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臣-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宁王谋反一事,尚且不知真假,切不可忙于定性,如果传言有假,那对宗室皇亲不好交待,还须小心处理啊。”杨廷和恭敬答道,费话一大堆,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那依杨卿之意,该如何处理?”正德懒得再计较那么多了,听了这么久已经有些厌烦了,还是赶快把事情处事完毕,好回豹房嬉戏玩耍。
  “皇上效仿宣德皇帝之例,可派遣几位忠诚可信之臣,告诫宁王一番,如是宁王并无谋逆之心,到时再加以赏赐,再做补偿即可。”杨廷和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当年宣德皇帝的叔父汉王朱高煦公开反叛时,宣德皇帝率领一支军队去把他的暴动镇压下去,朱高煦没有挣扎就投降了,而宣德皇帝也饶了他的命,这件事赵王朱高燧也牵连其中,但没有采取的行动,宣德皇帝便把不利于赵王的证据命人交给了他,作为对赵王未来罪行的一种警告,并没有打算追究他的责任。
  杨廷和的建议是让正德皇帝像处置赵王朱高燧那样处置宁王,可以派几个高级官员和皇亲去告诫宁王,并且夺去宁王的护卫,如果宁王真的没有谋反之心,那就不用大动干戈了,这对朝廷和宁王来说都是件好事。
  “杨卿之言,甚合朕意,事情就这么办吧。”正德一听觉得有理,也不再磨磨蹭蹭了,直接下令道,片刻之后,杨廷和把圣旨写完了,当廷朗诵一遍,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叔祖在宗室,属望尊重,朝臣礼待有加。但道路流传,不无可疑。过去府中典宝副阎顺等赴京奏你不法,朕未轻信。近来言官亦相继奏你势将图谋不轨。廷臣皆说,事关国家大计,宜从长计议,不可掉以轻心。
  朕念至亲,且不深究。然而,隐忍不言,互相怀疑,非两全之道。往日,我宣宗皇帝,因赵府烦言,特遣驸马袁容等人奉旨前往劝诫,即翻然改悔,献还护卫,至永亨富贵。今遣使致书奉告,可仿此意。今你献还护卫和屯田,归还所夺官民田土,遣散贼党,朕亦俯从宽典,并不深究。此朕至情。”
  正德看过之后,觉得没什么大问题,拿过玉玺用力一盖,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也不理会内阁学士和江彬的暗暗兴奋及钱宁等人的惊恐,摆驾回宫到豹房享乐了。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序幕
 更新时间:2009…6…19 11:38:53 本章字数:2748
  江西南昌宁王府
  宁王很高兴,不只是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还由于他接到了湖广安陆传回来的消息,还有的是,前些时候接到钱宁的通知,知道正德皇帝已经答应批准他的请求,允许他的长子参与太庙的献祭,并且写在诏书上了,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依照惯例诏书是专用于与监国联系的,如果没有太子,监国就代皇帝行事,如此,如果皇帝去世,宁王就将被召到京城执政,如果正德皇帝一出什么意外,那么宁王朝思暮想的大事可成,眼看胜利就在前方了,宁王怎么能不高兴。
  “恭贺王爷,筹谋已久的大事成功在望,又逢此吉日,可见王爷果真是天命之人,福有双至鸿福齐天啊。”李士实在一旁小心翼翼的奉承道。
  “呵呵,事情尚未成功,不要有此轻慢之心,古今成就大事者,越到最后紧要关头,越要小心谨慎,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孤也不得不小心行事啊。”宁王板着脸教训道,但早已压不住心中的狂喜,笑意盈面了。
  “那是那是,小心使得万年船,王爷英明啊。”李士实知道宁王心口不一,心中恨不得自己再多拍几个马屁呢。
  “李道长呢?孤有今日之势全赖李道长当日的指点,今天是孤吉庆之日,为何不见李道长的踪影?莫非是你们怠慢了他?”宁王有些不悦道,他知道手下人都是面和心不和,经常争宠暗战,但是这也是宁王乐于见到的,哪个上位者都不希望手下紧抱成一团,这样不好控制,帝王心术权衡之道说的就是这个了。
  李士实有些嫉妒李静心,但是他也知道李静心在宁王心中的地位,当年就是李静心率先说宁王有真龙之命,南昌有天子之气,宁王这才产生了夺位的念头,也多亏李静心的那一番话,不然自己不过是一个在街头混饭吃的落魄举人罢了,哪有今天的地位。
  “李仙长从安陆回来后,这些天一直在静修,得知王爷的诞辰将近,打算为王爷举行一场祈福仪式,如今正在准备呢。”李士实解释道。
  “李道长有此心意,孤就拭目以待了。”宁王笑道。
  宁王府这时是宾客云集,江西界面上有权有势的人物来来齐了,寿宴摆设尽显奢侈豪华,张灯结彩大红蜡烛更是把厅堂照耀得金碧辉煌,宁王喜笑颜开的接待着各位来自八方的宾朋,一张张真心假意曲意逢迎的笑脸,让宁王的虚荣心得到莫大的满足。
  “诸位请静一静,在下有话要说。”李士实这时充当了宴席的司仪,看着得意志满的宁王也然知道该到自己发话了,来客都知道李士实在宁王府的中身份,既然他开口了哪个敢再吱声,场面顿时安静下来。
  李士实满意看着众人,虽然是狐假虎威才能有这般威势,但这个虎却是不是那么好借的,没有点真才实学,怎么能让众人信服,李士实清了下嗓子,这才开口说道:“今日是王爷诞辰,在此我们要共同庆贺王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王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场的来客哪有不知趣,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道,更有些与宁王关系亲密无间的熟客上前给宁王敬酒,一言一语说起吉祥话来,随着李士实宣布宴席正式开始,厅中的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宁王府寿宴到场的客人真是包罗万象,有文人墨客,有地主豪强,有朝廷官员,有道士和尚,还有几个面容狰狞,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货色的,怕是绿林好汉之类的,有些人在赞叹宁王交游广阔之余,也在心中暗暗警惕。
  酒过三旬之后,李士实轻轻击掌,刹时,侍女鱼贯而入,音乐奏起,轻歌曼舞身材玲珑浮现让来客看得目不转睛,沉醉于美酒美食美色之中了,这是宁王一惯拢络人的手段,看着迷醉的众人,宁王不由露出得意之色。
  这时厅外突然闪进一人来,轻快的走到宁王面前,在宁王耳边轻语起来,片刻之后宁王脸色一变,杯中酒水一洒,向那人使了个眼色,匆匆忙忙的离席而去,可惜周围的人都沉醉于温柔乡中没有注意到。
  当李士实赶到宁王密室时,发现宁王所倚重的谋士全部到齐了,顾不上打招呼,李士实上前向宁王行礼后,急忙问道:“王爷,发生何事,如此紧急?”
  “京城飞书传讯,事情有变,正德皇帝已经对王爷起疑了,准备派遣官员前来责问王爷,并要现次撤消王府的护卫。”看着面色铁青默不作声的宁王,刘养正轻声解释道,他知道这个时候不是争权夺利的时机,稍有不慎那下场可想而知。
  “功亏一篑,功亏一篑啊,想不到在大事将成之时,居然让孤如此失望。”宁王喃喃自语,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表现出任何沮丧之色,不然手下也会随着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现在一定要显得镇定自若。
  镇定是会影响人的,看到宁王表现如此轻松,几个谋士也纷纷松了口气,觉得事情还未到不能挽回的地步,说不定还有转机。
  “谈谈你们的看法,让孤参考一下。”宁王沉着说道。
  “王爷,消息准确无误否?”李士实率先确认道,如果是谣传,那不是虚惊一场,现在如此大张旗鼓,岂不让人发笑。
  “是从宫内传回来的消息,已经再三确认传讯之人了,而且是连续传讯,肯定没错。”刘养正肯定说道,他的心中非常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的选择跟随宁王是不是错误的,不过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纵使前面是深渊断壁也只能走到底了。
  “王爷可以再像以前那样,暂时交出护卫,等风声过后再谋求恢复,我看正德皇帝只不过是怀疑王爷而已,并没有打算深入追究,如果王爷如此行事,必定是有惊无险,毕竟王爷在朝中关系浑厚,他们一定不希望看到王爷出事的。”李士实分析道。
  “李先生说的对,我看王爷可依计行事。”刘养正赞成,没有危险当然是好,安全第一,何必冒险呢。
  “你们的意见也是这样?”宁王面无表情的说道,让别人猜测不到他内心深处的想法,看着宁王现在的模样,其他谋士纷纷闭沉默起来,既然看不清宁王心意,那索性不作声了,不当这个出头鸟,免得被人打了。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士为知己者死,王爷以国士礼遇我等,我等自然誓死效忠王爷,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一位道士装扮的人说道:“王爷有何打算,不妨明言,无论是刀山火海,我等誓死相随。”
  “好,还是李道长深明孤意。”宁王击案叫道:“正德小儿昏庸无能,整天嬉戏玩耍,荒废朝政,不体恤百姓之苦,恣意挥霍,大兴土木,搞得天下百姓不得安生,孤将起义兵而讨之,请各位先生助孤一臂之力。”
  看着心意已经决的宁王,在场的众人也知道再劝阻也无效了,还能怎么样,只有争先恐后的出言赞成了,在场的都不是笨蛋,知道如果哪个敢说不同意的,那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路一条。
正文 第五十八章 宗祠
 更新时间:2009…6…19 11:38:53 本章字数:2778
  祭祖,在古代这种礼俗很兴盛,因为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张信本应该回村参加祭祖的,但是他在兴王府脱不开身,只能遗憾的让人带些礼物回来尽一下心罢了,有人觉得在古代这般崇敬礼法的时代,张信这种做法会遭受到别人的遣责。
  其实不然,在古代只有地位高的人才这般遵守礼法,什么先人去逝要守考三年之类的都是他们要执行的,如果升斗小民按照这礼法行事,那么这三年中谁来耕种,田地还不荒废了,你对一个平民百姓来讲礼法,那岂不是对牛弹琴。
  用现在的一句话说,就是经济条件决定物质基础,连饭都没有吃饱谁有空和你说礼法啊,古代的礼法只是相对士大夫与地主阶级来言,只有他们宁愿饿死也要遵守的规矩,因为这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如果他们自己不遵守这礼节,那与升斗小民有如区别,更何况清明节祭祖其实也不算太大的事情,在古代做官的人因为回避制度原因,不能在本地做官,天南地北的,也没见他们不远千里跑回去啊。
  如果不是溪山村现在日子好过点了,有了些余钱才想起修缮祠堂以便祭祖,不然张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跑回来一躺,这时张信正襟危坐的肃立在祠堂内,准备参加溪山村最为重要的拜祭祖先的活动。
  说到祠堂不得不提一下,它是同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建筑,不然修缮好祠堂也不会传讯上张信赶回来了,连在州学的张胜也回来了,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
  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在中国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