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霄上曾临摩真人画作,视为珍爱,两年前书房不慎走水,霄上不顾性命冲入火海,将那画作完好无损取出。”
“真人,霄上忽染重疾,已经无治,妾身明知他意愿,盼望与真人再见一面,妾身恳请真人……”
蓝氏连连叩首,渥丹手足无措。
而回眸之间,她看到老师,就这么站在一片灯火里,比蓝氏还要惨白的脸,似乎连灵魂都已出窍,渥丹心中一片恐惧,因为她从不曾见过真人这样的形容,没有一滴眼泪,但仿佛站在那里的,只有一具空荡荡的躯壳。
“他怎么了……”
所有的都不重要,爱与不爱都不重要,只是震痛于那人的忽然病危,生死离别,促不及防地来临。
他怎么了,这四个字,何其简洁,但其中饱含的情意与惊惶,让渥丹突然动容。
那个时候她就知道,老师的人生,从此急转直下,再也没有欢愉。
那一年,林宅后院的葡萄架,仿佛才是新近搭建,没有硕果累累。
渥丹记得她也是这么一言不出地跟着老师来到这处简朴的居宅,老师的手臂一直轻颤着,神色却无比平静,直到看见病榻上的男子,其实并非瘦骨嶙峋,眼睛里却没有了神采,就像一支残烛,摇摇欲灭。
他显然没有看清渥丹,却似乎感觉到了一直暗暗思念的人。
他努力把视线看了过来。
苦涩的笑意,带着无尽的怅然,并不为这久别重逢惊喜:“你怎么来了。”
那一刻渥丹几乎以为是蓝氏疑心生暗鬼,这个男人,从来就没对老师动情过。
可是她却看见了老师握住那双手时,男人脸上的痛苦。
“到了这时,你还要骗我吗?”
不是质问,更像是情人间的蜜语,如果忽视那不能自已的哽咽。
“我这一生,唯独辜负你一人,我怎值得你如此……”就算在这时,也没有甜言蜜语的表白,那个男人苍凉的语气,只有愧疚与歉意。
“或许此生注定有许多遗憾,可我还是格外庆幸能够与你相识。”
又是长久的沉默,几乎让渥丹这个旁观者都不能忍受沉默之中的浓郁悲凄。
男人却终是叹息出来,但紧跟着的又是笑意,竭尽所能的笑,仿佛就像初识的年岁,隔着花团锦簇,却依然被那样美好的她震惊,忍不住就唇角带笑,纵然只是远远观望着。
“既然都来了,就赠与我一幅画作吧,相识至今,细细想来,仿佛你还没有将画作馈赠予我。”
“好。”只有简单的一个字,渥丹却看见老师的眼泪一滴滴地打在交握的手指上。
她不忍多看,嘱咐仆婢预备笔墨,她看着老师执笔的手剧烈颤抖,许久都不能落笔,她终于忍不住悲怆,干脆避开了这场生离死别。
接近中秋了,天上不是残月。
可那一夜的月色,在渥丹的记忆里,却是分外清寒的。
她们离开的时候,林宅已经是哭声一片,但渥丹记得老师虽然眼布血丝,却没有泪意。
接下来的很多很多日,老师都没哭过。
可是却如行尸走肉,老师再也不觉得饿,甚至也不会察觉渴,她就这么没日没夜的睁着眼,看着日出,直至月移。
琅玡师公急得团团转,有一天血红着眼让人把上清观的酒都拿出来,拎起一坛,直接塞给渥丹:“丫头,今日你必须把莹阳给灌醉了,我宁愿看她醉死,也不愿看她这副模样!”
于是渥丹终于听见了老师的醉话,坦诚着这些年来的遗憾,坦诚着当爱人病逝的怆痛。
酒醒了之后,老师看似恢复正常。
但她的笑容少了,也减少了宴饮,她开始拒见外客,她一日日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她没有再提过林霄上,也再也没有画过写意,她不让人窥见她的悲哀,她把属于两人并不频多的交往,统统深锁于一个人的记忆。
很多年来,其实莹阳并没与蓝氏有过任何交道。
渥丹曾经埋怨蓝氏。
她看得出来,蓝氏对林霄上也是深怀爱慕,否则她作为林霄上的结发妻子,不会哭求老师去见林霄上最后一面,但蓝氏的爱慕,多少自私,固然渥丹不会强求蓝氏成人之美,但既然她已经如愿以偿,为何又要打扰老师本来洒脱的人生?
渥丹那时固执的认为,倘若老师并不知道林霄上对她也有情意,或许遗憾与伤痛就会减少几分,不至于在林霄上病逝之后,如此悲寂渡日。
可如今的十一娘,依稀懂得了,就算老师一直被瞒在鼓里,当与爱人生死永隔,也同样做不到谈笑依旧。
她还记忆深刻,老师那年醉酒后,复诵林霄上为她画作赋诗,一字一句,从无遗忘。
甚至于虽然不曾相见,老师也一直暗暗关注着林霄上的生活。
什么时候,他又写了什么谏策,那些谏策,一字一句,老师皆能背诵。
其实不是从来没有遗憾,只不过老师的豁达在于,他若安好,我便快乐。
但他若不在了,这个缺憾,再也无法弥补。
十一娘甚至假想,就算老师当年与林霄上终成眷属,当林霄上不能避免英年早逝,老师依然会如此苦寂。
所以,这不顾一切的爱慕,即便没有谁辜负谁,最终只能造成伤痛。
又怎不让她慎惧呢?
第597章 开始以势压人
莹阳真人一直等到蓝氏接受诊治,问得伤势虽然严重,但暂无性命之忧后,方才告辞,外头却是已经夜禁了,不过德宗帝从前赐予了莹阳可以不受禁制的金符,莹阳真人却是极少使用这特权的,多少年来仅只用过两回,都是来往林府。
天色已经黯淡下来,车與里,十一娘帮着沉钩点亮了玉莲灯,这灯油里添加了少许沉水香,能够安神静心,十一娘又缠着老师就着白梨饮用了些酥枣糕,那娇嗔的模样看得沉钩直发笑——十一娘在许多人面前都是一副沉着安静的小大人模样,唯有在真人跟前,有时才露出闺秀女孩的娇俏。
莹阳真人有心追问十一娘思谋的计策有几成把握,但想到这事必须保证机密,的确不宜在途中商量,好不容易摁捺住了心头的焦急,可神色中难免透出了几分,眉心愁郁浓重。
十一娘知道这时无论怎么花言巧语,都不可能逗得老师开怀,故而只纠缠着老师略微饮食后,她也不再聒躁,车與里一时寂静下来,隔着两侧竹挡,隐隐还能听见道旁民居里传出的谈笑声。
宣平坊的北门,这时已经锁闭,里正却早得到了莹阳派遣的亲兵通知,候在门前等着验看符证后开门放行,但其实他却是认得车與上的徽识的,又得了护卫塞在手里,沉甸甸一袋子跑腿钱的打赏,便并不再多此一举验证,扯下腰上挂着的门匙,亲自打开了门。
不曾想坊门外头正有一队巡卫经过,那领头的队正,分明看见了是上清观的车與,却下马一喝:“因着九成宫逆谋案,太后诏令全城严格夜禁,你怎能违令放行?”
里正作为市坊小吏,一贯惹不起这些威风赫赫的巡卫,立即把腰实打实地弯了下去,眼睛只盯着队正的乌皮靴,恭恭敬敬地解释道:“小人怎敢违令?不过这可是莹阳真人车與,真人又手持特赐宗室之通禁金令,小人故才开门放行。”
哪知那队正却并不通融,鼓着眼又是一喝:“宗室怎么了,过不了几日,独柳树人头落地者都是宗室!”
这话可不好听,引得不少亲兵怒目相视,只不过莹阳真人束下素来严格,亲兵们并不敢贸然顶撞巡卫,招惹是非。
十一娘虽是在车與里,但那队正态度嚣张特意拔高了嗓音,她当然听闻有人刁难,眼见着莹阳真人就要发火,她连忙劝阻:“宵小之徒,哪劳阿姑教训,待儿出去与之理论。”
便下了车,上前几步,睨了一眼那队正的乌衣革甲,冷冷淡淡的目光在他腰牌上一顿,唇角便扬起漫不经心的笑容:“素闻右街使何幢治军严谨,看来不过尔尔,至少对其内侄李伯淮便颇多容忍,李伯淮既为队正之长官,难道不知诲下,纵然有夜禁之令,但不拘持有通禁金令者?”
原来这队正,与金吾卫大将军有些弯弯绕绕的亲戚关系,历来便趾高气扬,寻常当遇持有金令者通禁,都要上前盘问几句,讹得好处在手,才不再为难,不少人也知道他背后有人撑腰,是以并不在意给些钱财,也是为了图个方便,又兼这回汝阳王谋逆,队正听闻宗政堂都要被裁撤,太后分明是要借这机会震慑宗室,别说莹阳真人,只怕他连南阳郡王的车马都敢阻拦。
只不过,这队正眼见面前十四、五岁的贵女,不过瞄了一眼他的腰牌,竟能直接说出他乃李伯淮部下,甚至连右街使何幢都不放在眼里,便有些心惊了。
长安城防,一直是由金吾卫巡防,但哪一率部具体巡防哪些市坊却并非固定不变的,巡卫兵甲革戴也没有区别,所属哪部,唯有腰牌才能显示区别,可这里头的门道,一个闺阁女子怎能如此精通?
他当然不知道十一娘身份,长期在篷莱殿,又有强记之能,宿番巡卫的人事文书一旦经手,记几个人名又有什么难处?
“小娘子识得右街使?”队正的气焰便下来几分,问话却仍透着狐疑。
“我不认得什么右街使,却常见窦侍监,也并没听太后有这诏令,连手持金令者都不能犯禁。”十一娘语气虽然温和,神色却带着十足的轻篾。
莹阳真人最看不惯这类气焰熏天之辈,当然不会给这些枉法者任何好处,十一娘这才以势压人。
那队正还不甘心,却被身旁一人拉了拉袖子,悄声提醒:“既然是上清观车與,这位小娘子对巡卫人事又如此谙熟,莫不是柳小娘子?千万开罪不得。”
队正这才回过神来,脸色虽然仍不好看,到底不敢再多刁难,挥手就放了行。
却盯着此行人马兀自嘀咕道:“不过就是一个庶女,侍奉在太后左右罢了,有什么了不得?”
“队正可得慎言呀,听说这柳十一娘,可是担任着草拟诏书之重职,极得太后信重,可不是普通闺秀比得。”别的不说,她若是因此记恨上了,哪天在太后耳边告上一状,将日子时辰说道分明,还怕察不出来是谁有心刁难,别说队正落不着好,只怕这十好几个巡卫都要倒霉。
这巡卫可不比得队正嚣张愚蠢,故而暗暗盘算着寻常交好之人,总算想起来个酒肉朋友,似乎与柳十一娘之叔父柳仕宜有些交情,看来明日便得走走这条路子,想办法传递个歉意去柳小娘子耳中,就算她要收拾队正,自己也不会被连累。
只不过一桩小插曲,十一娘并没打算与那队正计较,待她再度上车,就听莹阳真人一叹:“眼下我这阿姑,什么事都帮不上手,到为伊伊增添了不少麻烦。”
这话倒也不是针对这起意外,十一娘知道老师是在说解救林昔之事。
“倘若不是得阿姑指教,伊伊又哪有荣幸入太后青眼呢,如今也没这么大威势,教训这些气焰嚣张之徒了。”她一副以势压人之后的得意样,这回便连莹阳真人都被逗得莞尔,经此一闹,车與里的气氛反而轻松了许多。
而十一娘既然光明正大地陪着莹阳真人看望了蓝氏,次日一早,便穿戴妥当入宫,进了篷莱殿,却见十四郎正在东廊用拳头捶腰,走近一看,又见他的眼底泛着淡淡乌青,就知道这些日子是忙碌得狠了,却偏看着他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