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名的程序和纳采的程序并无二致,依旧是太尉宋大人为正使,宗正寺卿谭大人为副使。
只是这次的制文变成了“咨,武国公府林姓,两仪配合,承天统物,正位乎内,必俟令族。重章旧典,今使使持节太尉宋某、宗正卿谭某,以礼问名。”
林英接制文,答文:“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制,问臣名族。臣女夫妇所生,先臣骠骑大将军林次之遗元孙,先臣太傅林兴之遗曾孙,先臣兵部尚书林业之遗孙,先臣都指挥佥事林岳之外孙女,年十四。钦承旧章,谨奉典制。陕西都指挥使林英稽首顿首,再拜承制诏。”
自此,六礼之中已走了二礼。
问名的使者走了之后,林英起身看着身边的女儿,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叹了口气,然后什么也没说。
问名之后的第二日,宫里教导林嫤礼仪的姑姑也来了。
但林嫤看到来人的时候,还是大大惊讶了一下。
因为来的不是别人,是当年伺候先后林宪的穆清。林嫤记得这个跟在自己的姑姑林宪身边,几乎形影不离,对林宪十分忠心,也十分得林宪信任的穆姑姑。
她还记得小的时候她曾给她拿过糕点,小的时候她跟太子在王府里面玩,那时候还只是王府世子的太子调皮,总是玩得一身泥巴,王府的侍婢最爱跟在他们身后碎碎念“世子殿下,您小心些千万别磕着摔着了,表小姐您快劝劝殿下,他最听您的话……”
而穆清从来不跟其她人一样,他不会让她劝太子不要淘气,她只会在他们玩累回来的时候送上一碟糕点。她还记得她做的栗子糕的味道,软软糯糯的,很好吃。
穆清却并不像林嫤那样惊讶,眉目慈和的看着她,温柔浅笑道:“表小姐,许多年未见了?”
林嫤道:“怎么会是你?”
她还以为姑姑去世后,穆清会在太子身边伺候帮姑姑照顾太子。
穆清仿佛知道她心中所想,开口解释道:“是奴婢向皇上主动请缨,来表小姐身边伺候。”
林嫤又问道:“那太子呢?”
穆清回答道:“先后仙去时,并未吩咐奴婢照顾太子。”
见林嫤脸上疑惑,穆清又继续道:“先后去世前,让奴婢以后忠心继后。”
这么说来,姑姑去世的时候就已经明白,林家一定会再送一位姑娘进宫为后的。或者说,送林家姑娘再进宫的事,原本就是姑姑与祖母父亲等人商量好的。
但是林嫤仍然是不明白,就算姑姑知道以后进宫的会是她的姐妹或是侄女们,但也比不上她亲生的太子,穆清是姑姑最信任的人,不应该被安排在太子身边保护太子吗?
穆清垂眉浅笑不语,表小姐或许想不明白,但她在先后身边伺候了十几年,先后的每一个心思她都一眼能看明白,就像先后一眼也能明白她的心思一样。
先后和林家虽有默契待先后去后,林家会继续选一位姑娘入宫保护太子,但当时并未定下具体的人选。
但先后跟她说过:“以后入宫的一定是元元,因为林家里能当好这个皇后的,除了我,就只有元元。”
第二十八章 炙手可热
林嫤走进福宁堂的时候,福宁堂的花厅里断断续续的传来说话声和女子偶尔爽朗的笑声。
林嫤问丫鬟紫苏道:“祖母这里有客人?”
紫苏笑着回答道:“是呢,是长宣侯夫人。”
林嫤皱了皱眉,有些讶异。因为当初长宣侯世子闹着要娶林苎的事,长宣侯夫人跟李氏不说闹翻那也是差不多了,两家多年不来往,她实在不明白长宣侯夫人怎么又上门了。
紫苏大概是看清楚了林嫤脸上的疑惑,凑过去悄声的道:“长宣侯夫人上门是来做媒的,她上门想为他们侯府二房的符五姑娘与四少爷说媒。”
林嫤更加诧异,符五姑娘她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符家二房的嫡出吧,林承刚说的好听点是庶长子,真算起来,他是外室所生,生母并无名分,连庶子都算不上。正是因为如此,林承刚和林婼的亲事才一直不尴不尬,不上不下的放在那里。
不过她想到最近络绎不绝上门做媒或提亲的人家,又觉得不足为奇。
紫苏也是笑着跟林嫤玩笑道:“你说这些夫人们真好笑,您知道吗,昨天竟然还有位夫人想上门为她儿子求娶六小姐。六小姐才几岁啊,而且她儿子也才八岁。”
其实大家都知道,林府变得这样炙手可热起来,都是在林嫤定下为后的事情之后。从前林宪还活着的时候,林家也炙手可热,但自林宪去世后,朝中内外的人都觉得新后一立,太子的储君之位变数太多,特别是生有二皇子的吴贵妃看起来对继后的位置胜券在握,林家的情势有所减淡。
所以此时紫苏虽然是在讽刺那些附炎趋势的人家,但同样身上也隐隐带着一股骄傲。
林嫤笑了笑,道:“既然祖母有客,那我先去后院看看外祖母。”
按理说有客人来,她应该前去拜见。但如今她的身份,去了只怕会没完没了了,她不耐烦应付她们,还不如暂时避开。
紫苏也明白林嫤的意思,道:“四小姐您去吧,等太夫人这边会完了客,奴婢去叫您。”
林嫤点了点头,然后去了后面的院子。
庄老夫人正躺在院子树下的摇椅上晒太阳,嘴里哼着一首调子。林嫤听过这首调子,庄氏有时候高兴起来也会哼,好像是林嫤的外祖父当年当山寨头子的时候,一首在山寨中传唱类似寨歌这样的曲子,不怎么文雅,但胜在调子活泼。
庄老夫人见到林嫤进来,笑着对她招了招手,道:“元元,快进来,快进来。”
林嫤笑着走过去,在她身边蹲下,笑着道:“外祖母刚刚哼的是什么歌,也教我唱唱。”
庄老夫人道:“那可不行,这曲子可不雅听。”
她躺在摇椅上看了林嫤一会,又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感慨道:“一眨眼,你都这么大了,也要嫁人了。”她说着用手比了比,接着道:“你刚出生的时候,只有这么点大小,你娘生你的时候有些不顺,你爹和你娘也刚和好,祖母可担心你了。一边担心你爹和你娘又闹起来,另一边又担心你养不活,还怕你养活了身子骨又会不好。但没想到,你是个争气的,不仅健健康康的长大了,还比任何人都懂事。我知道你娘的性子,有时候拧起来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要是没有你在中间转圜,你爹和你娘未必有如今的日子。”
林嫤佯装生气道:“外祖母,您说什么呢。娘哪有你说的那样坏,而且你看爹爹,现在可心疼娘得紧,什么事都让着娘,爹和娘能像现在这样好,还是爹最大的功劳。”
庄老夫人道:“我知道我知道,你爹现在也是个好的。”
现在是个好的,那也就是说以前不是个好的。
林嫤抿着嘴笑了笑,只怕外祖母心里还为以前父亲辜负母亲的事有所怨言。
林嫤还想说几句话逗庄老夫人开心一下,结果这时候外面丫鬟来报:“庄二爷来了。”
接着是一身青衣的庄二爷走了进来,林嫤站起来,给他行了个家礼,唤了声:“二表舅。”
庄二爷连忙侧身避开,然后轻作了个揖,也道了声:“元元。”接着才又转向庄老夫人,作揖喊道:“姑母。”
林嫤想他是有话要和庄老夫人说,便道:“二表舅,您跟外祖母说说话,我去给你们烧点茶来。”
庄二爷客气的道了声:“麻烦了。”
林嫤看着他拘谨又客气,却又表现出点亲近的模样,实在有些无奈。自从纳采问名之后,许多事许多人面对她的态度,不动声色或潜移默化的就有了不同。
林嫤去了茶室,等水烧开后,又等了一小会,才又端着茶叶和热水过来。
庄二爷还在跟庄老夫人说着话,庄二爷说了什么,好像是在请教庄老夫人的意见,而庄老夫人则点了点头,又说了几句什么。距离太远,林嫤并没有听清他们说了什么。
等林嫤端着茶上前去,他们也就停止了说话。
庄二爷喝了两杯茶,没多久就告辞离开了。
林嫤送他出去,出去的时候顺便问他道:“二表舅,听说你想搬出去住?”
庄二爷点了点头,道:“是的,我这次来就是跟姑母告辞的。”
林嫤问道:“是在林家住得不好吗?”
庄二爷连忙道:“不是,不是,这里很好,无论是太夫人还是国公爷都很周到。”
林嫤笑着看向他不说话,好像是在等着他说出什么话来。而庄二爷看着这样的她,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再瞒住她。
后来想了想,这个表侄女以后就是皇后,有些事还真的不能瞒住她或瞒不住她,于是便接着道:“庄家想把一部分生意转移到京城来,由我来管理京城这边的生意。既然如此,那我必然是要在京城常住,这样打扰林家倒是有些不好了。我在京里置办了一个宅子,一来终归是住在自己的地方自在些,二来我以后见那些管事也方便。”
其实庄氏准备将一部分生意转移到京城,还是他上京后知道林嫤以后会成为皇后,然后写信回去跟庄家人商量决定的。
一直以来庄家的生意都在江南,在江南也是数一的商户人家,以前主要做的是绸缎声音,但这几年走起了海船宝货的生意,主要是将庄家的绸缎运到海外去卖,然后换回海外的宝货带回江南来卖。
现在的庄家,不客气的说一句是江南的首富都不足为奇。但家业再大,都没有人会不想更近一步的,现在林嫤这个表侄女将会成为皇后,庄家便想以这个为契机,以后走通皇室贡缎的路子成为贡商。
林嫤转回头,没有再说话。其实她之前多少已经从庄氏口中了解过庄家的打算。
一直以来,皇家的贡品生意几乎都是被吴家所垄断,吴家你可以说他们府里行事不地道,但的确富可敌国,全国的钱庄,有近半数都是属于吴家的。
当年太祖起事时,其他功臣都是跟随太祖打天下得以封功爵,唯有吴家是以钱财资助太祖得以封国公。所以国朝初立时,其他功勋多有看不上吴家的地方,讽其为“铜板国公”。
不过既然庄家想抢吴家的生意而父亲祖母等人没有反对,那就说明父亲和祖母他们自有打算,她倒是不用太过担心。
第二十九章 不满
林嫤在后院又陪了庄老夫人一会,等紫苏过来跟她说李氏那边已经会完客了之后,林嫤便起身去了李氏那里。
李氏正坐在榻上,对着几上的几封名帖发愁。
见她进来,招了她过来坐下,然后把几张名帖递给她,问她道:“我要给你三姑姑定下亲事,你觉得哪一户人家合适?”
林嫤问道:“祖母怎么不拿给三姑姑自己选?”
李氏哼了一声道:“让她来选,那结果就只有一个,我只能将她养在家里当老姑娘了。”
林嫤看了看手中的几张名帖,有寒门的进士,品级不高的武馆,世家里的庶出或旁支,按照林苎眼高于顶的眼光,倒的确是不怎么符合她的期待的。
李氏道:“我寻思她的性子,倒有些属意给他寻个武官,身强体壮性子烈一些,才能镇得住她。”
林嫤笑了笑,道:“武官大都是直肠子,心下不会有这么多绕绕弯弯,以三姑姑的玲珑心思,斗心眼可斗不过三姑姑。”到时候最可能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