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国功贼-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这件事的长远影响,元宝藏没有考虑太多。老实说,大隋朝还能挺立几年,谁也无法保证。皇上连续三年征辽,每年都有八个月以上不处理政务。今年好不容易停止征辽了,却又心血来潮去巡视塞上,二月底就已经出发,一路上游山玩水,据说到现在还没走到长城。有这种人当皇帝,大隋朝江山被折腾趴下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做官员的再不替自己考虑考虑出路,岂不是自个犯傻么?
关于出路,元宝藏也悄悄做了打算。近二百多年,长江南北的朝廷走马灯般换,每次江山易主,都有人身败名裂,倾家荡产。但也总会有那么一批先知先觉的智者,每次都能赶在变化之前做好准备。其家族非但没因为时政的颠簸而每况愈下,反倒从小到大,从籍籍无名到声威赫赫,渐渐地直追两汉以降那些名门望族。**他元宝藏的姓氏不算高贵,但上溯几百年,也不算低贱。如果能趁着改朝换代的时机向上努力努力,说不定下个百年之内,便会出现一位三公九卿。
一旦能位列三公,哪怕只是短短数月,那就是几辈子都受用不尽的荣耀。按照当下民间传统,从今往后其家族就是雷打不动的名门。信都张家为什么到现在动一动半个河北都跟着晃悠,不就是其家族与三国张昭能攀上那么一星半点关系么?某朝元某,位极人臣。这个目标如果能实现在元宝藏身上,那他身后岂不是要受族人晚辈几百年的香火供奉?
为了心中的这个崇高目标,元宝藏不惜在某些时刻冒上一点小风险。。比如三年前杨玄感造反时按兵不动了,比如身边总有一些来历不明的朋友来回走动了。再比如他会在某些时刻凭空拿出很多钱来,买一些紧俏货物。诸如铁块、药材之类,然后在某个别人注意不到的时间,这些货物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得干干净净了。其中很多玄妙,是不能对任何人说的。包括对心腹魏征也不能明说。反正“桃李子,皇后绕扬州……”童谣传了那么长时间了,该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你跟他说了他也不信。
出于上述里里外外各种原因,元宝藏对郡内流传的风言***一直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他从不出面解释魏征的所作所为都是受了他的暗中指使,虽然很多人知道没有他的认可,魏征绝对从府库里调动不了半分钱粮。同样,他也不追问魏征那些钱财粮食的去向,更不问离间计的执行结果。仿佛得了健忘症般,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的甩手大掌柜。
这种听之任之的态度,让魏征愈发能放开手脚。开始时还仅仅限于书信往来,讨价还价,用钱粮买平安的范围,到后来居然发展到悄悄地跟巨鹿泽、平恩县各地做起了生意。一面代替贼人购买其急需的农具和种子,一面将张、程两贼说不清楚从哪里弄来的贵重物品送到城内店铺中代为销赃。无论哪个衙门的官员抱着什么目的试图过问,一概不予理睬。
到底魏征从交易中拿了多少好处?武阳郡不少人都红着眼睛,急切地想知道详细。他们不是嫉妒别人发财,真的,天地良心,肯定不是。他们只是站在大隋官员的应有的立场上,觉得魏征如此养贼会给大伙带来预想不到的麻烦。至于麻烦到底大到什么程度,他们也说不清楚。可自古以来,见过贼打家劫舍,谁见过贼人当官做老爷?贼无贼行,既非常贼。非常之贼,其后患也许就不可限量。
当有人通过光初主簿储万钧的口,委婉而急切地将这番耿耿忠言转达到魏征耳朵里的时候,长史大人只是微微一笑,如风掠发。。直到储万钧再三追问,碍于同僚的情面,魏征才慢吞吞从书架上拿起一部尚未完成的史书,请储主簿回去自己参详。
那是当今天子杨广心血来潮时组织儒者修订的一部史册,与这位天子做其他事情的习惯一样,仅仅开了个头,便再无下文。可就是开头这几卷内容,也足有数十万字。在几十万字的记载中猜谜一样寻找答案,储万钧是费尽心力也没猜出个所以然来。
闹到最后,还是储万钧的老对头魏德深看不下去,一语道破玄机:所谓史家眼里无新鲜事,要想知道玄成在做什么,把两汉以来那些乱民的兴衰过程仔细看看,也就明白了。储万钧闻言之后再下功夫,苦读史书,从绿林赤眉,翻到黄巾乞活,终于在文字背后看到了一丝端倪。(注1)
历史上有名的大规模民间叛乱,都必然经历一个非常类似过程。起初,他们是被某些贪官或者现有秩序逼迫得活不下去,不得不铤而走险。随后,他们疯狂地抢掠,疯狂地破坏,打碎一切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东西,焚烧一切自己看不惯的东西。可当他们心中的怨气发泄完了,同时也把周围破坏成一片荒芜的时候。他们便会重新拾起生存的本领,垦荒种地,修筑房舍。当家里有了存粮,屋中有了女人后,他们又慢慢变成了秩序的维护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与后来的破坏者,无论是官军还是同行,不惜拼死一战。
破坏秩序,毁灭财富,当抢无可抢时,他们又创造财富,而后又建立秩序。如果你将历史书中那些伏尸百万的血腥视而不见的话,便可以冷静地总结出类似的规律。他们是毁灭者,同时也是捍卫者。他们很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者,又往往是另外一个时代的开启者。但他们从来笑不到最后,总被有心人利用,挥霍,直到榨干全部价值后丢进污水坑。到那时,所有罪恶都会被归咎到他们的头上,所有的功劳和辉煌,都理所当然地被智者们占有。
以同样的规律来衡量张金称,储万钧几乎被自己的想法吓得打了个冷战。他清晰地看见,几年来,张家军正是走了与历史上那些造反者同样的轨迹。开始时每破一城,必将大肆屠戮。随后是只杀抵抗者,自顺从者头上获取补给。然后,他们试图在巨鹿泽附近建立新的家园,试图屯田垦荒,试图创造一片乐土。程名振在平恩的所作作为,根本就没跳出历史上的宿命。只是他转变得比历史上那些前辈稍微快了一些,而魏征的蓄意放纵,又将这个转变速度加到最快。
接下来,便会有人为了维护现存的秩序和财富而厮杀了。血战也许发生在官军和定居的贼人之间,也许发生在贼人自身之间。地位、声望、部众、粮食,都会成为拔刀的理由。
一瞬间,光初主簿储万钧为洞彻了历史走向而欣喜若狂。剧烈的喜悦过后,他又为其中的人物命运而感到深沉的悲哀。他终于明白魏征的笑容因何而平静了,那是一种旁观者和推动者的平静。就好像看着一个与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家伙在梦游中走向井口,即将跳下去,却一点也不怜悯他,也没有任何出言制止的理由,甚至从其背后轻轻地推上一把。那是一种冷酷的平静,需要极大的意志力。需要把即将在梦游中死去的家伙不当同类。需要把自己看成一个神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当想明白了这些后,光初主簿储万钧看向小吏汤祖望和魏征等人的目光,便再也没有任何羡慕和嫉妒了。他每当目送着汤祖望怀揣魏征的书信匆匆西去,他便明白,巨鹿泽群雄离灭亡更近了一步。所谓男耕女织,轻税薄役;所谓上下齐心,共建乐土;终归是个梦呓罢了。这世上怎会有什么桃花源?所有结局都已经在史册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梦游者兀自浑然不觉。
注1:乞活,五胡乱华时,北朝的一批汉族起义者。最初只是为了保全性命,后来渐渐形成了割据力量。
第三卷 猛兽行 第三章 朝露 (三 下)
 更新时间:2009…8…12 19:27:17 本章字数:5756
“杨令侃她媳妇跟我说,等天凉了后想把她爷娘从清河郡那边接过来!咱们这边好活,他们那边官府刮地皮刮得太厉害!”杜鹃跪坐在程名振身旁,一边整理秋天要用的衣裳,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跟丈夫闲聊。如果武阳郡的官吏们看到这一场景,肯定不会相信此刻低眉信手整理衣物的小女子就是传说中的玉面罗刹。没战争的日子,风亦吹松了弓弦。久不握刀的手褪去了老茧,竟显出几分盈盈润润,如珠玉般细腻。
“还是让她再等等吧。咱们这边今年安定,明年未必会同样安定。万一此地再变成战场,过兵就如过匪,无论谁输谁赢,她爷娘老子都得跟着遭殃!”程名振放下毛笔,犹豫着回应。
在他和段清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平恩、洺水和清漳一带的屯田垦荒事业颇具成效。至少在三座县城附近的地段已经慢慢恢复了人气,再不见齐腰深的蒿草和黑漆漆臭烘烘的水洼,庄稼地也慢慢连成了大片。
虽然还没到收割的时候,可丰年的景象已经非常明显了。对那些重新得到土地的人来说,他们不怕累,就怕身上的力气没地方使。庄稼从来不会对不起人,被照料得越仔细,长得也越茁壮。荞麦、糜子、萝卜、黑椒,还有很多程名振根本想不到,也不认为错过了播种季节还能成活作物,眼下都弯着沉甸甸的腰,仰着笑殷殷的脸。让人梦里梦外,都能闻到成熟的喜悦。(注1)
参照几个月前程名振发布的安民告示,除了那些曾经向他借种子、农具的人家要按一定比例偿还本粮和利息外,其他百姓今年都可以免交赋税。所以,地里的庄稼可以说七成以上都是百姓们自己的。这在三个多月前,简直是流民们做梦也梦不到的好事。他们唯恐美梦被惊醒,不怕野外潮湿,纷纷在自家田地旁搭起了小窝棚。多看一眼,心里就多安稳有些。哪怕今夜就在美梦中沉睡不醒,那至少也落个踏实。
老百姓肚子里面没那么多远见卓识,眼珠子能看到的实惠最为正经。得知漳水西面的日子好过,对岸便有更多的人动了搬家的念头。而经历了最初的盲目扩张后,如今程名振治下三县已经不像先前那般随便就授予人田地了。所以有心过来垦荒的人便本能地开始托人情。**其中最方便的门路便是通过锦字营的大小头目。他们之中多出身于巨鹿泽附近的农家,与邻近郡县的百姓不用拐弯便能攀上亲戚。而程名振这边又有一条规矩是优先安置弟兄们的家眷亲朋,所以很多当初为了避免惹祸上门已经跟巨鹿泽弟兄断绝了联系亲戚,也纷纷重新走动了起来。
对于这种始料不及的热情,程名振和段清等人都不太愿意接受。现在不比几个月前,那时他们为了生存考虑,砸锅卖铁也要吸引流民过来垦荒。因为从长远角度,人口便意味着粮食和赋税。意味着劳力和应付战争的耐力。那时多借出一份粮食种子,秋天便能有多几斗粮食归仓。可现在,马上就要割庄稼了。再种什么下去都长不活。境内每多一口人,便意味着冬天时要增加一份负担。
小头目们也知道程名振的难处,所以尽量不直接找他走门路。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女人向杜鹃求告,请七当家念在往日的情分上稍微松松口。而杜鹃当年在巨鹿泽中的经验却是唯恐人少,不怕人多。通常是但有所求,习惯性地便想答应下来。
今天答应别人的事情肯定出了些麻烦,从程名振说话的语气上,杜鹃便猜出他不想接纳杨令侃的家人。女孩家一时有些下不来台,将刚收拾好的衣物向旁边胡乱一推,板着脸抱怨道:“他自己愿意来,将来遭了灾,与咱们什么关系。杨家小娘子是被抢到巨鹿泽中的,如今人家爷娘肯认了这门亲戚……”
“那就更不能让他们过来了。你私下塞给杨家小娘子些肉好,让她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