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小娘子-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厢刚忙完,许家那边就跟人死了似的,也不找也不闹,却是四喜家出了事了。
  ***
  原来秦氏醒转过来了。
  本就是防着秦氏醒来会弄出什么幺蛾子出来,左右她也是个半死之人,他走之时也有族长的亲判,令他不用管秦氏死活,但是他还是给家里留了炭火跟吃食。
  谁知道就是四喜出嫁这日,秦氏在鬼门关里面打了个转,又醒来了,这老货也是命大,醒来以后听说李有胜在县衙里面还谋了份差事,火气蹭蹭蹭一下就起来了,这才休息了两天,拄着拐杖就下了地。
  也不知道她前世修过什么功德,或是跟李有胜有什么过节,一想到这件事情浑身上下就不痛快,既然老大也知道自己不是他亲娘,往日的恩情当然一笔勾销,即便是这样,他也不能对这个老娘有任何不当的处置。
  本朝最注重孝道,继母亦视作母亲,若是李有胜有任何落人话柄之处让秦氏握在手里,不仅他遭殃,于氏也跟着遭殃。
  这不,秦氏醒来第一桩事情就是告李有胜不孝。
  ***
  这事儿干的连李有才都看不下去,长吁短叹好几天,也拦不得他娘,一拦着她就晕,一晕她就要死要活的,老二怕她阴风上脑又躺床上去了,只得由着他。
  状子是找隔壁村的人写的,李家人的秀才清楚这老虔婆是什么脾性的人,情愿不赚百文钱的状纸钱,也不愿给她写这个状子。
  老太太临走前,穷秀才还挖苦她:“老太太,你不惹人家,安安生生养老就是了,老大跟你无冤无仇的,做人不要做的太绝哎。”
  秦氏恨得咬牙切齿,连个穷酸秀才都跟着一起挖苦她,叫她如何不恼,这村妇有个特点,做人得做到死绝,本来她做为继母,轻易弄死一个小孩子不是什么难事,谁知道老族长像盯上她似的,打那女人死了就不放心她,命族里的寡妇抚养老大长大,直到十来岁,老大才算是认祖归宗,孩子都那么大了,想弄死他也难了。
  即便如此,秦氏也是想尽了办法刁难这个孩子,谁知道李有胜就是不着她的道。
  她框李有胜去钻小寡妇的门拿东西,准备抓他个玷污良家妇女的现行,这孩子却是规规矩矩的站在小寡妇门口,知道避嫌不进人家屋,秦氏带着族人去“见证”这一伟大时刻的时候,自己闹了个没脸。
  她又曾想框李有胜去后山帮她摘野灵芝,她知道后山难走,又有野猪,若是他不去,自己定要去族里告他一个污泥长辈,他若去了,碰上个野猪野狼,或者是在山上采灵芝时跌一跤回不来,这便不关她的事了,谁曾想这孩子命这么大,野灵芝摘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只野兔子跟家人一起吃。
  老大这人如有神助一般活到十八,去参了军回来,她便再也不好治他了。
  谁知道老天爷还是保佑她的,老大媳妇于氏一连生了三个姑娘都没生出来个儿子,治不了老大,还整治不了他媳妇么,她就是要恶心老大一家子人,当初也是她一力主张要给李有胜纳妾,这件事情又被李有胜强压下去了。
  这口气憋了这么多年,直到李有胜走后才得纾解一些,孙氏的贪,也是她纵出来的,她便是利用孙氏的贪念,两人沆瀣一气,趁着老大不在的功夫,分了他的家,产了他的财,治死他病恹恹的媳妇,又怎会想到,于氏不死,反倒是倒过来整治了她一回。
  这回可是实锤了,大儿子扔下病榻上的老娘,大儿媳妇这辈子没生个儿子,又忤逆她这个婆母,犯了七出之条的两条罪。
  须知当朝历法,极其重视孝道,父母有命,儿女即使死也要服从,前朝有一个罗君令,因遭到继母厌弃,在自家门口布了张草席,跪地七天绝食绝水而死,罗家因此挣了个孝义宗族的名声,其弟举孝廉入仕,做到了知府之位。这件事情造成很坏的影响,多少父母为了自己心疼的孩子,勒令不疼爱的孩子惨死,若死的不够惨,是不够表彰出孝道来的。
  这本就是陋习,是人父母皆疼爱自己的儿女,好在世人不像罗君令一般愚孝,真正为父母挣功业而舍弃性命的,传到如今也就只有一个罗君令而已。
  随着时间推移,世人也不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好赞叹的,况且继母之于继子,怎会有真心,当朝皇帝亦是批判过这种行为,令天下之人知道,守孝道不能如此。
  这种事情自然传不到秦氏耳朵里面去,山野乡民,能听到外间几十年前的传说,就当做掌握了天下大事一般。秦氏心中有谋划,若是李有胜做了“孝子”,他的儿,他的孙,受益无穷,哪知道李有胜也不是罗君令那般迂腐之人,框他死他都不肯赴死,还别说令他死了。
  ***
  这不一纸状子投到县衙,大过年的,县令大人也搅得很不安生。
  李有胜情况特殊,是上头降下来的县尉,本县两个县尉,一个管县城及周边治安,一个管刑事断案,刚好这管刑事的县尉年老辞官了,县令本是想运作一番,把自己的大舅子抬上来,里外一家亲,办事也方便,谁知道上头凭空派出来这样一个人。
  老太太一纸状子刚好合了县令大人的心意,若是李有胜不孝,如何堪当县尉?
  县令大人周敞简直要叫上一声好。
  毕竟李有胜是有功于朝的,哪怕他再不愿意,也得好好跟他处着,说不定这该死的游击将军,哪天用擒金人的那股子劲头把他的脖子砍下来那就不好看了。
  想到这里,周敞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脖子上面的头颅他很喜爱,还是不要分家为好。
  ***
  李有胜回来以后大概也知道了秦氏与亲生母亲当年那点子事,本来不想管秦氏了的,奈何于氏劝,本朝崇尚孝道,若是哪天秦氏醒转过来倒打一耙说李有胜不孝,到时候满身长满嘴巴也说不清楚。
  于氏毕竟经历过风风雨雨,虽是看着可柔弱的女子,平时倚靠丈夫儿女,关键时刻却能想得周全。
  继母也是娘,若没有明显的过错,是不允许继子撕开这层皮,断绝母子关系的。
  家里已经是风风雨雨了,若是李有胜摊上个不孝的罪名,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大家不想住一起搬则搬,冬天用的木炭,大人们的吃食,过年过节要吃的肉,全都留好在李家村老屋之中,连老二李有才也挑不出半句岔子来。
  其实自打李有胜从王家把雪娟接回来,李有才就念上哥哥的好了,这些年若不是占了老大家的便宜,自己哪有那么多好日子过,所以这趟浑水,连亲儿子都不陪着老太太淌,他借故要看着雪娟,怕她又犯疯魔,死活不肯陪老太太上公堂。
  孙氏则不然,她一贯见不得老大家过的比自己好,老大这一家人搬去了镇上,她却要受着个疯女儿瘫婆子,生生要累死,左右老太太也醒来了,用不孝之名告得老大做不了官最好!
  所以公堂上只有孙氏陪着秦氏。
  四喜赶到公堂时,李有胜还没来,却见秦氏精神抖擞,虽是坐在堂下,这会儿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已经满血复活了。


第74章 
  县衙审案; 像这种民风民俗之案都是开堂公审; 是个人都可以来听。
  大源县入了冬以后再也没有比这更热闹的事情,窝在家里都要发霉了的人纷纷出来凑个热闹; 哪怕听到个耳风也好; 是以公堂一下挤得满满当当; 比赶集还热闹,县衙怕出乱子; 又着了□□个衙役在下面守着。
  都快年关,老婆子状告儿子不孝; 听起来挺悲惨的,堂下听审之人都在啧啧议论; 继子始终是继子啊,再掏心掏肺的养,长大后也别想享一丁点福。
  稍微有眼力价的都说; 老太太这把年纪了,皮肤光滑,身厚肉多,虽说是中了阴风那么久; 脸色却是红润着,加上那一双斜眼吊眉,怎么看都不像是儿子虐待继母,倒像是继母故意找茬的。
  毕竟孝不孝全在人一张嘴; 她若说不孝就是不孝了; 可要治罪; 却要经过县里。
  ***
  万万没想到,四喜夫妇刚进公堂,堂上的那个青天大老爷吓得舌头抖了抖,打了个结。
  他或许不认识青天大老爷周敞,可周敞却至死都认识台下的那个小青年。
  他是先天二年的进士,虽未进士及第,可好歹也是入过三甲之人,当年的主考官便是时任礼部侍郎,赐爵永王的皇次子永王殿下。
  主考官自不会去记忆三甲提名之人,可不管哪个考生,都会把主考官记在心里。
  自严铁柱进了大堂,堂上的那位老爷,脑子里面充斥着浆糊,屁股底下长了针,眼睛只看到秦氏嘴巴一张一合诉说着她的冤屈,而酷似永王殿下的那个年轻人,一言不发的站在堂下听审。
  堂下的人自然也看到秦氏悲惨的诉讼,养子三十余年,等到她阴风一扯,人瘫倒在床只是,这大儿子跟没事人一样搬来镇上住了,试问世上有没有这个道理。
  农村妇人扯皮,分数个段位,最低者就是泼妇,大嗓门子一拉,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家那点丑事似的,骂人是骂得越难听越好,越腌臜越爽快,段位略高者是会装可怜的,不论对方错与对,只要她祭出可怜巴巴的样子,谁都会心疼三份,似秦氏这般属于段位最高的那种。
  秦氏一边装着可怜,一边数落着长子的不孝之处,桩桩件件似乎在情在理,偏生捡那些不好的说,好的一应不提,若是好坏掺杂的,也尽量变成不好的那庄说出来。
  因此她只提李有胜弃她这件事,于李有胜走之时,留了东西这桩事情一应不提,老族长当时指令老二一家照顾她不提,自己中阴风是因孙氏推了她一把的不提。
  再一则是老大娶于氏时,未请命于家中长者一事,其后于氏生三女,老大拒纳妾或休妻,致使老大一房无子,乃是第二桩,第三桩不孝之处。
  最后扑腾一声跪倒在地,恳请青天大老爷判决,李有胜不孝为大,该仗择甚至流放,于氏未能生育儿子,该休妻!
  说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起来,絮絮叨叨诉说着这些年的不易。
  ***
  堂下之人听的瞠目结舌,若不继续往下听下去,当真信了老妇人之言,觉得长子真是一个大大不孝之人。
  堂上大老爷却盯着堂下的那个青年,脑子里面兀自打着结,不知道这样身份尊贵之人来到大源县做什么,偷偷看他审案做什么,却见他冷脸阴鸷瞧着自己,一手牵着小媳妇,一手对自己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一心挂在那里,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抹自己的脖子?
  抹被告人的脖子?
  亦或是早点让秦氏闭嘴?
  严铁柱见他依然不识趣,只得憋出来两个字:“听堂。”
  周敞这才会意——好好听堂,否则仔细被抹脖子。
  只是为何永王会来听审,到底意欲何为?
  还来不及细想,周敞早就吓到魂飞魄散不能自给,谁知道这老妇还喋喋不休,又哭又闹的,一时恼恨起来,恨不得将老妇人乱棍打出去。
  ***
  秦氏说完,也轮到刚到场的李有胜辩驳了。
  本来孝与不孝,旁人未好下断言,这老妇人既然说的这么可怜,但也没有理由不听儿子的辩驳。
  李有胜请了好几个人:王婶的婆婆贺寡妇,老族长三太爷,何海林。
  他有官职在身,不用跪在地上陈述,其他几个人因为是证人,也不用下跪,立在一旁。
  李有胜说道:“我母亲与继母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