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距离菲律宾,婆罗洲还有越南都非常近。难保这些地方以后不会借此侵占我国的岛屿。而且,我可以向你保证,至少在这里,就有不少于300吨的石油储量。”刘建业小声地说道。
“那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确保这些地方归属我们,不被别的国家强占,我们就不用担心没有石油了?”杨厅长问道。
“就是这样。这里的石油足够我们用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果我们丢失了这些地方,恐怕我们就没有办法彻底摆脱贫油的帽子了。”刘建业说道。
“这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就算是拼了命,也要力争把这些地方都明确下来属于我国的版图。”杨厅长说道。
“那就多谢你了。相信杨厅长如果做到的话,后世子孙一定会感谢你的。”刘建业一把抓住杨厅长的手,热泪盈眶。
“这是我作为中国军人的本分。”杨厅长一边说着,一边纳闷刘建业为何这样的激动——
歌曲:保卫钓鱼岛
当那海面泛起了波涛
还有座思念的岛礁
在那3雨之中飘摇
让我不能够忘掉
那是母亲留下的伤痛
为儿女们刻着记号
虽然远在天涯海角
仍是中国的坐标
烈焰高高
燃我热血的火苗
巨浪滔滔
掀我爱国的狂潮
保卫钓鱼岛
赶走贪婪凶残的强盗
捍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夺回被抢的珍宝
保卫钓鱼岛
掀起巨龙悲怆的3暴
誓在世界东方崛起
使龙的传人感到
无比骄傲!
当那海面泛起了波涛
还有座思念的岛礁
在那3雨之中飘摇
让我不能够忘掉
那是母亲留下的伤痛
为儿女们刻着记号
虽然远在天涯海角
仍是中国的坐标
烈焰高高
燃我热血的火苗
巨浪滔滔
掀我爱国的狂潮
保卫钓鱼岛
赶走贪婪凶残的强盗
捍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夺回被抢的珍宝
保卫钓鱼岛
掀起巨龙悲怆的3暴
誓在世界东方崛起
使龙的传人感到
无比骄傲!
保卫钓鱼岛
赶走贪婪凶残的强盗
捍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夺回被抢的珍宝
保卫钓鱼岛
掀起巨龙悲怆的3暴
誓在世界东方崛起
使龙的传人感到
无比骄傲!
各位,不要忘记,钓鱼岛至今还在倭国的非法占领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我们有权利就这样毫不可惜的让外人强占吗?我们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出现,我们还有脸面称呼自己为龙的子孙吗?
第三部 第二百六十九章 卧薪尝胆(十三)
更新时间:2009…3…16 20:10:47 本章字数:4985
等到刘建业的情绪略微平静下来,刘建业又开始说:“刚才,我提到的是我们无论如何必须夺回来的,因为那些都是我国的领土。本来我也想提醒杨厅长一起提出收回香港的,但是考虑到英国人肯定不会答应,美国人的态度也很暧昧,所以,我觉得至少现在我们想要从英国人手里收回香港,十分困难。”
“这是一定的。那些英国佬从来就是只想占便宜,宁死不吃亏。”
“我想为了使我国在战后能够有更好的战略发展空间,我们还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朝鲜,一个是琉球。”刘建业说。
“朝鲜一直以来就是我们的藩属国,因为甲午战败,朝鲜才沦入倭国人手里。这里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我们不能对朝鲜的战后安排无动于衷。”杨厅长说道。
朝鲜位于亚洲大被陆东北部,介于倭国海与黄海之间。南北长约840千米,东西宽约360千米,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朝鲜半岛海岸线全长1。8万余千米(包括岛屿海岸线)。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全境多山。朝鲜半岛东邻倭国,西接中国,北靠俄罗斯,南临太平洋,处于亚洲大陆东部中央,为东北亚腹心地带,是该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冲和美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相通的最重要的桥梁。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说过:“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整个亚洲的命运。”而东北亚的钥匙正是朝鲜半岛。谁控制了朝鲜半岛,就意味着谁就控制了整个东北亚地区。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史籍上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燕人卫满取代。其后代箕准逃至南方,与三韩合流。据说三韩中的“辰韩”便是箕子后代。
高丽,朝鲜时期,由於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是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燕国的将军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公元前108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遣强大的汉朝水陆军队攻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
公元前82年,因为古朝鲜人和当地部族的抵抗,废止临屯和真番的两郡。公元前75年玄菟郡迁移到辽东。乐浪郡,在朝鲜半岛北部迁移很多次,王莽政权的新朝时乐浪独立,在公元30年东汉朝廷收复乐浪郡。在东汉末年,辽东的公孙氏分乐浪郡南部设带方郡,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的韩人建立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同时存在伽倻等小国,并且接受南迁的古朝鲜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遗民及其他部族的加入。
由于汉朝解体,进入三国及后来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大战乱,虽然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的前燕都曾控制过原来汉朝在朝鲜北部的领地,但最终还是因为集中注意力在中原的争夺而逐渐丧失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力,于是,在中国东北南部形成了高句丽王国,并逐渐强大,最强盛时曾控制中国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原”汉四郡“地区;与此同时前1世纪中叶,辰国也开始解体。其旧领内出现的新罗、百济开始日渐强盛,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
半岛三国中的百济为抵御高句丽和新罗的侵攻而接近倭国,想借由倭国牵制两国。倭国则企图利用此一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势力。由此导致了四世纪时大和朝廷出兵新罗,占领弁韩,设置倭国府进行统治。512年,百济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让任那四县以补偿被高句丽占领的北部领土。当时的大和朝廷因无力继续统治朝鲜南部地区,不得不答应百济的要求。562年,任那倭国府被新罗所灭。
新罗则以向唐朝称臣的条件与新兴的唐朝结盟,高宗在位时,唐朝大军于公元660年联合新罗功灭百济,又于668年借道新罗和百济故地。在和新罗南北夹击并下消灭高句丽,并由大将薛仁贵在高句丽与百济旧地建立安东都护府。由於出现反抗以及当时唐朝还要防御突厥的威胁,676年唐军从百济故地撤退并将该地转交新罗,新罗最终得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9世纪,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3年起义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泰封国(先号摩震国),定都铁原,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取“山高水丽”之意;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期”。新罗935年亡于高丽,新罗时代结束。
1231年蒙古军开始小规模进攻高丽。1258年,高丽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沙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倭国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1281年随着进攻倭国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70年高丽朝贡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进攻原东北元朝属地,但是高丽国内仍然支持蒙古残余势力,但朝内一直都有争论是否应该归顺明朝。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于是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称臣,遵照眀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阳。明太祖朱元璋将朝鲜列为永不征讨之国;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此后中朝一直以鸭绿江为界。
1401年,从太宗开始明朝正式册封“朝鲜国王”。自此以后直至中国甲午战败,每一代的朝鲜国王继位,册立世子等以及国王的葬礼,都必须有中国派遣的使臣出场,否则就是没有得到中国朝廷承认,视为非法。
1591年倭国关白丰臣秀吉率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明朝万历皇帝虽然昏聩不堪,但是仍然明白朝鲜的安危对于中国自身安全的重要意义,不惜掏空国库,从全国各地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此段历史史称“壬辰倭乱”,现皇恩,主动遣使臣到中国清朝请求册封。
当时的康熙皇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二年进贡一次。一八七三年,倭国兵临琉球,废除国王,另立傀儡。第二年又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借口台湾土著杀死琉球人的事件率兵三千登陆台湾,打算长期占领琉球和台湾。清政府答应给倭国抚恤银10万两,在台建筑费40万两,先付10万,其余40万在12月20日倭国退兵后支付。10月31日,中日双方签订了《北京专条》3条,在英国的支持下,倭国敲诈清廷的阴谋得逞。但李鸿章为清政府与倭国签订的《北京专条》却埋下了一个隐患,那就是,承认了倭国为被杀的琉球人出兵的合理性,这就等于隐约承认了琉球是属于倭国的,将琉球这个一直依仗中国扶持的小国推到了倭国的魔爪之下!另一个害处则是使得西方列强更加蔑视中国,将洋务运动在列强心目中建立的自强形象损失殆尽。最大的受害者则是琉球。《北京专条》签署后的第二年,倭国派兵进驻琉球,并命令琉球尊奉倭国明治年号,不再向清政府入贡。眼见形势不妙,琉球国向宗主国清政府告急,派遣使臣尚德宏到中国求助。尚德宏到达福州后,向闽浙总督何璟和福建巡抚丁日昌说明此事,又通过他们向清廷急报。
但清政府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是给驻日公使何如璋下了个命令,命他调查此事。实际上,当时的倭国只有陆军常备军3万余人,海军4000人,军舰15艘,且多破损不能出海。虽然何如璋对此事尽心竭力,但由于清廷在对日交涉时过分注重情理,没有适时炫耀武力,反使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