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祸国·式燕-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你老师要。”
  “怎么可能?老师会气疯的啊!”
  彰华起身就走:“朕上朝去了。”
  “陛下!陛下!”谢长晏追到殿门口,没追上,只好扭身为难地看着郑端午。郑端午扬了扬眉毛:“后无戏言。”
  “可我不是皇后。”谢长晏突然理直气壮,“皇后是我姐姐。你管她要吧!”
  话音刚落,就有两名宫女匆匆从殿外跑来:“谢姑娘,皇、皇后派人送东西给你!”
  “什么?”谢长晏愣住了。
  之前,为了追踪长公主,彰华将谢繁漪放了。谢繁漪就此离开了玉京。监视她的暗卫们回报说她一路南下,回了隐洲。此后便没有更新。
  也因如此,彰华还没有撤掉她的皇后名分。又因为太上皇驾崩,服丧期间不能有喜事,故而也没给谢长晏名分。谢长晏这段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去年那会儿,白天去求鲁馆,晚上回宫,对宫女太监们来说,她跟风小雅一样,虽白衣之身却是极为特殊的存在。
  谢长晏走出殿外,便看见了地上放着一个巨大的箱子。箱子旁垂手站着一个人。
  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孟兄!”
  此人竟是孟不离。
  “孟兄,你的伤好了吗?这段时间去哪儿了?我们都很担心你!”
  孟不离望着她,突然屈膝跪下双手抱拳:“幸、不、辱、命!”
  谢长晏一愣,继而会意地打开箱盖,然后就彻底呆住了——
  箱子里,静静地躺着胡智仁的尸体。除此之外,还有一张纸。
  上面写着:“欠你两条命,先还你一条。还有一条,如意门亡日再还。”
  谢繁漪的字。


第140章 云散风流(4)
  原来当日孟不离假死骗过胡智仁耳目,待胡智仁离开后唤醒濒死的荟蔚郡主,见她显见是活不成了,就当机立断自己逃脱。本想回宫通风报信,却在林外遇到风小雅,遂得救。
  但他牢记当初在谢长晏失踪后对燕王的承诺,因此伤势稍好就不告而别,继续追踪胡智仁去了。期间遇到谢繁漪,两人联手找到了胡智仁的藏身之处,谢繁漪引开如意门弟子,而孟不离跟胡智仁一番恶斗后终将他杀死。
  谢繁漪让他将胡智仁的尸首带回,顺便还带了一样东西给谢长晏。
  那是一个小盒子,就放在胡智仁身边。谢长晏打开一看,是皇后的凤印。
  “陛下,你说三姐姐是什么意思呢?”
  深夜,灯下,彰华一边亲自检查着胡智仁的尸体,一边回答道:“她杀了你两次,所以欠你两条命吧。”
  “那么,她说还我一条,就是把胡智仁还我。另一条是什么?”
  “如果朕没猜错,应是她自己。”彰华直起身,洗了手,盖上盖子,“如意五宝,至今已知颇梨和赤珠都死了。”
  谢长晏注视着字条上的后一句,眼眸微深:“那么,如意门什么时候亡呢?”
  彰华接过字条,也凝视着上面的字,最终一笑:“快了。”
  不日,宫中传出消息——皇后谢繁漪因太上皇之死过于悲痛,患病离世。与此同时发生的还有一件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的小事:宜国锦绣县衙役郑端午趁夜摸入皇宫,割了一个叫胡智仁的商人的头颅——据说此人杀害了宜国的市舶使李大人——回国复命去了。燕王怒,命人追捕,未果,修书一封怒斥宜王越权抢人。
  一年后,丧服期满,燕王下旨立谢长晏为后。此举果然又引起了一片热议,说什么的都有。
  而作为当事者之一的谢长晏,则端坐执明殿中,看着宫女们一样样抬进来的大婚贺礼。
  礼物都是文武百官送来的,布帛金玉大多无趣得很,谢长晏正有点无聊时,吉祥看着礼单喊道:“求鲁馆公输蛙献礼——”
  谢长晏顿时精神一振:“拿上来拿上来!看看老师给我准备了什么礼物,肯定与众不同……”
  宫女将一个细长的匣子呈上,里面是一卷画。
  谢长晏笑道:“难道又是什么特别的舆图吗?”当即打开,声音顿止。
  画面中,延绵的蓝色冰川中,一道瀑布奔流直下,却是鲜红色的。滂沱气势,直扑而来。
  后面的落款是“华贞七年元月初九绘于极北之川”,署名“十九”。
  “啊……”谢长晏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是那个人,那个跟她一起被龚小慧救起的银门幸存者十九。他竟然真的去了!真的去看那些奇特的风景了!
  好羡慕……不过等等,这是别人送的,凭什么挂着公输蛙的名字啊!
  “就只有这个?老师没有别的给我?”
  吉祥叹了口气:“还有一封讨钱的奏书,被陛下随手撕了。”
  谢长晏哈哈一笑:“撕得好!陛下在哪里?”
  吉祥犹豫了一下,才道:“陛下去万毓林竹屋了。”
  谢长晏若有所悟,笑容慢慢地消失了。
  谢长晏来到竹屋时,屋里没有人。
  她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彰华,想起一事,便走出屋子来到瀑布旁。
  湖水绿如碧玉。湖边的一块石头上,果然放着彰华的衣衫,叠得整整齐齐。
  谢长晏想了想,也脱掉外衣扎起头发,跳了下去。
  在湖底,她看到了抱膝而坐的彰华,正在闭目不知想什么。
  谢长晏游过去,抱住了他。
  彰华睁开眼睛,看到她,微微一怔,然后带着她浮出水面。
  “朕没事。”他抹了把脸上的水珠,停了停,又道,“舒服多了。”
  谢长晏拉他上岸,拿着衣服回竹屋内,帮他擦拭身体穿上衣衫。
  彰华静静地看着某个地方,谢长晏扭头,发现是那堵原本挂着《齐物论》的墙,如今墙面空了,却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印子。
  她心中有些歉然:那幅字一直放在红船上,红船炸沉时也就没了。
  彰华缓缓开口道:“父王出生时,也是双生子,但他的弟弟,朕的皇叔十分荏弱,还未开始喝水,便先开始喝药。父王从小目睹皇叔的痛苦。十岁时,皇叔终于挺不住,在病榻上痛不欲生地哀号,求皇祖父赐他一死。皇祖父不答应,他号了整整一夜,才终于咽了气。父王在一旁被吓坏了……”
  竟有那样的过往!谢长晏震惊。
  “所以朕能理解当时他为什么那么斩钉截铁地保一个弃一个,为什么能做到对知幸那么残酷——他希望他尽快结束痛苦。”
  只是没想到谢知幸竟能活下来。凭借谢怀庸当时三脚猫的炼丹术和医术,他竟活了下来。
  她曾写信给五伯确认此事,五伯给她回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短短七个字:“乾为天。君子当仁。”
  也就是说,谢怀庸当时给谢知幸占了一卦,是“乾为天”,大吉之兆。寓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此,谢怀庸顺应天命救了他,养大他,在知字辈中,取名“幸”。知幸。
  “朕十五岁时得知自己竟有如此奇异的身世后,着实消沉了一阵子。偏遇大婚前夕,父王派了宫女来教朕敦伦之事。朕便情不自禁地想到,爷爷、父亲都如此,朕的儿子很可能也是孪生子。若也是如此遭遇,朕会如何?当如何?每每那时,索然无趣,久而久之,便招来了猜疑之名。”
  谢长晏一怔。燕王久久不婚,后宫也没有妃子,世人都道是他性好娈童所致,没想到竟有这等缘由。
  彰华说到这里,直勾勾地看着谢长晏,目光闪烁,显露出难得一见的不安和歉然:“晚晚,朕可以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
  选择逃离这样无趣的宿命。
  选择另一种海阔天空的人生。
  只要你愿意。朕,皆如你所愿。
  谢长晏想了很久后,上前一步,侧头吻住了他的嘴唇。
  彰华一愣,一时间反而不知作何反应,立在原地无法动弹。
  谢长晏慢慢地脱去刚给他换上的衣衫,再脱去自己的。“陛下原来是害怕那种事啊……但是二哥不是已经证明给陛下看了吗?其实是可以活下来的。而我们,跟皇祖父和父王,都不一样。”
  我们从不放弃希望。
  我们,不一样。
  春风吹拂湖面,水波涟漪。
  粉融香汗流山枕,尽君今日欢。
  华贞八年四月初一。燕王迎娶新后,普天同庆。
  帝后于大殿上,捧婆娑美酒,邀群臣同醉。
  风小雅亲自操琴,唱了一曲《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酒至半酣,风小雅收琴,至后殿向帝后辞别。
  彰华似早有预料,沉默片刻,道:“是时候了,去吧。”
  谢长晏看到他身后的焦不弃和孟不离:“孟兄也要去吗?”
  孟不离朝她鞠躬行了一礼。
  谢长晏有点舍不得,但一想到他本就是风小雅的随从,只好忍痛割爱。她倒了三杯酒,捧到三人面前:“此去璧宜,凶险难测。然——我与陛下,与子同仇。”
  风小雅和孟不离双双接过酒杯,将酒一口饮尽。
  风小雅就此带着孟不离和焦不弃双双离去,宛如月下三道幽魂,缓缓消失在了视线中。
  谢长晏喃喃道:“筹备和酝酿了整整一年,对付如意门的计划终于开始了……只希望鹤公再见秋姜时,不要心软。只要他能挺住,就一定能成功。”
  彰华走过来,握住她的手,眉目深深:“与子携行。”


第141章 尾声
  千里之外的程国王宫,年轻的女帝颐殊于睡梦中翻了个身,突然听到清冽的水声,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她睁开眼睛,发现榻旁坐了一个人,正背对着她在倒茶。
  颐殊第一反应就是要叫,那人回头悠然道:“女王陛下,好久不见,可安好?”
  外间的灯笼没熄,淡淡的灯光照上来人的脸。颐殊的表情顿时松了口气,拍了拍心口:“是你啊,秋姜。唔,或者,该叫你——如意夫人?”
  秋姜放下茶,冲她嫣然一笑。
  【全文完】


第142章 后记
  2010年,写完《图璧》时,就想写颐非的故事,内容都想好了,名字也起好了,叫《归程》,甚至都写了20万字了,然而……某天重读时,觉得不尽如人意,没有表达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于是停更、修改,磕磕绊绊地重写。而与此同时,彰华的故事在《归程》的写作过程中变得丰满起来:啊,他是那样的一个皇帝啊,还有他的宠臣风小雅,归程的男二,竟然是这样的存在……
  慢慢地,《式燕》就构思完成了。
  每当写不动《归程》时,我就写一点《式燕》……当《式燕》把《归程》的缘起全部剧透光了后,《归程》对我竖起的墙终于轰然倒塌,得见墙内的姹紫嫣红、万千风景。
  原来如此。我过于纠结埋伏笔、埋前因,反而成了写《归程》时最大的障碍。《归程》,不应该是“秋姜和风小雅有怎样的过去”,而是“秋姜和颐非如何铲除如意门”的过程。那样才是那个故事所要体现的“归”之真谛。
  所以,我开始认认真真地写《式燕》,写彰华和他有趣的皇后,写他初见薛采时的情形,写他前往程国的经历——当我重写程国三王夜谈的场景时,就会觉得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