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子扶脸一沉,冷声道:“朕是皇帝,这朝中还有什么人是朕不敢动的?”
    季子陵心底冷笑,深吸口气不卑不亢的抬头直视宋子扶,道:“陛下有此言,那罪臣便直说,这陷害我季家之人,乃是当朝摄政王。”
莫问深情都几许 第343章 危言耸听
    “你说什么!”宋子扶的脸色更加阴沉,目光偏移往侧面看去,却不见当朝摄政王的人。
    下方的百官瞬间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噪噪杂杂的议论起来。
    有人站出来义愤填膺道:“陛下,季老侯爷一门忠烈,您可一定得给季老侯爷在天之灵一个交待啊!”
    也有人持对立意见,义正词严道:“微臣觉着这季子陵本就是罪臣之后,完全是在信口胡言,意欲污蔑摄政王。为报仇故意说出这等无凭无据之言,定时为了扰乱我翰渊国政。”
    季子陵轻笑,继续道:“今日站在此处说这些话,我问心无愧,自然也敢面对所有质疑。还请陛下为罪臣做主,为我季氏一门洗刷冤屈。”
    宋子扶紧攥着掌心倒抽口气,冷笑道:“季子陵,你说这些话可有凭据?”
    “自然有凭据。”
    夏慕恒朗然开口,从袖中取出云辰一为他此行而准备的其中一份证据,呈上前道:“这是当年诬陷季老侯爷通敌叛国罪名的书信,草民已经找到与此书信笔迹相同的书信,写信之人的笔迹经鉴定,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而擅于模仿他人笔迹的人本就不多,经过排查确认是摄政王府上一名门客。”
    顿了顿,夏慕恒又从袖中抽出一本册子,道:“这是在季家宅子隐秘处找到的一份册子,此中记录摄政王如何贪污军饷,笼络势力。草民听闻,当年季家被满门抄斩后,负责案子的人在府上寻找许久,怕就是为了寻这份册子。当然,这些事当年都有人可以证明。”
    宋子扶的脸色却不见得因此好到哪里,冷声问:“口说无凭,证人呢?在何处?”
    “只要陛下宣旨,证人自然会到。”
    宋子扶轻嗤,侧身往侧面一看,却见太后正站在大殿偏殿的屏风处,正凝眉往这边看。
    太后的脸色相当阴沉,知道宋子扶已经看到她,干脆大大方方走出来,傲然道:“我朝摄政王为百姓,为社稷,可谓是尽心尽力,乃是国之栋梁。同时还掌握军机大权,整个阳城的禁军之权。”
    太后这话,明显是说给宋子扶的危言耸听。
    宋子扶的脸色紧跟着一沉再沉,倒抽口气勉强保持镇定,看着夏慕恒与季子陵道:“太后说的不错,摄政王一向为国为民,为我翰渊国倾尽心血,辅佐朕也是尽心尽力。况且摄政王与季老侯爷无冤无仇,怎会诬陷季老侯爷。”
    “既如此,那草民也没什么可说的。”
    夏慕恒镇定自若的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呈现在众人眼前:“此物可是天下至宝,翡翠凤凰壁,众位可知是从何处得来?”
    周围百官哗然间窃窃私语,有人小声道:“此物乃是上等翡翠所制,价值连城,不是先皇赐给摄政王的东西吗?”
    “听说这东西后来失窃,怎会在他们手中?”
    “我听说的可不一样,据说这东西后来是送人了,送给什么人来着……”
    “我记得,好像是送给了一位苍澜国贵人。”……
    夏慕恒心中冷笑,高声道:“那草民直说了便是,当年苍澜国来了使者,摄政王出手大方,因此赠了翡翠凤凰壁。只可惜所有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摄政王之所以送如此贵重之物,是因为那位使者知道了太多事情,那一次来韩元国之行,便是因为两国交恶,意欲揭露两国交战时,帮摄政王稳固地位的秘密。”
    “两国交涉不斩来使,因此摄政王不敢动苍澜国使者。但是后来我家公子为了查清楚冤案,因此去了趟苍澜,没成想那位使者已经为人所暗杀,临死前留下翡翠凤凰壁与一封书信,指认摄政王的罪行,以及诬陷季氏一门,诛杀季氏一门,从而将弹劾他的几位忠良,也以同党之名诛杀之事。”
    “还有,太后!”
    夏慕恒冷然一笑:“当初苍澜国使者来时,太后您可是单独与使者谈了许多,这个无人知晓太后究竟说了些什么。不过另有一桩事,怕是满朝文武都不曾清楚,摄政王与太后,一直有私情!”
    “什么!”
    “太后与摄政王……”
    “这怎么可能。”整个朝政殿哗然一片,根本难以控制。
    太后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抬手指着夏慕恒厉声怒斥:“信口胡言!来人,把这两个逆臣拉下去即刻腰斩!”
    夏慕恒狂妄大笑,将手中所有证物高高举起,道:“这桩桩件件,草民都有证据,季老侯爷一门忠烈,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草民且问,太后与陛下如此草菅人命,这满朝文武又能有几个能留个好下场。”
    “如今草民只是代我家公子说出当年真相,太后不予查明便也罢了,为何什么都不证实就急着要腰斩草民与公子?”
    他这一句句鲜血淋漓的揭露与指控,令得太后气的浑身发颤,厉喝道:“还不快来人!”
    季子陵低着头,双手颓然垂着,一动不动。只因夏慕恒所言的所有真相,关于太后的那一部分,宇玄祯从未与他提过。
    或许宇玄祯知道他一定难以接受,才会选择让夏慕恒在这样的场合下说出来。让他能一眼看清,这翰渊国早已是无药可救。
    宋子扶倒抽口气,同样捏紧了掌心,森然道:“此二人扰乱朝政,必须立刻伏诛,来人!”
    大殿外,一瞬间冲进来十几名禁军侍卫,朝夏慕恒与季子陵涌去。
    夏慕恒深吸口气,眯眼道:“季子陵,现在我们必须想尽办法全身而退,云相已经为我们安排好退路,不出意外,我们定能顺利离开。”
    “我知道。”季子陵深吸口气压下纷乱的思绪,慎重应了一声。
    待禁卫军近身,两人同时出手,从近身的侍卫手中夺了兵器,随之往侧面快速翻旋移身。
    紧接着,二人各瞅准一名云辰事先游说过的军机要臣,抬起刀刃横亘在他们颈项之上,同时往后退。
    夏慕恒挑眉,冷然道:“别过来,否则我们绝不会手下留情。”
莫问深情都几许 第344章 摄政王谋反
    宋子扶紧攥着掌心咕嘟咽了口唾沫,这才明白二人是有备而来,愤怒看着季子陵,怒道:“大胆季子陵,你现在放下刀,朕还能考虑饶你一命!”
    季子陵冷笑:“陛下饶我一命又如何?我季氏一门冤情不得昭雪,日后我死了,如何有脸面去见我的祖父与父母叔叔。”
    宋子扶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季子陵和夏慕恒挟持的两个人都是朝中威望与权利十分重要的老臣。
    一旦这两位老臣出了事,怕是整个京都城都会陷入骚乱之中,甚至整个翰渊国,都会因此而动荡不安。
    更遑论如今摄政王与太后都陷入季氏一门的冤案之中,还被揭露早有私情。
    而且,季老侯爷当年军功卓著,爱民如子,且威望极高,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甚至要高于皇帝。
    他也曾认为季氏一门不该杀,但后来才明白,灭季氏,是稳固皇权的一种手段,就算不需要任何利用,季氏一门也不能留。
    此时,太后也慌张起来,慌乱喊道:“快,快去找摄政王,总之今日绝不能让这两个逆贼离开皇宫!”
    “是。”下方有内侍太监立刻应声,迈开步子快速朝外面跑。
    季子陵与夏慕恒从容自若,一步步朝着门口移动。
    夏慕恒压低声音,对被挟持之人道:“大人,迫于无奈,只好委屈您。如今您也看到了,翰渊国昏君当道,连太后也是是非不分,还与摄政王狼狈为奸。当年老侯爷如何深得民心,又落得如何下场,您觉得这样的君主,这样的皇族,还有什么资格被百官拥戴?”
    那名老臣倒抽口气,凝眉道:“公子智勇无双,老夫看的出来绝非普通人。今日被你二人挟持,老夫无话可说。更何况,昨日那位云公子早已找老夫游说,老夫虽然不愿看到今日这般,却也对翰渊皇族再无任何期望。”
    夏慕恒淡然一笑,对季子陵道:“子陵,我们走。总有一日,季氏一门的血案会得以沉冤昭雪。”
    季子陵郑重颔首,两人挟持着两名军机重臣,在一大批禁军侍卫的围堵之下,一步步朝着宫门口方向移动。
    两人刚撤退到进入朝政殿的乾德门,忽然看到左侧不远处一处宫室浓烟滚滚,竟然燃烧起熊熊大火。
    混乱之中,有人高声大喊:“不好了,乾寿宫着火了!”
    与此同时,另有人高声喊道:“不好了,摄政王带人杀进宫了。”
    “摄政王逼宫谋反了。”
    一时间,整个皇宫乱成一团糟,宋子扶的脸色已经黑成锅底,咬牙切齿的呵斥:“摄政王怎会谋反?”
    太后直接吓得两腿发软,颤抖着声音道:“哀家不知,怎么会……变成这样?”
    夏慕恒勾唇一笑,对挟持的老臣道:“当年季老侯爷的旧部,一定都会回来。若我没记错,您也是当年季老侯爷的其中一名旧部,因老侯爷猜到季家大难临头,为了让所有人保全自身,因此属意你们撇了个一干二净。季老侯爷的大恩,如今你也是该回报了。”
    “如今的翰渊皇室是纸糊的,只要一声令下,还可不惊动百姓的将整个皇族拿下,改立新主,扶持明君。”
    那位老臣眼底闪过惶恐之色,脸色煞白道:“不可,老夫不能做谋逆之人。”
    “你不是谋逆之人,因为摄政王才是谋逆之人。你自己看着办,若是今日摄政王赢了,知道你是季老侯爷的旧部,我再添油加醋说是你故意放走我与季子陵,你认为摄政王能放过你?”
    老臣惊骇瞪大了眼,这时才明白自己的退路已经被堵死,磨着牙道:“你们,竟然如此算计老夫!”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大人您自己看着办。”
    夏慕恒坦然说完,与季子陵一同趁乱退出乾德门。
    与此同时,宫中禁军侍卫不知为何分成两拨自相残杀起来,加上乾寿宫的大火,以及宫中各处糟乱的喊叫声,皇族之人包括文武百官早就自顾不暇,甚至有许多人四处奔逃。
    由于宋家皇室早已尽失人心,此刻除了贴身的宫女太监,根本没人愿意主动站出来保护宋子扶和太后。
    季子陵与夏慕恒对看一眼,同时将两名军机大臣推开,跃身上了城墙,御了真气迅速离开。
    一路躲过无数凶险,总算出了皇宫,早已有玄幽阁的人备了快马在皇宫宫门附近隐密处等着他们。
    夏慕恒与季子陵同时跃身上马,正准备离开时,宫墙之上,一身紫袍翩翩,带着银色面具的龙千风傲然飞落而下,望着季子陵道:“季世子,殿下的意思,您无需再离开阳城。今日内宫之乱后,扶持新君,摄政王定会被活捉,您必须留在阳城主持大局。”
    季子陵目光幽远的望着远方,苦笑一声道:“我乃翰渊国人,不愿因我季氏一门的冤案而置翰渊国陷入动乱。”
    “若您不留下,翰渊国才会陷入动乱。”
    龙千风凝眉深吸口气:“只有您,才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