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家大族最初往往是起源于“家庭”。一开始的时候,家庭非常小,只有几个人,但是经过若干代的繁衍生息,这种原本很小的家庭慢慢变的庞大起来,而且聚集在一起居住,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族”。此时的“族”,还不能算是世家大族,还仅仅是具有了雏形。
接着,由于战争或者其它因素,这个“族”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栋梁之才,进入国家权力层,把持国家重要职位。而这些部分人本着“举贤不避亲”的原则,大力吸收本族之人进入国家政权,长久下来,整个国家政权中就充斥着该族的人。
于是,世家大族就形成了。
特别是在晋末南北朝时代,世家发展越来越强大。如北朝的东西魏、北周、北齐、大隋,南朝的宋齐梁陈,这一个个的王朝,最后几乎都是倒在了世家中中更强大的门阀手中。~当门阀势力达到顶点无人可制时。往往他们就篡前朝自立。几百年的南北朝王朝交替莫不如此。
在晋末南北朝时代,在地方上,他们占有大量田地和奴婢,施行“庄园”制经济发展方式,而且每个庄园里都有自己的**武装,少则几百,多则上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王国。而庄园主就如同是皇帝,对庄园里的事务具有绝对的权威。网高品质更新而更狠的是,他们竟然不用交税。收入完全归自己所有。
在政治上,这群人制订了各色各样、花样繁多的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和法律。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世袭制”。不但爵位世袭,就是军职,刺史等文武官职也通通都能世袭。
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传统四大家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到了南方,则有王、谢、朱、张、顾、陆等大姓。
由于常年战乱,一部分家族逐渐衰落了,而另一部分家族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兴盛起来。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洗礼,很多世家大族为避战乱都跑到了南方,与南方的土著大族融合。就这样,北方的世家大族势力逐渐衰落了。而南方要相对和平稳定一些,所以对于世家大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再加上南朝的几个政权都对他们特别的优待,因此南方的世家大族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更加兴盛。
而且由于这些世家大族都是一个个的**王国。和中央政权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利益往来。所以。他们内心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国家观念,很少关注国家大事。也正因为有这种心理,当年隋朝进攻南陈,他们表现冷漠,真正做到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这群人眼里,任何政权都是一样的,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要能保证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就行了。
所谓盛极必耍,任何事物都一样。世家到了隋朝统一了南北之后。也开始不可避免的衰弱。杨坚本身也是门阀出身,篡位建朝。当然对于这些同样的门阀世家十分警惕,特别是灭了陈朝之后,他第一个对付的就是与隋朝统治集团关陇集团没什么关系的江南世家。
杨坚的做法很简单,先是出台许多严厉政策,将这些高高在上多年的世家逼反了一大半。然后早等候好的军队开到南方,凡造反的通通干掉。一番血腥清洗之后。江南世家死伤无数,老实了。
这个时候,杨坚打完了大棒,又开始给甜枣。对剩余的世家进行安抚,把本来过于严厉的政策。又修改了许多。哪此几番变动,江南的世家势力已经被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全都老实了。
陈克复最开始知道当年南方造反之事的时候,还是毛喜告诉他的。那时毛喜告诉他,江南世家们造反,是因为他们心怀故陈,不满隋朝,于是造反,打算克复陈朝。当时还是少年的陈克复听完后,还觉得很激动,感觉这些江南世家们真是忠义之臣啊,怪不得都说衣冠南渡,继承了汉室衣冠呢。
后来他在辽东征战,又一次接触到了江南世家。那时他得到的答案是,杨坚因要在江南推行均田制,惹到了世家们的利益,所以世家们才反。而杨坚因轻视了江南世家们的实力,所以才会弄的江南尽反,损失惨重。那个时候,他觉得原来一向政治手腕无双的杨广,与开隋三驾马车的高颖、李德林,苏威三名相,原来也有搞砸的时候。
不过当他收复河北大部份地区,并因缺粮,四处谋划,最后把主意打到了世家身上时,他突然明白。原来他以前所知道的江南叛乱的原因都是表象,真正的原因就是杨坚是个老狐狸,江南的反叛都是他一手导演的。
就如现在一般,坐在殿中,陈克复安静的听着调查司对河北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大型寺庙道观的监视报告。听到李忘生没有感情的语气告诉他,如果再不对世家豪强们进行安抚,这些河北的世家豪强、甚至原先的官僚们,就有可能会在近期作乱之时,陈克复非但没有半点惊讶之色。
相反的,听到世家们终于沉不住气,开始不断的在串连,密谋之时,他反而露出了一丝微笑。
“殿下,调查司已经掌握了大半分正密谋串连的世家、豪强、及原官员们的名单。另外,河北有不少大寺庙也有些隐隐燥动,目前我们已经派出了大量人手监视他们。我请求出去警察司出动人马抓捕他们,不然,再等下去,只怕到时乱势一起,会控制不住。”
调查司的对内监察权很大,所有人都在他们的监察范围之内,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不过相应的,他们只有监视督察权,却没有抓捕、审讯权。不过他们得到了什么证据,他们也无权抓人,必须上报,最后由警察司根本他们的证据抓捕、审讯。
陈克复摇了摇头,淡然道,“人手如有不够,我可以给你手令,让宪兵司与破军讲武堂的学员中抽调人手给你,增加监察力量。但是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打草惊蛇。”
李忘生目光中有些疑惑,但依然没有半分犹豫的点头:“属于遵命!”
“好,随时把监察情况向我汇报既可,去吧。”
“属下告退!”
等李忘生走后,陈克复嘴角的微笑已经变成了一丝残酷的冷笑。
这次向世家豪强们平价买粮,不过是一个契机罢了。事实上,自陈克复进入河北之后,他就已经一直在打这些世家豪强们的主意了。辽东是平定了高句丽后由移民与一些原住民组成,这个才只有几年时间的广大地方,还没有世家豪强的出现。所以辽东军当初对辽东的管理与统治十分顺手,但是入了河北之后,他却敏感的查觉,河北虽然归顺于他,他也调动任何了各地的新官职。但是那些世家豪强,却十分的强大,隐隐有土皇帝的感觉。
他们兼并土地,拥有大量的田庄,甚至隐匿了大量的佃农。既减少了朝廷税收,又隐匿了人口,更兼他们有钱有粮有人,更有武器器械,完全就是动乱隐患。
陈克复当然不允许这群人的存在,可要是强来,却也不行。思来想去,最后陈克复干脆借助这次借粮,准备直接把这些人逼反,到时就和当年杨坚一样。先逼反,再狠狠的镇压。等到把大部份世家豪强消灭之后,再来安抚,如此一来,世家豪强可除,地方可重归朝廷。
而他,不但可以借着平乱,师出有名,也能把这些世家豪强的庄园土地奴仆通通收回。甚至最后,地方的百姓还不会有人同情那些世家豪强,站到他们那一边去。
就如春秋战国时晋国有位国君对付他弟弟一般,明明恨他弟弟入骨,可却是从来有求必应,最后把弟弟的**养的再难填平,引得他走上谋反之乱,然后国君名正言顺,仁至义尽的把他弟弟杀了。还赢得上下称赞,人人说他仁至义尽。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这就是陈克复的计划,引蛇出洞,最后再来一招雷霆万钧,再最后,扔两棵甜枣,即铲除了世家豪强,又不失民心,一举数得。
现在一切都已经准备好,就等着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河北世家豪强们跳起来表演了。(未完待续)
隋末548_第548章河北内乱更新完毕!
第549章 改元共和
北方连续下了几场雪之后,大业十一年也终于要走到了尽头。
按照朝廷颁发的诏书,过完这个寒冷的腊月,明年朝廷就要改元共和,是为共和元年。对于百姓来说,改元不改元倒没多大关系,但是看到多灾多难的大业终于要过去,百姓们还是心头感到一阵轻松。''
大业终于远去,虽然共和这个年号他们并不太明白,不过也有穷经文士,向人解释说,共和始于周朝。道西周之时,周历王暴虐侈傲,宠幸佞臣,滥杀无辜。国人对厉王不满“谤王”而周历王却让人监视全国,有谤王者杀。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这句名言就是大臣召穆公的劝谏。厉王仍不听。经过三年,国人愤而起义,攻袭厉王,厉王出逃。厉王出奔后1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号为共和。共和元年(前凹门,为中国古史有确切纪年之始。共和十四年,至周历王死,太子继位才改元。
也有人说,因周王逃后,国家是由诸侯所推之共伯和代天子事,所以年号共和。
不论是召穆公与周定公的共和执政,还是共伯和的代天子事,都是以臣代天子执政。于是河北诸多文人,都暗中猜测,朝廷改元共和,定然也是因自己代天子行事。而且立共和为年号,无疑是向天下隐晦的宣示着这一点。
不过大业也罢,共和也好,百姓却也是管不了这些。
眼看已经到了腊月,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临,虽然说这一年百姓的生活依然水深火热,但是河北的百姓比起往年来,却是又已经不知好了多少倍。
特别是自陈王入关以来,迎太子继位,建北京朝廷。平定河北乱局,剿灭各地盗匪,地方官府重新恢复,百姓们也终于不必四处流离。
再没有人饿死在道边田野,也没有人在冻死寒夜。
不但如此,经过这段时间的忙活,河北北部的这些百姓们,人人都重又回到了乡里,重新均田分地,那实打实的田地到手,虽然还是一片荒芜,等着来年的耕种,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了地,就有了一切。
虽然朝廷还在打仗,可却不再强拉他们从军,也不再来收缴他们最后的一点粮食,强拉他们去运粮服徭役。虽然听说朝廷也缺粮,可是天天都不能吃到混搭着野菜鱼虾的稀饭充饥,每天晚上在寒夜中,能睡在重新搭建起来的小屋中过夜,这对他们来说,生活重又充满了奔头,菜sè的面庞上,展lu出了久违的笑容。
刘炭头是一个刚刚三十出头的汉子,长的如传说中的昆仑奴一般的黑。刘炭头打小就是一个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才长大。**岁开始,他就靠每天上山打柴维持生活,等到十几岁时,他开始在山上打柴自己烧炭卖。从十余岁,烧到了快三十岁,大家也早忘记了他的本名,人人叫他刘炭头。
刘炭头早年因府兵不足,被征参加过三次征辽,每次都是大难不死。可打了几年仗,除了身上留下的无数刀疤剑痕,他什么也没得到。既没有得到上司赏识,提拨个伙长队副,也没有因作战勇给予财物赏赐。他没有如现在辽东军的那些弟兄们的命好,鼻年他不是陈破军的部下,也没有留在辽东。
他碰上的上司,是个贪冒手下军功,克制部下赏赐的世族出身军官。在他的手下吃粮,能活着回来已经是命大了。从辽东回来后,他的军功赏赐都被上司领了,而一身伤痕的他则被清出了队伍,也许这算的上是那上司唯一对他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