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望族权后-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蓁这时自然再无迟疑:“只要有望替外王父与母亲血恨,做牛做马我也心甘情愿。”
  “那好,我们这就便去见三郎,就说……你入宫前,有话要对他交待。”
第64章 应对含象殿
  明黄锦锻铺成的云凤紫檀围榻上,韦太后垂足为坐,高髻堆如乌云,两侧金簪垂下明珠流苏滟滟,可这发饰光华,却不夺双颊红润与眼中精神,这哪像“犯厄”而不济颓靡模样,奕奕神采足能照亮这略显幽深殿堂。
  寻常普通面见外客时垂足颇为失礼,然则天下唯有三人不受此则拘束,便是圣人、太后与皇后。
  可熟悉太后者也都清楚,等闲情况下,这位一般不会端着这与众不同威仪,莫说贤妃、义川王妃等历来亲近者,便是其余命妇,若非正式朝见,一般都在偏殿、宴厅甚至起居处,可偏偏今日诏见韦太夫人这位手足姐妹,太后却破天荒地启用正殿。
  此位天下至为尊贵妇人这时唇角带笑,端坐凤榻眼看太夫人拾阶而上,缓缓好一歇,才到座下,施足跪叩大礼,依然是无可挑剔的仪态,不卑不亢得让人如鲠在喉。
  她与太夫人其实同年出生,略长两月,本是十分相近年岁,论来姐妹间应当投契,然而因为蒋姬当年自恃得宠身份也不算低微,时常与主母较劲,这让她受了许多牵连,幼年之时,便与太夫人有些貌合心离,后来她好容易凭借自身努力讨得嫡母欢心,更得阿耶怜爱庇顾,也曾竭力奉承太夫人这位嫡女,可惜太夫人竟然油盐不尽,一直对她疏远冷淡,便是后来她入选后宫、贵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更甚至于眼下享太后之尊,对方却始终敬而远之,不肯显露半分奉承阿谀。
  有时还真让人恨得磨牙,却更生征服挫警愿望。
  可太后也不得不承认,识人善断如她,对于这位四妹却始终难以揣摩透彻,甚至让人沮丧更是,仿佛她在太夫人跟前,竟然反而有几分“无处遁形”透明感,每每她有意示以亲近,居然会自觉虚伪,很有些演不下去的尴尬。
  想当年,祖父虽然也曾官居吏部侍郎,父亲也有三任资历,韦家又是大姓,更因曾经出过被史官赞为“女中尧舜”之端慧文皇后而跻身名门,可论权望,终究不足裴、薛等京兆显望。父亲韦靖又很有些风流任性,娶妻重“色”,故而嫡母也并非出自名门,只是中流世族女儿,贤惠是真贤惠,见识却十分有限,略用手段便能讨好,便连这时相国夫人六妹妹,不也是浅薄无知之辈?偏偏嫡母所生这位四妹,也不知从哪学得这般心机城府、矝高不屈。
  太后至今尤觉懊恼,“可惜”了柳正这么一个贪图荣华极易收拢的人,怎么竟娶了四妹?
  倘若当年,是谢相娶了这位……任凭四妹如何不甘,这时也只能隐遁后宅,顶多不过,将时光消磨于姬妾争锋,油盐柴米。
  柳正这人哪里都合适,“唯一”缺憾便是太过贪图享乐,眼睛里只看得进金银美色,连个家都治不安稳,偏偏四妹还是宗妇,在族中威望,也不知胜过柳正这个宗主几多。
  当然,柳正倘若不是柳氏宗主,太后也不会废心笼络恩服。
  想到这里,太后不免目光锐利——她原先以为四妹是因谢郎才至于对她恼恨不满,可当她入宫,四妹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嫁入谢府,没想到……却是宁愿嫁柳正为继室。那是她第一次看走眼,错误低估这位妹妹的心性。
  太后在此百感交集时间,偌大正殿仿佛落针可闻,安静得似乎连朱红立柱边上那个镂花铜鼎里的薰香化烬声息,都清晰可闻一般。
  “坐吧。”终于,太后轻轻一拂大袖。
  韦太夫人这才起身,微两步于朱绒织金大毡上的一方锦榻,坐下前,仍不忘一个肃拜礼。
  而在她身后,一同获诏入见的柳蓁却仍在原地,只未再膝跪,而是改为跽坐。
  “最近一次见四妹,仿佛还是新岁朝礼,当日繁琐,也未及与四妹闲话家常。”太后却仍旧忍不住“平易近人”,这确是她习以为常,说完后自己也觉懊悔,果然便得一句——“正旦朝见大礼,是妾身不敢逾矩。”看似自责,却避而不谈数回推辞宴见一事,导致太后自觉无趣,干脆也不再邀。
  这不是跟自个儿添堵么?太后微咳了一声,似乎这才留意见柳蓁,微笑说道:“怎么竟是四娘随你入宫?”
  “只因七娘年小,得知长住禁内不免惶恐,四娘友睦,不忍见七娘不安,故自请入宫。”太夫人根本不提什么诚心祈福的话。
  自请?太后挑起一边长眉,居高临下瞥了一眼一直垂眸低面的女子,只从那不自觉般握紧的拳头,也能品度出怨愤不甘之意。
  于是她一声长叹:“我也知道,七娘这样年岁,又历来娇生惯养,只怕乍一时间离家而居禁内会不习惯……可谁让我好端端竟就犯厄呢?也实在别无他法。”再看一眼四娘,面孔更是低下去几分,拳头也握得更紧。
  柳蓁此时也不是完全装模作样,她纵然因为祖母劝慰,再经十一娘一番开导与坦诚身份而斗志昂扬,这时再不存轻生之念,然则当见太后一副神彩奕奕却仍称犯厄无可奈何,不由想到当年这位佯作关心母亲“重疾不起”时的旧事,心中哪能没有愤慨,是以便将祖母临入宫前叮嘱的不甘怀愤模样“演绎”得淋漓尽致。
  太后又故作关切问道:“可四娘不是就将出阁?若因我之故,耽搁晚辈婚事,哪能安心,罢了,那合适之人再寻就是,万万不能让四娘委屈。”
  这时,本应由柳蓁“呈情示忠”一番,故而太夫人也没急着插嘴,然而过了十余息,柳蓁却只是看似恭顺跽坐着,太夫人当然不能继续沉默下去,说了一句:“太后凤体安康为重,妾身怎敢只顾私己,四娘一贯忠孝,也万不会觉得委屈。”最后一句,语气沉肃下去,警告意味十足。
  于是柳蓁这才叩礼:“蓁若能为太后祈福解厄,自觉三生有幸。”
  太后眼见柳蓁可怜兮兮不甘不愿模样,眼中恍过一丝笑意:“如此,便让四娘先往紫阳观,四妹,你不容易入宫,今日可得好好陪我说上一阵话。”
  便有宫人引领四娘拜辞出去,太后又挥一挥手,摒退侍从,险些又没忍住“亲近”,好容易才憋了回去:“四妹,王家那边,你欲如何交待?”
  太夫人似乎也觉得明人不说暗话更加自在,当然更加不会客套婉转,竟然冷冷一笑:“还能如何交待?四娘为太后祈福,天下人谁敢非议,然则王柳两家联姻本是遵从祖令,也不能就此作罢,眼下柳氏嫡宗女儿,论年岁,也只有五娘合适,只妾身却拿不准王家是否认同,毕竟,五娘只是庶子嫡女。”
  “信宜虽为庶子,不过四姐视他不是历来有若嫡出?再者信宜本身也具才品,王氏并非短见门第,应不会计较,我看,是四妹多虑。”
  太夫人没好气说道:“但愿如此罢。”
  殿内气氛一时消沉,仿佛那些朱柱越发高险几分,太后睨目俯视太夫人一阵,总觉得心里不甚畅快,并没有压服逼迫得偿后的愉悦感觉,因而又慢条斯理问道:“四妹可还有话?”
  “不知贵妃可还安康?”太夫人直捅捅问道。
  太后不由蹙眉,冷哼一声:“能吃能喝,她好得很!怎么,四妹只关心亲生女儿,竟一点不忧虑四娘今后处境,这似乎……有悖于你一贯公允慈和。”
  “太后谬赞,妾身一贯亲疏有别,哪当公允二字,太后不是也正是想让妾身自认偏心,才至于如此。”
  这话颇显大逆不道,几乎是要揭开窗户纸了,太后却开怀大笑,连连抚胸:“你呀,还是这样脾性……也罢,到底咱们是一家姐妹,我今日就给你句准话,不会让你过于为难……与王家这门姻缘,五娘更加合适,至于四娘,我还不至于与她一个晚辈过不去,待三两年后,我再替她择选一门良缘,那时虽然已经过了嫁龄,不过眼下士子因学业耽搁,二十好几还未定亲者也不算少数。”
  “太后这番话,对誉宜说来更加妥善,横竖我现在就算废这唇舌,他也只会念太后恩恤。”
  还是一块硬梆梆的卵石,不,卵石也经江流缓平棱角,这简直就是块峭石!
  太后也觉没好气,又盯了这位姐妹好一阵,才又说道:“罢,这回你既趁我意愿,我不妨再应你一事……你柳氏嫡宗子侄的确各赋德能,均宜在太常寺继续消沉下去也不应该,你心里如何打算,不妨道来,我尽量满足也就是了。”
第65章 不愿为敌的人
  韦太夫人今日虽然已经盘算好如何问对,可实不料太后竟然直言不讳涉及官务国政,这态度,越发让太夫人笃定早前推测,然而她这时虽然毫无避讳与太后对视数息,眼睛里却仍然显透出几分震惊、考量神色,又深深吸一口气,才说道:“对于仕途经济,我一介妇人知之不多,然,却深悉均宜更愿外放州府历练。”
  这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太后心底冷笑,脸上却是了然之色:“我原本还觉奇异,均宜如何了得,十五即中进士状头,大周朝可是唯他屈指一数,又是显望子弟,当初怎么会外放为县尉,原来是他志在如此……甚好,只熟圣贤书,却不知民情时务也非真正才干,均宜果然心存远大……然而,他这时已为太常少卿,高居四品,倘若再外放,也唯有上州刺史才不算贬谪,不过毕竟……均宜之前也就是一任县令,资历浅着一些,眼下之职倒罢,到底不涉要政……莫若还是待任满,再授兼任,六部郎官也罢,御史台也未尝不可,磨砺些年,将来入政事堂也不会再有人议论诽薄。”
  这就是画饼充饥,不过太夫人原本也没打算太后会遂她心愿,不过是想以“私心”混淆视听罢了,这时微笑道:“也是,均宜毕竟资历浅薄,更远不如元刺史明察善断,一跃而居地方政要,实在不合适。”
  太后哪里听不出这番讽刺之辞,相比柳均宜到底是正式科举出身,元德志不过一吏胥,既无出身又无郡望,还不是一跃而为地方大员,如此“不合适”的事情都照样发生,天下哪还有“公允”二字?
  她这位四妹,的确不似普通妇人,只知那些后宅琐利,看来对官制不无研究。
  如此正好,岂不更应懂得趋利避害,才是世间真理。
  太后不怒反笑:“如若均宜也如元得志一般‘明察善断’,将来势必得展抱负,四妹理应督促教导才是。”
  韦太夫人倒也“谦逊”:“犬子虽善诗赋,于民情律令却不熟惯,自当磨砺。”
  太后却也从这话中听出难得一见的妥协服软之意,话说得更是锋芒暗显:“均宜一贯行事,颇有些张狂不羁,也是理所当然,毕竟出身富贵又才名早扬……不过我却信得过柳氏门风,更信得过四妹品性,否则,也教导不出誉宜、信宜兄弟二人……均宜是四妹亲子,四妹理应更加用心。”
  这哪里是在评价柳少卿?韦太夫人对亲生儿子又怎能不了解,张狂不羁四字,那是万万沾不上边,无非是有些“不务正业”罢了,连这也是逼不得已!张狂不羁四字,说的是她罢!
  总之,这日韦太夫人与四娘祖孙两人入宫,归者只有一人,又几乎是迫不及待“请托”柳信宜夫妇,让两人随她亲往王府致歉,好端端一门婚事,只待王七郎亲迎,却因太后“犯厄”,需得柳蓁修道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