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州刺使,徐狗子,郡守大人,徐狗子是何人?”有人提问,楚毅之一拍脑门,他是急糊涂了,他们兄妹认识徐狗子,这些人可不认识。
“徐狗子,原翼州人士,于翼州参军,三年前翼州大旱,其领部下逃出翼州,流于雍州。”楚昭说头说尾掐了中间,当初,楚毅之对外可是说了已经诛尽了宁远城作乱之人。
“区区一个兵痞,如何能杀雍州刺使?”有人再提疑问。
“因为他能征善战,一年前,他成了雍州刺使的东床快婿。”楚昭的人已经在乱起之后,迅速把徐狗子的崛起之路报于楚昭。
一干人面面相觑,楚毅之挥手道:“好了你们,别再问问题了,此事,你们怎么看?”
“郎君是否愿意为君平乱?”还是姜参比较靠谱,在给楚昭当老师之余,姜参也入了楚毅之的幕僚,姜参这一问,意义非凡。
“我不过是区区一个渤海郡守,一州之乱,还轮不到我。”楚毅之皮笑肉不笑地说,姜参嘴角抽抽,楚家两兄妹啊,个个都滑得跟泥鳅一样。
“对啊,一州乱起,想要平定一州之乱,自当倾一州之力,翼州连年天灾不断,比起富饶的雍州,实不可比之。我看还是请皇上派兵镇压吧。”
齐刷刷看向出声的楚昭,这话说得太有技术了,不约而同的,颇觉得楚昭这样的人,不混朝廷实在可惜了,就凭这口才,有什么不能混的。
楚毅之挑眉,“还有呢?”
自家人知自家事,楚昭要是有那么乖,真心忠于朝廷,当初就不会撺掇楚毅之离京准备当个土王。所以啊,都等到这机会了,楚昭会放过?
“为了防止渤海乱起,上折请皇上允许渤海幕兵。”楚昭非常配合地说出打算,姜参暗暗给楚昭竖起了大拇指,瞧瞧,瞧瞧他这徒弟真是懂得见缝插针呐。
“西河一带,今又大旱,万一翼州也起了乱,那该如何是好?”总有真正忧国忧民之人,此人原是渤海人士,姓董名优。三十出头,早前为郡守府的文书,楚毅之上任之后依然用其为文书。
“只要渤海无事,其他的且看风起云涌。”楚毅之所言一众同意,毕竟自家的事都理不好,你要管哪里的事。再说楚毅之只是小小的渤海郡守,能管得了渤海之外的事吗?
除非,天下乱起,朝廷不存,到时候楚毅之才有动手的余地。
“粮食备足,百姓安抚,别处如何我不管,渤海的百姓,一个都要护住了。”楚毅之下令,渤海的几个县令连连称是。再三确定了渤海的一应防守,还有安民之策,直到月上中天,这才散会。
但是,楚昭再次收到了斥部传来的最新消息,“徐狗子带领五百精兵,突入翼州杀了翼州刺使,理由是当初的翼州刺使杀了他的父母。”
楚毅之顿住了,“他一介草民,翼州刺使如何会杀他父母。”
“只怕有人给他出谋划策,让他趁朝廷未及安排之时,趁机夺取江山。”楚昭如此猜测,楚毅之睁大了眼睛,怎么想怎么可能。
“把人给我叫回来,开会。”楚毅之吼了一回,刚出郡守府还没走远的一群人,飞速的赶了回来,听说徐狗子做的事,一众人皆已无声。
“郎君,眼下不能再据渤海而守,想方设法联络各郡,一但徐狗子的兵马有动,我们就出击防守,此人杀害翼州刺使,只怕志在翼州。”姜参开口,楚毅之黑了一张脸,徐狗子才拿了一个雍州,接着就打翼州的主意,他也不怕撑死。
“可是,朝中无令。”董优适时地提出一点。
“为一方郡守,守一方百姓,既生叛乱,理当平之,何需朝廷之令?”楚昭话接得忒顺,得了楚毅之赞赏的目光一枚。
董优不禁多看了楚昭几眼,一个小娘子,偏偏不是一般的小娘子。他一个文书都没有人小娘子想得通,看得透,实在是失败,失败!
蔫蔫地低下头,董忧不吭声,楚昭道:“阿兄当年临危为平原郡之郡守,所以要跟平原郡合作不是什么难事,其他各郡嘛,需派得力之人前去游说,而且必须要快!”
谁都知道要快,但是,这件事想要办好不容易,前去游说的人选嘛。
“我去!”郑通站了起来,毛遂自荐,楚昭道:“郑世兄只有一个人,一去只能说服一方郡守,我们现在是跟徐狗子争分夺秒,必须要快。”
“信都我去。”姜参站了起来,楚毅之道:“广平我去,阿昭留守。”
广平乃翼州刺使府所在,楚毅之去,危险很大。
第104章 海盗再来
再危险,楚毅之决定要去,又值危急的时刻,楚昭也不劝,而道:“阿兄带上一千部曲,就说怕徐狗子再来偷袭,是以带人以备不时之需。”
哎哟,楚毅之笑了,“行,就这么办,兵……”
“部曲我给阿兄挑。先生和世兄一随随从,我也一并给你们安排了。”楚昭说罢站了起来,楚毅之道:“行,家里的部曲哪些厉害你比我清楚。”
话音刚落,屋里的人齐齐地看身楚毅之,楚毅之一点没有当人哥哥竟然让妹妹练兵的羞愧,乐呵呵地道:“这么能干的妹妹,你们羡慕不来。”
的确的羡慕不来!楚昭已经起身去准备,楚毅之交代道:“渤海之事,但有不决,自寻小娘子。”
这就是把渤海的大权全交了楚昭,没说什么是楚昭能做,什么不能做?
一众县令好想提醒一句,老兄,你妹妹才十一岁,十一岁啊,哪怕她带部曲砍了海盗堆了京观,那也还小是吧。
一方整治,百姓安抚的事,小娘子能懂吗?
正好楚昭回来,已经伸出半只手的县令们,果断地缩了回来。
“人马已经备好,干粮也弄好了,阿兄早去早回。”送人十分干脆啊,广平啊,谁知道徐狗子会不会立刻带兵来把广平拿下,虽然,赶紧的去吧。
“阿娘和你嫂子那里你代我去说,渤海的事,你看好了。”意有所指,楚昭就想到了他们在船上说到的海盗之事,计上心来,楚昭挥手道:“阿兄放心,一定给你看好家。”
楚毅之有心想说让楚昭悠着点,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就这样,楚毅之带了一千部曲走了,很多人都以为渤海空了,尤其是在楚昭有意的宣传下。几个县令听说消息之后,急急的赶来见楚昭。
“小娘子,渤海流言四起,都说郡守大人此去广平将所有的兵力都带去了,若是海盗听闻如此消息,只怕渤海危矣。”渤海郡有三个县令,分别是钟陵县、遥县、茂县。
三位县令,以钟陵县令年龄最大,已经四十岁的年纪,人很瘦,此人的名字很特别,姓乐名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年纪最大,也最是忧国忧民,乐朋急得嘴都长泡了,这会儿巴巴地看着楚昭。
“乐县令稍安勿躁,你担心的无非是海盗上了岸,我们没兵可挡,叫海盗洗劫一场,百姓受难,而令渤海乱起。”楚昭道出乐朋心忧所在,乐朋连连点头,“是啊小娘子,必须让人赶紧把所有的流言压下来。”
“说起流言来,我明明已经命人禁声,可是却越传越烈,似是有人有意为之。”乐朋想起了别一件事,急忙地跟楚昭说。
楚昭点头道:“我知道,因为那些流言就是我让人传的。”
三个县令都傻了眼了,略是年轻,又比较胆大的茂县县令黄亮问道:“小娘子何意?”
“海盗之乱扰渤海多年,与其等他们养精蓄税上岸烧杀抢掠,不如引蛇出动,把他们一网打尽。”楚昭观察过这三位,不管他们有没有本事,至此他们没有跟海盗勾结,所以她的布局,她能够告诉他们,相信有他们的配合,楚昭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可是,郡守大人已经带走了不少的部曲,万一海盗倾巢而出,我们不知海盗的人数,更不知海盗出哪里来,万一寡不敌众,那该如何是好?”乐朋指出问题所在。
楚昭点头道:“乐县令说的这些我都已经想到了,临海之地,我早已设了暗岗,只要海贼上岸,立刻就会有人传信。两岸边,我早已让部曲埋伏等候,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不管他们来了多少,都只有死路一条。”
面对楚昭年轻却显得自信的脸庞,乐朋是害怕的,虽然楚昭杀过不少海盗,但是这次跟上次不一样啊,上次楚家的部曲都在楚昭的手里,这回楚毅之已经带走一千了,一千人呐!万一闹不好,整个渤海都将陷入困境。
“小娘子,郡守大人离开时说过渤海之事由小娘子裁决,可是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小娘子三思,三思啊!”换而言之是不同意楚昭用这样冒险的法子。
“乐县令,你以为到了现在,还是我能控制的吗?”楚昭能理解乐朋为什么不支持,他不知楚昭手中有多少人,而楚昭既是小娘子,又还年幼,上一次楚昭杀了那么多的海盗,在不少人看来,楚昭是歪打正常。
是以,楚昭并没有显露任何领兵打仗的本领,又怎么让人信服呢?
“报,小娘子,海边传来消息,海盗上岸了。”似是应着楚昭的话,一个斥候来报,乐朋腿已经不止地发软。
“海盗来了,海盗来了,怎么办,怎么办?”乐朋急得不了。
楚昭已经站了起来,“几位县令大人在此等候,我会给诸位带回好消息的。”
乐朋呆呆地看向楚昭,楚昭已经走了出去,到了如今,他们除了相信楚昭,又还能如何。
楚昭那端立刻带上渤海仅剩的部曲,火速赶往海边,此时的海边早已是杀声震震,密密麻麻的小船停在岸边,从船上走下来的海盗数之不尽。
一拨一拨的弓箭射上船,那带着火的弓箭更将船点燃了,显未来得及下船的海盗,就那么被活活烧死在船上。
与此同此,一群人从海边冒出来,包抄海盗的退路,将那些海盗杀得片甲不留。
岸上的战况更烈,一身黑衣的部曲们,下刀直逼海盗的要害,一刀一个,海盗的刀砍在他们的身上都让他们避开了,海盗死伤无数,随着楚昭带来的部曲而来,更是达到了顶峰。
“杀,把这些海盗都杀了,杀!”楚昭带人直冲而来,手中的剑一刀一刀地落在海盗的身上,既有远攻,又有包抄,当海盗们回过神来发现中了楚昭的算计时,想要退,船都烧没了。
既无退路,海盗们与楚家的部曲厮杀起来更是不要命。
他们不要命,楚家的部曲又何学舍不得这一条命,厮杀了一天一夜,海盗尽被全歼,所有人都喘着气站在海边上。
“小娘子,海盗都被杀完了!”楚昭后面带来的部曲都是女的,比起那些男人来,她们杀起海盗来也是手起刀落,丝毫不含糊。
“好,大家都看看海盗都断死了没,若是没有的,补上一刀,别被人偷袭了。”楚昭叮嘱一声,各部曲得令检查,有人递给楚昭一壶水,楚昭昂头喝了一口。
“此次大家立下大功,等我阿兄回来,必有重赏。”这些人陪楚昭浴血奋战,楚昭从来不会亏待自己人。
“多谢小娘子!”听到楚昭说要赏,所有部曲都高兴了,哪怕杀了一天一夜的海盗,这会儿的力气都回来了。
人啊,不管做什么,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没盼头。
楚家的人,不管是楚毅之还是楚昭,都是不会叫跟着他们的人吃亏的人,所以,楚毅之楚昭下令让他们干的事,他们都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