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绿蔓笑道:“就是因为这最后一点,爷爷才心动了。”
“看来那位古大夫医术果真很好。”
顾冬雪笑道,胡志恒一直跟在胡老身边学医,学的也挺不错的,胡老竟然将自己的孙子交给那位古老大夫教,可见对其信任与推崇。
“嗯。”绿蔓点点头,“爷爷现在就想着去京城,与古老大夫多切磋切磋呢。”
确定了绿蔓一家要跟着一起去京城,顾冬雪又让山峰去车马行多租了两辆马车,不仅要坐人,还有很多行李。
顾冬雪本来以为林家一定比自家先行,毕竟林英俊的调令已经到了,但是秦叙归期尚不定。
本来事实的确应该是这样,林家挑了启程的吉日,准备于九月初二启程离开望青城,赶往京城。
顾冬雪虽然过不了多长时间也要去京城,可是因不知何时过去,所以这天她还是准备去送送汤明惠的。
却不料,她刚刚准备出门,兰晓便来报,“少夫人,林少夫人身边的采瑶过来了。”
顾冬雪一愣,“采瑶?这个时候她怎么会过来?”
按说这个时候,林家人应该要坐上马车,准备启程了才是,正是忙乱的时刻,采瑶怎么有空跑来。
“看采瑶那样子,似乎有急事要和少夫人说。”兰晓道。
必定是出了什么变故。
顾冬雪让兰晓将采瑶带进来,“怎么了?你们今天不是启程去京城吗?”
采瑶给顾冬雪行了一个礼,立刻回答道:“我们少夫人让奴婢来与秦少夫人说一声,今天恐怕是走不成了。”
“啊?”
顾冬雪虽然猜到了有事发生,但是真的听到林家临时改了出发的日子,还是有些惊讶,“这是为何?”
采瑶表情有些古怪,既不像着急也不像担忧,反而像是有些幸灾乐祸。
“今天一大早,我们林府大门一打开,老夫人的马车在最前列,刚刚驶出大门,就被一大帮人拦了。”
“被人拦了?谁拦的?”顾冬雪更惊讶了,这林家是得罪了谁,在人家准备去京城上任时拦路,岂不是触霉头。
“冯家。”
采瑶道:“就是我们顾姨娘的三妹妹所嫁的那个冯家,还有吴太太,就是我们顾姨娘娘家大伯母,就是她们带人拦的。”
顾良玉和吴氏。
顾冬雪今天简直是一惊再一惊。
“知道她们为何要拦吗?”顾冬雪不太抱有希望的问道。
采瑶道:“具体的奴婢也不知道,我们少夫人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奴婢出来时准备走大门,正巧经过外院,听了一耳朵,听那位冯夫人在院子里大声嚷嚷,似乎她帮着我们家顾姨娘做了事,顾姨娘不但没有兑现她所承诺的好处,反而让冯大人降了职受了罚。”
采瑶这样一说,顾冬雪便明白了。
当初顾维桢自己不敢去向张家人打听当初几家抄家流放的缘由,而是让顾良玉和吴氏去打听,而且最后还是顾良玉将张水儿约出来,劝其写信给张通的。
顾冬雪猜测,林英俊之所以能够调往京城,与张水儿这封信不无关系。
以顾良玉无利不起早的性子,既然让她办事,顾维桢自然许了她好处,所以现在是顾维桢没有给出原先承诺的好处,顾良玉不满了,所以索性大闹一场?
只是冯连怀虽然降职了,但是毕竟还在卫所中当差,不说林英俊本身即将要调往京城,只说顾维桢身后有刘家,林家身后有楚家,顾良玉就不怕她这么一闹,对冯连怀不好吗?
不怕直接将冯连怀的官给闹没了吗?
顾良玉虽然不是很聪明,可是也不至于很蠢,这一点她应该能够想到的。
既如此,那便是有人在后面给她撑腰。
这撑腰的人,顾冬雪略想想便明白了,必定是郑家,不,应该说是郑二公子无疑。
当初顾良玉请张水儿写信的时候,必定也许诺了张水儿好处,而顾良玉许诺的好处来源自然是顾维桢,现在林家和顾维桢想要一走了之,对之前承诺过的好处拒不认账,张水儿自然也不想放过他们。
张水儿不想放过,便代表着郑二公子不会放过。
顾良玉之所以敢这么闹,必定是郑二公子承诺过她,无论怎么闹,他都能保证不影响冯连怀。
既如此,顾良玉还有什么顾忌呢。
想通了这一点,顾冬雪知道林家和顾维桢今天不剥下一层皮,是别想顺顺利利的离开望青城了。
“去了多少人?”顾冬雪问道。
采瑶道:“冯夫人请了许多闲汉拦在大门外,她自己则带着十几个粗壮的婆子一起进了府里。”
当时林夫人的马车被忽然窜出的人流拦住了,差点惊了马,好在车夫是个老把式,及时制住了马,林英俊正骑马出来,见到这情形,再一看领头的是冯家的马车,他对顾维桢所做之事自然了解,心下暗道不好。
再一看外面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都是城里的闲汉,知道今天的启程的事有麻烦了。
他倒算的上反应快的了,当机立断便让车夫调转马头,回到府里,又让守门的人关上大门。
他这命令下的快,下面的人执行命令却是需要时间的,顾良玉的马车以及围在马车周围的十几个五大三粗的婆子就在这时候随着林夫人的马车一起挤了进来。
“奴婢去前院的时候,就看到院子里站了十几个粗使婆子,冯夫人站在那些婆子中间,嚷了几句,就被少爷和顾姨娘请进了厅堂,只留下吴太太一人还在外面。
因少夫人让奴婢过来将这事与您说一声,奴婢也没有等到她们谈判的结果,便又返回,从后门出来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闹事
顾冬雪知道,汤明惠之所以将这样的家丑在第一时间就告诉自己,是因为自己与顾维桢顾良玉是姐妹,而她们所谈的又是与顾家张家等几家的落难有关的事,汤明惠怕自己被蒙在鼓里,糊里糊涂的被算计了都不知道。
所以这才在第一时间就告诉自己这等一般人根本不愿意告诉外人的“家丑”。
顾冬雪很感动,她活了近二十年,朋友并不多,但是却都是实心实意对待自己的。
“你就在这里歇一歇,吃些点心再回去,否则回去的时候若是正巧碰到便不好了。”
顾冬雪让青芽拿了一两银子赏给采瑶,又吩咐道。
采瑶道了谢,便被兰晓带下去吃点心了。
“派孟江去林府外面看着,打听一下,能打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顾冬雪吩咐青芽道。
进去谈判的是吴氏和顾良玉本身,那些闲汉就不用说了,肯定是雇来的,都没有进林府,肯定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就连那十几个粗使婆子,也不会是冯家的,冯家所有的下人在一起都不会超过十个,哪有十几个五大三粗的粗使婆子跟来撑场面。
只是那些婆子并不像闲汉那样好雇,应该不是零散着雇来的,应该出自某一家。
既如此,或许也无法从她们口中打听到什么。
吴氏?
“青芽,你去一趟书香斋,将今天的事与我二姐姐说一声,问问她知不知道这件事?”
顾冬雪想了想,又吩咐道。
青芽领命而去。
孟江回来的时候,已是晌午十分。
“我大伯母和三姐姐从林家回去了?”顾冬雪问道。
孟江点点头,“吴太太和冯夫人刚刚从秦家出来了,所以小的才回来。”
“打听到了什么?”
孟江抓抓脑袋,有些尴尬,“那些闲汉什么也不知道,只是被人花了半天一百文铜钱雇了下来,让他们到林家门前来堵着,不让林家人出门的。”
“小的去的时候,林家大门紧闭,吴太太和冯夫人以及她们带过去的十几个粗使婆子都在里面,小的并没有见到,只在她们从林家出来的时候,见了一眼。
小的原先本是想找个人上去搭话,问问那些粗使婆子是哪家的下人,只不过后来听那些看热闹的人中有一位大婶说认识其中一人,那人是郑家厨房的粗使下人,她曾经去郑家送过肉,见过一次。”
郑家?也对,既然敢给顾良玉保证,再借几个下人就更不算什么了。
“至于吴太太冯夫人与林家谈了什么,小的没有打听到,冯夫人出来的时候,是坐在马车中的,小的没法看清她的神色,不过吴太太是自己走出来的,小的倒是看到她了,她看起来很轻松,似乎很满意。”
孟江禀报完了,顾冬雪便让他下去吃饭了。
青芽则到下半晌才回来的。
“怎么去了这么久,吃了午饭吗?”顾冬雪嗔道。
只是让她去问个话,她问了小半天。
青芽笑着给顾冬雪作揖,“少夫人恕罪,是奴婢自作主张了。”
顾冬雪看她这模样,就知道她这葫芦里卖着药呢,晲了她一眼,“好了,打听到了什么就快说,别在这里卖关子了。”
青芽知道被少夫人看出了自己的小心思,就笑道:“奴婢去书香斋找二姑奶奶的时候,她根本就不知道吴太太去了林家,奴婢将这话和她一说,二姑奶奶吃了一惊,奴婢看她那模样,似乎并不是装的,应是之前真的不知道吴太太去做了什么。”
“然后二古奶奶便说要去林家,将吴太太给带回来,是奴婢拉了她,林家大门都关了,我们过去,肯定也是进不去的,到时反而让人误会。”
顾冬雪点头,“你做的对,大伯母既然已经过去了,在林家和大姐姐那里自然已经记了一笔,现在去或者不去,又有什么区别。
再说以林家当时的情况,你们也进不去。”
青芽点点头,“奴婢就是这么想的,后来二姑奶奶一直挺着急的,也没什么心思继续待在书斋里,便和龚掌柜打了招呼,带了奴婢先回家了。”
“奴婢本来准备先回来的,只不过二姑奶奶让奴婢先等一等,等吴太太回来,她好好问一问,等问出个结果,再让奴婢回来禀报少夫人。”
“奴婢一想,这样也好,便在二姑奶奶那里等着了。”
说到这里,青芽屈了屈膝,“是奴婢自作主张了,还请少夫人恕罪。”
“好了,”顾冬雪挥了挥手,“你已经请过罪了,我也没怪你,军中还有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你做的对的合适的决定,我又怎会怪你。”
青芽听到顾冬雪这话,才松了一口气。
“直到晌午的时候,吴太太还没有回来,二姑奶奶便留了奴婢吃饭,刚刚吃完饭,吴太太嘴里哼着小曲回来了。”
听到青芽这最后一句,顾冬雪忍不住蹙了蹙眉。
大伯母这真是完全融入市井生活了,得意起来竟然会哼着小曲,这在以前,顾冬雪是想都不敢想这一幕会出现在吴氏身上的。
“吴太太进门看到二姑奶奶在家,有些惊讶,问二姑奶奶今天怎么没去书香斋上工,只是她话刚一出口,就又立即改了口,立刻道不去上工也行,反正以后家里也不缺她那一个月几两银子的工钱了。”
“二姑奶奶便寒着脸问吴太太去哪儿了,又做了什么。吴太太这时候才看到奴婢,问奴婢怎么在这里,没等奴婢回答,二姑奶奶便寒着脸请吴太太不要岔开话题,又问她到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