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嫤靠在皇帝身上,手握着他放在她肚子上的手,眼睛却出神的在思考着怎么样跟皇帝提起太子妃的事情。
结果这时候皇帝先开口问道:“太夫人今日进宫来探望过你?”
林嫤回过神来,连忙答道:“嗯,是来过。”
皇帝却没有再说了,转而弯腰下去将耳朵贴在林嫤的肚子上,去听里面的孩子的动静。
林嫤的身孕已近五个月,肚子已经微微隆起来,只是她本生得苗条,藏在衣服下,若不特意去摸,根本看不出来。
皇帝看着他的样子,不由笑道:“太医说还要再过段日子才能有胎动呢,现在能听到什么。”
皇帝只好直起身来,接着又像是不经意的问道:“太子最近办事办得不错,他也十六岁了,你说现在将太子妃的人选给他定下来怎么样?”
林嫤连忙好奇的“哦”了一声,转仰起头看着他笑问道:“那皇上心里的人选是谁?”
皇帝低头看着她,十分认真的道:“渤海崔家长房的嫡次女,崔家的二娘。”
林嫤像是恍然大悟的“啊”了一声,然后道:“渤海崔家啊,英勇无双,满门忠烈,难得的是其世代忠良,其家的姑娘,的确堪配太子妃之位。”
皇帝看着她装模作样的样子,哼了一下,用手指轻轻刮了刮她的脸,道:“你们林家不也看中的是崔家,你祖母进宫跟你说的怕也是这件事吧。”
林嫤虽知道这些都瞒不住皇帝,但这种事却打死不可承认,不由抱着皇帝笑道:“皇上可冤枉啊,太子妃的人选这般重要,关系以后的国母,林家可不敢插手。祖母进宫来,不过是想在太子嫔妾里面,加一个杨家蔚娘罢了。”
皇帝虽知道林嫤在撒谎,但也不揭穿,道:“太子嫔妾的人选由你来选,你想让谁去就让谁去。”
相比太子妃的人选,太子嫔妾的人选就没那么重要了,只要家世清白,品性良好就成。(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秦晋之好
此时的永安宫里。
崔贤妃也在听崔家传进来的,关于太子妃的事。
崔贤妃一边拂着茶碗中的茶叶,一边问道:“这么说来,家里跟林家是已经通过气了?”
她的宫女清河答道:“是的。只是现在,还差皇上这一关。”
太子妃的人选,最终点头的还是要皇上。若是皇上不同意,崔家和林家私下说得再好都没用。
崔贤妃放下茶碗,叹了一口气。
她也有些拿不准皇上到底能不能让崔家女做太子妃。
太子与皇帝是父子,可有时候,这个储君也隐隐是皇帝的威胁。
储君和君王之间的关系总是复杂的,君王也恐储君的权势过大,会威胁自己的皇权。
先帝时候为防太子,给他定下的太子妃是只有名望没有实权的孔孟后人,其防心之重,可见一般。
但也因为那时的陈氏一族权侵朝野,已到先帝忌讳的地步,所以先帝不想给太子更多的权势,反而想要压制。
而这一朝呢,林家虽不如那时的陈氏,但也煊赫朝野,皇上对林家是否也有防备之心呢?
帝心难测,崔贤妃也难以揣测。
崔贤妃想了想,问清河道:“皇后娘娘在做些什么?”
清河道:“说是无聊,让人在长坤宫摆了小戏,让人唱戏给她听。”
崔贤妃“哦”了一下,也来了兴致,笑着道:“本宫也是很久没有听过戏了,借皇后娘娘的光,咱们也去过一过戏瘾去。”
皇后时常跟皇帝呆在一起,或许对皇帝的心思能够猜测一二,既然林家也想让崔家女做太子妃,皇后必然也会试探皇帝。
崔贤妃到了长坤宫之后,里面咿咿呀呀的可以听见唱戏声,夹带着时不时的锣鼓声。
长坤宫的宫人并没有进去通禀,而是直接道:“贤妃娘娘,皇后娘娘在后花园的春梨阁,奴婢这就领您过去。”
贤妃的眉头动了动,看来皇后是猜到了她会过来。
贤妃没有说话,跟着宫女直接进去。
春梨阁本就是长坤宫内建了用于听戏的地方。
长坤宫不仅是皇后的寝宫,也是年节之时接待内外命妇朝会的地方,所以长坤宫大,且配套齐全。
台上的戏伶在唱乔梦符的《玉箫女》,皇后坐在台下的第一排,看得精精有味,旁边的小几上放了茶水、点心、青梅、凉果等物。
林嫤见到贤妃进来,笑转过头去,对她招了招手道:“贤妃快过来吧,这戏很快就要唱到第三折了。”
崔贤妃走过去,对林嫤屈膝行了行礼,道:“娘娘真是好兴致。”
林嫤点了点旁边的位置,笑着道:“贤妃也很久没听戏了吧,整日闲在宫里,也是闷得慌。”
崔贤妃在旁边坐下来,道:“的确是很久没听了,臣妾在娘家时可是个戏痴,偏偏进了宫里,一要照顾三皇子,二来也怕唱戏的声音太大扰着了别人,倒是生生戒掉了这一爱好。今日倒是托了娘娘的福。”
林嫤笑了笑,没有再说话,而是望着台上认真的看戏。
崔贤妃也循着她的视线看上去。
上面《玉箫女》已经唱到了第三折。
台上的戏伶吊着声音唱道:“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林嫤突然说起道:“晋献嫁女伯姬于秦穆,秦穆后又嫁女怀赢于重耳,重耳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做上晋国国君,最终成就了晋国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本宫每次读于史书,总是尤爱这段历史。当日若是公子圉娶了怀赢,愿意与秦结好,怕就没有后来重耳什么事了。可见婚姻于两家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贤妃,你说是不是?”
贤妃自小熟读史书,自然也知道秦晋之好的一段由来。
贤妃笑着道:“可不是吗。”
说着两人对视了一眼,其中自有深意相互传出。
之后二人便不再多说,专注于听戏。
听完了戏,贤妃告辞回到永安宫不久,长坤宫的宫人也来了。
慕枝笑着对崔贤妃屈膝行礼道:“武国公府前几日给我们娘娘进献了几个屏风,其中有一个小桌屏,我们娘娘觉得摆在贤妃娘娘宫里挺不错,特意让奴婢带了过来,送给娘娘。”
说着对身后的人使了使眼色,然后便有人将桌屏送了上来,摆在小几上。
贤妃连忙跪了下来,道:“谢娘娘赏赐。”
慕枝又看着贤妃,又似有深意的笑着道:“贤妃在宫里也许久没见过家人了吧?我们娘娘说,宫里对宫妃并没有这么苛刻,娘娘也可以随时宣家人见一见,让家中的侄女陪着住一段时间也可解闷。”
贤妃道:“多谢娘娘的恩德。”
慕枝没有再多说话,笑了笑,然后便带着人离开了。
崔贤妃从地上站起来,看着桌子上放的桌屏,里面绣的正是秦晋之好的画面。
崔贤妃睁开了眼,微抬起了下巴,然后嘴角露出了点笑意。
看来崔家女做太子妃的事情在皇帝那里是能够过关的了,若不然皇后也不会给她这个暗示。
贤妃叫来清河,道:“告知家里人,让他们把二娘接到京城里来,本宫想让她进宫陪本宫一段时间。”
皇后示意她将二娘接进宫里来陪她,看来是想亲自再看一看二娘的品行。
贤妃想到这里,又吩咐道:“另外,再跟家里说,让她们好好教导二娘。”
二娘毕竟不比大娘,因为打算送进宫所以是从小花心思教导起来的,家里对二娘的教导,更像是因为家族的打算有变,赶鸭子上架一样临时抱佛脚,虽然这两年也一直加紧对二娘的教导,但崔贤妃毕竟没有亲自见过这个侄女,也是心里没谱。
这一边林嫤和崔贤妃都像是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另一边的吴贵妃心情就没有这么好了。
吴贵妃听到自己的母亲宣国公夫人给自己传来的消息,气得直接椅子上站起来,手上的茶碗也摔在地上,气急了道:“你说什么?”
因内殿的宫人在之前便被吴贵妃使了出去,命令听到任何声音都不许进来,殿门紧闭,所以此时就算她打碎了茶碗,也并没有宫人闯进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贵妃之忧(收藏1450的加更)
吴贵妃气道:“林家和崔家什么时候会联结在了一起,这么重要的事情家里怎么这个时候才打听到?”
宣国公夫人叹道:“只怪林家和崔家保密功夫做得太好,一点端倪都没有露出来。”
年前的时候,崔家大爷和武国公在政见上还出现了不和,为此在朝堂中还吵了起来,他们还以为林家和崔家会为此生出嫌隙,私下还有些幸灾乐祸。
吴贵妃又有些恨宣国公府办事不力的样子,又道:“我不是让家里接触崔家吗?最好能让小二娶了崔家的姑娘。怎么会让林家的人捷足先登。”
宣国公夫人皱着眉头,道:“家里哪里没有尽力去办,一直都想跟崔家的人通气,许下二皇子正妃的位置,甚至还许诺,家里的生意许给崔家二干股,可崔家的人根本是油盐不进。”
吴家的生意有多大,可说是天下首富,二干股已经是一笔巨大的利益,可崔家的人就是能够不动心。
他们几乎将崔家所有说得上话的人的门路都走过了,甚至想用银钱打动崔大夫人和崔家大爷一个宠爱的妾室来帮他们说话,但崔大夫人当时就将银钱退还给他们了,崔大爷的宠妾虽然当时收了银钱,但是过了不足一个月,也将银钱退还给了吴家。
宣国公夫人看着女儿,叹了一口气,怪只怪在女儿没能将二皇子生在太子前头。
嫡长嫡长,若是二皇子生在太子前头,太子虽占了一个嫡字,但二皇子则占了一个长字,或许还能与太子有所一拼,如今太子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二皇子在身份上的劣势明显,也难怪崔家宁选太子而不选二皇子。
宣国公夫人又道:“当初怕是崔家放弃让崔家大娘进宫的时候,就已经盯着太子妃的位置了。”
吴贵妃也明白,甚至早有怀疑,所以才那么急迫的想让宣国公府走通崔家,让二皇子与崔家联姻。
吴贵妃道:“现在皇上还没有直接将意思表露出来,家里想想办法,一定要在皇上下旨之前阻止这门联姻,不能让崔家也成为太子的助力。”
林家崔家都手握兵权,一个是太子的外家,一个再成为太子的岳家,天下兵权,大半数都投到太子的阵营去了,这还能有二皇子什么事。
宣国公夫人道:“家里一直都在想办法呢,只是国公爷也让臣妇进宫来,一定要告知娘娘一声,让娘娘心里有个准备,顺便……”说着微凑过头去,压低了声音,又接着道:“……想办法从皇上身上下功夫,让皇上不满意这门亲事,比如说离间一下皇上与太子。”
她就不相信,太子身边集聚的权力太多,皇上真的能一点威胁的感觉都没有,真的能完全放心。
吴贵妃心道,离间皇上和太子?她倒是想呢,但是皇上现在一天到晚歇在长坤宫,连林嫤怀孕了都不往后宫里来,她就是想离间都没有机会。
何况林嫤嘴皮子厉害,又迷得皇上晕头转向的,就算她能有机会离间了皇帝和太子,只怕也三言两语就被她糊弄过去了。
宣国公夫人出宫之后。
吴贵妃垂眉沉思了一下,然后问身边的宫人道:“皇后和贤妃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