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一侯-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都是简陋的草棚,但是是临时的落脚聚集地,还是成熟的街市分辨很简单,单单看其间追逐玩耍笑闹的孩童就知道。

    孩子们能安心玩乐不担心随时散去,这里已经成了可以当做家的住地。

    越过热闹的街市,来到了官兵文吏所在,官兵的视线很犀利,态度很克制,简单检查了他们的随身物品,询问他们的来历和去处。

    如果只是路过可自行去,如果是想要留下来,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想谋生都要来登记一下领个简单的身份牌子才能进入窦县。

    几个人报了来历选择了谋生,被分别带到了棚子文吏面前,在这里询问记录后拿到一个牌子。

    “要想当民壮,从这里往西去军营,想当杂工,就在外城镇这里转转,官府商家需要用人都会前来招工。”文吏热情的介绍,“还有肚子饿想先吃饱饭就往东走,城门前有粥缸,随便喝。”

    男人们道谢,从这个木架下走过去便再没有关卡了,前方视线里也出现了一座城池,那才是窦县。

    武鸦儿抬起头看着前方:“这不是在剿匪招民壮,这是在屯兵。”

    他抛了着手里的牌子,官兵们查问的简单,文吏们登记的很是详细,再加上这身份牌子,每天进入窦县的人都在官府的掌握中。

    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登记,掌握人数才能知道能有多少兵力,需要多少粮草等等运筹。

    其他人想到所见的古怪,一被提醒也反应过来了。

    “乌鸦,这窦县的官府厉害啊,竟然敢私自屯兵。”一个男人惊讶,“我们抢兵马可没有敢这么大张旗鼓。”

    还以为武鸦儿在振武军做的够大胆,没想到中原腹地的官府更肆无忌惮。

    “这么厉害的官府,知县和官兵怎么可能被杀?”武鸦儿皱眉,“事情有古怪。”

    窦县是最早闹了匪乱的,也是传言中最惨的,知县官兵都被山贼杀了,但站在跟前看半点没有贼乱的惨状,也不像其他路过的那些有山贼作乱的城镇城门紧闭路人惶惶。

    窦县是无比的兴旺。

    一路走过商贩云集,一个地方是否兴旺,商人是第一体现。

    “这样的地方哪里像闹了匪乱。”

    “闹了匪乱的地方怎么会吸引这么多人来?”

    男人们议论。

    “是因为有饭吃。”武鸦儿低声道,“有工做,就有饭吃,有饭吃才能活,人都想活着,还有比这个更吸引人的吗?”

    “说城门还有粥,随便喝。”另一个男人说道,抬眼看去,发出啊的一声,“不会是那个东西吧!”

    什么东西?大家抬眼看去,冬日的薄雾散去,城门前一口丈高的大缸出现在视线里,恍若一座小山。

    山下有长长的队伍,围绕着大缸恍若搬运食物的蚂蚁。

    每只蚂蚁从缸边离开都捧着一只碗,碗里是香喷喷的粥。

    一个男人探身将脸放在粥前,没有在其中看到自己大脸的倒影,闻到了除了粥香外的肉香。

    “竟然是肉粥!”他大喊。

    被这个草莽野汉拦住捧着碗的小童吓的脸苍白,但没有大哭,更没有扔下碗跑,而是咬着牙大喊:“你要是敢抢我的粥,会被抓住收回身份牌赶出窦县。”

    旁边的人听到了没有躲避怕事涌上来。

    “不要犯傻。”

    “饿了就去领粥。”

    “偷抢一次吃饱,被抓住赶走,可就再也吃不饱了。”

    被误会的男人没有辩解也没有大喊大叫,好奇的追问:“这粥里还有肉啊?”

    是因为这个啊,话题转移气氛就缓和下来,小童抱着碗趁机跑开了,有年长者客气的指点:“你们刚来的吧,运气好,今天是骨头汤煮的粥。”

    男人哈的一声:“快去抢。”

    年长者拦住他:“不用抢不用急,每个人都能吃上,不会被吃光的,这粥缸日夜不停永远不空。”

    男人瞪圆了眼:“永远不空!你们窦县官府是挖到聚宝盆了?”

    竟然敢说出这种大话,那煮的不是粥,是钱!

    “这个不是官府做的,这是武少夫人仁善之举。”年长者笑道,“原来官府只在军营设了粥缸,让那些民壮的家人享用,是武少夫人看天寒地冻又有很多投奔来的民众可怜,所以在城门也设立了粥缸,让人人都随时能喝上一碗热粥,不饿肚子。”

    “每五日还有一次肉粥呢。”一旁有人端着自己的碗呼噜噜的喝,扁扁嘴,“我还要再去喝一碗。”

    男人的眼瞪的更圆:“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不管是谁都能喝?有些人家中有米也来喝岂不是浪费?”

    “武少夫人说,粥只要喝到肚子里就不是浪费。”旁边有人鄙视这个吝啬的乡下人,“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能喝,喝多少都没关系。”

    “当然,主簿大人让每人只能拿一个碗且喝完了重新排队再取。”有人插话,“武少夫人仁善,也还是要有规矩的。”

    “武少夫人是什么人?”一直安静在后帽子低垂的武鸦儿问。

    四周的捧着粥的人们争先恐后要回答,但城门这边响起了喧哗,远处的人也都向这边跑来。

    “武少夫人出来了。”

    人们如潮水般向城门涌去,武鸦儿等人恍若被水冲击的石头,他们纹丝不动,向人群跑去的方向看去,城墙上有一群人走出来,一群官吏拥簇着一个黑斗篷大帽子的小女子,小女子身边有年轻的男人撑着一把黑伞。

    “这人怎么晴天白日打个黑伞跟鬼似的。”一个男人吓了一跳,忍不住喊。

    “这是武少夫人!不要乱说。”向前涌去的路人激动的反驳,“武少夫人让我们吃饱饭,还请我们喝酒,跟神仙一样仁善。”

    男人撇嘴:“这武少夫人是什么神仙啊?”

    路人转头看这个闭塞的乡下人:“武少夫人是振武军武鸦儿武都将的妻子。”

    一直压低帽子的武鸦儿抬起头。

    谁的妻子?

第九十九章 望门楼

    武鸦儿抬头望城门楼上。

    城门上裹着厚斗篷的女子在一群年龄不等官服威严的男人们被衬托的更加娇小。

    遮住头脸的打扮和撑在头顶的黑伞,在人群泱泱和青天白日下鬼气森森。

    但四周的官员们神态恭敬,城门前的民众热切,恍若见到了神仙下凡。

    武鸦儿的妻子?

    胳膊被人捅了捅,武鸦儿收回视线看身边,身边的男人们憋得脸色通红。

    当路人说出那神仙的来历后,男人们惊骇失声要喊要问,武鸦儿及时制止让他们闭嘴。

    路人已经跑过,没有人再提及城门上的女子身份,似乎这是天下应该人人皆知的。

    所有人对那女子发出欢呼:“少夫人,少夫人。”

    喧嚣在城门前如浪涌涌。

    武鸦儿对男人们示意可以说话了。

    “是不是?真的是吗?”

    “是你的媳妇吗?”

    “婶子还活着?婶子她们还活着!”

    “鸦儿,鸦儿,鸦儿。”

    男人们的询问立刻将武鸦儿淹没,急的问不出来话的则干脆只喊武鸦儿的名字。

    武鸦儿神情和声音都依旧平静,一一回答:“不知道,我没有见过雀儿,至于她们是不是还活着。。。。。”

    他薄唇抿了抿。

    情感上他当然希望这样,但理智告诉他,能征善战的兵丁都死了,掠入山贼窝中的两个女人怎么活下来?

    “我们再打听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虽然他的心已经飞到城墙,抓住那女子的双肩,问她是雀儿?问她娘怎么样?问她娘在哪里。

    武鸦儿收回视线带着男人们将这片喧嚣的浪潮背在身后。

    李明楼低头看城门下。

    人群涌涌男女老少神情欢悦,远处有人闻讯涌来的,也有人向后远处退去,有来有去鲜活灵动。

    主簿也在看城门下,被这么多人欢呼没有欣喜,当然并不是因为民众们欢迎的是这个小女子。

    他抬手擦了擦额头:“少夫人,人比前些时候又多了啊。”

    这些人几乎都不是窦县的民众,他们的欢呼乡音杂乱,主簿为官这么多年,乞丐流民逃荒常见,但这么多还是第一次见。

    他感觉整个大夏的流民都来到窦县了。

    大夏这般盛世大国,也就这么多流民吧。

    李明楼摇摇头:“不多啊。”

    窦县还是太小了。

    她向前走了几步,看到她走出来城门下的民众更加开心,有老者小童忍不住手舞足蹈,将手里还没喝完的肉粥举起,喊声拉长吟唱。

    “肉粥啊,是肉粥啊。”

    “冬天里,我们喝肉粥啊。”

    只吃粥饿不死,但没有肉腥就养不了力气,军营保证肉食供应,多余的一些骨头便给了这边。

    一碗肉粥而已,李明楼不由笑了,这么简单就能开心真好。

    她转头对身旁撑伞的方二说话,错后的一步的主簿看到了,心里一跳忙上前,但还是晚了一步,方二已经看向城门下,男人声音力大传开:“少夫人邀大家共饮酒。”

    城门下瞬时掀起更大的欢呼,还有一些人高举着手。

    “少夫人,我有酒。”

    “少夫人,我带来了京城的好酒啊。”

    “少夫人,我们有新的酒缸,更高更大。”

    这是各处奔来的货商们,守在窦县处处有生意啊,尤其是武少夫人的大生意。

    这些生意事李明楼是不管的,她只吩咐要什么,怎么做自有人去做,方二对跟随的护卫吩咐一声,护卫转身就离开了。

    主簿一把抓住李明楼的胳膊,顾不得男女之别,他的年纪足够做这位少夫人的祖父了,孩子不懂事,长辈不能不说话:“少夫人,不能这样。”

    李明楼很尊重长辈,问:“为什么?”

    主簿道:“买酒比买粮贵,不如多买粮。”

    李明楼放心了:“粮也要买的,大人放心。”

    简直难以沟通啊,主簿抓着她不放:“少夫人,这样做引来的人会更多。”

    她就是为了这个,李明楼笑了笑没有说话。

    “少夫人。”主簿加重手上和声音的力气,“人太多,窦县养不起。”

    这个小女子太富贵难,不知道流民饥民的可怕,要知道有流民灾民投奔时,官府很多时候都会驱赶。

    史书以及大夏过往的事迹不说,眼前其他地方闹匪乱,那些县城就阻止乡下的百姓前来投奔呢。

    流民是一地纷乱之源。

    李明楼反握住主簿的胳膊,小女子的语气些许沧桑:“大人,不是县养人,是人养城,养国啊。”

    什么?主簿一愣。

    李明楼看城门下陷入欢乐中的民众:“而且,他们也不是都要我们养的,他们能自己养自己。”

    现在窦县有很多事要做,货商云集看守搬运货物,官府建房修路,窦县城中本来的商铺生意也都比以往繁茂,人手紧缺,都需要人来做。

    李明楼这粥缸也招收了不少流民来熬粥烧火看缸维持秩序,不用给钱管饭就可以了。

    吃饱了饭,有了房住,将来遇到贼兵攻打,这些流民会为了保住一碗饭一间房而舍命。

    “他们付出的,与给他们的微不足道。”李明楼道。

    似乎很有道理但又哪里怪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