不行,碍于边上就是一堆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一个丫鬟教训主子。
  大家眼睛又都像不带锋芒的利剑一样盯着沈洵,嘈杂声每次也都减弱不少。当所有人都选择无视规则、并对此集体保持沉默的时候,就算明知不对头,也无能为力。
  花期头低着,她也只能低头用脚往沈洵那轻轻踢了踢。
  
  沈文宣清淡的笑了:“今晚的梅花令,似乎与贤弟特别有缘。”
  
  夜色完全降临,地上的灯笼已全部亮了。沈洵侧脸埋在灯影间,面庞优雅而朦胧。只听他半晌后微微笑着道:“酒却是再喝不下了,不如写一幅字吧。”
  
  众人总算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时眼里的情绪竟藏也藏不住。“久仰二公子博学多才啊!今日终于得见呐!”
  “听闻二公子是诗画双绝啊……真是有幸……”
  
  知道公子不再喝酒,花期无论如何是松一口气。但转耳听到这些人说这些话,她忽然心底又有些不是滋味。
  这些朝堂上富贵家的人,为了看上一场热闹,是可以什么都不理的。      
作者有话要说:洵洵终于大手笔出场了~还算震撼吧嘿嘿。还木有收藏本文的亲,就表等了,赶紧收藏养肥了嘛……




☆、指腹为婚

  沈洵拿狼毫笔稍稍沾了沾墨,一块足有二尺多长的宣纸被铺陈在他桌上。这么大的一张纸,若是不写个二三十来字,都不好意思落笔。
  
  但沈洵也只是顿了一下,似乎思考该怎么谋篇,便落笔去写。
  
  这期间,那些人都端着茶杯在手,努力装着不经意、其实恨不得脖子再长个几尺长,好凑到那张桌前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字。
  但其实多数人,心中亦都是明了的,即便是当世不二的书法大家,若是八年没有动过笔,再好的笔锋,也定然荒废了。更遑论沈洵八年以前不过是个弱质少年郎,就算曾经写的字再好,又能如何?
  
  想着想着,某些心高气傲的年轻人,还未看到字就已先眼露不屑了。
  
  只有沈文宣一直不动声色地从旁看着,待沈洵一帖字写完,他首先拿起,微笑递给了旁边的一位老翰林。
  内容是很普通的一阕祝寿词,普通,却应景。但和字比起来,词相对就不那么重要了。
  
  众人一看老翰林拿到字后的脸色变化,都立时坐直了身子,眼神也热切起来。老翰林看完了便递给旁边的人,每个人拿到后均一脸的耐人寻味,花了半盏茶的功夫,才传递完一圈。
  
  老翰林姓许,在翰林院供职已有三十余年,他脸上带了一抹激赏钦佩道:“二公子的字底蕴深厚,笔力雄浑中透着劲媚。便是老夫我,也未必能写出这么有功夫的一篇字。”
  有人开了头,一圈经历过科举洗礼的文人们都开始七嘴八舌说开了:“依我看这些字体翩若惊鸿,倒是很有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内蕴风骨!”
  
  这篇字又回到沈文宣手中,沈文宣再端详道:“我倒觉得贤弟的字锋棱明显,书风遒劲,颇似柳公权。”
  
  众人看法不一,最后有人轻笑一声:“我看二公子的字是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脉才是。”
  于是短暂沉默后,又出现纷纷应和声。
  
  沈洵淡淡一笑:“不过是拙陋小字,不能登大雅之堂。诸位实在是过于赞誉了。”
  花期就算不懂台面玄机,也知道自家公子说的是场面话。但她打眼望了一圈,早就释然,今晚这一片地,本就是一些场面人,说着一些场面话。
  
  但花期惯以低调出名,现在这种场合,她更是恨不得低到地底下。因此就算观察,也仅限低头的那一小片区域。越是这种人多的时候,越是一不留神就万箭穿心。
  
  好似突然就放开了,一下子都拼命向沈洵搭讪,明明才认识不到一个时辰,但说起话来个个好似割头不换相见恨晚。
  沈洵却侧过头,一径的与沈文宣说起话,向他亲密的聊着家事,沈文宣也是积极的附和着。看着只比亲兄弟,还亲密三分。
  
  只听有人问道:“记得曾经是赞沈公子诗画公子,不仅字可与名家比肩,画作亦是让人叫绝的。记得二公子有一幅极出名的好画,好像叫《琼花少女图》是吧?”
  
  此话落下,忽然满场寂静,落针可闻。未及反应的一些人,都端着酒杯面面相觑。
  
  那人还毫无所觉,自顾自的说下去:“画的是一位琼花树下的少女,据说人儿意境都十分之美,当年在京城好像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有不少名家曾临摹过此画。二公子诗画双绝的名声似乎也是从那时传出来的,可惜,似乎后来京城的大街小巷都不曾再见到这幅画,实是遗憾。”
  
  看那人实在是一点觉悟也没有,终于有人此时慢腾腾接口道:“是啊、这幅画当时是画的沈公子指腹为婚的一位女子……虽然当日画中人只有七八岁光景,但女孩儿确然是生的很美。”
  后面那句话完全就是装饰了,重点是前面那句。
  
  毕竟这件事在当时,的确是很轰动的,所以在场也鲜少有人真不知道……
  
  曾和沈家二郎指腹为婚的女子、不就是曾经的年将军,年尚书、年家的那个女孩儿吗?
  现在姓年的一家子都不知道离开京城几百年了,那女孩当然也早就在那场风波中不知所踪。
  
  一片怪异的沉默中,只见沈洵沉沉的道:“那幅画后来被在下收回了,因此不曾在流传于市井。”
  他的声音听起来依旧温润,但却似秋日的湖水带了丝丝寒凉。
  
  在场的人心里哪个没有九曲的肠子,哪个听不出二公子话下的冷意,都在心里更加痛恨提起这件事的那个缺心眼。
  
  而那个缺心眼此时像是终于意识到自己是缺心眼,忽然紧紧闭着嘴巴不说了,竟然没有再去追问人家为什么要把画收回。
  
  “二公子的字当然好啦!那时情景怕不是洛阳纸贵!我记得方才公子献出的那柄血如意,就是一个富商为了求得沈公子的字,而花重金命人打造出来孝敬沈公子的!”
  这个哈哈打过去,这些人都是油滑多年的老世故,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再僵的气氛都能救活了。当即有人把话题带开,“沈公子大才,早年有幸拜读了京华赋,篇中论及国体民生,当实乃奇文,无怪在当年能引得龙心大悦。”
  
  龙心大悦这是真的,有些朝中老人知道的□消息,皇帝当时还打算就封十四岁的沈洵官职,让他上朝,议事,后来不知经谁人劝谏,才放弃了想法。
  不过自那之后,连带的沈东岩在朝上也多了很多权利,他说的话,突然就会很得皇帝的耳朵。爱屋及乌,明眼人自是羡慕不来的。
  
  众人都认为永昌六年是个多事之秋,也因为沈洵的事,和年家的变故几乎发生的一前一后,因此也更加深了所有人对它的记忆。一朝富贵终做了土,也有寒了其中一部分大臣寒了心。
  沈家与年家是何等千丝万缕,但沈家并未因为此受到任何牵连,许多人都说沈家的圣宠实在优渥,简直无人出其右。
  “虽说沈家一点事是没有,但沈家二公子,毕竟与年家的女儿情意深厚啊!从《琼花少女图》就可见一斑。”
  “二公子此后消沉,只怕除了断腿,还有也因为此吧。。。。。。”
  “天妒奇才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遭受变故呢?“”
  那些人议论完了,满足了。擦擦嘴,又开始对美味佳肴大动食指。
  
  酒过三旬,有人终于耐不住慨叹道:“年家女儿啊,当年我那小叔子爱赏完字画,,我见过一次,虽然彼时年幼,但沈公子画的传神,只透着股灵气逼人国色天香,委实不俗观之难忘。”
  质疑的声音,“年家那小姐,那时候毕竟只是个女童啊。”
  “那时候沈公子亦是堪堪少年时,若是一般女子,也不能让沈公子这么怀念了。。。。。。”
  气氛如此不寻常,那些笑着的,有多少是在真正的喝酒。或是不过借酒杯遮挡他们变化万千的神色。
  
  花期隐隐不安起来,今天发生的事还是超出了她们几个的预料,她看着沈洵,甚至开始担心坚持让沈洵出来是个错误。
  
  沈洵朝她笑了笑,极温柔温暖。正说这种暖意,使得花期鼻子不由自主一酸,忽然旧就有一种感觉,今日满堂皆是锦衣华服的男子,唯有她眼前的这一个,才是真正的贵公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期愈加低眉顺眼目不斜视,只望不给他带来哪怕一丝的麻烦,连她,都会觉得不忍心。
  
  而人们终于如愿以偿,看到了热闹,之后的那支梅花令,整一晚都没再在沈洵桌上出现过了。
  
  而东府的院内,月凉如水,几个人趴在暖榻上面。阿久晃着腿,舒服的眼都眯起来了:“其实素锦姐姐今天完全可以跟公子去的,反正花期都把脸遮着呢,即使她去也没什么。”
  荔儿看了看旁边的素锦,嘿嘿两声:“姐姐说累了,不是不想见生人吗?公子似乎也不忍让姐姐辛苦。”
  素锦看这俩你一言我一语,干脆把花生拿过来自己吃:“花期进府最长,见过的事也多,今晚她跟去是最合适的。”
  
  阿久自己管火炭,早把底下烧的滚热热的,拥着被子还在乐:“不去也挺好嘛,花期和公子现在,肯定没有咱们暖和。”
  她笑的实在太贼,哪儿还有下午急切盼望沈洵出去的样子。素锦都看不过去了,笑着塞了一大把花生到她嘴里。阿久哪里肯依,荔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