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得益不少,觉得杨义智这次应该也可以用。
听完石头娘的话,弯弯摇了摇头。
虽说这法子是可用,但这个时候没有石膏这些,木条等东西太硬,绑上去很可能再次伤到腿骨。
石头娘本来希望弯弯这法子有用,那杨义智也可以少受了罪,这下却是有些失望了。走到里间把弯弯的话转述给了王大夫。王大夫不信,石头娘只好将弯弯请了进去。
当王大夫看到自己做梦都想着要来与之探讨经验的人居然是个妇人时,呆住了。
但看杨义智等人平静的神色,这才明白原来弯弯真是那发明支架的人。压下心底的惊讶,问道:“为何支架不可?即可固定位置,又可防止因移动伤口裂开。”
弯弯将王大夫刚才的表情看在眼里,平静道:“王大夫刚才都看过了村长伤的是小腿腿骨,而不是关节处,伤到这处,必定伤到骨头根本,支架木条这些东西都太硬,硬要绑上去的话有可能会再次受伤。绑东西固定这法子本来不错,但是则必须是膏状的东西,热的时候它是软的,将整个腿包起来,冷却后,它却能变硬,防止有东西从外面再次伤到腿。”
王大夫听着眼前一亮,这法子不错。
忙问:“不过,这膏状的东西是什么?”
弯弯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这是我自己的想法。”她若把石膏说出来这王大夫肯定又要刨根问底,她就一村妇哪能知道那么多?岂不是让人疑心。
王大夫有些失望,不过对弯弯的怀疑已经完全没了,同时对杨义智建议道:“杨村长,你还是尽快到集去去找个大夫看吧,这耽搁不得。”然后替他简单的包了包伤口。
然后杨开石已经同百首几人商议着干脆用牛车把杨义智送到集市,百首又忙回去把牛车牵了过来,众人帮着石头娘把牛车上铺了厚厚一层草,她家里的不够,邻近的几家人又把自家的草抱了过来。然后在上面铺上被子,几个男人帮着把杨义智小心抬到牛车上,腿下还用厚衣裳垫着,村路颠簸,免得伤到伤口。
百首赶着牛车,杨开石,葛山,元宝爹跟着一起去了集市。
镇上的大夫不好请,可不像王大夫这般随和,路程远了,银子少了人家可不会来的。所以,避免走冤枉路,大伙才决定把杨义智送到集市去。
杨义智一行人一走,大家伙站在门口安慰了石头奶奶两婆媳几句,又说了会儿话,然后各自回去了。杨义智是村长,平时也为村里干了不少事,大家伙担心他是理所当然的。
弯弯和元宝娘留了下来,虽说没啥可帮的,不过陪着说话总能消除些两人心里的担忧。但没坐一会儿,来生就跑来了,说是家里来人了。
弯弯回去一看,结果是王元生,他正在院子里那条石板路上跳来跳去。
“前阵子大雨,家里今年的稻都遭了水,娘说肯定没啥收成,让我来问问你们怎么样?”
“王家村都下暴雨了,难不成杨家村能是晴天?”又问他:“田里积了水就没想法排排水?”
“往哪排啊?排了两块田,其它田里的排不了。”
王家村离河稍远些,想必要排水的话没杨家村好办,让王元生回去回她老娘话家里稻也遭了水。等王元生一走,弯弯到菜园看了看那几排辣椒,幸好没被淹死。
心里想着她老娘竟好心来寻问她跟百首的生活了?或者说她老娘这是先来看看,若收成好的话,以后好来她家挑些谷回去?
管他的,反正到时候有法子应付的。
到响午的时候,百首回来了。弯弯问了杨义智的情况。
“伤到腿骨,还好骨头没断,不过就算以后好了的话也不能干重活了,下雨天也可能会留下腿疼的毛病。”接着他又叹息:“镇上的大夫诊金收得可真贵,那小童也不知道从哪出来的,竟还想要打赏。没给他,他竟还给脸色看。”
是呀,那有名的大夫可都是给有钱人家看病的,估计平时看诊人家都是有赏钱的,大夫身边的小童偶尔得赏钱也是有的,没给自然是没好脸色给人看了。
然后又听百首仔细叮嘱她:“咱们以后出行可得出意些安全,特别是你,冬日要注意保暖,咱们还没孩子,你得多注意自个儿的身子,女人凉不得。我站那儿时,还听人说那大夫看妇人病也很有一手,不过,穷苦人家基本都不上那,大都是有钱人家户。可去别儿的地,吃了药花了银子又老不好,到头来不仅赔了银子,连身子也给拖坏了!”
弯弯知道他说的啥意思,有些穷人家的妇人有那妇女病,或者是久不孕者,想去又碍着银子不敢去找那有名的大夫看,便随便找了大夫给开药,结果吃了药,花了银子,病没好,本来一点小病最后给拖成了顽疾。
正文 第125章 家家有本经,又来了
ps:
还好呀,刚才一直上不了网,吓一跳。
上午去医院检查,下午又去拿结果建卡,只有晚上挤了点时间来码字,今天没加更实在对不起了。
杨义智在山上塌方时受了伤,作为一村之长,平时为在大伙做了不少事,自然是受大家尊敬的。家家都提着东西去看了。
他虽说受了伤,躺在床上不能动,心里却挺高兴,热心的让石头奶奶招呼大家。石头娘这时自然担下了家里所有的活,好让石头奶奶专心伺候杨义智,而外头自然就全交给了杨开石。
杨义智惦记着大伙的收成,葛山是村里种庄稼的好手,而百首又是个热心有主意的,便让两人平时多多照看一下村里。两人自然是应了。
而在杨义智受伤的第二天,杨风两口子提着一条肉回来了一趟,到屋里瞧了杨义智一眼,见无大碍,家里地儿还没站热,两人又急着走了,说是铺子里没人。
杨义智嘴上没说啥,可心里不高兴,杨风走后一直未再说话。石头奶奶则坐在院子里不满的数落杨风:“……只知道铺子,眼里哪有他老子娘,铺子上有多忙,连响午也不吃就走了?……”又怕屋里的杨义智听见心头犯堵,嘀嘀咕咕自言自语了一阵。
杨义智被抬到镇上看大夫那天,杨风只跟着跑了一趟,村里几个人帮着抬了回来,他是一点没跟着回来的意思,那时杨义智心头就留下了梗!
杨开石自然对杨风的做法有成见,站在孝道面前,他还是安慰两老人:“……大哥也不容易,生意上忙,闲了一定会再回来的。”
他也说得没错。过了几日,杨风果然又带着杨明石回来了,这回在家里吃了顿响午,看着他老爹躺在床上行动不便,啥都要人守着,扶着。而石头娘每天都要两边忙,他们养了猪,石头奶奶也养猪,家里还有鸡,每天整这些都得大半天。还得收拾屋子,做饭,干其它的。一天到晚是忙得脚不沾地。晚上其它人都睡了,她才能睡觉。
而杨开石就负责地里的活,这老爷子的腿伤了,农忙时节地里肯定得全落到他身上,从早摸到黑。一个农忙时节下来人不知道得累成啥样。
明石娘不回来照顾照顾家里,他这就不计较了,但对于爹娘那几块田两兄弟总得商量得干吧。况且杨风一家搬到镇上后,他们留下的几块田全部给了两个老人。明面上好听,把所有地都给了杨义智夫妻,但实则。杨风一家一年到头吃食都在家拿的,有时候赶上收成不好,拿走的东西早超过了田里的收成。
杨义智两人不开口。杨开石当然也不好说。现在老头子病了没法下地,再加上有几块田是杨风的,两兄弟合力商量到时候农忙的事,按理说那是理所应当的。
结果吃过响午,杨开石把这事跟杨风一说。杨风立刻道:“……这两年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也有了一些老主顾。咱这些地方又不是啥四通八达的地儿,也不是啥交通要塞,人少,所以那些老主顾尤其重要,农忙时节来买东西的多,得守着,可能到时候我没法回来……明石他娘身子一直不好,回来也帮不了啥忙,还得照顾明石……”
一听这些,杨开石心里的怒火就腾腾往上升,考虑到两个老人的感受,还是压着怒火跟他商量:“那就让玲子到集市帮忙,你到时候回来帮着把庄稼收了,男人力气大,也干得快些。”
杨风哪肯,不种地这几年他也懒了,不想再受这庄稼人的苦,便愁着脸道:“玲子哪懂啊,她要去守着不定有人来了,她还得问明石娘子,到时候不更添乱。而且有些老主顾的事只有我才能解决……”
哪有大哥这样的,杨开石火了,黑着脸道:“那行,随你们,反正我们家有几块田,到时候我们把爹娘那两块田给收了,你们的田就随你们想办法吧……”
不等杨开石说完,杨风就大声道:“那怎么行?我们哪有时间回来,都是一家人你们就一起收了,还单单摆着咱们家的在田里让人笑话吗?”
旁边的石头娘听着气得发抖,没见过这么不顾脸皮的。
“人家看笑话?”杨开石冷笑一声:“大哥,爹摔了腿你们不闻不问这就不招人笑话?把自个儿的田给爹娘但每年你们拿的粮食比谁都多这不招人笑话?你们都不怕招人笑话我们怕啥?”
杨风脸青一阵白一阵,冷着脸瞪着杨开石,他没想那平日老实的弟弟竟敢这么顶他,冷哼道:“我们没照顾爹娘?哪次回来不给爹娘买了东西,你成亲前还不是你大哥我担着家里的?”
杨开石关了院门,他这大哥好意思拿这些来说,他听了都脸上臊得慌。
每次杨风回来就买那么一条肉,也不给两个老人银子花,也不会问两个老人喜欢吃啥;至少他成亲前,那时杨风还未出去自然要帮着家里干活,但他也没少干啊。自从娶了嫂子后,往往他干的比杨风干的还多。他真懒得拿这些陈麻烂谷子小事跟他吵。
石头奶奶在厨房听见两兄弟在院子里压低声音吵架忙跑了出来,狠瞪了两人一眼,示意两人别再说了,其实屋子里的杨义智早听见了。他躺在床上吧哒吧哒抽着旱烟。
事情没商量好,杨开石和杨风还闹僵了,杨风跟杨义智说了声便带着杨明石走了。
杨开石心里也恼火得很,不想待在家,一个儿去了田里。石头奶奶进屋看了看杨义智,然后回到厨房接着忙了,不过心里却巴凉巴凉的。
老大顾自个儿家她们是知道的,但现在听到这些心里还是忍不住的失望。
杨义智心里也是五味杂全,作为一个村长天天嘴上教导别人要怎么样怎么样,自己儿子却是这般。
作为一个父亲他是如此的失败?
弯弯听完石头娘说完些心里嘘唏不已,幸好她们家没有这种问题。不能去议论杨风夫妻的不是,也只能安慰石头娘心里别想那么多,若到时候他们实在忙不过来,她和百首就去帮忙,还玩笑说:“咱们家现在可是三个人了,比你们家劳动力多哟,来生能干很多活的!”
听到弯弯的安慰,石头娘心里确实舒坦了一些。
晚上,弯弯把这事告诉了百首,百首却是白日里已经听人说过,杨家村就那么大点,杨开石和杨风吵架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有人说杨风不孝,有人说杨开石太老实,也有人感叹:“原来村长家也有本难念的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