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华女帝-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此猜测者皆是聪明人,而且之前来得匆忙,情况没打听清楚,走的时候,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比如,楚毅之的名字,离京的原因,朝中的关系,还有之前没到翼州的所作所为,退流民,夺宁远城。是以皇帝才会不管他还丁忧,父未葬而酌情命他着手接管平原郡。
  再联想楚毅之进平原郡的速度,正式接管平原郡,召县官,拨粮,一桩桩事情,快狠准,更叫县令们心里七上八下的,打定了主意,绝对不能糊弄楚毅之啊。
  而楚毅之在看到离去的县令脸上凝重的神情,总算不亏他快刀斩乱麻,先下手为强,一来就展示手段非凡,让这些人心生惧意。
  如今的平原郡不太平,人都快死光了,楚毅之的时间不多,不可能慢慢收伏这群当官的,但是平原郡的危机,楚毅之必须要解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心生害怕。
  怕了,自然会老老实实的办好他交代的事,楚毅之要的也只是他们办好他要他们办的事。
  打发了县令们,楚毅之命人在平原郡内各地张贴文榜,写清楚了各县在何处发粮救济百姓,先安定民心,此后再从长计议。
  原本已经等死的平原郡百姓们,听到平原郡新来的郡守竟然带了粮食到来,而且公布将所有的粮食都发放给他们时,皆喜极而济,拿了救命粮食的百姓们,纷纷到郡守府门口,叩谢楚毅之。
  楚毅之趁机刷存在感,他还要守孝,若非事情紧急,需得守孝三年方可出仕。所以他这个郡守是当不了多久的,等平阳郡的情况安定了,他就要上折再请丁忧,但是,他和楚昭为何想回翼州,他们回翼州守孝,可不准备在这三年里什么事都不做。
  如今因翼州灾乱,局面被打开了,楚毅之不趁此时收拢人心,那待何时。
  “诸位,灾乱过后,粮食拨下,更要准备明年的粮食。我观天象,这两日必有雨,雨过后,开荒垦土,准备耕耘,只要我们撑过今年,明年必有丰收。”
  楚毅之笑呵呵地说来,给这些原已绝望的百姓注入了希望,他们还能撑过今年,还有明年吗?
  “郡守大人说有雨,真的有雨吗?平原郡已经大半年没有下过一滴雨了,你看到处的花草树木都枯了,会有雨吗?”六月的天,半年没有一点雨,田地都干得开裂了,不是百姓们不愿相信楚毅之,是不敢相信。
  “会的,一定会有,后日,必有大雨。”楚毅之说得分外笃定,这样神棍的模样,叫楚昭看见了,必叫楚昭骂一声好会骗人。
  百姓们听到楚毅之的话,争相而告,新任的郡守大人不仅给他们送来了粮食,还说过两天就要下雨了!
  下雨好,只要能下雨,他们往田里播种,就能再种粮食,这样一来,他们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便一切都好了。
  一时间,死气沉沉的平原郡似是一下子注入了生机,充满了生气。果然两日后,平原郡降大雨,连降五日,原本枯黄的树木逢雨浇灌,慢慢复苏了,平原郡的百姓大喜过望。
  有传言,新任的郡守是他们平原郡的福星,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粮食,还为他们驱走了灾难,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楚毅之见那大雨降落,同样露出了笑容,倒是侍从狐疑地问道:“郎君,你怎么确定平原郡必有大雨呢?”
  “自然是有人告诉我的。”……


第088章 制盐之法

  楚毅之并不会观天象,也不懂测吉凶,但是,他不懂而已,他身边有人懂啊!楚毅之笃定平原郡的大雨,是有人告诉他的,因此,楚毅之才想借这个机会,再狠刷脸一回。
  大雨连绵数日,平原郡很快恢复了一片生机,平原郡的灾难,算是度过了一半。
  因此楚毅之往楚家的旧宅去,见过了留守楚家的族人后,楚毅之当机立断在旧宅买了一处五进的宅子,财大气粗的人,丝毫没有要跟族人抢宅子的意思,以至于楚家的族人见着楚毅之笑脸相迎,开心不矣,楚毅之趁机让他们帮忙布置新宅,立刻马不停啼的赶去接钟氏和楚昭。
  才到驿站,哭声一片,楚毅之皱了眉头,“大郎,大郎你回来了。”
  家仆见到楚毅之,心中的大石算是放下了一半,欢欢喜喜地打招呼,又想到了什么,赶紧拢了那张笑脸,“大郎,二郎和三郎,没了!”
  虽有所猜测,听到证实,楚毅之说不出什么话来,“阿娘和阿昭呢?”
  “娘子跟小娘子都在屋里,得了大郎的信,一应物甚都收拾好了,二郎和三郎的棺木跟在郎君的后头。”家仆事无巨细地回禀,楚毅之点了点头,表示听进去了。
  走上二楼,钟氏和楚昭已经在门口等着,楚毅之拜见,“祖母呢?”
  “在屋里哭呢。你回来了,速去拜见。”钟氏如此吩咐,楚毅之应了一声,楚昭走过去拉了拉楚毅之的衣角,“二郎三郎去了,祖母悲痛欲绝,一夜衰老,阿兄见了勿患怪。”
  楚毅之点头表示知道了,“平原郡的事已经安排妥当,宅子亦买好布置妥当了。”
  “很好!”钟氏亏了楚毅之一句,楚毅之站了起来,“我去看看祖母,若是无事,还是速速起程吧。”
  钟氏点头,楚毅之为平原郡的郡守,这会儿救民于难,必得民心,进了平原郡,才算是回了家,心头的大石才能放下。
  但是,楚太夫人一见到楚毅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作的什么孽啊,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如今更连孙儿都护不住。”
  楚毅之道:“祖母请节哀,父亲和二郎三郎在天有灵,也不会希望看到祖母如此悲痛。”
  “大郎,大郎啊,你可一定要好好的,好好的啊!”楚太夫人抱住楚毅之,哭嚎着,楚昭在隔壁听着,万幸她是小娘子,楚太夫人不曾看重她。
  楚毅之劝说了楚太夫人,最终一行人前往平原郡。楚家的祖籍,并非在平原郡,而是在渤海,但要过渤海,需经平原郡,尤其如今楚毅之更是平原郡的郡守。
  一行入了平原郡,楚毅之并不迟疑地直奔渤海,当路过沿途看着一片大海时,楚昭乐不可支,银子啊,那都是银子啊!
  引得淡定的钟氏都看了楚昭好几回,想不明白楚昭看着海为何如此欢喜。
  海里最多的是什么?盐,盐呐,海水是盐的,海盐是自产的,只要经过加工,就可能生成食用盐,盐是什么,民生之本呐,对比眼下大魏之盐价,楚昭之已经流口水了。
  当初她费尽心思地撺掇楚毅之回来渤海,就是因为渤海靠海,盐可自产,生生不息。这就是等于是无本的买卖啊!
  可惜楚毅之不是渤海的郡守,要不然就更好了。楚昭心思百转,颇是婉惜,不过婉惜过后嘛,楚昭又开始观察四周了。
  她上赶着回渤海,多了去的人巴不得离开渤海,此处近海不错,却是地处偏僻,交通不流通,又因干旱成灾,虽说渤海郡因临海受损最小,人气亦显凋零,一路走来,人好少。
  “族谱可记牢了?虽说我们与本家已然分宗,还是楚家人,而且,留守渤海的楚家人,早已经跟京城脱节了,哪怕他们守住楚家的祭田,祖产,这些也都是他们的,跟我们没有任何的干系。”钟氏一番话,即是提醒楚昭别忘了同脉之情,又点明了强龙不怕地头蛇,楚昭颔首表示明白。
  牛车停下了,帘子被掀起,“娘子,小娘子,到了!”
  钟氏先下,楚昭随后,只看到一群人站在门口,脸上挂满了笑容地地道:“可回来了,可回来了,等你们好久了。”
  夹杂着渤海乡音的雅言,楚昭专心听了一会才听明白了,抹了一把虚汗,说起来真够可怜的,好不容易雅言刚学好,又得要学方言。
  “你是楚章家的吧,我是章字辈的大嫂。”一个五十来岁的妇人,笑容满面地充着钟氏打招呼,皮肤虽有些黑,眼角的皱纹显得比钟氏老了大半不止,却精神饱满,一看就叫人心生亲近。
  “大嫂好!”钟氏笑盈盈地打招呼,楚昭在旁边见礼,“见过大伯母。”
  端是乘巧可爱,这位大嫂本家姓钱,见到楚昭这样的小娘子,眼睛都发亮了,扯过身后两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这,这是我两个孙女,大娘二娘,快见过叔祖母和小姑姑。”
  叔祖母,小姑姑,她这个小姑姑啊,小得货真价实。
  两个小娘子学着楚昭行礼,很是尴尬,楚昭朝她们和善的一笑,笑得两人羞涩地低下了头,钱氏欢欢喜喜地道:“大侄子早早买好了宅子,叫我们帮忙收拾就赶去接你们。不是说太夫人也一起回来了吗?”
  钟氏答道:“阿家悲伤过度,还在车上休息,不愿见客,还请嫂子勿怪。”
  好话钟氏很会说,钱氏一听即丢开了,想到楚毅之为何回乡,脸上的喜色掩了去,“天妒英才,请你们都节哀。”
  刚刚见到族人的欢喜,这会儿嘛,提起逝去的人,当然不能再一副笑脸。
  楚毅之与几个老人,中年在寒暄着,一同进了家门,以后,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了。
  楚昭看到那比京中简陋了许多,甚至有些陈旧的宅子,由衷的欢喜!
  因楚昭一行刚到,懂事的都知道楚毅之还有很多事要做,寒暄完了便打道回府,一行人碰面,楚毅之安顿好了楚太夫人,转头才往钟氏的院里去。
  钟氏的人正在收拢东西,一应摆放,都按钟氏说的弄,楚昭也指挥她的人布置她的小房间,她就住在钟氏旁边的屋里,远远看到楚毅之走来,楚昭迎了上去,“阿兄。”
  楚毅之笑笑,几个月的功夫,楚昭又长大了许多,与楚昭并行走入钟氏的屋子,钟氏反倒指了外头,母子三人一同走到中间的空地,坐在一旁的石桌上。
  “墓地寻好了,如今多了二郎和三郎,你也要安排妥当。”钟氏提醒楚毅之,楚毅之点头道:“父亲最喜二郎和三郎,生前有他们尽孝,死后再有他们相随,必定欢喜。”
  楚涵和楚鸿之死,是他们自找的,担心楚毅之会杀害他们,连药都不肯吃,最终病入膏肓,药石罔灵,再要吃药,已经无用。
  经过是钟氏说的,楚毅之听完之后冷冷一笑,他本无意杀他们,他们要自寻死路,与他无关。想起这么多年,他们拖了他的后腿,死了,倒好!
  泥人都有三分性,更何况楚毅之呢。他帮楚涵楚鸿收拾了那么多年的烂摊子,何尝不是存了利用他们的纨绔刷声誉的打算。最后他们作死,楚毅之趁机发作不再理他们,世人都能理解。
  再到如今他们自寻死路,对于楚毅之来说,他不屑于动手杀他们,他们死了,又何尝不是省了他许多麻烦。
  “平原郡之事?”钟氏提醒,楚毅之现在依然是平原郡的郡守,平原郡的流民,随着楚毅之发粮赈灾,一传十,十传百,如今陆陆续续地归乡,至于其他的灾区,楚毅之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相帮。
  “阿兄还有银子吗?”楚昭非常犀利地问了一个问题,楚毅之刚要回答钟氏,又听到楚昭这扎心的一问,忍不住掐了楚昭的脸,“没有了,所以,把你押箱底的银子给阿兄吧。”
  “不,不,不!”楚昭十分果断地摇头拒绝,开玩笑,都说是押箱底的银子了,再给了楚毅之,她就成了穷光蛋了,必须不能给。
  “你先给阿兄应急,将来阿兄一定十倍还你。”楚毅之朝楚昭借银子,楚昭摇头,“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池,阿兄一心救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