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闺事_谢荼蘼-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氏温和的笑着,柔柔的摸着小女儿的头,满眼都是怜惜。小女儿自生下来便身子弱,又发生了前日里的事情,姜氏再不敢大意,是以今日虽是老太太做大寿的正日子,按理各房子孙都要给老太太拜寿的,只是姒姐儿才醒来没两天,为着小女儿的身子,她头一次违背了孝道,让小女儿卧床歇着,待身子好利索了再来给老太太请罪。
    只是看来一向乖巧的小女儿未听她的话,还是赶过来给老太太拜寿来了。姜氏颇为无奈的道:“怎么过来了,病还没好利索仔细又吹冷风,看这下还得要吃些苦药才行。”说完厉目扫向了姚姒的两个丫环红樱和绿蕉。
    红樱和绿蕉原是姜氏身边的二等丫鬟,因姚姒之前两个贴身丫鬟春华和碧珠被打发了,她俩个自是知情人。待要福身向姜氏请罪,姜氏眼风一扫,两个丫鬟自是明了,合着在老太太的寿宴上,姜氏便轻轻的放过她们。
    姜氏的声音慈爱温柔,治下依然这般有手段,姚姒眼一酸,眼泪不由自主的落下来,动作有些笨拙的抱紧了姜氏,无声的哭泣。
    老太太姚蒋氏不是个宽和之人,惯会面甜心苦。光看这么些年来明里暗里的使手段,便知道她有多不喜这出身自书香名门的姜氏。如若她今日不来给老太太拜寿,姚府三太太仗着老太太的宽容恃宠而娇,十三小姐不孝长辈这些名声她们母女俩是背定了。
    所以姜家倒后,姚蒋氏要出一口平素被媳妇身份压着的恶气,秋后算账算得那样的重。
    姜氏是开平十九年的五月没的,姚家对外声称姜氏因娘家遭祸想不开而*轻生。可姚姒不相信姜氏会选择这样一条绝路。
    姜氏系出书香名门,自身行事端方庄重,最是自持的一个人。虽说妯娌间少不了明争暗斗,婆媳间也有夺女塞妾之恨,但姜氏这些年是至少看明白了,因此很是低调的关起院门来过日子。
    这样的性情的姜氏怎会想不开而轻生,而且还是以那样的惨烈方式!到底当年的真相是怎样的?
    这是她上一世心中的惨痛。
    “真是娘的小娇娇,这么大了还掉金豆子。”姜氏只当小女儿病中使性子,便弯腰亲自替小女儿擦泪。
    姚姒听着姜氏的唠叨,心里酸胀不已。抬眼寻了一圈儿她的亲姐姚娡,刚才拜寿时还看见人来着,一个错眼人已不知跑哪去。
    这一世亲人都还在,母亲和亲姐音容依旧。姚姒在心里暗暗发誓,这一世定要护得她们一世平安。
    就在姚姒恍神的当口,姜氏这边却出了状况。

  ☆、第2章 因由

锦蓉神色焦急的走近姜氏,低声附在她耳边说了些什么,姜氏的脸色骤然变得煞白就要倒下,幸得锦蓉急急的扶稳了。
    锦蓉是姜氏的得力丫鬟,这个时候她不同寻常的焦急神色,自然引来了有心人的注意。大太太和四太太不一而同的望了过来。
    “娘,您怎么了?”姚姒忍住激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和些,双手却牢牢的撑着姜氏的手臂。
    姜氏还在呆愣着,锦蓉满脸焦急的想要朝大太太出声,却被姚姒暗地踩了一脚。她人生得小,裙摆却大,这一脚踢过去谁也未曾注意。
    锦蓉忙止住了声,险些冲出口的话就那么咽在嘴里。
    “三太太这是怎的了?”大太太陈氏走过来问道。她眉眼凌厉,话意已带了几分不悦。
    “想是这里人多,我娘有些气闷。”姚姒上前歉意的向大太太解说,大太太极快的蹙了下眉。三太太的身子一向娇弱,人参等补品也不知用了多少,可架不住人家娘家得势,大太太的心里酸溜溜的。
    “扰了老太太的好日子,实在是不该。”姚姒望了眼姚蒋氏那边,见姚蒋氏正喜笑颜开的应酬着几个通家之好的太太们,似乎并未注意到这边。她趁机向大太太欠身告退:“还好有大伯母在,我娘这也是老毛病了,这边还劳烦大伯母向祖母替我娘告声罪,我扶娘先回去,待我娘她好些了再来侍候祖母,也沾沾祖母的喜气!”
    “看你这乖精的小样儿,病可是好些了?快些扶你娘回去歇着便是,你祖母那大伯母会说的。”大太太望着这命大的丫头,皮笑肉不笑的赞了句,便见三太太果然脸色青白,连忙出声吩咐锦蓉扶三太太回去。
    大太太吩咐完,心里头却存着一丝轻蔑,任姜氏你出身高门大户又怎样,这一世没儿子,你就得看老太太的脸色,至少我比你強,这样想心里头似是舒服些,又想着姜氏历来是个端方自持的人,显少这样惊慌失措过,她连使了个眼色给了她身边的陪房刘嬷嬷。
    却说锦蓉自知刚才险些做错了事,得了大太太的令,自是应是,却趁人不注意时暗自抹了把冷汗,巴不得快点出这蕴福堂。她素来聪明,暗自后悔刚才一时慌急而大意了。三太太上有两个嫡嫂,下有一嫡一庶的两个弟妹,谁都不是省油的灯。大太太掌家这些年没少下绊子挤兑三太太,老太太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若不是三太太的娘家得势,只怕三太太的日子难过!好在姒姐儿今日里提醒了一把。
    姚姒却不知道锦蓉的心思。姜氏身边的孙嬷嬷今日留守在三房的院落芙蓉院,她便吩咐自己的丫鬟红樱先行去芙蓉院报信,她则与锦蓉和绿蕉一同扶着姜氏出了蕰福堂。
    姜氏被人扶着,原本浑浑恶恶的,经由冷风一吹就醒了些神,这当下便哽咽的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爹一直都好好的,怎么会说下罪就下罪,会不会弄错了?”
    这些年姜氏虽不闻外事,但出外应酬些太太奶奶们自是有的,因此朝中局势自是心里有数。姜阁老一向受今上器重,怎会突发祸事?她这样想着,却是顾不得惊了小女儿。
    “娘,您要保重,有什么事咱们回了芙蓉院再说。”姚姒却并未被这天大的消息吓到,她镇定的安慰姜氏,锦蓉便警醒起来。忙朝四下里望了一圈,见仆人多数在蕰福堂里等着领赏钱,这边倒是没人注意到。
    “太太,人已经在芙蓉院里了,太太回去仔细的问,莫非是来传话的传错了?”锦蓉极力安慰姜氏,一边替姜氏擦眼泪,奈何她自己也被吓到了,伸出的手抖抖索索的。
    姚姒对上一世这日的记忆犹其深刻,在姚蒋氏五十大寿这日,她的外祖父文渊阁大学士姜阁老一门老小下了诏狱的消息恰传回府中,当时姜氏乍闻恶讯在蕰福堂当堂哭泣失了分寸。老太太一向重规距,当众喝斥了她,并将姜氏禁足在芙蓉院不准出来。
    只是姚姒当时病得起不来床,并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切。直至事后她才看出些苗头来,不得不说老太太弥辣无情,一番动作是快,狠,稳。
    姚家在彰州算得上是清贵的读书人家。姚家高祖曾官拜太子太傅,年老致仕后回到彰州祖居没多久便去世了。之后姚氏族人渐凋零。沉寂几辈人后,好不易到姚老太爷手上举业开始有望,只是姚老太爷考了十几年都未中举,干脆弃了科考经营庶务。也该是他有些财运,经老太爷的手做成的几桩大买卖,不声不响的都赚了大钱,往后的生意便越发的顺畅了。如今姚家在福建一带也算得上是书香名门。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姚老太爷的五个儿子中,出了一个探花和一个进士一个同进士。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姚家这一辈终于出头天了。一门一探花二进士,在彰州这东南偏僻之地是十分的了不得的,姚家的崛起亦是当世人心所漾羡之处。
    姚家凭借这个一举挤身福建的名门圈,自然免不了人趋炎附势。姚蒋氏做五十整寿,除了在外为官的三个儿子未归,随夫君上任的媳妇是尽数携子女归家为姚蒋氏贺寿。是以那日在福建的世家大族泰半都来姚府捧场,其中不乏与王家有通家之好的人家。王家在江南被誉为文坛泰顶,王家人才备出,王首辅权倾朝野。姚蒋氏在短时间内通过惩治姜氏这一动作,无不是在对人宣告与姜家要划清的信号。
    究竟这举动是否取悦了王家她不从得知。但姚蒋氏这番动作,看在真正的世家名门眼里却是落了下层!
    老太太的短视可见一斑。
    姚姒讥讽的望了一眼蕰福堂,这一世,只要她活着一日,就不会让前世她们母女三人的悲剧重演!
    姚姒和锦蓉扶着悲切的姜氏一路快行回了三房的院子。芙蓉院门口,姜氏的陪房孙嬷嬷慌张的迎上来扶着姜氏进了明间的歇息处,又喂她服了几粒定惊丸,姜氏的脸色方才缓和些。孙嬷嬷便请了张顺来,挥退服侍的,只余锦蓉守门。
    张顺二十岁上下的模样,生得浓眉大眼的,身材十分地高壮。许是马不停蹄的赶路,脸色很是憔悴。姚姒是知道张顺的身世的。他本为姜阁老昔年所救,因武艺了得后来成了姜家的护院。姜家出事后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避姜家唯恐不及,而是只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彰州给姜氏报信,并请姜氏搭救姜家一门。
    看得出来,张顺颇有侠义之气。
    姚姒冷静的听着张顺回话,眸色仿佛蒙了层雾似的让人看不清楚。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切正是开始。
    “。。。。。。冬月初二的那日,老爷还没下朝便有锦衣卫围了咱们姜府,抄了许多东西走。接着来了旨意,说是老爷贪墨西南振灾的银子,全府老少便下了大狱。小的那日恰好出府办事,见势不大好,当即奔姑奶奶这,求姑奶奶想想办法。”
    张顺一路风尘卜卜,话里透着浓浓的担忧。
    “你来的时候,一路可曾打听到爹如今的状况?”姜氏急切的问道。
    “小的这一路来都悄悄打听着。虽快马行鞭的跑,到底也走了月余。自出了通州后,倒是没有听到有明旨下来。”
    姜氏再也无法抑制的哭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才好?爹为官一向清廉刚正,怎么会贪墨?”
    今上最是节俭,最恨贪墨的官员,因此对贪墨者的刑罚也重。
    孙嬷嬷也哭了起来,贪墨十万两足以抄家灭族,顿时让屋子里的人慌了手脚。
    “贪墨的银子搜出来了吗?可有证据?”姚姒见姜氏只顾喃喃自语,遂自问道。
    张顺有些讶异,坐在姜氏身旁的小姑娘想必是她的女儿,看模样约□□岁的样子,只是一脸的苍白赢弱,身体也瘦小。可是她却是这屋子里唯一抓住重点的人,他当即回道:“银子是在老夫人的陪嫁庄子上找着的,一色儿的官银,还有一本受赂的账本,老夫人听到后当即晕死过去。”
    姜阁老是朝中清流一派,深受皇帝倚重。姜阁老年少家贫,后来中了进士娶的是恩师的女儿。姜夫人杜氏出身晋中书香名门,可陪嫁并不丰厚。再说似姜阁老这般做到如今这个位置,虽是天子近臣,但依然比不得身家丰厚之世家大族。姜氏有两个哥哥,大哥姜仪在翰林任七品编修,二哥姜佼管着家中庶务,两□□族亦非累世大族,这么多的银子从何而来?
    这一下姜氏也知道事情不寻常了。
    姚姒却想得更多。
    这次的事情还会牵扯更多人。这便是大周史上有名的“姜王变法”。以姜阁老为首的一系新锐派提倡新政力求变革,而以内阁王首辅一派却是守旧派,皇帝虽登大宝已十几年,无奈南边沿海有倭寇,西北边境时有瓦剌人来犯,这位温和的帝王有心改变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此多事之秋,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占一的情况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