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李四的手指忽然一听,很没有头脑的问道:“公主是不是还在山中?”
“公主?什么公主?”老神魂当时就是一愣,脑子里白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李四说指究竟为谁:“在,还是山里呢。”
李四有大明朝驸马的身份,长平公主还是他名义上地妻子,不管李四本人认不认,朝廷那边是认的实实死死。不过这个朝廷里赐下的婚事根本就没有办,李四也没有提起过这事情。今天忽然就是这么一说,老神棍才想起来,原来忠诚伯还有个公主的妻子哩。
“让她回去南都吧。”
李四说的是轻描淡写,可那个公主也“懂事”的很,知道这桩婚事所牵扯到种种利害,既然已经在大山深处安顿下来了,怎么可能会回去?
这要是一回去,还不说明李四是要转变对朝廷的态度了?
李四看着魏无牙的神态,也是一笑:“也要和长平公主说清楚了,这不撵她走,是要她办点事情去,事情办完了,愿意留在南都和他的皇帝弟弟团聚,她就留下,不愿意留下就还回来……”
“废话,她肯留下么?”老神棍哈哈一笑:“什么事情还要她去?”
“我准备攻打鞑子地老巢了,这可是为大明朝张脸的事情,朝廷里还能不表示表示?”
老神棍立刻大笑,挑起拇指说道:“高明,大帅就高明,哈哈,你想从江南搜刮多少银钱粮秣?给我个准数儿,我也好依照办理。”
“不要钱粮,我想能不能再鼓捣点儿火铳火炮过来?以后打仗,少不得要用火器……”
老神棍问道:“咱们自己鼓捣的火铳也够用了,火铳营也不需要太多的火器。再者说了,火铙兵也不是那么好练出来的……”
火器,已经是赴死军后勤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的火铳,不仅仅是一条能打弹丸地铁管子那么简单,所需要的资材工匠,消耗的人力物力都不在少数,不是说句话就能凭空掉下来的。
“火铳军需要火器,炮营的火器也明显不够了,光凭咱们自己地那点儿工匠和家底儿,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去?”李四笑呵呵的说道:“咱们人手是不少,可真正懂行地不多,我可不想在这事情上坐着干等。要是能行的话,从朝廷那边调拨点儿工匠过来,才是最好……”
“这个……火铙营还是何钧力那个老憋玩意儿地首尾,这个家伙箍是把好手,火铙营也带的好,大帅和他说过这事情了?”老神棍忽然就想到了李四所言地不同之处:“等等,你刚才说什么?是不是我听错了?”
李四很满意老神棍的反应,微笑着说道:“你没有听错,不是火铳营,是火铳军!”
“他娘的,原来是这么回子事情,我明白了,是火铳军,不是营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200章 先遣
 更新时间:2009…12…2 22:05:15 本章字数:11198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忠诚伯的爵位实在显得有点低的不像话,据说南都那边是要准备封异姓王的,到底是怎么个说法还在商研之中,估计也用不了多少日子,就有个准确的消息下来。
异姓封王,在整个大明朝都可以看做是一句骂人的脏话,因为在大明朝现存的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藩王当中,就没有一个异姓的。就是在立国之初封的那几个异姓国公,也早让太祖洪武皇帝给卡擦了。朱洪武斩杀功臣的手段算是一绝,当年的那些老兄弟们哪一个不是功勋卓著?封的国公郡公也不知道有多少,光是丹书铁券就赏下来一百多道,真到了时候,哪个不是死在朱洪武手中?
封异姓之王,在大明朝是个很犯忌讳的话题。
“封王不封王的你也不在乎,可我还是得告诉你,这事情你就甭指望了。”唐王为人实诚,很直接的就告诉了李四:“都是民间那些不懂事儿的在瞎嚷嚷哩,怎么说你也是当今的驸马,说不上是宗亲吧也算是外戚,你脑袋上还有辅国将军的职衔,按国朝惯例,你这样的身份没可能封王,就是个虚的也不行。”
“不过老路的封号下来了,是个镇国尉,”一想老路,唐王也是不胜唏嘘:“给老路亲爵的折子是你一手操办的,朝廷里也重视的很,赏了个二等武翼候,哎,老路这个人呐,我想他也不在乎这个花俏地虚名……”
按理说,老路的爵位不可能把李四也盖过去,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人们习惯性的把李四称为忠诚伯,其实早在南都之战以后就封了国公的。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之下,李四没有认这个。有没有认是他李四个人的事情,朝廷里已经视其为国公了。
老路这样的乡下野路子,没有功在身,按照常理来说无论如何也不能封候的。不过这是死封,封赏给死人的爵位从来就可以虚高一级三品,已经成为一种常例。
对于这种没有封食不可世袭的死爵,尤其是考虑到了李四本人地感受,肯定是只能高不能低。不管是镇国尉还是武翼候,只不过是一个死后的哀荣而已,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最多就是在老路的墓碑上多刻上一个好看一点儿的头衔而已。
按照唐王的说法,可以把老路的坟墓迁到明陵之北,这个建议直接就被李四给否了:“老路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还是葬在刀把村吧,那也是他地遗愿。”
唐王已经带着人祭拜了大行皇帝。还要重修崇祯皇帝地陵墓。不过这些事情不是说话就能办理地。别说没有什么完全地准备。就是银子和人力都齐全了。没有个三五年地时间也办不下来。
以唐王目前地身份来说。有两个当务之急要立刻解决。
其一是派人拾骨。把那些战死在各地地赴死军尸骨收取回来。统一安置。以让英灵归于静地。其二就是兴建护国神殿。
这个护国神殿是李四本人提出。也是他亲自选址。就建立在北都承天门对面。
按照李四所言。那些战死地英灵雄魂已经上天成神。就应该享受香火和万世供奉。只要是对国家对民族做出牺牲者。死后都可以进入护国神殿。与周天诸神一样为后人所祭拜。
这两件事情明面上是唐王地首尾。因为他代表着天子本人。其实都是赴死军自己出钱出力。虽然还不算富余。可以也不能在这方面露了穷相不是?那些弟兄连命都奉了出去。活着地还在乎花点儿银子?
这也赴死军首次大兴土木之举。
因为把鞑子打走了,使得赴死军手上再一次聚集起了打量地财富。
收缴来的银钱粮秣,通过暴力手段清洗鞑子,残酷打压那些曾联合清廷的助纣为虐之辈,这让赴死军第一次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资材。
尤其是那些土地田产。
京师方圆五百里之内都是旗人的“自留地”,这是跑马圈地的第一个“成果”,而这个成果也落到了李四的手中。
因为这些土地田产不是收缴自士绅阶层,而是直接从鞑子手中抢夺过来,所以运用的时候也更加理直气壮。除了留作封赏和善后抚恤那部分以外,就轮到那些亲近赴死军的各方势力了。
方圆五百里的田产土地,二十多万平方里这么一大块,李四第一次有了可供“挥霍”地资本。
赴死军上下就不必说了,就是那些个外围的人们也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最早投靠赴死军,并且一直把内应工作做的有声有色的关二爷,就是很多受惠者之一。
整整一个庄子都算到了关二爷名下,两个相连地村子一千大几百口子人,好几千亩土地,车马、房舍、山林等等这一切,足够让人睡觉都笑的醒过来。
这么多赏赐虽然是到了关二爷地名下,其实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还要经他之手一块儿一块儿地细分下去。在京城里头做内应的又不是他关二爷一个人儿,这是给他们这一个团体地报酬。
尽管如此,还是足以让人眼红。
金子银子堆成了山,也没有一块可以世代相传的田产更加好使嘛。
这么些日子以来,关二爷可是真真儿的把风头出了够,说起话来声音也大的很,都带着堂音呢,逢人就笑的合不拢嘴儿。
要关二爷,祖上也是大门大家,也是使唤过大钱的家主儿。这么高兴不是因为赴死军的这些赏赐,而是因为大伙儿的敬仰。
猪头肉的真的想吃就吃了,关二爷也是兴起,再次重现了他们关家地辉煌——流水的席面儿摆三天,不管是谁,只要来了就可以坐下吃喝。就是要饭的花子上了门儿,也能有个白面馍馍吃。
尽管关二爷家还是显得那么破败陈旧,可再也不是以往那种冷冷清清的架势,进进出出的都是人,一个个笑的都能把下巴落到脚面上。
“哎呦,二爷可也真是的,早就是赴死军的人了,还瞒着我们大伙儿……”
“可不是怎的,要是二爷提前关照一声,咱们也跟着七杀营杀到慈宁宫去……”
十几桌子酒菜早就摆开了,围坐着的都是街坊四邻和相熟地乡亲。关二爷本就好这个,又有这么股子喜庆的劲头,早就传话要大伙儿来庆贺庆贺,这种好事儿还能不来?
既然是来道喜的,多少也得意思意思,要不人也落不下脸面坐在席上。京城的老少爷们好的就一个体面,手里拎着几封挂面,把红纸一贴,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带着一家老小海吃海喝好几天了。
关二爷门前地挂面封子足足能装半车了,关二爷也知道这里头的道道儿。
这些挂面看着是整整齐齐,可就是不能吃,因为里头都是装的竹子。京城的爷们好面子,可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偏偏这礼尚往来的事情也不能短了。
于是就想
么方子,用细细齐齐的竹子拿红纸封了,当作挂面至少也能看着象那么回子事情不是?
这就是穷人家的法子。
关二爷明白这个,以他的脾气,就是空着手来也欢喜的不行,为的就是这么一个人气儿嘛。这些拎着假挂面过来吃喝地人们,都是几百年打不散的老乡亲,一个胡同里长大的发小。在这里吃饱喝足还不算,临走的时候,关二爷还得把回礼的仪程给他们偷偷的装在篮子里。
在穷苦人家,这种礼尚往来的东西都是用的假挂面,可关二爷不能那么做。他们送来的是假挂面,回礼的时候得用真地。
“这几年来,诸位街坊父老关照我不少,我关二也不是不懂事儿的,先摆这么几桌子表一下心意……”关二爷不住的作着罗圈揖,里里外外的理解都尽齐让到了,这才说道:“今儿个大伙儿能过来,就是给我们一家天大的面子。诸位老少爷们卯了足尽地吃喝,同样的席面我非得摆够三天,什么时候大伙吃腻歪了才算个完……”
大伙儿关照关二爷?那是关二爷会说话。其实谁不知道是关二爷一直在关照着大伙儿?这家没有盐了,那家过不去年了,短了三三五五地,什么时候不是关二爷照应着大伙儿?
二爷豪爽不假,好义气好朋友也是真的。可这些年来关二爷过地是什么光景,大伙都有眼珠子,还能看不到?
这些年来,关二爷也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勉强维持而已,二爷偷偷拿家里地东西去外面卖的事情,大伙都是街坊还能看不到了?可这种事情,看见了也得装作没有看见。
尽管大伙儿都知道二爷的日子不好过,可也比这些真正的穷哥们要强的多,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还得找二爷来打这个饥荒。每次来借钱,二爷就没有白过大伙儿的脸。可事后二爷的日子怎么过,会不会挨老婆的臭骂,大伙儿心里都跟明镜儿一样。
可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也只有求到二爷门前才能过关。哪家不欠二爷的钱财和人情?哪家又能还得上了?大家都知道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