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舅母气得呕血:“还没有错?他们都说了,你与另一女子争抢夏玉郎,这事都传开了,还嫌不丢人?夏玉郎以后跟你没有关系了,就算你赖着他,他堂堂尚书之子也不会娶你的,你的名声已经不好听了,还想将把自己的名声毁成什么程度?”
江心柔仰着脖子道:“我已经是他的人了,他怎么能不娶我?”
话音未落,崔三爷提着东西走了过来。
江舅母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瞪着江心柔,蠢货,怎么能当着尚余的面说这话!她还想将心柔嫁给尚余呢!
崔三爷听了这话,瞄了一眼江心柔,心道,没看出来表姑是这样奔放的人啊,还没成亲身子就交出去了。
江舅母勉强一笑:“尚余,你怎么突然来了?”希望崔尚余没有听到江心柔的话。
崔三爷道:“我给荣绣送些东西。”
江家的事跟他无关,他才不会多管呢,至于江舅母之前说的想将江心柔塞到他身上,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崔三太太明年若真生下嫡子,那地位是谁也撼动不了的,江心柔就算是个清白身子,过来也只能当妾了。
崔三爷过来送了东西,便走了。
江舅母实在是没脸再留下来,带着江心柔,回了江宅,她是一刻都不想留了,请了镖师,带上江家的仆从及箱笼,买好路上要用的东西,当天就离开了京城。
江心柔被是捆着带走的。
晚上,崔荣华从崔大太太嘴里得知江舅母一家离京还吃了一惊,怎么会这么快?早上才来辞行,怎么下午就走了,匆匆忙忙的。
崔荣华问崔大太太:“娘,舅奶奶怎么走得这么急?”
崔大太太摇摇头:“你舅奶奶也没说,只知道你表姑在街上为了夏玉郎跟人又吵了一架,大约是人舅奶奶怕继续留下来,你表姑会毁了自个的名声吧。”
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江家人的想法谁知道呢,她们又不是人肚子里的蛔虫。
—
崔老太爷下朝回家后,将崔三爷叫到书房,问起了崔三爷白日发生的事,崔三爷仔细的说了:“我听说相国寺求子灵,便去了相国寺,那醉风楼的事跟我无关。”然后,崔三爷又将过程细细的说了一遍。
崔老太爷听了,摸摸胡子:“你说是荣华的主意?”
崔三爷点头:“是啊,说是女先生教的好。”
崔老太爷听了,若有所思,他比崔三爷知道稍多一些,荣华身边突然冒出的护卫,那个叫陈五的,似乎大有来头。
崔老太爷知道这事,并不打算细究。
他话题一转,说起了崔三爷子嗣的事:“你们去求子了?大师怎么说?”崔老太爷还是很看重嫡系一脉的,崔三爷没有嫡子始终是崔老太爷心里的一根刺。
崔三爷笑了:“爹,您就放心吧,明年就能抱大孙子了。”
崔老太爷一听这话,笑得开怀。
他又指点了崔三爷几句,“这几日你就不要出门了,在身后那人还没有出来之前,咱们谨慎些。”
崔三爷明白,点点头。
崔大爷跟崔二爷是不需要崔老太爷说的,那两个得知要崔老太爷可能入阁的事之后,越发低调起来。那两位的嘴极紧,连睡在身边的夫人都不曾漏出半点消息。
崔三爷问崔老太爷:“爹,杀人案的事你查过了吗?谁干的?”
崔老太爷笑眯眯道:“很快就有结果了。”
*
次日。
所有人都没想到,百姓最感兴趣的不是真假崔三爷的命案,而是两女争一男的戏码。
风流公子跟美人的故事,谁不爱听啊。
瞧瞧,周尚书的姑娘当街与另一位女子争抢夏公子!不知检点,还当街勾引,这位周尚书的姑娘还倒在夏公子的怀里,惹得另一位心慕夏公子的女子大打出手,女子当街扭打起来,可难看了!
这事传得沸沸扬扬。
周家家门不好,养出的女子不懂规矩,周尚书连家事都处理不好,怎么管得好国事呢?
这只是在京中百姓中传出的一则趣事,没人有知道,入阁的人选因为这则小事发生了改变。
安宁公主就算是禁足,也一直关注着夏玉郎的消息。
周家姑娘与江心柔为夏玉郎大打出手,安宁当天晚上就知道了这事,她恨恨道:“怎么又冒出一个周姑娘!真是讨厌!哪像闺中女子,真是不知廉耻!”
安宁公主知道皇帝因为这次失败的赐婚对夏公子过意不去,想为了补偿夏公子再赐一桩好亲事,这位姓周的姑娘身份不低,出身名门,也是赐婚的热门人选之一,再者,听那下人传来的小道消息,那夏公子与周姑娘因为有说有笑才惹得江心柔生气,这也就意味着夏公子极有可能对周家姑娘有太好了感……
反正,不管哪样,对安宁公主来说都不好!于
安宁公主到现在还惦记着夏玉郎,跟江心柔一样,像是着了魔似的。
于是,安宁公子想了法子悄悄的将周姑娘的事告诉了皇上,再三强调:“皇帝哥哥,周姑娘出身不差,这人倒是一般,您可不要委屈了夏公子。”
皇帝面无表情的问道:“周姑娘,哪个周姑娘?”
安宁答道:“自然是户部周尚书。”
皇帝自然不会草率的相信安宁公主的一面之词,于是便派锦衣卫暗中调查,发现事情正如安宁公主说的那样,这时,有人将崔三爷含冤被污的事写进折了,呈到皇帝面前。
这人是崔老太爷一派的人。
皇帝看了折子,仔细查过之后,发现有人在暗中对崔家动手脚,查出的珠丝马迹都指向了周尚书,皇帝顿时怒了,这入阁的消息还没传出来呢,这周家怎么就知道了?
皇帝大怒,对宫中进行了一番清洗。
首辅辞官回乡的折子递到天子面前,朝中一片哗然,首辅走了,得从下面提一个官上来,这提了官,就空出一个缺来。
就比如,尚书入了阁,这尚书之位就空出来,下面的人就争尚书之位,底下一层一层的往上提,这一动,不知会升多少官。
朝中风起云涌。
—
官位补缺,本是朝中之事,与崔荣华无关。
可她万万没想到,这官位之争还是影到了她的生活,就比如现在。她一脸惊讶的看崔大爷:“爹,你说什么,咱们要离京?去哪?”
崔大爷道:“江南,朝中下了调令,爹被调到江南去任职了。”
外调了?
崔荣华突然明白了,定是祖父要入阁了!父子不能同朝在京为官,所以爹外调了!那,二叔呢?
她不禁将自己的问题说了出来:“爹,二叔也京吗?”
崔大爷沉默片刻说道:“朝中还没有动静。”老二要么是明升暗降,要么是去北边,虽说不太好过,但是,只在熬过这几年,以后往上升不是难事。
要离京了。
崔荣华乍听到这个消息,慌得很。
------题外话------
谢谢xystere105 。
106 去求二小姐
她倒不是怕,只是觉得这事太突然了,与上辈子完全不同,命运完全被改变了。这样,好吗?
她有些茫然。
按她的意思,是想在京中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说实话,上辈子她在十五岁之前的日子还算不过,就算是嫁人后,也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这次重生,她想的是,以后长大嫁人时,避开齐进这个贱人,在京中找个门当户对的公子嫁了,这辈子就不离京,又有崔家护着,婆家也不敢欺负她,不是吗?
可现在他爹突然告诉她,要调到江南了,一下子将她安排的节奏打乱了。
崔荣华正在慢慢收受这个消息。
崔大太太比崔荣华先知道,崔大太太比崔荣华从容得多,崔大爷外调,崔大太太是一定会跟去的,江南繁华,美人也多,崔大太太可不放心崔大爷一人过去上任。再说了,调任一般三年起,谁知崔大爷会在那边留多久?
崔大太太肯定是会去的,崔府这边的管家权她自然会在离开前交出去,在交出去之前,她还要整理账本,将府中的东西全部再清一遍,真是忙极了。
离京的事便由崔大爷去告诉崔荣华了。
崔荣华脑中有些乱,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崔大爷摸了摸她的头,说道:“荣华,你若不想离京,也可以跟你哥哥一起留在府中。”
崔荣华听了这话,猛然抬起头:“爹,大哥不跟我们一起去吗?”
崔大爷点头道:“若论读书,还是留在京中为好,你祖父也是这么想的。”
崔荣华一阵难受:“江南那边也有大儒啊,爹,您就……”
崔三爷道:“你大哥是嫡长孙,他有他的责任,若是离京,他便会与京中的好友少了联系,以后长大了,再想处回关系可不容易。”不管是崔老太爷还是崔大爷,都不会让崔时仁离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脉,崔时仁的好友都是京中朝臣的孩子,与崔时仁家世相当,有本事的自然要入朝为官,这就是世族子弟的以后的人脉。
崔时仁若离京,相当于将京中的人脉算是半废了,就算在江南交好几个好友,又能怎样?比得过京中这边吗,小世子,小国公爷,宰相之子,小皇子……说起来哪个不比江南那边强。
崔时仁不能离京,但崔荣华不同,她是女子,以后会嫁人,不管是留在京是还是去江南,她交什么朋友都没有影响,以后她一定会回京待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需要她与未来的相公有多熟悉。
所以,崔荣华是可以与崔大爷他们一起离开的。
“你好好想想,是想跟爹娘一起离开,还是留在京中。”崔大爷说完,便走了。
崔荣华坐在屋里,陷入沉思。
*
崔大爷的调令虽然下了,但是入阁人选还没有出,再加上,还有两月就过年,皇上大笔一挥,允许崔大爷年后再上任,这倒是好事一件。
崔大爷的吏部主事也空了出来,他调往江南,手中的事也要吏部交接。
崔大爷跟崔大太太都忙。
崔时仁从爹娘口中得知自己被留在京中之后,很快就接受了这件事,又听他爹说荣华还在犹豫,不知是留是走。
这时,崔时仁脑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妹妹必须跟爹娘一块走!
毕竟,这一去要在江南那边留多久还不知道,妹妹若是跟他一道留在京中,他要去书院上学,独留妹妹一人在府中他可不放心,再说了,他觉得自家妹妹生得花容月貌,祖母更偏爱二房的荣锦一此地,祖父一向只教孙儿,荣华留在府中,肯定不如呆在爹娘身边过得舒服。
他得好好跟荣华说说,免得荣华心一软想着陪他,留在了京中。
崔时仁去秋水苑找崔荣华的时候,崔荣华正坐在书桌前发呆。
“荣华。”崔时仁走过去,喊了她一声。
崔荣华惊醒,抬头看着崔时仁:“大哥。”她扑入崔时仁的怀里,又满是不舍的喊了一声,“大哥~”
崔时仁反抱着她,崔时仁十岁,比崔荣华大了整整四岁,崔时仁长得快,崔荣华现在到崔时仁的胳膊肘这,崔时仁笑着跟她说道:“荣华,你知道你担心大哥,大哥可比你大,你这小小年纪就不要想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