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姜明松了一口气。面对张世杰。还真地要有陈宜中这个老油条来对付他。
张世杰听到陈宜中视他为无物。拔腿向前走了两步。大叫道:“本将军一路拼杀护送圣驾来此。那个时间你在什么地方。临阵而走。你有什么资格说本将军?”
陈宜中却不理会他地咆哮。转身向杨太后和小皇帝拱手一礼道:“臣奉命前往占城寻求援军。又怎么能算地上临阵而走呢?但是据臣所知。下官却是被免职。不知道是何道理?”
杨太后脸色一红。心里想到。谁知道你当时是逃还是寻求援兵呢?但是此刻面对陈宜中。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说人家逃跑。但是陈宜中又回来了。你能说什么呢?
还是张世杰为她解围,直接质问道:“你往占城寻求援助,不知道有何结果,在行朝危难之时,只身南下,还找诸多理由,你当满朝文武都是傻子吗
陈宜中不慌不忙,仍旧是不理会张世杰,甚至连身子都没有回转一下,奏道:“臣已说服安南,其国主仰慕我天朝之邦,特遣安平王陈平仲带领大军来勤王助战,臣已经命他在穿洲听候差遣。心忧国事,所以微臣才与国师先来一步。”
张世杰一时哑然,讪讪回身,喃喃自语道:“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但是在心里已经相信了,谅陈宜中也没有胆子说这样容易被拆穿的谎话。但是他不知道,陈宜中虽然说的是真的,但是水分却是极大。
杨太后听说有援兵,心里马上就高兴起来,忙安慰其一番。姜明趁势要求移驾琉球,不能久居于险地。
看着张世杰阴沉的脸色。杨太后犹豫了一下,言道此时稍后再谈,并宣鸿影公主留下叙话,就安排众臣散去休息,稍后再议。
姜明一想反正关于台湾的事情,鸿儿都知道,有她想杨太后说,效果可能更好,便不再言语,和众人一起退下。
出来后,并没有直接回船上休息,而是马上和陈宜中准备去游说群臣,第一站,却是到了张镇孙地座船,求见张翔泰。
张镇孙现在身为参政知事,可是在方才的朝议上却是一直保持着沉默,和其他大臣一样,一言不发,整个朝议就像是张世杰、陈宜中和姜明等人在唱独角戏一样,众臣保持了旁观,这个是姜明想不透的,所以他想要有一个解释,当然,最好的,就是问张翔泰了。
但是张镇孙却是一反常态,没有回避,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坐下,并不插言。
好久不见,
久居舟上。但是张翔泰的精神还是很不错,乐呵呵明离开行朝后的所作所为,不时的赞叹两句,但就是不主动说出行朝的现状。
姜明说的也是无趣,索性直接问下一步该怎么办。张翔泰望向自己的儿子,张镇孙却是一言不发,咬咬牙,遂道:“国师要不是带兵而来,今天在朝上所言,估计已经被大将军以蛊惑军心给杀了。”
陈宜中一时也楞了,忙问是为什么,虽然是劝着移驾,但是不至于动摇军心吧。
张镇孙叹了一口气,直接道:“由下官来说吧,当日大将军与群臣议,敢言移驾者,无论是谁,皆杀之。”
原来自从文天祥频频告急后,崖山上已经是人心惶惶,每天都有士卒不断地逃走,或者是官员跳出来建议继续驾舟入海。把张世杰、陆秀夫和张镇孙等几个人搞的是焦头烂额。每天都要处理许多琐碎小事,最后张世杰终于不耐烦了,直接建议杨太后召集群臣,当场约法三章。
道:“言移驾者死、不尽职者发于阵前和逃者株连。”
现在不是张世杰不想移驾,而是不敢妄谈移驾,特别是文天祥告急之后,很多士卒已经丧失了再抵抗下去地勇气。没有了信心的军队才是最失败地军队。
而张世杰除了用杀了制止这种现象,别的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也正是这个方法让他慢慢地失去了往日的威信。要不是当年的声望和几位老部下的拥护,而皇权积弱,恐怕早就被御史台弹劾的失去军权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任谁都能看出来,张世杰那种自暴自弃的心态,但是谁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因为现在军权牢牢的在他的手里。
陈宜中听候一阵默然,但是姜明却是明白了。张世杰此时应该就像一个即将输干的赌徒,最后的筹码被紧紧的抓在手心里。心里知道自己不可能赢,但是却还是要赌下去,因为他在里面投入了太多了。
这个时候你要告诉他不要赌了,把剩下这点钱拿回去做个小生意,说不定还能生活,这个时候他不和你拼命才怪呢?
当下也没有心情在去游说其他大臣,因为知道那是白费力气,回到自己的座船,和陈宜中慢慢的商议对策。
鸿儿回来了,传出杨太后的意思,移驾她没有意见,总之要先说通大将军。否则就算是要移驾,也没有人听他的话。
姜明心里一阵的黯然,难道真的要用自己最后那一招,把张世杰杀了吗?让这个千古名臣死在自己手里,他真的是不愿意的。
翌日,文天祥请还朝述职,经合议,曰:“不准,为国计,请信国公勉力为之。”
这件事让姜明下定了决心,虽然行朝需要屏障,但是连文天祥入朝都不准,张世杰是在害怕什么,害怕文天祥入朝后提及移驾,又有姜明在一旁附和,两人联手,是绝对可以和张世杰抗衡的。
入夜无人,直接向鸿儿说出自己的想法,鸿儿大惊失色,忙阻止道:“万万不可,大将军虽败,但是在军中威望仍是无人可及。万一不成,当有杀身之祸。”
鸿儿这是在担心姜明的安危,但是看到态度坚决,慢慢的想了一会,还是摇摇头,劝说其放弃这个念头。
姜明主意已定,他知道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了,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距离自己所知道的崖山海战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郭敬财等人已经随着自己的出发而回到内陆,在谣言四起的情况下,张弘范估计要不计一切代价攻击行朝,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自己种下的恶果,自己要承受,张弘范不来则已,如果再来,攻击肯定要比历史上更加凌厉。姜明不得不做好完全的准备。
第二天,上奏行朝,要求带本部去援救信国公,杨太后果然不准,对于她来说,姜明一是没有群臣嗦,二是没有张世杰强横。很符合她的心意。才不愿意这么的一个人去犯险,连文天祥那样一个久经沙场的老臣都无可奈何。姜明去了又有什么办法呢?
姜明坚决请求,言明是为了鼓舞军心,愿万死不辞。并慷慨激昂的说道。现在大宋就是要一场胜利来挽回士气,而此次援助信国公,乃是由十足的把握。
张世杰嗤之以鼻,做不屑状,姜明趁机邀其观战,声言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胜,听由大将军处置,若是侥幸得胜,但请大将军协助移驾琉球。(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三十四章 准备中的伏击
为一个在官场上混迹多年的老人。张世杰那里会被将。开始还貌似好心的劝说他不要轻易去送死,但是被姜明说他厌战。终于被激起火气来。
在朝议上两个人争执起来,群臣诸如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还是如同看戏一样,一言不发。只是在两个人气氛很紧张的时候,陆秀夫才站出来提醒二人注意礼节。但是随后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张世杰遂答应姜明,要是姜明能够获胜,就必第一个赞成迁移行朝到琉球。绝不食言,二人不欢而散,姜明遂回去准备起行,往佛山一带寻找文天祥。
刚回到船中,陈宜中就随之而来,埋怨姜明意气用事,张世杰表面上看是被姜明激怒,其实心里巴不得姜明早早离开崖山,这一去,就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了。
姜明何尝不知道这些,不过也没有办法。自己不离开,张世杰始终是充满戒心,紧紧的盯住自己,想做什么也不行,只有自己离开,才能使他放松。
届时自己离开的时候,会将鸿儿留在行朝,柳七伤和王阿强也会留下来,一旦自己有胜利的消息传回,杨太后势必信心大增,张世杰一旦出了意外,那时间无论通过不通过皇室支持,那么,有陈宜中和张镇孙两人在行朝安抚,再有自己和文天祥在外震慑,相信会有一个很平稳的权力移交过程。
至于张世杰会出什么意外,那就只有鸿儿他们知道了,反正又有武功,全真教也不缺少各种丹药。姜明只是要一个结果,根本不要什么过程。
要是鸿儿借机试探杨太后,要是能够得到其的支持,那更加是最好不过了。现在皇室缺少的是一个保护神,至于这个保护神是谁,对于朝廷来说,并不重要。
而张世杰只是怕别人抢了自己的权力,根本不会想到有人敢算计他,所以说,成功的几率很大,姜明对此也充满了信心。
带来的近八千人,姜明却是只带走了霹雳营和五千兵卒。乘船北上,在鹤山登岸,那里就是文天祥率部和元军对峙的地方。
从肇庆府渡江而过地一万骑兵。由于粮草吃紧。暂时都撤回新州和肇庆府两个方向。有阿里海牙匀出一部分粮草帮助他们。但是作为骑兵。人要吃饭。马匹更是要吃草。而且附近一带地形都是山区。不利于骑兵奔袭。开始张弘范也没有想到能让这些人起到什么作用。只是利用他们让文天祥后方不靖。有所顾虑。然后自己再渡江而击。
但是看到起不了什么作用。自己又是粮草短缺。所以就没有命令其发动攻击。而是暂时退到新州和肇庆府两个方向。截断宋军地另外一条出路。
暂时和文天祥隔江而望地。正是唆都所率人马。人数并不是很多。大概张弘范对其已经是十分不满。只是留给他二千人。加上他地三千骑兵。凑足五千之数。
见了文天祥。两人互相问候一下。就谈到了军情。所以姜明就知道了以上地情况。听候也是有一些头痛。
元军真地要攻击也办一些。自己靠着新配方地火药包。至少可以杀他个措手不及。但是现在几个方向都退军了。让他有些无从下手。渡江而击元军。有些搞笑了。先不说人数够不够。就说现在地军心。去打攻击战。那还不是元军一旦出击。自己这边就会溃败啊。
这些话是文天祥说地。说地时间也很无奈。军心已经散了。在这里打也打不过。回也不让回去。不少将士心里颇有埋怨。厌战地心里特别严重。要不是文天祥地威望在这里压着。换做是其他人统领。早就溃散了。
讲到这里的时候,不说文天祥一脸愧色,连姜明也说不出什么了。看来,只能从水军方面着手了,于是又问文天祥关于顺德方面的情况。
才知道杜浒所领破潮军虽然被哈喇歹追着打,但是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无论是兵卒的训练有素,还是战船地装备精良,都远远不及对方,只能带着哈喇歹在顺德那迷宫一般的水路中兜圈子,虽然元军又刘虎这些叛逆带路。
但是刘虎等人毕竟是海盗出身,虽然熟悉这里的水路,却是远远不及文天祥就地招募的渔民熟悉。
所以破潮军开始阶段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到了后期,哈喇歹却是很少主动攻击了,可能是粮草不继和杜浒经常带领他们在水网中绕圈子,已经被弄的十分疲惫有关系。
而香山一带,张弘正干脆撤兵,倒是十分的安全。对此,文
是有些不好意思,感觉到自己有些大惊小怪的,遇放出信鸽,把姜明也连累过来了。
姜明才想起还没有给文天祥讲事情的缘由,于是又慢慢的把事情地前因后果细细的讲了一遍,搞的文天祥唏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