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冬雪如锦-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疼到大的,现在顾家没了,她境况不好,还有玉霞,她就桢儿一个女儿……”

    刘尚书摆摆手,“你说这些做什么?我又没说拿桢儿怎么样,现在情况不好,我只是不想她多生事端。

    若是今后大业可得,从龙成功,或者就此逃过一劫,找到贵子,我刘家更上一步,桢儿的那点要求又算得了什么?”

    后面一句话,刘尚书的声音压的很低,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刘老夫人心里感觉却好多了。

    她叹了一口气道:“我若是待桢儿和以往一样亲热,老大媳妇她们肯定是有意见的,当初江波和桢儿的事大儿媳妇本来都同意了,是玉霞跑来说这事不成了,那时大儿媳妇就气的厉害,我也生气的紧。

    现在我若是态度不变,大儿媳妇她们说不得就会冷嘲热讽了,我怕桢儿又和她们闹起来,还不如我给她点脸子看,让大儿媳妇她们出出气就算了。”

    “她也来了几次,这气应该也出的差不多了。”

    刘尚书道:“大儿媳妇不是个不知事理的,你可以适当的和她透露一点。”

    刘老夫人点点头,她也知道自家这个外孙女不是个安分的,她现在又知道了那八个字,若是四处再去打听,惹出了事端,他们也逃不了。

    “好,”刘老夫人点头,“我明天先带着大儿媳妇去伯府找伯夫人。”

    刘尚书一想,去找伯夫人帮着大孙子做媒,带着大儿媳妇才正常,他点点头。

    第二天辰末,刘老夫人就带着刘大夫人去了奉恩伯府,对家里的其他人,自然是说去找伯夫人帮着刘江波说一门好亲。

    与此同时,长宁帝刚刚下朝,正在批奏折,身边的福公公就上前禀报道:“皇上,太子殿下求见。”

    长宁帝停下手中的笔,“让他进来吧。”

    “是!”福公公弓着身退了下去。

    片刻,太子走了进来,一进大殿,他便直接跪在了皇上下首的地砖上,“儿子给父皇请安!”

    “起来吧。”皇上微微一愣,太子于他,若是没有什么大事,可以不行跪礼的。

    “父皇,儿子是来请罪的。”

    太子并没有起来,又朝皇上磕了头,他尚不是太子的时候,便不像先太子和其他皇子在皇上面前以“儿臣”自称,而是直接自称“儿子”,到现在虽然他成了太子,可是这个自称却一直没有改,皇上似乎也听习惯了,并没有让他改的意思。

    皇上惊讶,“你有何罪?”

    “儿子派人去了南焱之地。”

    皇上挑了挑眉,“这事我知道,宝石案本来就是交给你的,你派人到南焱之地何罪之有?”

    太子从宽大的袍袖中取出一个小匣子,也不直接承给皇上,而是打开了匣子,顿时,匣子中三颗光彩夺目的宝石映入皇上的眼中,皇上看着那三颗宝石,看向太子,没有发问,等着他说话。

    太子道:“这是张通辗转送出的,最后落在了儿子手中。”

    太子便将这三颗宝石的来历和皇上从头至尾的说了一遍。

    “张通?”

    皇上看向太子,淡淡的问道,无论是从他面上,还是从他的声音中,太子都听不出自己父皇的情绪,不知道他是不悦,还是真正的平静。

    太子点头,“儿子想张通未必知道当初望青城的情况,也未必能够及时得知秦叙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儿子到京城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他将这三颗宝石交给自己的孙女,郑家的张姨娘,应该只是交代张姨娘将这三颗宝石交给有权利查探或者是监督宝石案的人手上。

    而那张氏只是个内宅妇人,所认识的人必定有限,又不敢将此事告诉郑家人,便只得通过秦少夫人的手将宝石交给秦叙,她倒是误打误撞,辗转间这宝石便到了儿子手中。”

    太子的解释很合理,皇上看向太子,“你既已经派人去了南焱之地,便按照你的想法做吧。”

    太子松了一口气,就听皇上又道:“那位秦叙,的确是个不错的人才,什么时候,让他给朕演示一下《卫寅兵书》中的阵法,范卿在信中夸他,你姑父又每每与朕说起当初北地卫所比武时的精彩,朕是只闻其事,未见其真,真真是好奇的紧啊。”

    太子一听皇上将话题转到这里来了,以为皇上并不想谈论张通以及南焱之地的事,便立刻附和皇上道:“范大人和姑父所言属实,儿子当时可是亲眼看到那个场景了,实在震撼的很。”

    皇上听了,面露遗憾道:“只是《卫寅兵书》实在复杂,漫尘大师虽然极力教导,但是那些选出来的高手也只能学个零星半点,所领悟的不到百之一分,实在遗憾的很。”

    太子道:“即便是秦叙,他也曾说过,他现下所领悟的也不到一半,顶多三成罢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往事(一)

    “兵之神书不外如是!”皇上叹道,“若是我大宁有十名将领能够领悟其中精髓,自可造就神兵天将,且战且胜矣!”

    皇上叹了一番,自也知道自己这个愿望有些过于渺茫和贪心了,便住了口。

    看着仍然跪在地上的太子,皇上道:“你起来吧,坐。”

    他这个“坐”字一出口,太子顿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知道皇上这是真的不生气了。

    旁边的小太监立刻搬来椅子,太子轻轻坐了下来。

    大殿中一片安静,良久没有丝毫声音,就在太子以为他要一直在这沉默中等到午膳时,一阵重重的叹息声从上方传来。

    “朕知道你想问什么?”皇上带着几分暗哑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太子抬头朝上方看去,就看到皇上神色晦涩,眼神飘忽,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中。

    “父皇……”

    皇上摆摆手,“这事也应该让你知道了。”

    太子心中微微一震,他有预感,皇上接下来要和他说的话,必定非常重要。

    皇上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这才开始慢慢道:“你应该知道,在你皇祖父所有的儿子中,你父皇我虽然是他唯一的嫡子,但是并不是长子。”

    皇上说着,也不等太子回答,又道:“当年那场夺嫡风波,你虽然还小,但是也应该有所耳闻,朕的大皇兄乃是先皇宠妃敏妃之子,也是皇长子,二皇兄是童贵人所出,敏妃与童贵人更是姑表姐妹。

    无论敏妃和童贵人私下里各存着什么小心思,但是在对付我这这个嫡皇子时,她们却是始终保持一致的。

    那时你皇祖母虽然是皇后,康国公府虽然是开国功勋,可是因为你皇祖母嫁进了皇家,温家便也成为了外戚,温家因怕你皇祖父忌讳,自己主动交了兵权,连家主以及家中子弟也卸去了朝中重职,只领着些闲差度日罢了。

    所以那些年,在后宫中,你皇祖母与朕以及你姑母,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太子知道皇上口中的“姑母”指的是乐宁长公主,他的嫡亲姑母。

    “看起来甚是平静的宫闱,其内更是暗流涌动,朕能够完好无损的活下来,多亏了你姑母。”

    皇上说着,脸上露出颇为愧疚的神色,“你皇祖母身为皇后,自不可能亦步亦趋的跟在朕身边,那些奴才们有忠心的,自然也有不忠心的,为了保护我这个唯一的弟弟,你姑母除了朕在学堂的时候,她不便进去,很多时候,都跟在我身边。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直到朕十岁以后,渐渐懂事了,也懂得防人了,她才渐渐少跟了。”

    “记得那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宫里的皇子公主们都喜欢打雪仗,朕自然也很喜欢。

    那时候朕是六岁还是七岁,已经记不清了,只是朕的大皇兄比朕大五岁,二皇兄比朕大三岁,还有三个年龄差不多大的公主,大家说好了一起打雪仗,不让奴才们加入。

    为了保持公正,我们还选了一个非常隐蔽的地点,就是为了躲开奴才们,朕记得那个隐蔽的地点是在冷宫的花圃中,冬天早已没了花,其实那里即使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因为无人打理,也只会零星的开几朵野花,甚是萧条。

    那里的冬天就更显得寂寥的紧,我们几个各自甩脱了身边的奴才,去了那里。”

    皇上看了认真听着的太子一眼,忽然问道:“你道结果如何?”

    太子一怔,他听了前面这一段,便知道结果必定是对皇上不利的,可是他并不敢直说。

    “大皇兄二皇兄乃至于其他几位公主都是商量好的,他们准备打我一人,那时大皇姐跟着我,她比大皇兄还要小上一岁,生的又瘦弱,只有我们二人对上他们五人,现在具体情形我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只记得那些雪团不停的攻来,打在我的脸上脖子上身上,到最后他们几乎是在往我衣裳里塞雪了,冰凉刺骨的感觉,我现在都还记得。

    其实我算是好的了,你姑母拦在我身前,代我受了很多,等到母后发现派人找来的时候,你姑母的衣裳里已经盛满了雪,她冷的脸色青紫,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差点要了性命。”

    皇上的声音缓慢,但是听在太子耳中,却很是震惊,他虽然知道当初父皇和姑母因为皇祖母性子太过柔弱,以及皇祖父宠爱敏妃的关系,在宫中生活很是不易,但是他也没有想到竟然还发生过这样的事。

    看太子一脸的震惊,皇上继续道:“这只是其中的一件事,后来又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几件事,若是没有你姑母护着,朕……”

    “朕对不起你姑母,等到我们都长大了,你姑母嫁进了安成候府,招了安成候世子为驸马,安成候世子朕是熟悉的,知道他是一位坦荡的君子,对你姑母也很好。

    朕由衷的为她高兴,认为终于否极泰来了。”

    听到这里,太子便从皇上的语气中听出接下来必定有不好的事发生了,只是他想了一下姑父和姑母的情况,发现他们并没有哪里不好,因此很是疑惑。

    就听到皇上的声音再次传来,“却没想到永宁末年,你皇祖父病重,那场夺嫡,让你姑母失去了长子,也是她和你姑父唯一的儿子。”

    “啊?”太子吃惊不已,“姑母有过儿子?”

    他以为姑母只有一个女儿,便是他的表姐宋知雅了,一直为姑母觉的惋惜,同时也为姑母感到高兴,毕竟即使姑母一直没有生出儿子,姑父待她却一直很好,从无二心。

    只是觉得以后安成候的爵位要落到其他两房头上,为姑母觉的不爽而已,只是因为姑母一直没有生出儿子,宋家人却并没有怪罪,他们皇家也无可奈何。

    却万万没有想到,原来姑母不是没有儿子,而是她生了儿子,是自己的表兄弟,却……

    太子想到这里,心头一震,他忙问道:“父皇,‘永宁末年,贵子失踪’中的贵子指的便是姑父和姑母的儿子?”

    秦叙一大早便将这事和他说了,他刚才和皇上禀报宝石案的时候,也将这八个字一起说了。

    皇上点了点头,“朕一直意难平!”

    “意难平”三个字皇上说的很重,几乎是咬牙切齿。

    显然的,经过这么多年,皇上对这件事始终耿耿于怀,不用皇上说,太子也能想象的到,皇上若是找出当年那件事的始作俑者,会怎样的发难。

 第四百六十八章:往事(二)

    “如此说来,姑母的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