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立国传-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道。
曾纬想了想,斟酌着字词通:“父王,我觉得这件事情从某个方面来说还是好事。我在囫拿时教授曾跟我说,真理是不辨不明的。这次争瓣虽然造成了不良的动荡,但是却使天下学子和百姓们意识到父王建立这套政体和思想的真意,也清楚了古旧政体和思想的弊端和险恶用意。如果我们一味压制,反而使得旧学邪说有了可乘之机,也许我们压制可以使得一时风平浪静,但是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到时就可能是惊涛骇浪了。”
看到曾华脸色尚好,曾纬就说得更流利了:“只有通过与其它政治思想地争论,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现在的政体哪里好,哪里不好。就好像是啄木鸟敲啄树木,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树干里哪里有虫,如果没有它的敲啄,说不定树芯烂掉了我们都不知道。”
“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曾华微笑着点点头道。当初曾华从这么多儿子中看中曾纬,就是因为他从小喜欢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而且不排斥其他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加上自己一直加以引导和培养,所以才有曾纬今天这么一番让曾华彻底放心的话。
“父王,这都是你从小对我地敦敦教诲。“曾纬低头答道,他现在自然明白父亲从小对他施以地教育。
“希望你以后也能这样去教你的儿子。”
“是地父亲。”
“好了,该了结这件事情了。必须是我出面了结一些事情了。”曾华最后说道。
第二百八十三章 … 大争论(二)
过了十几天,曾华召开了一次会议,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枢密院、大理寺各有司的重要官员都列席了这次会议,曾纬、曾那、曾等曾华所有在国的子女也全部参加。
“尹慎,你知道我最可恨你的是哪一个方面?”曾华直接开门见山。
“陛下,罪臣不敢妄加揣测。”尹慎低首答道,自然事情败露后,尹慎早就有了心里准备。
“为了你的主子上位,你可以不顾国家的利益。这就是你的信念?”曾华站起身来,指着尹慎愤怒地吼道,“你是国学出身,自然受过忠国即忠君的教育,更受过新学的教育,也奔走四海见过世面,我就不信你会相信《白虎通义》的屁话。可是你为了你的主子,国家大义被你象一块烂布一样丢在水沟去了,忠君和忠国你分得可真是清楚啊!”
众人没有见过曾华用如此尖酸刻薄,直指人心的话语来骂人,个个吓得大气不敢出,尹慎站在那里更是面如死灰。
“你跟那些卖弄天人感应的大学者有什么区别?只要能卖个好价钱,不管是汉武还是赵石,这些人都能说是他是受命于天,那管它国穷民困,那管它神州沉陷。你说说,那些人跟一只看见骨头就上去摇尾巴的狗有什么区别?而你呢?只要能让你主子上位,那管它流血冲突,国家纷乱。那管它历史倒退,民生民死,这就是你在国学学得知识,早知道国学地教授还不如让一头猪去进学,那也比你知道什么是国家大义,什么是真正的礼义廉耻!”
众人可能都不理解曾华为什么会愤怒。以前他读史书时,看到那些为封建统治者谋算“天命”,甚至为蒙古人,为满人摇旗呐喊,歌功颂德的人。下载-美少女-总是一股郁闷之气堵在胸口。但是曾华知道,那时华夏没有国家的概念,也没有民族的概念,天下只是某一家的天下。而且那些人总是有着“生存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等等各种原因,站在当时的历史立场上也不好过于责备。但是在这个世界里,曾华煞费苦心地举起国家、民族这杆大旗已经数十年了,居然还有人毫不犹豫地玩起“士为知己者死,忠君不忠国,忠人不忠事“的把戏,而且还是一个受过国学高等教育的精英。这怎么不叫他愤怒?
曾华的话就像一把把刀子一样,刺进尹慎地心,让这位曾经名誉长安西城的才子不由地浑身颤抖,这些话也在阵阵敲打着在场众人的话。华夏以前就有华夷之防。而且曾华再将它提高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数十年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尹慎听到曾华直指自己地行为有“汉奸”嫌疑,这项罪名可是要遗臭万年的,怎么不让他肝碎心焚。
看到尹慎脸色惨白,几乎要瘫倒在那里时,旁边一个人实在受不了了,连忙站了出来大声悲咽道:“父王,守诚所作所为都是为我筹划。这天大的罪过我愿意一力承担。”
此人正是曾,他在曾华西征前因为率领海军在南海经略以及远航天竺、阿曼等立下大功,被提升为海军部海防局主事郎中,尹慎也以金事员外郎身份一同回了长安。在这几年里,尹慎看到曾纬王储的位置越发地巩固,于是越发地心急了。于是就兵行险招。派人到旧派造谣,说曾华看到大局已定。决定不再笼络人心了,准备登基称帝,做一个真正的天子。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曾华为什么会制定这么一套“无君无父“的政治体制。听尹慎派人把“内幕”这么一说,当即信以为真,立即跳出来摇旗呐喊。虽然后来遭到新学派猛烈反击,但是他们认为难度越大功劳就越大,加上中枢一直没有表态,这些人就更加信以为真了,所以能够坚持到最后。
而尹慎就是想利用这些人把局势搅乱,只要王储曾讳忍耐不住跳出来表态,尹慎都会把把矛头引向曾纬,让他背上这个黑锅,然后再安排E挨将其一举推下王储之位。至于这场瓣论将会引起什么后果,而一旦旧派占据上风或者因此引起的思想混乱将会给华夏带来什么后果还真不在他地考虑之中了。
但是尹慎没有想到,曾纬居然容量这么大,看着几派人马斗得不亦乐乎居然无动于衷,这么长的时间居然一点表态也没有。而且尹慎又发现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曾是范敏所出,支持他的势力集中在教会和以新学为主地长水、北府系中,但是这票人跟今文经学和旧学派根本尿不到一起去。而以原江左朝廷为主的旧派人马因为桔阳长公主的缘故,自然会支持曾纬多一些。到后来,随着越发有势力的商人集团和军勋集团因为害怕自己的财产和土地被人打着“三纲”的旗号夺走而全力支持了新学,局势就更加明显了。
尹慎只得再行险棋,鼓动教会的激进分子出来叫嚷着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又鼓动新学派激进分子提出“革命”观念,反正就是要把局势搅得更混乱。但是随着曾华地回国,一切都尘埃落定。
曾知道尹慎的意目,他从心底不赞成这么做,但是最后还是默许了,因为在曾的心里还是有些不甘。
现在看到曾华怒斥尹慎,曾再也忍不住了,直接走了出来,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
“一力承担,你承担得了吗?”曾华冷冷地问道。曾浑身一哆嗦,不由地自主地俯首在地,只是流汗不再言语,而尹慎也俯首在地大声喊道:“这些都是罪臣做的,与王子殿下毫无干连。”
曾华冷冷地看着俯首在地的两人,半晌都没有做声,最后闭上眼睛默然了许久才说道:“你们该承担什么罪责,我定不了,当由大理寺裁决。不过曾你能勇敢站出来承认责任,终于不让我对你太失望。”
说完这些,曾华如同虚脱一般,萎然地坐回到座位上,黯然地叹息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天下到底谁能真正明白我的心思呢?”
看到曾华那心如死灰地黯然伤心地样子,众人的心里各有想法,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而跪坐在地上地尹慎这时抬起头刚好看到了曾华那萎靡的样子,心里一时百感交集。他一直都无比崇拜这个人,因为他是赶走羯胡,匡扶神州的强者和英雄。尹慎曾经无比激动地在国学听曾华讲课,曾经无比忠诚地拥护曾华的所言所行。正是这种崇拜,尹慎一直认为曾华是真正的天下之主,是无与伦比的天子。虽然尹慎拥护曾华建立的新政体和新思想,但是他自作聪明地认为那只是曾华一种笼络人心的帝王权术。当然尹慎也认为曾才是曾华最合适的继承人。
但是今天看到曾华如此愤怒和伤心的样子,尹慎心里不由地泛起一种难言的感觉,明王难道真的要与天下人共天下?
“明王,罪臣有一疑惑还请陛下解答。”尹慎直着脖子问道。
“你说吧。”曾华有气无力地答道。
“请问陛下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要与天下人共天下?”
所有的目光随着尹慎都投射到曾华的身上,看来很多人都不明白。
曾华被问得一愣,是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做为一个穿越者,自己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乱世创造了一个奇迹。自己所立的功勋远胜秦皇汉武,打下的疆域远胜历朝历代,自己的名字应该可以在历史上闪耀。自己成功地将世俗权力和神权集于一身,完全可以成为有史以来最有权势的皇帝。但是自己却毫不犹豫地将权力分出去,并且打开一扇窗户,让华夏百姓看到了科学和民主的影子。
为什么?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自己是穿越者,因为自己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的历史,看到昨天君子,今天小子的党争;看到靖康之耻;看到崖山海岸;看到以屠城和千里无人烟为手段的民族大融合;看到诛连十族的“浩荡皇恩”;看到只知八股不知稗麦的国家精英;看到读着圣贤书却跪在累累白骨上向新主子摇尾乞怜的前明学士;看到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为手段的新民茬女融合;省到杀同胞比满人还凶残的前明降军;看到把世界最富强的~孤支成一群乞丐的“康乾盛世”;看到宁予外夷不予家奴的“豪言壮语”。
或许就是因为看到这些自己才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念头从曾华的脑海里一一闪过,最后汇成了一句话,曾华神情凝重地答道:“我爱这个国家和民族胜过爱我自己。”
听到这句话,尹慎愣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谁也不知道他听明白了没有。众人只是看到他双目充满了眼泪,然后再次俯首在地,朗声地说道:“罪臣尹慎伏罪,甘愿受死!”
正文 第二百八十四章 … 永记华夏之名
 更新时间:2009…3…3 13:14:00 本章字数:4562
华夏十八年冬天,随着大理寺的一声槌声,纷争案件最后结案。所有参加争论的人,无论是得胜的新学派还是一败涂地的旧学派,无论是销声匿迹的复古派还是仍然还在“战斗”的“激进莘命派”,只要没有在冲突中出手伤人造成刑事责任者一律无罪,不会受到任何审判。大理寺在公告里说得很明白,法律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就给他定罪,只要他的行为没有犯罪,他永远都是无罪的。
在这件案子中受到审判和裁决只有两拨人,第一拔是尹慎和他的同伙,共计六人,他们的罪名是造谣生事,危害国家安全和谋逆,全体被处以绞刑。
第二拨人是一名枢机大主教、三名大主教、十四名主教、四名神学教授。他们的罪名是违反了神职人员守则,介入世俗权力争斗,并犯有煽动(因为他们以神职人员参加了争瓣)、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妨碍政务等罪名。先被大理寺判处十五年到三年不等监禁,再被大主教会议和主教会议决议通过,曾华以教宗的名义宣布开除其教籍,并终身不得再挡任任何神职。
还有一个人在悄无声息中受到了惩处。华夏十八年春天,一支由海军部、青州海商共金会、海军军士共金会等机构共同出资组建的远洋探险船队在争论中悄悄地回来了。这支几乎和曾华西征同时出发地船队只剩下三艘海船。只是出发时一半。但是它带回来了一张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