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因,我不愿!她最在意的不就是能不能成为全天下最尊贵的女子吗?我为何要拼死拼活地达成她的愿望呢?倒不如就这般,做个闲散王爷。
她若是愿意来我府上安分地当个老太君,我也不会推之门外,哪怕做不到日夜侍奉那般孝顺,念着她给我性命,我也绝不会苛待她。
她若是不愿!那便请三弟,看在我的面上,看在这几年我甚少给你下绊子的份上,看在你我兄弟二人今日叙话的份上,终归好生让她在宫中颐养天年吧!”
说到最后,邵康的声音已是几不可闻了。这么一番话下来,邵璟也就明白了兄长的意思,终归还是母子,哪怕嘴上再是说着怨恨的话语,兄长也仍旧是对这个生母有感情的。
这么一思量,邵璟也就明白他接下来该怎么做了,只是做了这么多年明面上的对手,如今一番言辞恳切的谈话便想将他的防备之心全盘打消自然是不可能的,语气中便带了几分试探的意味道:“那不知兄长接下来有何打算呢?”
邵康回过神来,似笑非笑地道:“二弟既然去了衢州,为兄便想着带上府内家眷自请前往扬州吧,那里倒是个好地方,只是怕是没法亲眼看见祭祀大典的盛况了。”
之所以不等着祭祀大典过后再启程,便是考虑到若是邵璟刚一即位,昔日的皇长兄便要离京,不知道的还以为邵璟在背后做了些什么不为人知的小动作,容不得自己的手足兄弟呢。
邵璟微微颔首,默默承了大皇兄的这份情,既然皇兄喜欢扬州那个地方,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将买在了扬州地界的皇庄交与皇兄打理吧。
不过此事还只是他一人的想法,最终还是得父皇拍板点头才行,不管怎么说,邵璟算是对这件事情上了心,也算是对大皇兄直接地助他一臂之力的一份回赠吧。
天启二十七年,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年,天启帝下诏禅位,三皇子邵璟即位,改国号为“崇光”,史称崇光皇帝。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主动禅位的皇帝,也是史上第一次皇权更迭之间没有发生任何流血兵变,更是自此开始了长达多年吏治清明、国运昌盛的崇光之治。
崇光帝即位后,尊天启帝为太上皇,移居乾清宫,尊生母赵氏为懿仁皇太后,搬入慈宁宫,其余后宫妃嫔各自加封太妃、太嫔,便不再一一道也了。
此外,封正妃姜氏为皇后,入主中宫,执掌凤印,封嫡长女邵棠为端宁长公主,崇光帝本想将太子一并册封下来,却被众臣以“大皇子年纪尚小,将来未定”之由给阻拦下来了。
当然,以崇光帝为皇子时的脾气,自然不可能只是因着大臣们千方百计的阻挠便就此作罢的,最后还是太上皇出面来说了一句“策哥儿年纪还小,莫要折了他的福分”来平息了这场风波。
表面上此事便这么风平浪静地过去了,实际上内里如何,谁又能知道个中详情呢?
俗话说“三年无改父道,是谓孝矣”,更何况太上皇这还活得好好的待在乾清宫呢,众人只知道的是,圣上原本想以此为由不再另加设恩科的,只是太上皇却出面说要按祖宗规矩办事,圣上这才下令要加开恩科。
因而,礼部这些日子可谓是忙翻了天,刚刚准备过隆重且容不得一点儿差错的祭祀大典,便要紧接着准备皇后娘娘的封后大典。
虽然按祖宗规矩来说,未举行大典之前便算不得皇后,可娘娘已然入主中宫,膝下又有一双子女傍身,况且,不管以后后宫还会不会进新人,最起码目前还是只有皇后娘娘一人的后宫。
谁都不傻,这时候怎么可能不机灵着点儿呢?因而,这封后大典也得万分小心筹备着,若是出了岔子,只怕他们礼部上上下下不说皇后娘娘了,想要给新即位的圣上留个好印象的盘算也就要落空了。
此外,这恩科的事情也是要礼部来筹办的,主考官要定下来,考卷要定下来,况且,恩科又不同于正常的科考流程,从院试、乡试到会试少说也得一年半载一般,恩科的时间要更紧些。
从现在开始筹备,按着圣上的意思,怕是要在四个月之内将会试的事情完全结束,由圣上来亲自监考殿试,这么一来,留给礼部的时间便更加紧张了。
只不过忙归忙,礼部的一把手闻大人最近虽然忙到不可开交,甚至为了表示出自己同礼部官员上上下下齐心协力的诚意,连家也甚少回去,恨不得一天从早到晚都住在这儿。
可同时,哪怕再是稍微掩饰了几分,闻大人的好心情也是遮不住的,可不就是该春风得意吗?当初在朝堂上说不定就是他的那番话才是使太上皇下定决心要禅位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可不就是为圣上立功了吗?如今这番忙碌,可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要知道,朝堂之上,最怕的可不是忙起来,而是闲着坐冷板凳,忙才说明了圣上的看重呐!
如此这般作想的闻大人下意识地忘记了他曾经帮二皇子做过的那些事情,或许是二皇子被变相发配衢州、大皇子自请前往扬州,压在心里头的最后一块石头也被挪走了,再也不用忧心来自二皇子蛰伏起来猛不丁可能会有的报复了。
总之,闻大人的春风得意与威远将军府最近在朝堂上的失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他们心里头更是大恨,二皇子可以一走了之,走前还有太上皇状似抚慰的一大堆赏赐。
可他们蒋家呢?辛辛苦苦培养了淑太妃那么多年,为二皇子明里暗里做了多少事情,如今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连老爷子至今还卧病在床呢,蒋家人最近不管是朝堂还是女眷走动,都恨不得夹着尾巴做人,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
太上皇他们怨不起,哪怕他退位了,可依旧是那个曾经杀伐果断的帝王,手里头的那些势力也还是在的。
皇上他们也没办法怨,还得在圣上手底下继续讨生活呢,他们早就巴不得躲得越严实越好,好能让圣上忘记那些年蒋家做过的事情,又怎么可能自己再跳出来蹦跶呢?
那么,蒋家人的一腔怨愤总该有人去平息的,最近红光满面的闻大人可不就这么扎了他们的眼吗?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蒋老爷子倒下了,二皇子走了,可二皇子曾经手里的那些人脉并没有随着他一并到衢州去。
蒋家好歹也因着这层血缘关系做了二皇子这一派这么多年的领头羊呢,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想必还是可以劳驾得了那些人脉的。
而此刻的闻大人却是丝毫预料不到,已经有人要暗戳戳地拿他开刀了,倒是新即位的崇光帝,因着较为关注曾经的老对手的动静,对蒋家的这番动作还是略知一二的,只是,闻政?
动用手中的东西为他解围,那还是算了吧,抱着这样想法的崇光帝先是以一番大义凛然的说辞说服了自己,又紧接着不免想到了他在宫外结交的那位朋友了,看来,抽时间他也该避开父皇的耳目,出宫一趟了。
沈文晖在听到新帝即位的消息以后,心道一声果然,一切还是按着前世的轨迹在运行,只不过,这一世多了位太上皇,并且将这一切事情发生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多罢了,不过,会试在即,一切在他没有考中之前都是空谈。
闲暇之余,沈文晖也会隐约想到,他怕是不会再见到“世瑜兄”这位朋友了,抱着这样的想法,当在松山书院的会客厅之中再次见到他的时候,沈文晖竟是忍不住生出一丝恍若隔世之感来。
“耀之?进来坐,你我二人今日好生叙叙话吧。”许是当了皇帝,心态上也略微有所转变,沈文晖略微打量一番,便察觉到了这位兄长已然有所转变的态度,只听这语气,便带了些反客为主的意味。
沈文晖微微哂笑,还是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样,似是丝毫未曾察觉到今日书院外突然多了几个人在徘徊:“世瑜兄今日怎么过来了?可是有事来找小弟?”
既然邵璟仍旧以字来称呼他,沈文晖也就乐得面上仍是兄弟相称,总之,主动权在对方手上,哪怕是对方更愿意以上位者的姿态来面对他,他也只能乖乖受着,不是吗?
见着沈文晖依言坐下,邵璟这才接着道:“无甚大事,只是书坊那边该给你送分红了,我正好要来找你,便一并捎给你了,先前你向我提及的你家舅父的私塾,我也派人去打听过,如今已经将育婴堂的适龄男孩送至私塾求学了,有两个还算是读书有点天赋的。”
哪怕是在最忙的祭祀大典的时候,邵璟也没忘记关心一番此事的动静,毕竟这是他自己一个人没有丝毫借助自己皇子的身份而做成的一件事情,怎么可能会因着身份的转变便半途而废了呢?
沈文晖点点头:“既是如此,那便再好不过了,说起来还是要感谢世瑜兄能够采纳愚弟那点儿不成熟的想法,小弟也在此代那些孩子谢过兄长了。”
邵璟毫不在意地摆摆手道:“不说这个了,为兄做这件事情本也就不是为了一句句感谢的话的,不过,耀之如此关心百姓,此后必定是个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才,此番可是已经准备要下场一试了?”
“正是,圣上即位,加开恩科,老师说我的文章火候还可以,此番下场,能中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若是不中,左右我还年轻,就当积攒经验,下次再来了。”
这话当然是现编的了,以老师程勉的脾气,怎么可能容许自己的关门弟子如此丢他的颜面呢?原话自然是“若是不中,便不必来见我了”。
邵璟微微一笑:“耀之这话也太过谦虚了些,以程太傅的才华,他口中的‘可以’那分量可是不一般呐,如此看来,为兄便静等着传来耀之金榜题名的好消息了。”
正如邵璟故意漏出的口风想要让沈文晖有所察觉的一般,沈文晖果然也不负他所望,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的字眼:“听起来,世瑜兄和老师很是相熟了?”
话里的语气带着几分犹豫,想来也是,一个是当代大儒,官至太傅,桃李满门,另一个则是经商的年轻人,哪怕家中家财万贯,可是也丝毫没有可能搭上太傅的门路啊。
邵璟略带窘迫地轻咳一声:“其实,为兄有件事情从相识初始便未曾向耀之坦言过。”见沈文晖以一脸疑惑的表情回望着他,邵璟紧接着便道:
“其实,我本名并非王景,随父姓邵,单名一个‘璟’字,家中行三。之所以对程太傅比较熟悉,乃是因为太傅还未辞官之时,有幸在小时候短暂受过太傅的教导。”
“邵”乃国姓,再加上新帝即位,在科考中为表示尊敬,他的名字也要避讳,试问天下学子还有哪一个不知道崇光帝的真实名姓的?再加上除了皇室子孙,还能有谁劳驾太傅亲自教导?这桩桩件件,无疑都表明了邵璟的真实身份。
见沈文晖一脸恍然大悟之色,邵璟这才紧接着解释道:“为兄并非刻意隐瞒,只是初相识之际不便吐露身份,后来却又没了机会,这才一直拖到今日向耀之挑明,望耀之莫要介怀。”
从一个皇子的角度来说,邵璟不想同沈文晖离了心,乃是因为此人是他难得脾性相投的好友,虽说初见之时都在互相试探,到了后头却越发有种一见如故、知己难得之感,这种感觉是从两个自小陪他一起读书长大的伴读身上从未体验到过的。
而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他也的确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