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涪水关前此时的战役也已经展开,涪水虽然易守难攻,但这基础是建在后方安全的保障为前提。此时的涪陵城已经被江东军拿下了,这也就说名涪水关也失去了它险要的地理。再加上涪水关内兵马粮草本就不多,本来丰富的水源,也被江东部队占据。顿时使守军,陷入一片惊慌之中。
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守军主将杨怀在与众将商议过后,决定突围而出。而做为副将的李恢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的主张是死守涪水关,拖住敌人在这一带的主力部队,以达到解成都之危。现在他们任何人都猜得出,此时江东军必时兵分两路了。但杨怀和高沛则为自己找了个借口,先退军以解成都之危,然后在回军夺回涪水关。两方不同的意见,自然是引起了争议,最后还是杨怀的主意占了上风。李恢在哭劝不果下,坚持自己率本部人马留守,杨怀和高沛等人,率领四万主力部队向成都撤退了。
当探子回报涪水关内大军撤退的消息时,不管是涪水关前的赵云和诸葛亮,还是涪陵城内的高顺,都松了一口气。逼敌人撤退,本来就是诸葛亮的计谋,毕竟涪水关内守军达五万之多,而涪水关下的江东部队,只有还不到四万的部队。这样的兵力要想进攻这样的关卡,是要付很大的代价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为此诸葛亮先是虚张声势,然后是散布谣言,接着是占领涪水关山内的水源。
显然诸葛亮的计谋很成功,以四万夸为十万,以成都被围为谣言,使守军失去信心,再接着是开渠走山中的水源。三管齐下的方案,果然吓走了关内的守军,同时也解了涪陵之危。现在涪陵城的守军才一万不到,虽然都是高顺的陷阵营把守,但如果涪水关内的守军倾巢而攻,势必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和危机。
涪水关前的江东部队,在敌人走后半天,立即招开了商讨会议。其间诸葛亮分析道:“涪水关内守军依然还有一万多人,实力仍然不可小视,但已然对我们够不成威胁。现在我们要做的时,通知涪陵城的高将军配合,在我们有力的攻击中,从内突破敌人的防线,从而达到快而有力的进攻。”赵云这个战略部署很满意,起身表决道:“我赞成诸葛先生之计;不知各位将军是否还有其他想法。”甘宁道:“我没有意见,联络高顺将军配合作战的计划,就交给我来办好了。”
众人都知道甘宁水上部队的厉害,自然是没有疑虑了。随后众将也都表示没有意见,赵云也下令道:“各部将军准备,来日向涪水关发起进攻,务必在来日日落时分拿下涪水关。”众将轰然领令而出,诸葛亮虽然在江东待的时间不长,但对于江东军旺盛的士气和一群猛将,还是有所了解的。“诸葛先生,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赵云虚心请教。诸葛亮自信一笑道:“想必赵将军也已成足在胸吧!”赵云大笑一声,道:“诸葛先生的确是智谋之士,任何事情都在乾坤之中,云自问不如啊!”诸葛亮神秘的笑道:“赵将军无须顾虑前事,如我所料不差,大将军已经拿下巴郡,此时恐怕正在赶往成都的路上。”赵云心中一惊,暗想道:“这个消息我也是刚刚收到,没想到此人却已料到,果然有个人才,难怪主公如此器重与他。”
两人又在闲谈一番后,诸葛亮使走出营帐,心中暗自想道:“我自诩神机妙算,却不知大将军才是智高一筹,本想此行进川立一大功,以报知遇之恩,现在看来只有再待时机了。”
显然诸葛亮也想通了一些事情,同时也明白了益州已经是手到擒来之势了;这也算是大势所趋吧!
第二百二十七章 忧伤之心
历史是由强者来撰写,战场以胜者来解说。涪水关前烽烟再起,这座埋葬了江东数万将士的雄关,此次是否依然还是江东军的死地呢?关下三军列阵于前,旌旗蔽日,士气旺盛,一阵阵雄壮的喝喊声,犹如九天之雷,让关上守军士气顿时一挫。“擂战鼓,吹号。”赵云长枪一举,震天的鼓声和号角声立即响起。“三军将士听令,建功立业的时刻到了,谁先爬上关上,赏钱三千,斩首级十颗者,官升一级。”赵云大吼一声,三军将士轰然而动。
“杀啊……”
在赵云重赏口号中,三军将士更是拼了命般,捍不畏惧的发起了进攻。城头上的李恢此时才明白到,自己的这次死守将不会是件轻松的事情,也在瞬间信心动摇起来了,他终于明白到为何杨怀这些人,在听到江东大军要攻关的消息时,找着借口而撤走的原因了。当时涪水关前伏击江东军的战役,李恢并没有参加,他只是后来听到说激战是如何的惨烈。当时的江东军虽然伤亡达二万,但做为伏击的益州部队,虽然是以逸待劳,同样付出了一万多的伤亡。当时他还认为是那些人无能,此时见到如潮水般杀来的江东部队,李恢叹了口气,拔出配剑,高喊道:“敌人进攻了,将士们成败在此一举,坚守关头决不让敌人踏进一步。”
做为攻击方的部队,江东军的攻城器械,很快展现在了敌人跟前。投石车这种新型的攻城器械也首次亮相,涪水关前上百架投石车,一字排开。就在李恢惊讶莫名时,只见在城下的投石车,在张合的一声令下中。发起了第一次进攻,啪!啪!啪!重达几十斤的石头,顿时像落冰雹一样落在城头上。惨叫声也随着而起,城头上的敌人在见识到这种器械的威力后,吓的纷纷往关下撤退。没有来的及跑开的士兵,不是被当场砸死就是砸成重伤。“给我狠狠的砸,瞄准发射。”张合见第一次攻击就取到了辉煌的成果,兴奋的大喊起来了。
在后方观战的诸葛亮,在见识了这个攻城器的厉害后,心中也是惊叹不已。“如此器械,果然是巧夺天工。赵将军抓住时机,下令重步兵立即发起进攻,别让敌人缓过气来,否则要想在进攻就难了。”诸葛亮在惊喜之余,依然没有忘记拿下关卡才是首要任务。赵云大喝道:“重步兵进攻,强弩兵掩护。”正装待发的两支部队,迅速的向城下靠去。重步兵十人一队,一队抬一云梯,整齐而迅捷的冲向了关卡。此时的投石车的石头,依然在不停的发射,压的头上的守军根本抬不起头。正面的进攻已经到了紧要关头,赵云再次喊道:“甘将军率领轻骑兵进行骑射,我要让守军没有抬头的机会。”早已准备多时的甘宁,把手戟往马袋上一插,一手举起长弓,高喊道:“轻骑兵出击!”
一队三千人的轻骑兵飞驰而出,迅速的在关下来回穿梭起来了,一轮轮箭石飞向了城头。城头上的李恢此时别提有多窝囊,但他也没有办法,谁有想到江东军会有这种可以扔石头的攻城器。在被江东军抢占了先机后,李恢也彻底的知道涪水关是守不住了。紧接着他的想法就验证了,江东军一拨接一拨的攻势,根本让他们无法抬头,更无从组织防御和反击了。“撤下关卡,退往关内准备迎战。”李恢也不是好相与的,果断的下达了保存实力的命令,当然这也是明智的。
既然在关头死守是死,还不如利用有利的地形,进行有效的反击。“诸葛先生,这是怎么回事。”赵云见部队竟然没有费什么力气去就拿下了关头,不由疑问起来了。“不好,快下令部队停止前进,暂时坚守住关头。”诸葛亮很快就想出其中的问题,立即让赵云下令停止前进。
涪水关占地面积并不大,主要还是天然的山石构成。关头是以城墙的结构而成,但里面却另有玄机,关卡里面有很多天然的石洞和树木,形成了一个隐秘的地带,再加上两面高上的阻挡,使关内形成了天然的伏击圈。赵云没来得及阻止部队,先头部队就尾随敌人杀进了关内。当赵云一众赶到关头时,前锋的重步兵已经追进去了。“赵将军看来情势危及,让末将率领部去接应吧!”李严急忙请令。诸葛亮却道:“来不及了,快放出信号,让部队赶快撤退,同时让涪水关后方的高顺出击,希望他能够挽救局势。”赵云抬头见左右都是峭壁,不由想起了上次士兵们爬上上顶,阻断了下泄的水源;兴奋的道:“诸葛先生,不如我们紧守两边出口,把山上倾泄的水源引往关内,不知可行否。”
诸葛亮立即摇头否决道:“水攻是绝对不行的,只要想想当时的水源正是由山顶而下,他们肯定有排水的方法。”霍俊急道:“那怎么办,我们又不能强攻进去,又不能在这拖延太久,总得有个办法才行啊!”诸葛亮自信的笑道:“既然水攻不行,我们就用假火攻。”众将不由疑惑的看向了诸葛亮。“对,就是假火攻,既然关内水源已断,又杂草从生,再加上现在天气干燥,只要从两边山顶向下发起火箭和倒放桐油,必然能够取到吓唬的敌人的效果。到时敌人必会向涪陵方向撤退,而他们都是步兵,但我们的骑兵只要通过了关内,在平原地带将会给敌人带来覆灭性的打击。”诸葛亮坚定着大家的信心,众将听的也是眼前一亮,纷纷表示此法可行。
赵云立即让李严和霍峻各率领一千士兵,向山头行动,准备发起火攻。待二将走后,诸葛亮又道:“赵将军现在可传信高顺将军,令他在看到关内有烟起时,率领部队撤出关头,选好一个伏击点,准备好好招呼逃亡之敌。”赵云暗自一想,就明白了其中道理,立即派出斥候前去传信了。
秋高气爽,天气干燥。自以为得计的李恢,刚安排好士兵们做好伏击的准备时,从山头上丢下了数百捆干柴。李恢此时岂会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立即暗叫一声不好。再次下令众将士逃亡,没有进行一次正面战斗,却连续后退了两次,士气瞬间降到了极点,更是疲惫不堪。李恢也只有暗叹失策,但也只有无奈的撤退了。
副将此次也不满道:“将军如此再三撤退,三军将士将会毫无战斗力,要是敌人尾随而上,我们一万多将士只会是灭亡一途。”李恢何尝心中不明白,现在除了后悔外,他还能说什么呢?“先不说这些了,下令部队往涪陵穿插而过,先到达安全的地方再说吧!”李恢说完后,立即指挥部队往后方撤退了。
“将军过了前方的山坳,我们是不是留下一部设防,否则江东追军赶来,我们将无还手只力。”副将见前方山坳地势险要,比较适合伏击,不由提议道。当他抬起头看向李恢时,只见其脸色大变,刚想问发生什么事情时,山坳处杀出一对江东军,先是一轮箭雨,紧接着就发起了进攻。没有反应过来的益州士兵,很快就被杀的人仰马翻,惨叫声不决与耳,更有的立即逃跑起来了。此时杀出来的自然是高顺的部队,陷阵营的作战能力,自然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
“镇定起来,快列阵迎敌。”李恢知道再慌乱下去,除了败亡一途外,势必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高顺身先士卒,手提钢刀,如切菜砍瓜般,所到之处伏尸一片,令人不忍目睹。李恢见敌人勇猛,把心一横,高喊道:“想活命的,随我杀啊!”立即聚集了几百人在周围,迅速的向高顺围了过来。
高顺又岂会畏惧,冷喝一声道:“将士们,拖住敌人脚步,我们援军马上就到了。”李恢很快就对上了高顺,本想把主将擒杀,以此来换得脱生之计的他,在与高顺的一个回合较量下,就彻底的死了心。凭着多年的经验,他自然明白自己与敌将的差距,但抱着必死之心的李恢,此时没有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