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如今是啥年月大家心理跟明镜似的,和外面兵荒马乱的世界比起来,小村子已经是天堂了。
“不管是哪个庙里的鬼,只要敢来祸害咱的村子,咱就和他拼命……”农人心眼儿实,也说不出激昂慷慨的豪言壮语,只能捏紧了手中的叉子打包票。
只要心里有保家的心思就好说,李四也不敢强求太多。
随着天气转冷。附近几个村子地富户都怕建奴过来抢掠。以前穷地叮当乱响地时候还好说。大不了把几瓦罐粮食藏了。然后躲进山里。现在大家都是有家有业地大户了。也不是说跑就能跑地了地。眼看着李大财神操持地户村队渐渐有了些气候。也就把希望放在了这上边。纷纷拿出钱粮来犒劳这些保护村子地武装力量。
如今大家也不缺那几个钱粮。支援了户村队也就等于给自己地身家多了层保障。就算建奴不过来抢也能和李四这位活财神搞好关系不是。
有了钱粮物资地支持。再加上路丙寅把在辽东当兵地那一套拿出来。这支队伍竟然很有几分严整肃穆地气势。
更主要地是李四每时每刻都是刻意灌输保卫家园地思想。如此点点滴滴涓涓汇汇地教导之下。这些都有了一个最基本地理念:这么卖力地训练完全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地孩子和女人。还要保护来之不易地好日子……
有了这样可惜地转变之后。李四就不动声色地把北边地建奴(其实这时候已经可以称为满清了。只是大家还是习惯建奴这个称呼)大肆抢掠地事情说出来。给众人夯实最根本地民族观念。
对于建奴。从心里就有种天然地反感。这个民族会带来什么。李四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更加清楚。如今地建奴最多算是喂不饱地豺狗。偶尔剪剪大明地羊毛是游刃有余。一口把大明朝吞下去这样疯狂地念头只怕皇太极本人也不敢想。
但是这只豺狗很快就要成长为一头恶狼,趁着李闯折腾的天昏地暗的机会入主中原。
在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华的血性和文明却被满清阉割,步步带血的滑向落后的深渊……
转眼已到天高气爽的时节,尤其是到了晚上,飒飒秋风竟然有了侵骨的寒气,和户村队的小伙子们一起训练了一天,李四也累的通身酸麻。因为懒得做饭,就呆坐在茅屋旁的木墩上掰馍馍吃。
天下将变,大乱在即。
北边的草原上是旷日持久的大旱,早就和建奴勾搭在一起的蒙古人日子也不好过。关外的建奴时常进来抢掠;李闯又大败官军……对于这些已经司空见惯的消息人们早就麻木了,李四却一直默默的关注着,似乎已经能够听到这些波澜下隐藏的风雷之声。
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是个叫人几乎绝望的时代,是一个没有外力可以借助的时代。踉踉跄跄的大明朝象个破败的百年老屋一样四处漏风,只要李闯踹出临门一脚立刻就会土崩瓦解。风光无限的李闯在到达巅峰的时候同样会轰然倒塌。
无论明朝还是李闯都不具备借助的价值,唯一能够趁势而起的满清……是死敌。
是自己一点一点的积累经营还是借助不可靠的外力,李四选择的是前者。
“四叔,这硬邦邦的馍有甚好吃,去到家里吃重阳糕吧,新蒸的,又糯又甜的糕饼。”声音清清脆脆,不必回头也知道是娥子这丫头。
“知道你喜好零嘴,你回去吃吧,我就不去了。”象被火烧了一般,李四急忙甩开娥子的手掌,唯恐被人看见,慌忙拿出长辈的口吻说话。
不做做长辈的样子是不行了,这些日子娥子看李四的眼神都有些不对了,盈盈的微笑中有说不出的亲近,就是李四这样不拘俗礼之人看了也是脸红心跳。
这丫头分明是动了春心!
虽说李四也喜欢娥子的纯真率直,只是这丫头年岁实在太小,十四五岁的年龄在原来的那个时代还是个初中生呢。虽然这丫头的眼神越发火辣,李四还是不敢往某些方面想。
“是我爹让过去呢,说有事情找四叔商量。”娥子再次拉起李四的手,笑脸嘻嘻的凑过来。
这丫头虽然不大,却也到了懂事的年龄,按说不应该这么不管不顾的拉一个男人的手,哪怕是平日里很亲近的四叔。
“这丫头是故意的。”
偏偏还不好再一次的甩开,免得伤了她的自尊,李四故意板起脸做出一本正经的严肃嘴脸:“你爹找我有啥事情?”
“你们大人的事情我怎晓得?”娥子的心思根本就在别处,忽然说道:“其实四叔的年岁比我大不了多少呢,不如叫四哥吧,叫李大哥也成……”
“不行,”李四明白她动了什么样的念头。
虽然对娥子也有好感,可这份好感里头终究没有什么男女之情,要是把四叔的称呼改成四哥,指不定会有多少人想到歪处。还是拿辈分压这丫头一下吧,免得这小女子想的太多。
“四叔呐,今日里那个老穷酸又找人来提亲了……”
“嫁给四十多岁的家伙确实不太合适,你要是实在不愿意,我就给你爹娘说道说道,趁早绝了这门亲事。”一想到娥子要嫁给个能做她父亲的老家伙,李四心里也别扭。
“好的很,还是四叔疼我,其实四叔比我大不了多少呢……”
李四就是傻子也能感觉到如此强烈的暗示。
“其实吧,那个啥呀,我是说……以后你会明白的。”这丫头年岁太小,心里难免有英雄崇拜情节,很容易把这种感情和爱情混淆。偏偏自己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很象是个英雄,待过上些日子,娥子有了真正的意中人,这种心思也就淡了:“以后这样的傻话可不敢乱说,要是让别人听到,吐沫星子都能把我淹死了。”
“嘻嘻,四叔神仙一般的人儿,胆子也这么小?”蛾子很开心的笑了:“我才没有想那么多呢,只要能经常看见四叔,就欢喜的要死了……”
情窦初开,绝对是情窦初开。
正文 第十二章 如此明目张胆
更新时间:2009…9…18 9:36:03 本章字数:2574
“这是地道的小梢张弓,比桦弓强的多,路老兄也是老行伍了,晓得这弓的好处。”穆大年象善于经营小贩夸奖自己的货物一样不住念叨手中长弓的优点:“你瞅瞅这弓箫和耳子,还有这弓渊,两吊钱哪里买去?”
穆大年,潮河千户所的仓大使,虽然担着个武官的名头,其实勉强算是九品的官职,其职务相当于连级仓库管理员。
卫所制本是洪武帝创出,目的就是既节省国家钱粮又可维持庞大军队数量,早已是大明朝的基本军事制度,在明初也确实显现出巨大的优势。
大明朝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卫所制度早就名存实亡。
朝廷府库里都能跑老鼠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都拿不出钱为儿子办婚事,就更无力扶助各个卫所了。
各卫所为了筹集钱粮,也拿出了他们看家的本事——刮地皮。
明军,尤其是北方的明军,刮地皮的本事堪称一绝:巧立名目、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每年春秋两次“借粮”就是最常用的手段。
说是“借粮”,就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丘八们还过,何况各卫所的把总千户大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还。
官军的老爷来借粮,哪个敢不借?
这几年天灾**,老百姓穷的都穿不起裤子,匪抢兵夺的这么一折腾,少不得要闹出许多流血的事情。
可这里算是京城地屏障。朝廷里地老爷们还指望这些丘八来抵挡鞑子地抢掠。所以对卫所强行借粮地事情也就睁一眼闭一眼。
对于老百姓来说。蒙八旗地土匪和大明官军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每到秋后。老百姓都会把收获地粮食藏起来:其一是防范北边地蒙八旗来抢。其二就是防备官军来“借”。
这几年天候不好。地里也收不了几粒米。兵痞们又“不辞辛苦”地把地皮刮地天高三尺。实在没有油水可捞。可是当兵也要吃饭。于是这些国之柱石又拿出另一个看家本事:私卖军械。
这些当兵地大爷们打仗不行。卖起军械来却一个赛一个地都是好手。听说刀把村地路丙寅有钱了。就把武备库地军械倒腾出来卖。
虽然现在私下买卖军械已经是半公开。可素来谨慎地老路还是把李四叫了来:“穆大人。刀把村地乡亲们都听我这位兄弟地。五十张小梢张弓可是大事情。我做不了主……”
穆大年立刻把眼光转向李四。
九品冠上的青丝网已磨损成一绺一绺的马尾巴,用根槐木棍斜斜的穿着。绶用的花锦早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和抹布也没有多大区别……
看这位活像叫花子的大明边防军头目象街头小贩一样卖力推销手中的武器,李四不知道是好笑还是可恨。
户村队手中的猎弓无论射程还是精度都糟糕的一塌糊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个摆设,没有多大的实战意义,要是能换上大明制式战弓,战斗力将有很大提升。
战弓确实是自己急需的,不过还是希望能把价钱压一压:“两吊钱,委实贵了些……”
穆大年满眼都是求售神色,唯恐手中的战弓换不到铜钱,急吼吼的自己压价:“价钱咱们可以慢慢商量,一准儿的叫大伙都欢喜……”
就是有最好的工匠和原材料,打造一张这样的战弓也要耗费不少时日,更别提弓成之后烟熏油浸等繁琐工序,却被这些人象烂砖碎瓦一样贱卖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很快商量好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约定好交易时间,只等穆大年带人偷偷鼓捣出足够数量的货物就钱货两清。
“李四兄弟是个识货的好主顾,还给的价格也公道。年前所里的弟兄们又能吃上饱饭了……”很快就要有一笔银钱进账的穆大年心情大好,仿佛看到这些没有用的武器已经换成银钱和粮米,仿佛看到一直挨饿的兄弟捧着黄澄澄的米饭大口食用,脸上病态的潮红也更加明显。
“这么点钱给你们整个卫所吃到过年?你们不是有一千多人么?”
“按说是应该有一千多的,只不过现在的人少了……少了那么一点点。”说到这里,就连穆大年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
“屁的一千多人,潮河千户所能有三百兵就顶天了。”路丙寅忿忿说道。
按照大明的军事建制,潮河所准确的兵力应该是一千一百二十人,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数字。军官吃一半的空额是上下都默许了的事情,就是京中的那些大佬也明白这些,没有好处谁会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当官。
一千多人要吃一半的空额,剩下的一半当中,那些健者早被长官拉出去做“劳役”赚钱,驻守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在辽东这种情况还好些,其他地方就大哥二哥了,几十年来,一直这么延续着,谁也没有说过什么。
“我手中还有好物件儿,”刚刚敲定一笔买卖的穆大年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成交的机会:“三眼火铳你们要不要?手铳也有,价钱也不贵……”
无论李四还是路丙寅,都目瞪口呆。
火铳可是朝廷严格管制的禁物,想不到大明军把私卖军械的事情做的如此明目张胆。
“火铳也能买卖?”李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仔细权衡,终于忍痛放弃这次机会:“火铳这东西打猎不好使唤,就先不要了,想要的时候再找穆大人吧。”
火铳太显眼了,要叫人知道乱子可就大了,聚众谋反的罪名随时都可能扣过来。大明朝还没有到分崩离析的时候,对于京师不远的刀把村还有绝对的控制能力。现在还是不要弄的太过于肆无忌惮,以后再说吧。
“也好,一回生二回熟嘛,以后有的是机会。”大明官军穆大年大人更象个老练的商贾,不经意的说道:“我看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