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老太看看傅张氏的脚下,有影子,这心才放回肚子里,她看到大郎二郎,乖孙乖孙的叫唤。
傅老太想起来,“好了,现在回去收拾,明日城门一开,咱们就走。”
“娘,还得雇一辆马车呢。”
“一辆怕是不够。”
“挤挤就成了,哪就不够了。”
傅家人商量着。
—
崔府,云水阁。
“芷儿,你放心,以后他们不会来缠着我们了。”傅夫人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傅芷。
“娘,大伯他们怎么会变成这样?”傅芷心情不好,问道。
“要是你爹还在,他们定不敢这样,还不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傅夫人擦着眼泪,想到亡夫,心里更是难受。
傅芷听傅夫提到亲爹,眼泪直往下掉,母女俩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
哭过后,两人的心情好了许久,傅夫人对傅芷道,“你大伯一家要回乡去了,明日我们就去王家看看吧。”
之前傅夫人没理会王家大夫人,心里还觉得有些亏欠,想补偿一二,可现在,傅张氏能找过来,肯定是大嫂与傅家人说的,一想到这个,傅夫人就生气,她亲娘还没死呢,大嫂就暗地里使坏!
以后娘不在了,娘家大嫂还不定怎么拿捏她呢。
反正现在傅家的事解决了,明日她就回王家,跟娘好好说一说傅家的事,然后,再在娘好好管管大嫂的事!
“娘,我就不去了。”傅芷道,“等过些时候我心情好些再说吧。”
“好。”傅夫人点头,过了会又道,“那等娘回来,再计较去相国寺的事。”
傅芷点点头。
*
秋水苑。
崔荣华正在绣屏风,她正准备绣一个一米左右高,半米宽,四面屏风,崔老夫人的寿辰就快到了,虽然老夫人说了不大办,但她们这些小辈总得好生准备,让老夫人感受到他们的心意。
“小姐,您都绣了半日了,快歇歇吧,可别坏了眼睛。”阿宁道。
崔荣华看看屏风,道,“还有好多没绣呢,这才绣多一会,再过一刻钟叫我。”
“是。”阿宁没办法。
过了会,又忍不住道,“小姐,不如叫绣娘来帮您绣吧,你瞧瞧,这东西才绣了半面,得绣多长时间啊。”
崔荣华道,“不急,这离祖母寿辰还有好些天呢。”
刚说完话,过了一会,外面响起下人的声音,“二小姐,有个姓冬的人说要见您。”
冬?
崔荣华放下手中的绣活,抬头问道,“男的还是女的?”
“二小姐,是个年轻的姑娘。”
“叫她进来。”崔荣华想,应该是冬伍来了,就是那个在外头帮她办差的丫环,从江南带过来的,崔荣华进府后,冬伍根本就没有出现在她的身边,一般人并不知道这个是她的人。
很快,冬伍进来了,是个面相普通的姑娘,放在人群里都认不出来。
“见过小姐。”冬伍低着头,老实道。
“阿宁,你去外头守着。”崔荣华对阿宁道。
“是。”阿宁瞧了冬伍一眼,可冬伍低着头,又有头发遮着,根本就瞧不清脸。
阿宁出去后,屋就就剩冬伍跟崔荣华了。
“小姐,那石家姑娘,没了。”冬伍说道。上次石家姑娘的生辰,二小姐派下人一起盯着一户姓毛的人家,她们都盯着了,连着石家一起。
谁知,昨夜才知道,石家出了事。
崔荣华微微皱眉,“何事?”
“石姑姑得了天花,昨天半夜出城,送到庄子上去了。”冬伍说道。
“天花,可确定了?”
“今个早上我使人去石府打听,府里多数人都知道,人心惶怕的。”冬伍道,“不过石夫人也是厉害,将消息瞒住了。”
天花?
崔荣华眯着眼,竟比前世早了大半年,再说,那毛家人没出事,那毛家小子也不用报仇,怎么天花还是落到了石家头上?
“再去打听打听。”崔荣华道。
“是。”冬伍道。
“算了,让他们别去打听了,”崔荣华又改了主意,“去过石府的人,叫他们衣物都烧了,再去药铺里抓些药,一并吃了。”
“小姐仁慈。”
“对了,伍儿,我让你从北边买来的皮子可买了?”崔荣华问。
“买了。”冬伍道,“到了两批,还有一批在路上,那皮子都是上好的成色。小姐,可要放在您的铺子里?”
太好了。
崔荣华道,“这些都不卖,你将这些都放到我的库房里,仔细收着,可不许叫人动。”崔荣华在府里有一个私库,在外头也有一个,府里这个崔大太太及崔老夫人都知道,可府外那个,却是没有人知道的。
她的这些私事,除了姓冬的五个丫环,以及香芸,别人办她不放心。
“是”冬伍道。
崔荣华抬头,又道:“庄子上的人可换了?”这个庄子是崔荣华的庄子,是崔大太太交给崔荣华的,以后,也是崔荣华的陪嫁。
“买了,地窖也挖了三个,又深又大。”
“好,办得不错。”崔荣华脸上总算有了笑意,“记得多买些粮食,放到地窖里,还有江南那边,一并盯着。记着,直接去乡下收,越远越好,不要叫人发现,江南那边也是一样,粮食到了直接放到地窜里,再将上面封死,不能叫人知道。”
456 她怎么还在?
“小的记下了。”
崔荣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有些渴了,又想起冬伍过来还没喝上茶,便倒了一茶递给冬伍。
冬伍不敢接。
崔荣华道,“不要讲这些虚礼,快喝吧。”
“多谢小姐。”冬伍喝了茶,又与崔荣华说了一些锁碎这事,崔荣华会记下了。
“我本想留你用饭的,可又想着,你在这边露了脸不好,这里有十两银子,你去外头好好吃一顿吧。”崔荣华无奈道。
冬伍的身份越少有知道越好。
“小姐,小的会做饭,不用银子,等回去了,买些菜,自己烧一烧,就能吃了。”冬伍憨厚道。
“拿着。”崔荣华不由分说,将银子塞给了冬伍,然后又道,“香芸在唐家,与她大哥一起住着,你若有空,可以去见见她。”
“是。”冬伍的声音有些闷。
冬伍离开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崔荣华让阿宁送冬伍到门口。
路上,阿宁问:“你叫什么,在哪当差?”她问了半天,冬伍一个字都没答,冬伍一直低着头。
阿宁觉得没趣,便没再问了,将冬伍送走后,回到秋水苑,跟崔荣华说道,“二小姐,那个姓冬的真是个闷葫芦,奴婢跟她说了半天话,她一句都不答,好大的脾气。”
崔荣华看了阿宁一眼,淡淡道,“不用理会她,她是这种脾气,日后你会习惯的。”
日后?
阿宁听到这两个字,便明白了,那姓冬的应该是二小姐颇为看重之人。
冬伍离开后,崔荣华靠着椅背,正在想事。
看来提前准备是对的。她记得大旱之年就快来了,具体日她记不清了,或许是明年,又或许是后年。这一辈子过得越久,前世的记忆就越淡。
大旱之年,那一年没有收成,不少农户卖身为奴,粮价疯长,粮食越发珍贵,既使是高门大户,手中握有银子却买不到粮食。不仅如此,那一年冬天格外的冷,冻死了不少人……
所以,崔荣华在准备粮食。
这是她后来才想起来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江南时并无准备,唉,真是可惜了。
再说冬伍带来的消息。
石家姑娘得天花,照理说应该是明年的事,可现在就发生了,也就是说,她记忆中的事提前了。
有事些还像上辈子记忆中的那样,可有些事,却是变了。
—
再说那傅夫人,去了一趟王家,王家老夫人见到傅夫人时,面带倦意。
傅夫人坐到王家老夫人边上,“娘,傅家人都回老家去了,以后不会再来王家打扰您了。”
王家老夫人顿时精神起来,望着傅夫人,“当真?”
傅夫人道:“自然是真的。”然后,说起了傅张氏与好约定,“为了以后的安心日子,舍一点银子也是值得的。”因为写下了契书,所以傅夫人并不担心傅张氏违约。
王家老夫人总算是放了心。
说完这事,傅夫人又提起了王家大夫人的事,“娘,大嫂将我在崔府的事告诉我大嫂,是您的意思吗?”
王家老夫人听到这话,眉头一皱,命下人去将王家大夫人叫来,谁知,下人去时,才知大媳妇并不在家。
王家老夫人脸色一沉。
傅夫人道,“娘,大嫂这是故意躲着我呢。”
王家老夫人面沉如水。
傅夫人当着王家老夫人的面抹起泪,“娘您还在呢,大嫂就作贱我,还不是瞧我死了相公,又摊上那么一个夫家,没人帮衬。”
王家老夫人面带薄怒,“好了,娘知道了,等你大嫂回来,娘会好好说她的。”女儿毕竟是她生下的,与儿媳相比,在王家老夫人心里还是女儿重要些。
傅夫人听到这话,才满意了。
在王家坐了一会,与老夫人又说了一会话,因为心里记挂着傅芷,也没有多留,过了会回崔府去了。
却说那王家大夫人,回府后,被王老夫人叫了过去,好好立了一次规矩,王家大夫人回屋里,脸都是青的,心里对傅夫人的不满由五分升到了七分。
傅夫人回到崔府,也没去崔大太太,直接去了云水阁,她心情好得很。
又过了几日,傅夫人带着傅玲去了相国寺,走前,去找了崔大太太,说了一句,“可能会多住几日。”
崔大太太点点头,算是知道了。
这一去,便是十日。
“大夫人,傅夫人回府了。”傅夫人从相国寺回府那日,崔大太太正在给崔荣华读信,是崔大爷从江南写来的信。
信上写了,崔大爷年前可回,不过,这江南那边的差事还要交接,怕是会耽误。
崔大太太看到来信,高兴眼睛都眯了起来:“还以为明年才能回呢,没想到,过年就能到了。”
崔荣华也高兴,“娘,可告诉祖父祖母了?大哥可知道?”
崔大太太笑,“你爹写了两封信,一封在我这,一封在你祖父那,信是一同到的,他们应该知道了。你大哥那,他在老爷子那,这会应该也知道了。”
“这就好。”崔荣华道。
正在母女两说话时,傅夫人回了,带着一堆东西出门,又带着一堆东西回来。
傅夫人来见崔大太太时,身边带了两个人,一个是傅芷,另一个却是傅玲。
崔大太太微微皱眉。
崔荣华的眼睛在傅玲身上扫了一眼,又端起茶喝了一口。
“大嫂,你这侄女跟家人失散了,好不容易才找到我,唉,我也是没法子,能让她留在府里吗?”傅夫人问。
请神容易送神难。
崔大太太想到刚才收到的来信,面露不悦,府里住的都是崔家人,傅夫人是她亲妹子,收留倒也无妨,但是这个傅玲,与崔家无任血缘关系,长得也不差,府里男子多,若是冲撞了就不好了。
尤其是,傅家人的作态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