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望族权后-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吹枕头风,让殿下莫与毛维为敌,那么我这王妃,以及六哥这少尹,没了殿下支持,更是步步维艰了。”
  阮岭表示赞同:“王妃既然已经知道了幕后人,这出戏还是就此打住吧,我虽然也是个怜香惜玉之人,可又不是香臭不禁,何氏这容貌虽然算是上等了,只心术不正,虚伪矫情,我可不愿被她占便宜,王妃高抬贵手,便饶了阮岭吧。”
  “不忙。”十一娘这回倒不体谅阮长史了:“岭儿再演一段时间,且让幕后人自己忍不住跳出来,我再当众拆穿,要不然那幕后人见一计不成,却没得到教训,还以为这回只是运气不好,何氏露出了破绽,才被察觉,今后源源不断用这美人计,我也懒得应付……何氏既然要维持风骨,便不会做出有伤俗礼之事,可她这样拖着总不是个事,岭儿大可装作尊重何氏意愿,却又没办法当真停妻另娶,相逢恨晚那话多多叹息几回,先让何氏着急起来,必然便要请求外援,到时才能在逼于无奈之下,屈为妾室。”
  阮岭瞪大了眼:“让我继续作戏倒不妨事,只王妃行行好,到时可别真让我纳了何氏,我姬妾虽多,却没有一个有她这么能折腾,到时还不闹得后宅起火。”
  说完也不待王妃答应,起身便走,全当王妃默认了。
  艾绿笑得歪歪倒倒:“阮长史还真可怜,就没见他这么怕过什么人,王妃行行好,就别捉弄阮长史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让他真纳了何氏,将来于娘还不埋怨我有心让他们夫妻失和呀?”十一娘显然也被阮岭的急躁逗得哭笑不得,连连摇头。
  碧奴却小声说道:“王妃,婢子仿佛听说,于娘子只送两个姬妾来晋阳,她自己……说是身体嬴弱,受不得太原寒凉,要在长安将养一段呢。”
  晋王这回赴藩有些仓促,阮岭虽然同行,家眷却暂时留在了长安,晋安长公主倒是不舍与儿子分离,奈何阮岭怕她来了这里,会引陆离不愉,坚定不移地拒绝了母亲随往,可他的妻子于氏,按理是要跟着过来的,没想到只是让两个姬妾来晋阳服侍,她自己却留在了长安。
  阿禄猜测道:“怕不是长公主不同意吧,毕竟她是婆母,让媳妇留在身边照顾也无可厚非。”
  十一娘却不这样认为:“于娘是长公主亲自择选儿媳,当不至于待她如此苛刻,再说,阮岭还无嫡子,只有两个庶子,便是这层缘故,长公主也不会让儿子儿媳分离两地。”
  她猜疑着,怕是阮岭和于氏之间,有些不和睦,可王妃不愿在婢女们面前议论际岭的私事,便没将这猜疑说出来。
  不过倒是问了一问贺烨,做为舅父,应当不至于对甥男之事一无所知吧。
  “我只晓得,这桩婚事是盲婚哑嫁,阮岭那时十四,根本就不知姻缘之事对他有何影响,于氏之母,当年也是阿姐伴读,可于父一直外放,于氏嫁来长安前,与岭儿从未见过,不过于父没有纳过姬妾,可阮岭这小子,打小便荒唐,阿姐也不拘管他,惹出不少风流韵事,姬妾自然不会少,许是于氏心里有些芥蒂,却又无可奈何,夫妻两逐渐便积攒下矛盾来。”
  说完又拍了拍脑门:“想起来了,好多年前,应是阿兄还在世时,岭儿闹过一次休妻,说是于氏将他婢女无端端打死了,是个妒妇,阿姐也狠狠斥责了一番于氏,却没答应休妻,到后来便不了了之。”
  那便是真有矛盾了,不过王妃也没有那么多闲心去修补人家夫妻之间的关系,再说这事她也并无办法,她既不可能要求阮岭遣散姬妾,又更不可能教训于氏不要妒嫉,若让她去劝,大约只能劝于氏和离……
  所以,还是不要多管闲事好,免得被晋安长公主杀来晋阳,质问她拆散人家夫妻是何居心,那可就是笑话了。
第719章 告发
  待到傍晚,陆离下衙回到溯洄馆,方才听说十一娘已经回府,不待王妃遣人来请,便主动往玉管居去,刚进了屏门,便见贺烨迎了出来:“绚之果然来蹭食了。”
  这话原也不带什么敌意,可晋王看上去又的确有些皮笑肉不笑的模样,陆离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何为果然?”
  两人一边往正厅去,晋王一边慢条斯理说道:“早前我问王妃,估摸着绚之也快回府,云州一行是何结果,绚之必然关心,再兼王妃离开这二十多日,也甚牵挂晋阳诸多人事,故而提醒,莫不请绚之过来一叙,又正好共用晚膳,王妃便说,不需去请,绚之应会过来,这不就果然了么?”
  原来还在计较十一娘与陆离之间的心有灵犀。
  偏偏陆离又道:“云州一行不会有其余结果,重建云州一事必定达成。”
  “这回绚之可料错了,王进谷一口拒绝了放弃民政,故而,这事王妃也没办法,只好如实上谏太后,将之搁置。”晋王存心误导。
  陆离却是一笑:“王妃必然不会先提让王进谷交还治政权,那么他又怎么会一口拒绝?再者,这事若真不得不搁置,只怕午时,王妃刚一回晋阳,便会遣人嘱下官回府商议对策了,又哪有闲心与殿下作赌,看下官是否主动来见呢?”
  说着话,两人已经进入正厅,见十一娘正好带着婢女们从另一侧入内布好食膳,陆离便见了礼:“恭喜王妃,大功告成。”
  贺烨只好“认输”,直到隔了二十余日没有吃到的美食入口,方才有了几分心满意足。
  待用完晚膳,三人依然在正厅议事,十一娘便道:“其实这回谈判如此顺利,首功便是郑参军,可惜云州一行,为防王进谷起疑,我一直没机会正式对郑参军道谢。”
  便择其重要将这回与云州王的交锋说了一遍。
  陆离问道:“此事虽十分顺利,可云州重建是否能够按照计划一一实现,将来云州刺史可至关重要,王妃可曾考虑过由谁担当?”
  就算为了收复兵权,太后必然会下令晋王府监管云州,可十一娘却不可能前往云州,而陆离又要推行新政,也不可能去云州坐阵,晋王府的属官包括阮岭在内,无论才干还是资历都不足担当一州刺史,再说太后对十一娘还没有依赖信任到这个地步,所以这位刺史,必定是太后另外任命,但要是来了个毛维那样的货色,云州重建一事可就阻碍多多了。
  “六哥忧虑之事确应重视,故而这回我打算直接举荐一人授任云州都督。”王妃说道。
  “王妃先别说,让绚之再猜一猜。”贺烨心有不服,硬要考验两人间的默契程度。
  陆离看向贺烨,半响才摇头一笑,晋王殿下应当还没有向十一娘表白情意,故而才将自己当作假想敌,如此也好,不妨再刺激他一下:“不会是十四郎,他虽得太后信重,但与王妃也甚亲近,太后必定不会那样放心,同理,也不会是邵广与尹绅,这两人甚至还不比十四郎更加合适,宁致虽也为长安五子之一,同王妃及下官交熟,但毕竟京兆王为名门世族,根底在长安,相对而言,必然会衡量更多,太后对他也相对放心,只是宁致资历还不足以担任刺史,主持云州重建。”
  又稍经沉吟,陆离继续分析:“柳尚书虽然合适,但他为王妃世父,王妃若直接举荐,就怕万一会引起太后猜疑,反而不利柳尚书仕进。”便更不可能是柳均宜了:“可王妃举荐之人,又不可能是韦后党,也只好在亲友里择选,故我猜测,应当便是宁致之父王谏议。”
  看贺烨那灰黯的神情,陆离便知道他又猜中了。
  毛维罢相之后,太后重新起用了王淮准领衔尚书省,说明在京兆十望当中,除了韦、谢、柳三者以外,太后对王家也格外看重,她如今非但已经正式临朝,更甚一手把控军政大权,也知道仅靠那些党徒,不足以治理国政,夙愿达成,太后相对放宽了信任范围,虽然王淮准并没有对她言听计从,可这也正是王公的一贯风骨,太后对京兆王,一直还是比较信任的。
  王绩是王淮准嫡子,又曾外放地方,太后也有意培养他为将来国相,是以提拔了他担任谏议大夫,论理,王绩是不会再外放了,可眼下情势告急,重建云州如何重要不提,将来收归王进谷掌握的兵权更加重要,这便注定了云州都督一职绝对不能是私欲过旺,瓦釜雷鸣者,所以最合适的人,便是王绩。
  无论发生什么情由,王绩也不会与王进谷勾结谋逆,虽然十一娘与王宁致交好,但这一层关系,也不足以影响王绩与晋王府勾联——“假设”晋王妃要行叛逆之事的话。
  故而十一娘直接荐举王绩,并不担心引起太后疑虑,而且有九成把握,太后会采纳她的谏议。
  陆离的料中当然不会出乎十一娘意料,她微笑颔首,却问道:“这二十余日,可有百姓举告不法?”
  陆离叹了一声:“当然有,并且甚多,眼下太原府衙只我一个主持公道,可谓顾此失彼。”
  也先择要紧几桩事商讨:“一部分人,状告世族、豪族子弟仗势欺人打架斗殴,这些被告皆非投诚毛维者,故我分析,应当是毛维在后推动,目的是为了让咱们与这些家族对立。”
  “六哥如何处断?”
  “这些案子虽然是事实,造成后果并不严重,都是些纨绔子弟争强好胜闹出之风波,罚当然要罚,否则毛维便会挑动民愤了。”
  十一娘颔首:“毛维这手段还真上不得台面,先说世族,之所以持观望态度,无非是打算看咱们与毛维谁更强势,怎么会为了家族中一介纨绔子弟便站定立场?只要安抚得当,便能挫败毛维诡计。就没有真被官员欺凌,讨还公道者?”
  原来十一娘根本没打算与毛维先去争取世贵站队,她打算的是先用毛维党开刀,最好是贪官污吏,用以杀鸡儆猴。
  “平民百姓要与官员作对,除非关系家破人亡,否则应会存着观望之心,毛维虽然贪婪,可到底是世族出身,颇注意吃相,许是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党羽,故而并没有闹出什么血案,不过倒有一佃农,状告丁梧亮害杀其长男。”陆离又解释一句:“丁梧亮有一妹妹,便是陈伏骥侄子之良妾。”
  贺烨挑眉:“那这个丁梧亮,可是当日教唆佃户围堵绚之者?”
  “他与这事是否有关下官不知,不过那些佃农,正是出自这个丁家。”
  “那么这丁梧亮是否当真有罪?”
  “事关人命,还在调察。”陆离蹙着眉头:“事发至今其实已经过了两年,原告郑远,并非逃户,确为丁家佃农,长男死时年方十五,起因是与丁家庄头争执,那庄头有个女儿,是丁梧亮侍婢,故而丁梧亮便知晓了这事情,带着几个家丁,将郑远子活活打死,郑远当时虽心存怨愤,可被其老父劝告,说他们本为丁氏奴,要是告官,这奴告主可得先挨刑杖,再说丁氏为豪族,官府也不会理论区区佃农被主家打死。”
  也就是直到衙堂公审一事闹出,晋王妃当众鼓励百姓举告不法,郑远听说后,实在忍不下心头这口恶气,先是找了个借口从丁家脱身,便来击了登闻鼓。
  “只是这案子已经过了两年,怕是找不到任何实据了。”贺烨蹙眉。
  十一娘笑道:“官府办案,没听说非得有实据才能抓人,否则又哪有那么多屈打成招之事?那郑远可有人证?”
  陆离说道:“当时丁梧亮行事无忌,倒是有许多农人也目睹了凶案,我暗下走访了几户,这些人虽然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