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师夫妇日常-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授他们学问方略等。
    只希望十年之内,这几个孩子之中能出一两个能担大任的,在孙家彻底败落之前,及时挑起大梁,保孙家富贵绵延。
    低头轻啜了一口杯中的热茶,孙长玉看也没有看一旁满脸讨好阿谀的孙秉直一眼,冷然道:“往前老夫一切的筹谋努力都是为了你,可惜你是个扶不上墙的……
    “从今后,阖族的精力便都要放在那几个孩子的身上了,包括你这个组长!
    “我知道你这个做父亲的想为钰哥儿他们几个筹谋,这是为人父的心情,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你要记住,孙氏一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眼下这种时候,正是需要阖族同心协力的时候,你可不许再给我存私心、犯糊涂!”
    说到最后,语气已然十分凌厉,满满的严厉训诫。
    孙秉直知道因为上次的事情,自己在孙长玉心里依然没有半点倚重和信任,之所以把族长之任教给他,不过是因为他占着一个嫡长的名分,不想这一族大权落到别家去罢了,遂只得忍下满腔的委屈拱手应了,并不敢为自己辩驳一句。
    但是作为一个一心为孩子们筹谋的父亲,他到底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觑了孙长玉一眼,见他面色尚算平和,犹豫片刻,最终鼓足勇气,咬牙上前,拱手躬身恳求道;“父亲,那让钰哥儿他们几个一起跟着上学,总可以的吧?”
    说罢,怕孙长玉不同意,他又赶忙一脸诚恳地劝说道:“儿子自知才疏学浅,混迹官场多年,非但不见半点建树,反而坏了父亲一生的筹谋……儿子很怕自己会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
    “父亲历经三朝,文采韬略无人可比,那几位夫子更是当世大儒,胸中自有丘壑。钰哥儿他们兄弟几个若是能有缘聆听教诲,定然极有进益。”
    说着,悄悄地打量了一眼孙长玉,见他面上并无半分动容,顿时心中一凉,双腿禁不住有些打颤,但为了孩子们的前程,孙秉直还是紧了紧双拳,上前一步,小声恳求道:“若无意外,下一任族长应该是钰哥儿,或者是他兄弟,若是他们兄弟无能,只怕将来便是打理族中庶务,也无人信服……”
    孙长玉闻言眉梢一挑,将手中的茶盏转了转,显然是被孙秉直说动了,正在沉思。
    孙秉直见状,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心中略略放松,也不敢有多动作,只耐心等着孙长玉思考后的决定。
    好半晌,孙长玉放下茶盏,坐直身子,冷眼朝孙秉直看去,直到盯得对方怯怯地低下了头,他这才冷哼一声,道:“钰哥儿几个也不必都去,资质太差,去了也不过是白白浪费先生们的精力罢了。你回去考察考察,只择两个资质禀赋稍好的,送过去吧。”
    说罢,又正色训诫道:“你如今是族长,若是连那资质一般的都一股脑儿地送过去,不怕族中人说你以权谋私吗?
    “这些名师的束脩,族里可是也有出力的。”
    孙长玉想得明白,家族固然重要,可也不能为了家族的繁盛,就一点都不顾惜自家了。
    “孙家,眼下可经不起任何风浪了!你好自为之!”孙长玉严厉警告道。
    虽然孩子们没能都去,这让孙秉直有些失望,但是一想到好歹争取来两个名额,他心中又稍觉宽慰,是以闻言连忙拱手应道:“多谢父亲,儿子遵命!”
    说罢,便即刻转身回去办了,生怕晚了片刻,自己的孩子会吃了亏。
    孙长玉见状,长叹一声,合目靠在椅背上。
    到底是,不堪重用啊……
    天空中,细碎的雪花,一粒一粒地飘洒下来。
    很快,房顶上便覆上一层白色。
    韩府里,韩彦背着一个小包袱,正与舒予、韩忻和韩葭母子三人告别。
    “北境的战事又紧急起来了吗?”舒予拉着韩彦的手,眉头锁成了川字。
    “你不必担心。”韩彦反手握住舒予的手,笑着安慰她道,“这原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秋冬之际,草原上草木枯黄,冬储不足,为了活命,他们自然会加紧进攻。至少,得劫掠一些过冬的物资,先把残冬熬过去再说。”
    舒予想到这两年天气转冷,冬季变得愈发地漫长了,温度也比往年低很多,草原上的生活自然是愈发不易。
    “这些都是早有预料的,镇国公也早就做了部署。如今要我过去,不过是多个人出谋划策,尽力避免意外罢了。”韩彦笑道,“如今,大周与瓦剌的这场战事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我们当然要严阵以待,不给敌人死灰复燃的机会!”
    

第512章 新年

  舒予一听韩彦这话,顿时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已经到了决战的时候了吗?”
    韩彦想了想,屏退屋内众人,便是韩忻和韩葭两兄妹也命人带了出去。
    “鹞子岭的工程近期就要结束了。”韩彦凑在舒予耳边小声道,“不过为了出其不意、克敌制胜,这件事情一直秘而未宣。我此次离京北上,也打的是视察边境战事的名号。”
    舒予连忙点头,一脸郑重地应道:“我明白!此事我就当从未听过。”
    韩彦点点头,又笑道:“而且,除了边地战事,我也想借机去看看爹娘。这几年不见,而且又正逢战乱,我正还挺担心他们的。”
    韩彦说着,眉间便染了忧色,叹息一声。
    舒予一听,连忙点头,一脸担忧地叮嘱道:“你若是见到爹娘,千万要记得给我来封信!小平安最近也总是悬心他们呢!”
    韩彦笑着点头答应了。
    夫妻两个又是好一番依依不舍,絮絮话别。
    直到跟随的人前来催请,韩彦这才辞别家人,翻身上马,一路向北疾行而去。
    等韩彦出了城门,消息也就传到了孙长玉的耳中。
    孙长玉立刻召集幕僚,沉声吩咐道:“都行动起来吧!赶在韩彦回来之前,一切都必须办妥了!”
    他如今大势已去,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韩彦不在京中,把以往并不重视的闲棋尽可能地多地安插到关键的位置上去。因为这些人跟他牵扯不多,所以事情应该也比较好办。
    幕僚们齐齐应诺,立刻按照之前的计划,各自行动去了。
    这个年,注定过得不平静。
    除夕,万家灯火,爆竹声声。
    因为韩葭年纪尚小,熬不得夜,而且戚氏如今又有了两三个月的身孕,夜深寒重的也熬不住,于是一家人祭告过祖先,吃过团圆饭,又坐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韩迁和孟氏便让他们各自散去了。
    等回了自己院中,见时间尚早,而且两个孩子半点睡意都没有,舒予自己也因为记挂着北上的韩彦而难以成眠,想了想,便干脆给两个孩子穿得暖和厚实的,带他们一起到院子里看烟花。
    舒予一手牵着韩忻,一手抱着韩葭,站在院子的回廊上,向东北的天空看去,只见暗沉的夜幕上寒星闪闪,不时有升空的烟花绽放,绚丽夺目。
    韩葭年纪尚小,并不知离别之苦,见那烟花开得漂亮,高兴得一面欢呼,一面直拍小手,就连烟花爆竹爆裂的声音都不能惊吓到她,胆子倒是比男孩子还要大一些。
    韩忻却已经懂事了,想到韩彦此番去的乃是战火纷乱的北境,小小的心中也不免担忧,却还记得安慰舒予:“母亲不要担心,父亲武功高强、智计非常,又有圣上亲卫一路随从护卫,不会有事的。”
    舒予一向知道韩忻比别的孩子都懂事早熟一些,所以自打韩彦离开之后,她就一直努力控制自己心里翻涌的情绪,生怕韩忻看到了会跟着担心,没有想到值此团圆除夕之夜,她到底还是没能控制住内心的思念和担忧,被韩忻看了出来。
    如今见小小的韩忻,仰头一本正经地安慰着她,话里满是担忧,舒予心里既觉得欣慰,又愈发酸楚了。
    仰头深吸一口气,将眼底的泪水憋回去,舒予抱着韩葭蹲下身来,抬手摸了摸韩忻的小脑袋,笑着温声安慰他道:“多谢忻儿,母亲心里明白着呢。所以,你不必担心母亲,更加不必为你父亲担忧。知道了吗?”
    说实话,舒予有时候都觉得韩忻不像是自己和韩彦的孩子,打出生起就斯文有礼的,谁见了都不禁感慨一句“真不愧是韩家的子孙”,紧接着便是一句调侃“跟他父亲的性子倒是天差地别”。
    别的不说,就单说这称呼,别人家三两岁的孩子都是“爹爹”“娘亲”地喊着撒娇,而韩忻却是自打会说话起,每每都恭敬又亲近地喊她和韩彦为“母亲”与“父亲”。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韩迁和孟氏这对祖父母的教导——他们夫妻两个大约是被韩彦少时的顽劣无状给吓怕了,所以自打韩忻一出生,便不时亲自教导,生怕韩彦再教出第二个“逆子”来,让他们临老还要跟着头疼,整日里担惊受怕的。
    韩忻听舒予这么说,便乖巧地点了点头,笑道:“我知道了,母亲。”
    舒予却觉得这其中安慰她的成分比较大,遂长吐一口气,振作精神,笑着提议道:“好啦,大年下的,咱们不要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了!听说你最近跟着祖父学了不少有关新年的诗词,你捡那记得的,背给母亲和妹妹听,权当是咱们庆贺新年了!”
    韩忻听了,连忙笑着说好。
    韩葭不知道母亲和兄长在说些什么,但是看见他们笑得开心,自己也高兴地笑了起来,口水一时控制不住,流了一嘴角。
    舒予见了,脸上的笑容深了,连忙拿帕子给她擦干净了。
    像这般懂事乖巧、天真烂漫的孩子,就该生活在太平盛世!
    为了这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们,这场战争,也必须尽快取胜!
    母子三人,一路说说笑笑地去了院里的小书房。
    丫鬟婆子早就烧好了暖炉,在椅子上铺了厚厚的坐垫,又要去磨墨。
    “你们且下去休息吧,都早些去休息,明日入宫觐见,还有得你们早起忙碌呢!”舒予笑着劝止道。
    丫鬟婆子知道舒予性子温和宽厚,一向体贴下人,是以见状并不虚推,笑着屈膝应道:“多谢少夫人体恤。”
    又道:“外间有人值守,少夫人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舒予笑着点了点头。
    丫鬟婆子们便都陆续退了出去,放下了帐幔,关上了外间的门,免得夜风透了进去。
    不多时,书房里便传出琅琅的诵诗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月正元日,康平五年迈步来了。
    

第513章 纷争

  元日进宫朝贺,戚氏因为身体不适特地提前请免了,孟氏带着舒予进宫,同行的还有得到康平帝特别召见的小平安。
    至于韩忻和韩葭,则留在家里,托戚氏暂时代为照看。
    前殿由韩迁帮着康平帝打点。
    命妇们则依旧由淮安王妃主持。
    淮安王妃倒是想退一射之地,推举舒予这个开国以来第一个有封邑的夫人来主持宴席的——别人或许不清楚,她却看得很明白,康平帝是真心把舒予这个舅母当做母亲来孝敬呢!
    可是舒予却谦逊地推辞了,只说是宗亲尚在,如何能由臣妇专擅,这话若是传了出去,只怕会有损康平帝的圣明呢。
    淮安王妃闻言只得依旧担责周旋,心里却暗自佩服舒予在权势面前却依旧能够眼明心亮,不曾纵容半点私心贪欲,自此愈发地跟她真心交好了。
    朝拜过康平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