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凤江山令-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正到——”终于,一声呼喊,打破了空气中的凝滞,全场之人也是肃然而起,躬身等候。
  过了一会儿,那人又呼:“礼!”
  于是,阿箬学着其他人的模样,作揖道:“请院正大人安!”
  “诸位免礼!”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耳畔响起,阿箬却莫名地觉得有些熟悉。
  她轻轻抬起头,向礼堂上首的位置望过去,只见,站在主座之上的那个院正,居然就是方才她在大门之外遇到的那个老头。只不过,他此时已换了衣衫,峨冠博带,颇有当世大家的风范。
  “这未免也太巧了吧!”阿箬心头苦笑不得。
  然而,众人还没来得及入座,礼堂外又再次传来呼号之声,这一回,这呼号的内容却让阿箬彻底傻了眼,“太子殿下驾到——”


第116章 对她讲的
  那人从礼堂外缓步走入,而院正杨玄远也自上首来迎接。
  “本王清早被父皇叫进了宫,如今姗姗来迟,还请杨老莫怪!”说罢,司马笠便是一拱手,而那杨玄远见状,更是径直跪倒在地,“太子殿下驾到,乃是璟山书院莫大的荣幸,请受老夫一拜!”
  周围的学子见状,也尽皆叩首行礼,一时之间,屋里屋外哗啦啦跪了一片。因为司马笠所站位置正与阿箬隔得不远,所以,她只能将头埋得低低的,如此,才不会被那人察觉。
  “杨老乃是大兴元老,本不应对本王行此大礼,还是快快请起!”说罢,司马笠便弯腰亲自将老者扶了起来。
  “本王与吏部容尚书,今日至此,只是作为一个见证者,以求共襄盛举,诸位才是今日的主角,还请大家各展所长,不要有所避讳才好。”司马笠居高临下,稳声劝慰,一时之间,他在璟山书院诸学子的心中,又莫名增了一层威严。
  而让阿箬惊诧的,则是另外一件事——没想到容隐之竟然也来凑这个热闹。
  所以,她方一站起身,便立刻小心翼翼寻找那人踪影,可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两道灼灼目光,正紧紧盯着她,那目光中是惊诧、不解、甚至还有一丝愤怒。
  阿箬头皮发麻,却也只得暗暗向他拱了拱手。
  “太子殿下、容尚书,还请上座!”杨玄远招呼道。
  太子抬脚欲走,而那容隐之却纹丝不动,“容尚书,请吧!”司马笠催促道,而当他注意到容隐之目光所示方向时,便自然而然地转了过来。
  阿箬来不及回避,刹那间,就与司马笠四目相对。那双坚毅深沉的眼眸中,写满了惊喜与不可思议,于是,他脱口而出:“是你?”
  这个声音不大不小,却足以引起礼堂中人的注意,他们纷纷投来好奇地目光,阿箬感觉芒刺在背,无地自容。
  就在她无所遁形之际,司马笠的声音又适时响起,那语调中竟带了一丝轻松,“没想到你已来了帝都,真是叫我一番好找呀﹍﹍”
  这个司马笠是疯了吗?竟然当着璟山众人的面,说出这么些没遮没拦的话,可叫她如何是好呀!阿箬瞬时之间,之感五雷轰顶,茫然惊恐。
  人群中已有了小声的议论之音了,阿箬能感觉得到,十八班兵器件件向她袭来,她虽身处学府席座,却已然与战场上的活靶子没有半分差别。
  阿箬紧闭双眼,只听司马笠那厮又道,“若再找不到你,怕就要过年了,你说对吗?与安兄?”
  阿箬一怔,僵在原地,而那司马笠早已移开了目光,面带笑意地看着她前方的谢与安。
  而那谢与安的态度,似乎也比先前要好上许多,他恭敬地作揖道:“太子殿下息怒,与安也是昨日才到的帝都,本想今日前去东宫与殿下请安,孰料,一入城便听闻了璟山书院的盛会,与安是个读书人,自然舍不得错过这种能与帝都英才一较高下的机会,还请殿下见谅!”
  司马笠很是亲切地拍了拍谢与安的肩膀,道:“我素知你才华横溢,可是,这璟山书院的学子们也非等闲之辈,你还是要当心些才好呀!”
  阿箬瞥见谢与安朝着司马笠作揖谢礼,可是,她却莫名觉得,司马笠这些话是对她讲的。


第117章 平局
  随着观赛者的坐定,海内文魁赛正式开始。
  一声锣响,杨老起身,他中气十足地对在坐书生道:“诸位,古之为学为文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于圣人的肩膀之上关照古今,晏学士有诗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尽道此理。”
  “故而,今日我们要考的第一项,便是各位的积累背诵,请各位打开书案右上角的第一个卷轴!”
  阿箬按照杨玄远所指引的方法,撬开火漆,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第一卷 ,只见那卷轴之上,密密麻麻全是字,卷轴竹签数量不多,但每一根竹签之下都留出了空白,见此,阿箬心中隐约有了些判定。 
  果然,杨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卷轴之上,各有三十竹签,每一片竹签上写有一句话,请诸位在竹签下方的空白处,写明这些语句,分别出自哪本书、哪一版、哪一页、哪一行!时间为一炷香。”
  话音刚落,阿箬不禁抿嘴一笑,“这个杨老,分明就是有心刁难,时间如此紧迫、内容如此庞杂,他叫人书写出处便好,竟还要加上版本和页数,一炷香,三十竹签,这根本没有给他们预留任何思考的时间!”
  阿箬用余光环顾四周,许多白袍学子已经开始抓耳挠腮,露出一副窘相,只有少数几个人正蘸墨挥毫、奋笔疾书,比如她前方那个谢与安。
  阿箬叹了口气,将目光落回到了自己的卷轴之上,这样麻烦的事,若放在从前,她只会站起身来大骂两句,然后走开,可是,今时不同往日,这样的比试,对于她来说,最大的挑战大概便是书写速度能否赶上香灰落尽的速度。
  很快,一炷香燃尽,书生们尽皆停笔,然后将卷轴再次卷好,这之后,便有校工前来收取。
  阿箬捏了捏自己有些酸软的手腕,感叹道:“还好赶上了!”
  这时,她不禁意地抬起了头,上首坐上,司马笠和容隐之都是直直地看着她,阿箬不好意思地转过脸去,装作没有察觉。
  礼堂里保持了一阵相对的肃静,不一会儿,方才负责收集卷轴的校工又再一次入内,他手中端着一个盘子,如果阿箬没有看错,那盘子里放了两个卷轴。
  那校工将盘子递到杨玄远面前,而后不知小声说了句什么,杨玄远便拿起卷轴,一卷交给了太子,一卷交给了容隐之,二人接过卷轴,细细验看一番后,皆面色肃然地冲着杨老微微颔首。而后,两人又将卷轴放回了方才的托盘之上。
  “诸位,第一局胜负已分,全卷写满并毫无差错的,共有两人,他们分别是会稽谢与安,以及……姚关县元青!”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谢与安他们已然知晓,可是这姚关元青又是何方神圣?
  阿箬垂着头,不为外界所动,心中只想:“这个谢与安果然厉害!”
  此刻,杨老挥挥双手,示意全员肃静,待到全场恢复安静过后,他又朗声道:“接下来比赛继续!”


第118章 一言策
  杨老清清嗓子,淡淡道:“老子《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故而治国理政细节非常重要,接下来,给诸位一炷香的时间,请写二十字以内的一言策,进献太子!”
  阿箬打开了第二个卷轴,果然,那上边只有寥寥三行字,引经据典地将杨老刚才提出的问题解释了一番,然后便是大片的空白留给与试者作答。
  阿箬俯首而思,却不知,该如何来写这二十字以内的一言策。而周围那些久居帝都的学子们,似乎个个心有韬略,他们抬笔就写,有的甚至香灰刚刚飘落,就已经搁笔合卷了。
  “这个题,真的如此简单?”阿箬不禁思忖。
  于是她抬眼又细细将题目读了一遍,题目引用了老子的话,又特意强调细节的重要。
  她灵机一动,知晓这个一言策的精髓一定是从小处着笔,提出一个最小的建议……
  阿箬思忖一阵,提笔便写,待到写完后,她还细细查过一番,字数刚好在二十字以内。
  她倍感轻松,于是放下笔,下意识地抬头望了一眼上首。
  只见司马笠正端着茶盏,一口一口细细品着香茗。
  不知道为什么,阿箬心中隐隐有种不安感,于是,她的目光再次回到了卷轴之上。
  题目很简洁,答案也很简洁,一切看起来都没有任何问题……
  等等……忽然,她的目光落在了题目的最后一行字上——“进献太子”。
  对呀,太子虽也参与治国理政,可他毕竟只是太子,向他所进的一言策,又怎可与向陛下所进之策混淆?
  上首之列,杨老已经起身,准备扫除香灰,宣布比赛停止。她已经没有时间另起炉灶再写一言了,阿箬垂目看了看自己所写之语,最终她拿起笔,改掉了其中两字,而几乎就在搁笔的同一时刻,杨老一声号令,第二场比赛结束了。
  第二场比赛的结果判定方式与先前不同,校工将所有书简收起,然后平分给司马笠、容隐之、杨玄远三人。他们三人各取最佳者,最终再商议决定谁获得最终胜利。
  时间过得很快,几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三人的手中便各自只剩下一卷书简。
  “殿下,容尚书,我们不妨将手中所选之人的名讳及答案念出来,当着众人的面做一选择吧!”
  那二人欣然同意。
  “在下所选乃是璟山书院学子王起贞之一言策,上书:开皇家书院于天下寒士,不以出生定门槛。”
  闻言,上首的另外两人全都微笑颔首,以表赞同。
  “王公子所言有礼,整顿书院,广纳天下学子,为大兴储备优秀人才,已然成了国家的一项策略,前日里,陛下才诏容某与礼部秦尚书入宫商议过,公子这个策略正与容某人不谋而合!”
  容隐之是变着法儿将王起贞夸赞了一番,但是阿箬却听得十分明白,他这话分明也在暗示此建议与太子并无多少关系,不符合今日之题设。
  杨玄远摸摸胡须,道:“起贞乃是我璟山书院的文才翘楚,但是,就这个题目而言,他却不及我手中这一份。”
  众人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只听杨玄远摊开竹简,从容念道:“此一言策来自会稽谢与安,上言……”


第119章 匪夷所思的话
  “上言:将亦为兵,宜期年一考,将而不如兵之中者,当责。”
  阿箬一怔,由衷地赞叹这条计策的高妙。大兴统一九州已逾二十载,二十年内,除了西北边陲时有戎狄来袭,其余各地皆是一片清明积极的太平景象。所以,曾经驰骋九州的大兴铁骑,这些年来,除了镇守西北的凉州卓氏尚常年战备、保有勇力之外,其余的,缺乏实战检验,真不知实力几何。
  阿箬在山洞读书时,曾专门研习过大兴目前的兵力战备,确实,除了凉州卓氏之外,其余各地的驻军,从府兵到募兵,兵士实力不弱,然则那些将领却不乏靠着祖辈恩荫而承袭高职的绣花枕头。这条计策,提得倒真的是针砭时弊,妥帖及时。
  只听,上首的杨玄远评点道:“此策,看似细小,却有极强地针对性,若真的在军中加以实施,想必定能催促各将领勤加备战,不落兵士之后。况老夫前日里听闻,陛下已将巡查各地驻军的权责交与了殿下,看来,谢公子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