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邑岂可不免?于是挽留不去,为丰求情。
大皇帝刘邦此时,又显出了他的本色。
“丰邑是我出生地地方,我也极不能忘。可当初我最困难的时候,丰邑父老竟然和雍齿一起,背叛了我,所以我才不免!”与当初告诉太上皇,为何不封刘信为候,一样言辞凿凿,唯大英雄能本色。
父老求之再三,刘邦方才下令,免丰邑赋役,同沛邑。车驾这才西行而去。
然而,这一次的狂欢,却让皇帝突然得起了病来。
刘邦一生命硬,受过的轻伤不计其数,重伤也有十余次,但一旦养好,就再也不曾发作。但这一次却不同,这病来得突兀暴烈,不数日间,皇帝竟然气息奄奄了起来。
留守洛阳的吕后听说刘邦病重,急忙把带来的良医派去,替刘邦治病。
那医生详细诊断后,告诉刘邦说病可治,谁知刘邦却说:“老子提三尺剑而取天下,老子的命,乃是上天注定的,治之何益!”赐之五十金,却不用他的药方。
或许皇帝说的竟是真地,汉十二年三月,过了洛阳后,皇帝的病竟然一天天的好了起来,等到了长安,竟然还能接见群臣了!
然而这一次,终归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汉十二年四月,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终于在长乐宫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二岁,谥高皇帝,世称汉高祖。
同月,皇太子在未央宫即位,这便是史上有名的“大汉盛世”开创者,被后世尊为“大皇帝”的大汉帝国第二任皇帝刘盈了。
第五卷 盛世 第一章 大婚
 更新时间:2008…9…21 0:43:29 本章字数:3688
然尚是正月,却仿佛一夜之间,被春风催开了天地间朵,到处张灯结彩,就连大汉国百姓的脸上,也都多了一份洋洋的喜气。
“嗨,我说大嫂子,你怎么把出嫁时压箱底的绸布,都拿出来扎了花儿呢?”槐里城外,一个村妇正笑问邻人道。
“我说他二姑,你不也把给丫头过节时准备的花头绳,也都拿来拴了彩蛋了么?”那被问到的妇人笑着说道。
“我说爷爷,你都七十多了,还真舞得动这狮子头?”一个年青小伙子对于爷爷抢了自己舞狮头的权利,很是不满,大声问道。
“什么?舞不动?你小子,爷爷舞狮子头的时候,你爹爹都还没出生呢!”老爷子耳朵有些背,依老卖老的骂着,一把将孙子推开,自己夺过了狮子头。
汉十五年正月初八,正是黄道吉日,整个大汉国里,就仿佛沸腾了一般。从长安到东海,从南越到北燕,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甚至,就连远在海外的属国扶桑、新齐、沧海诸国,国王也都率群臣往着长安的方向朝拜,以示敬贺之意。
这一切,不为别的,只因为汉十五年正月初八,正是大皇帝刘盈的大婚之日,所以天下臣民,才如此欢欣鼓舞。
和前代的皇帝都不一样,汉十二年,高皇帝驾崩之后,大皇帝灵前即位后,当即下诏天下曰:自古帝王即位。即行改元,重新纪年,天下臣民颇为不便。朕以薄德,掌高皇帝之天下,不敢改元以自纪,即以高皇帝之年为永续。用我大汉纪元。凡我子孙,不得妄行改元,即以汉之年为纪,著为永例,钦此!
大汉臣民都知道,自己这个新皇帝是个有本事、敢创新地人物,却谁也没想到,他一上来就是如此大手笔:直接废除了千年来。皇帝个个改元的历史!
诏书的意思很明白,从此之后,都以汉高祖刘邦开创汉国开始为大汉纪元之始,刘盈汉十二年继任,不再改元,则下一年就是汉十三年,汉十四年,直到汉万万年。
对于刘常满来说,这道诏书实在是极为顺理成章之事,以前看历史上的事情时。最讨厌的就是中国的纪年方式,每一任皇帝——哪怕上台后只活了两三年,就得重新纪一次年,更有甚者,一个皇帝改元好几次地都有,搞得人头晕目眩。白白的给了那些靠故纸堆骗钱花的人不少材料。
所以登基伊始,刘常满就直接下诏,要改用大汉纪年,从汉元年开始纪年,不再更改年号,所有刘氏子孙,只用大汉纪年便可。
颁布诏书的时候,刘常满本来还以为自己更动这沿用了千余年的传统。会遭到群臣的抵制——群臣要是抵制起来,皇帝其实很难办成事情,这一点刘常满早就领教过了。
不过诏书写好后,刘常满却发现。群臣中没有一个人出来提反对意见的。他也曾很奇怪的问过范,范一句话就给他说清楚了:“想怎么纪元,本来就是皇帝说了算地事儿,谁还敢来管你这事儿?”
不过范的话也只说了一个方面,刘常满知道得很清楚。真正采用帝制的时候,到这个时候,唯有秦始皇帝、秦二世、刘邦三人,秦朝不足为训,而对于汉朝群臣来说,刘邦实在是太随便了,群臣又都深知他的底细,根本不象个皇帝。
所以,规范帝制模式下的一系列行为准则的任务,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刘常满的身上。正因为如此,他的所有命令,都会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
想明了这一点后,刘常满觉得,自己坐地这个宝座,简直就跟挑在身上的重担一般,沉甸甸的。
就说高皇帝去世后的“守制”吧,刘常满想了想,便仍按照古制,为父亲守孝三年。在这三年期间,不宴乐,不饮酒,不婚配。
据说,圣人所以让为父母的丧事守孝三年,乃是因为子女出生之后,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视线自行活动。
对于孝道,刘常满是本能地要去遵守。何况,有了孝心,这个以感恩心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打基础,这人世间的坏事恶事,怕不要少了许多?
不过这么一来,可就苦了萧和吕云两个女孩。
刘常满身为太子时,就已经和同岁的萧订婚,而他的表妹吕云,从小就崇拜这个表哥,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之交。等年龄大些之后,吕雉便撺掇吕老太公,由老太公出面和刘老太公、刘邦说知,要将吕云嫁给刘盈。
虽说太子妃的名位已经订下,但刘常满明摆着是要做皇帝的人,就算是作妾,那也是“婕妤”、“贵人”级别的,何况这两个孩
就好?刘老太公自然是满口答应,刘邦也就没好推托
这么一来,连上早就和刘常满在一起地范,刘常满身为太子时,就已经订下了三个女子,不过吕雉还是不满意,时不时的要再兴起念头,给刘常满再寻上十个八个的,好让自己更加的孙子孙女满堂跑,吓得刘常满敬谢不敏。
本来刘常满十七岁成年地时候,就准备要娶萧和吕云过门的。但当时刘乐尚未出嫁,刘肥也没娶亲,刘常满不忍在哥哥姐姐之前,就想先等一年再说。
谁知这一等可好,先是刘太公去世,好不容易守过一年的孝,把刘太公葬了,又把刘乐嫁了,刘肥等人封成王位不久,刘常满就去征讨布了。
等征讨过布回来,刚刚接手国政,刘邦便也大风一曲之后,撒后归天了!刘盈又替阿爹守了三年。
这么一来二去的,大皇帝刘盈,足足到了二十二岁,这才娶这三个订婚好几年的女子过门。
范还好点,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和刘乐刘常满混在一起。两人都是少年男女,又情愫早生,所以虽然没有走那个过场,但两人早就悄悄的把该做的事情给做了。
倒是萧,自从刘乐出嫁后,萧也大了,又订了婚,和刘常满偶尔见上一面,还是随母亲去拜见皇后的时候。与刘常满话都说得少,更别提其他的了。
吕云稍好点,比较是吕后的侄女,还能经常进宫走动走动,但刘常满心里却总有一个疙瘩解不开:这毕竟***是近亲呀!到时候生出来个傻瓜怪胎咋办?所以和吕云之间,反倒没有小时候那么亲近了。
对于刘常满守制三年,吕雉其实颇有微词。

圣人之言,一般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圣人之意罢了。刘邦和吕雉都算是小户出身,对于丰沛单父一带来说,父母亲丧,并不影响子女婚配,最多守过一年之后,便可以去坟上祭奠一番,告诉父母亲儿女婚配之事,就算尽了礼了。
毕竟怎么说呢,这婚配乃是喜事,父母亲就是在地下,也是高兴的嘛。
所以吕雉很反对刘常满为刘邦守孝三年,耽误了自己抱孙子,不过见儿子执意如此,想到将来自己若是死了,也能享受这个待遇,吕雉倒也没说什么。
这三年的孝期,吕云来说,倒算不得什么。她毕竟比刘常满还小上两岁,再加上素来个性爽朗,还能借着去给姑父拜灵的机会,多见见表哥。但对于萧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
在汉代,女子十五岁就可以出嫁了,二十岁再出嫁,其实年龄已经不算小了。可萧从十五岁订亲,生生等到了二十二岁,这才嫁出!
不过幸好,订亲的时候,她的身份不过是太子妃,如今一出嫁,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倒也抵得过这个损失了。
自己的这位夫君,不但是天下至尊,更是天下百姓极为崇拜的明君,每每想到这一点,萧的心里,就腾腾的跳个不停。
皇帝大婚,照例是要在未央宫的正殿里举行典礼的。
能与皇帝交拜天地的,当然只有皇后一人,而象吕云、范,只能在帝后交拜之后,再盈盈出殿,由皇帝、太后发给宝册文符。
“好妹妹,这几年见你见得最少了,来,让我看看!”回了内殿,萧害羞,扭头不语。刘常满却是嘻皮笑脸惯了,凑过身来,便要扳她的身子过来说话。
“皇上,如今你也是天下之君了,怎么还是这幅嘴脸,也不怕别人看到笑话……”见萧始终不肯扭过头来,刘常满便在旁边打躬作揖,终于逗得萧忍不住笑了出来。
“好妹妹,什么人君不人君的!这不是你和姐姐一起,拧我的时候了?”刘常满见萧终于肯扭过头来,一把捉住了她的小手说道。
“我看,今天晚上,你还是去云妹妹那里吧,她最小,你得多疼她些才是……”见刘常满扎煞着手便要来宽衣解带,萧又不禁害羞起来。
见萧大了几岁,竟然更加害羞了,刘常满大感有趣,不由逗起她来:“那哪儿成呢,你怎么说也是皇后呢,要不这样,我让内侍去把她请来,今天晚上我们三个睡在一起如何?”
“皇上!”萧信以为真,不禁大羞,转脸见刘常满嘻皮笑脸的,才知道他是说笑。
“呵呵,怕了吧?不过呢,日后有咱们三个,不,还不姐姐咱俩四个睡一起的时候呢……”刘常满笑着吹灭了喜烛。
第五卷 盛世 第二章 新丞相
 更新时间:2008…9…21 0:43:29 本章字数:3543
于大汉国皇后萧来说,汉十五年是个有喜有悲的年终于熬成正果,嫁入皇家,成了天下之母,悲的是汉十五年八月,她的父亲,大汉国丞相萧何因年纪老迈,因病逝世了。
贵为皇后,萧自然没法回家替父亲守孝,只能在出殡那天,和皇帝一起,回到相府替父亲送丧,平日在宫里时,也穿上素衣,以示哀思罢了。
不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皇后哀思尚未消失,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摆在了大汉国君臣的面前:该再挑谁来做丞相呢?
丞相乃是三公之首,职官之最,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也。
和后世的朝代贬抑相权不同,在汉朝能够做到丞相,那是真正的“位极人臣”。基本上在汉朝,全国的事务除了特别重大的皇帝过问一下,其余的都归丞相处置,皇帝和丞相之间,更象今天的董事长和CEO之间的关系。
当然,对于极有知人之明,又有自知之明的高皇帝刘邦来说,采用这个方案是绝对正确的。他以一个泥腿子身份,做到了大汉国的皇帝,却依然对处理那些庶务没什么兴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