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师夫妇日常-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如今圣上年幼失怙,只能依靠朝中大臣稳立朝纲,以宗室子弟目前的状况,也不敢轻易开罪于他。你是圣上的亲舅母,又一手将圣上教养长大,深得圣上的敬爱,料想她们也不敢为难于你。
    “再说了,还有母亲和大嫂护着你呢!”
    韩彦温声款款,笑语叮咛,仔细地安抚道。
    而事实也果如韩彦所料,负责接待舒予等臣眷的淮安王妃柳氏客气周到、笑语盈盈,尤其是接待舒予时,更是关怀备至,拉着她悉心传授安胎秘方,亲热得不了。
    其他臣眷看了,也只有羡慕叹息的份儿。
    康平帝与舒予的情谊,是她们怎么艳羡都艳羡不来的。
    等到前朝之事一了,康平帝便一刻也不停地赶回来见舒予和他未来的弟弟或是妹妹了。
    众臣眷都十分有眼色地在给康平帝请安之后,借口告辞而去,不耽误他们娘俩儿叙旧。
    就是孟氏和戚氏,也只是拉着康平帝嘘寒问暖了几句,一再叮嘱他万万要保重身体、不可过度操劳之后,就先行去偏殿等候了。
    待众人离去,康平帝少不得红了眼睛,拉着舒予絮絮叨叨地说了好一大通,从自己的日常起居说到前朝政事。
    当然了,更重要的还是和舒予肚子里的小家伙儿打个招呼。
    “我跟你说,你可不许调皮,累坏了娘亲,否则等你出来,我这个哥哥可是要打你屁屁的!”康平帝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舒予的肚子上,一本正经地“威胁”道。
    他虽然还是孩子,但也从别人那里得知妇人生产的不易,听说生一个孩子,就是到鬼门关转一圈,他可不希望舒予在怀孕生产过程中有任何的危险。
    舒予见状闻言,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抬手捏了捏康平帝清减了不少的小脸儿,又心疼又感动地柔声笑道:“你尽管放心!天子都发话了,他不敢不听的。”
    “真的吗?”康平帝到底还是个孩子,又一心关心舒予,听得舒予这么说,连忙抬头问道,眼底如星光一般璀璨明亮。
    “嗯!”舒予不忍让他失望,重重地点点头。
    康平帝见状长舒一口气,笑得天真纯稚:“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当皇帝还挺不错的!”
    如果皇帝的话真有这么灵验的话,那么他第一要祈愿的就是要舅父与舅母长命百岁、一生无忧!
    舒予听得康平帝这么说,感动得鼻尖一酸,伸手将他揽在怀中,温声谆谆教诲道:“权柄在握,才更要仔细慎重……”
    且说众臣眷离宫之后,回家少不得说起今日舒予在宫中的风光。
    谢夫人陈氏回家之后,也少不得与谢之仪提了一两句。
    谢之仪听完神情微微一顿,随口应付了陈氏两句,便岔开了话题。
    然而等到了晚上,陈氏安睡之后,谢之仪却翻来覆去得怎么都睡不着,最后干脆披衣起身,到中庭闲坐,对着天上那半轮明月,愁眉紧锁。
    站了许久,寒意侵体,谢之仪这才搓了搓手,长叹一声,跺回屋内,却并没有进内室,而是去了书房。
    捻须燃灯,一室昏黄。
    不大的房间内整洁干净,书籍众多、墨色遍布,浓浓的书香之气。
    谢之仪犹豫片刻,最终下定决心,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游记,露出后面的暗格。
    暗格内,放着一封书信。
    

第425章 抉择

  谢之仪拿出书信,没有急着拆开,而是捏着信在屋子来回踱步片刻,这才在桌案前坐下,拨亮烛光,凝神片刻,而后低低地长叹一声,拈开信封,抽出信件来仔细阅读。
    哪怕这封信的内容他早就烂熟于心了,但此时还是忍不住从头至尾一直不落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内阁首辅孙长玉盛赞他的才华,诚心相邀,许以远大前程,甚至隐隐透出要将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意思,对于他来说,这样的诱惑几乎是无法抵挡的。
    可他不蠢,知道孙长玉并非是真的看重他才华所以才要悉心栽培的,而是想要趁早培植自己的势力,稳立朝堂,免得有朝一日被韩家压下,再难有翻身之日。
    涉及到朝争,他不得不谨慎谨慎再谨慎,不可出一丝纰漏,否则一旦站错队,那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
    按理说,他与康平帝有辽东秋狩相识的缘分,又和韩彦师出同门,更在之前的平叛中获得韩彦的举荐,负责联络各地勤王义师,一举歼灭叛乱救驾有功,获得丰厚的奖赏,若是真的要现在做出选择的话,那他也应该站在韩家一方才对。
    可是,韩家人才辈出,前有年富力强的韩迁稳坐高位,后有端方持重的韩端继承父业,更有韩彦这样的文武全才、帝王心腹力扛大鼎,他谢之仪虽然有才,却也难有一枝独秀的机会。
    而孙家就不一样了。
    虽然孙长玉历经三朝、老谋深算,遇事谋划周详、圆滑世故如一只不粘手的老泥鳅一般,如今更是风头正劲,在朝堂上独领风骚,然而孙家的子侄却多是资质平庸之辈,难有后继之人。
    要不然孙长玉堂堂内阁首辅、先帝指定的第一辅政大臣,也不会屈尊降贵,亲自给他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写信拉拢了。
    以他的资质,若是加入孙长玉麾下,那么将来少说也会成为一员深受重用的得力干将,甚至,还有可能传承孙长玉的衣钵,与深得圣眷的韩彦一较高下。
    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谢之仪脑海里念头翻覆,眉头紧皱。
    他原本还想再拖一拖,观望观望再做决定的,可是今日在宫中康平帝和淮安王妃给予舒予的礼遇,只怕孙家的女眷也早就把话传到孙长玉的耳朵里。
    一碗御赐给百花巷的腊八粥,都能引得孙长玉如此重视忌惮,提前部署己方势力,那康平帝与宗室之人对待舒予的礼遇,还不得让孙长玉气得跳脚?
    看来,他必须得赶紧做决定了。
    与其等着孙长玉按捺不住来催促自己再忸怩做决定,倒不如主动投效,也好显示诚意,将来多得孙家几分帮扶。
    大丈夫生于世间,要搏,就要搏一把大的!
    以前他初入仕途,岳家又逐渐式微,他不得不谨慎周全,如今机会就在眼前,要是不能牢牢把握,那将来他一定会后悔的。
    谢之仪深吸一口气,研磨提笔,笔走龙蛇。
    明日一早,他就要让孙长玉看到自己的诚意。
    韩彦对此毫无所知,一来他没有料到孙长玉竟会如此敏感激进,而且一来就眼光如此敏锐地挑中了谢之仪;二来他也没有想到谢之仪竟会如此果决,不过半日,就决定投向孙长玉。
    当初的一个念头,没想到会在数年之后成真——谢之仪真的成为他在朝堂最棘手的劲敌。
    腊月二十,衙门就封了印。
    之后是祭灶。
    然后是除夕。
    这是新帝即位后的第一个新年,权力更迭的动荡终于过去,太平盛世已经隐隐走来,无论是权贵还是百姓,都终于能舒一口气,过一个太平安稳的新年。
    京城四处一派太平盛象。
    韩彦和舒予在清风院的抄手游廊下坐着,听着热闹喧天的迎新的爆竹声,看着深蓝的夜幕下绽放的朵朵绚灿的烟花,相互依偎,笑语殷殷。
    不管过去如何艰难,总算是都过去了。
    未来,属于小望之的盛世,正在缓缓走来。
    初六,紧要的衙门已经开印理事。
    但更多的人还沉浸在新年的氛围之中,热切地期待元宵节的到来。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佳节转眼即至。
    宽厚的衣袍遮住微微凸显的小腹,舒予又是紫貂连帽披风又是长绒袖套儿的,将自己裹成一只胖胖憨憨的熊,随孟氏和戚氏登上马车,与韩彦诸人一起去长安街上看灯市。
    一上马车,舒予就赶紧将披风和袖套儿摘下来。
    孟氏一看,赶紧劝阻道:“快别忙着解下来,正月里天寒地冻的,再着了凉!”
    一片关切之情,让舒予满腹婉拒的话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才好。
    孕妇较之平常人难免体热,她在孟氏的殷切关怀之下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自己裹成了一头熊,马车又窗帘紧闭的,里面还熏着手炉,又闷又热,她觉得自己面颈后背都已经隐隐有汗珠子沁出来了,憋闷得难受,就连呼吸都快不顺畅了。
    可是偏偏如今世家贵妇就流行这样的娇弱和雍容,孟氏与戚氏自己就是打这时候过来的,更是深觉保暖之于孕妇极为重要。
    好在舒予还有柳妈这个帮手。
    “夫人,二少夫人自幼骑马射猎,身体极佳,自与别人不同。如今虽然怀着身孕,却依旧不甚畏寒气。要真是裹得太厚,反而容易积汗,遇风着凉。”柳妈笑着劝说道。
    她这段时间服侍舒予,这才发现这位二少夫人的某些养胎的想法与她的极为相似,譬如并不认同如今权贵之家孕妇要卧床静养、尽量减少运动之类的。
    而且舒予也并不像别的贵夫人似的独断专行,听不进去劝告,经常咨询并且赞同她的观点,这让柳妈如遇知音,照顾起舒予来更是尽心尽力。
    孟氏一向信服柳妈的经验,如今听她这么说,又想到舒予那一身的本事,遂也不再多言,只是笑着叮嘱道:“既是如此,那便罢了。不过,要是觉得冷了,一定要及时添衣!”
    舒予自然是连连笑应,谢过孟氏的关心。
    

第426章 死生

  等到了长安街上,进了预定的雅间,孟氏便催促韩彦道:“你去看看亲家如今到哪里了?若是到了,就赶紧引他们上来。”
    韩彦却笑道:“母亲不必着急。岳父大人提前与我说了,小平安眼睛如今渐渐康复,已经能够近前辨色,又正是贪玩的年纪,听人说了花灯会如何如何地热闹,便一心要去街上玩耍。
    “所以岳父一家就暂且不过来了,等小平安玩耍尽兴了,再过来与父亲母亲招呼。”
    孟氏听得如此,只得笑道:“既是如此,那就不要拘着他了。”
    舒予便歉然一笑。
    自家爹娘实在是不适应京城贵府之间的应酬往来,这一年来与韩府来往也是硬着头皮学习他们的规矩做派,虽然不会失仪,但是到底并不真心喜欢这些。
    就连腊月里去宫里谢赏,都是托她给康平帝带的口信,并不愿意一身布衣跻身在一堆绫罗锦绣之间,尴尬无措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孟氏一向善解人意,见外头灯市璀璨、欢笑叫卖声不绝于耳,一派热闹欢腾之景,知晓年轻人在这时节都难以在雅间安坐,遂笑道:“你们也各去观灯吧,记得多带几个人,免得人多冲撞了。
    “尤其是舒予怀着身孕,芸儿又小,更得仔细照看着!”
    众人齐齐应了,便施礼与韩迁和孟氏辞别,出了雅间,说笑着下了楼梯,很快混入街上如流的人海之中。
    这是舒予第一次真正观赏京城的元宵灯市。
    去年刚入京城,局面混乱待整,大家连觉都睡不安生,哪里还有心情去观赏灯市。
    只见眼前各色花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光泽璀璨,让人目不暇接。
    传统的绘有嫦娥奔月、四时鲜花、顽童嬉闹的圆灯笼、长灯笼之中,不时间杂着兔儿灯、鲤鱼灯、狮子灯等造型各异的花灯,有的上头还有谜面,引得行人驻足猜谜。
    猜中的便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