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想干什么吧,就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发兵?呵呵,来了一队人家晃悠了一圈,这地方就改姓了。顺带的连着工程对都是跟着一起来的,拆违章建筑的,铺路搭桥的,哦,对了,还有来运九鼎的。
是的,你们没看错,这一次九鼎没丢,好好的在宫里待着呢,虽然其他几个国家也眼红了好久,可到底让秦国得手了,整整齐齐的给挖了出来,拉了回去,摆到了祖庙里。
至于为啥这一次周赧王没将九鼎给送出去?没沉了,烧了,毁了,送了?呵呵,这不是有阿玉在嘛。即使他在改变历史什么的事儿上,没啥力可出,可提前想法子稳住点人,将这九鼎的事儿给安顿一下还是可以的。反正这地方离着邯郸并不远。都城雒邑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洛阳,离着邯郸……不过是七百里,而阿玉家本就在邯郸西南,这么一来,这距离自然更近些。快马不过是一二日的功夫,操作起来相当的容易。
怎么干的?这简单啊,先借着如今的名声,在事情刚有点苗头的时候,就前往洛阳附近,对着那些所谓的成周大臣做一番小小的洗脑,让他们有将九鼎藏起来的念头。而等着他们有了想法,再加上对周赧王的某些异想天开的念头不看好的时候,再蛊惑一下为了以防万一,将九鼎就地掩藏,以图将来,三下五除二的,都不用阿玉自己动手,那九鼎就直接埋到了土里。
你说运走?亲,那都是铜鼎,还是两个人抬都费劲的大家伙,不说他们没有运走的能力了,就是有,只怕也会担心搬出宫门之后,让人给抢了。他们如今可是弱势,那周赧王脑子不清楚,那些大臣还能不知道?一个个的若非放不下面子身份,只怕早就去诸侯国混日子当官了。所以啊,动作起来那是小心再小心,而既然小心了,想利索的藏好,不埋到地下还能怎么的?除了这个法子,其他的基本没得选啊。所以喽,阿玉的目的就这么容易的达成了。至于这之后秦国是不是能找到?呵呵,那么点范围,就是掘地三尺也容易的很对吧。再说了,到了既定事实之后,这些大臣……聪明人还是很多的。
确实很容易,上赶着给新主子立功的也不少,看看,才灭了东周没几天,那九鼎就搬到了秦国王宫,这速度,简直是绝了,惹得其他几个下手慢的诸侯国一个个眼睛都快瞪红了。
而在这件事儿上,作为主力的阿玉却一点头都没出,半点功劳没有。这倒不是别人抢了功劳,而是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在这些事儿上的作用。
要这名声干嘛?他又没想着去秦国当官,既然不想当官,还在这赵国的地界上过日子,那自然是该低调就要低调。对于生存之道,阿玉谨慎着呢,就是周围的几个小伙伴们都没半点消息,除了知道他前些日子出去了几日之外,别的半点风声都没有。
即使是秦国得到九鼎,外头纷纷扰扰的时候,阿玉也依然淡定的在自家的学堂,慢悠悠的教着学生呢。这心态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也是啊,都是多少年的老狐狸了,多大的荣耀显赫都享受过,他有什么看不开的对吧。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九鼎在秦国的威力也一点点的正慢慢散开,比如人才流动开始一点点的朝着秦国倾斜,比如各处流传的秦国有大气运之类的传言,比如秦国国内百姓精气神的提升等等。在阿玉的眼里,秦国,正开始散发出称霸天下的王气。
而如此同时,被阿玉关注的卫国,也走向了末路,虽然暂时那大王什么的还在,可人才已经开始散逸了,比如那个红缨公子连晋,就来到了赵国,开启了他的求职之路。
最初,这样的一个二十不到的小年轻,还是那样一个谁都看得出落寞之姿的国家来的小子,想要立马混出点名声是挺难的,也还没到赵穆的身边,可谁让他这人会钻营呢,会炒作呢。
不过是几日的功夫,和人比武,言谈犀利,结交广博,几个回合下来,将世家子弟的优势尽显无疑,随即就在邯郸武士行馆,打出了名声,等着再过几日,连着邯郸郊外,都已经传出了他功夫好的名声来。而阿玉也正是因此,将他再一次的收入眼底的。
也许,那一个刚有些小名声,正有些小得意,为自己这一出谋划自得的青年一点都没有想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城市,有那么一个人正默默的注视着他,用一种意味深长的表情,看着他的表演。不过马上,他就会感受到了。
“卫国?他是卫国仕宦子弟?”
“可不是,卫国如今正是艰难,不说保家卫国,居然……可见也不是什么忠良之辈。”
看,这不是来了?说起舆论炒作,又有几个能比得上阿玉?至于之后怎么处理?阿玉是不是会直接毁了他?这个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古典的彩蝶 2瓶;
第231章 在寻秦记里开地图25
阿玉的这一招大概是连晋自到了赵国以来收到的最强大的恶意。指指点点的扣上这么一个不忠的名声; 这打击,当时就让这娃有点灰暗了,躲在屋子里两天都没出门。可偏偏; 这打击还在继续。
“你再说一遍?赵大夫那里……真得没接?。”
“公子; 何止是没接; 刚说出您的名号; 那边就……”
小厮在一边头都快垂到地上了,真是的,就是他也从没这么丢脸过,好好的送一张拜访的名帖,愣是让人丢了出来,这打脸打的;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来的; 当时那些围观的人的嗤笑; 这会儿都好像还在耳边呢。
“完了。”
小厮低着头没看到,这会儿连晋的脸色已经白的都快透明了; 半倚着小几; 整个人都像是没了骨头一般,哪里还有往日骄傲世家子弟的模样。喃喃的只剩下这么一句完了。
不过这连晋纵然是有一万个不好; 有一点却相当的可取,那就是这个人吧; 非常的有韧性,虽然偶尔确实有不择手段的地方,可总的来说; 也是个坚强有能力的娃。
这边刚沮丧了一会儿,那边就又恢复了几分勇气,稍稍坐正之后,闭目不过是想了一会儿就立马很有决断的说到,
“这样,你去,拿些银钱,去收买几个人到外头传话,就说我这出来是来游学的,还曾立志,要走遍列国,为卫国寻求生机。”
嗯?他们出来有这个目标?小厮眼神有点恍惚,不过转瞬,作为能被带出来的机灵下人,立马就明白了自己主子的意思,这是想用留言对付留言啊,想改善一下名声,不过这走遍列国……难道公子这是要放弃在赵国的优势?苦心经营了这么些时候,他们可是花了不少的钱,这要是走了,这可就白费了。
“公子……要不咱们去想法子将那些小人抓出来吧,能说这些诋毁的话,只怕就是那些妒忌您的人。应该不难找。”
“就是找到了,没有证据又能如何?嘴长在人家身上,还能堵上不成?还不如这样,先将名声挽回一些,然后在寻别处,好歹这样一来,没了利益纠葛,这事儿就算是了了,顺带还能用这里得来的人脉,为别处出头做个旁证。若是能得些推荐,那更是意外之喜,到了别处,起来也能更快些。”
看,这就是连晋为什么能出头的缘故了,这人能在死中求活,能在不利中寻求有利,可见能力真的是很不凡。
而他的这一番举动也确实挺有用,不过是几日的功夫,果然就运用这一套说辞,换来了好几个人的同情和推荐,而有了这些推荐,连晋立马就转头去了韩国,是的,就是韩国。
赵韩魏三家中虽然赵国最强,韩国最弱,魏国是敌对方,这也是为什么连晋一出来就直奔赵国的原因,可如今,他既然赵国待不下去了,除非想去在他眼中边远荒蛮之地的国家,不然除了韩国还这是没了第二个选择。若是在加上有推荐信……连晋觉得先去韩国混点身份,然后再想法子回来,来个三级跳什么的,或许这样才是最妥当的办法。
是的,到目前为止,作为中原腹地出身的连晋,依然没有往别处去的念头。毕竟这会儿他还没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地步对吧。谁说战国时代的人没有都城情节?连晋这里就很分明嘛,就是秦国,当年刚被分封诸侯的时候,拼命往中原凑,不也是这个情节作祟?那话怎么说来着?对了,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这样。
阿玉知道连晋去了韩国,这感觉……那是相当的复杂,他不知道,这一出手,是帮着连晋躲过了一劫呢,还是推动了他仕途,很显然,这一步其实很妙,虽然韩国如今弱的风雨飘渺,比卫国没强多少去,可就三国分晋的情分在这里摆着,从韩国混一圈得个名声推荐什么的再回来,肯定比卫国出来的愣小子受人欢迎。不过到时候这赵穆……还会收这个得力下属吗?这个真不好说啊。
书里说赵穆是谁的人来着?春申君的私生子?呵呵,史书记载,黄歇生于公元前314年死于公元前238年),如今应该是58岁,生赵穆倒是没问题,可人家在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也就是八年前,就已经成了宰相还一直做到死,赐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说一句权倾楚国也不为过。
这样的风云人物,即使是私生子,难道就没有帮着某个好职位的能力?要靠着送过来给人当断袖娈童上位?这也太下作了些吧。真真是毁了芈月传里头那个带着几分忧郁小生气质的美男。
倒是黄歇的家臣子弟什么的,可能性更大些,甚至可能是死士什么,若是这样……出身不好的人容易自卑,对手下的要求也更严苛,连晋若是交游广阔,名声良好,他还真不一定会要了,因为他不自信,怕压不住啊!而若是没有了赵穆,这连晋还能和某穿越猪脚对上成为炮灰?若是不成炮灰,他还能去学左手剑?能去当嫪毐?去做小白脸?当个长信侯?最后受宫刑变太监?
阿玉坐在家里不住地砸吧嘴,突然感觉自己圣父了一把,这是妥妥的把连晋从大炮灰赵穆身边给拉开了啊!这是改变了他屡战屡败的命运啊!嘿,他明明是想给人添乱的,怎么就成这样了呢?难道他长时间不使暗手,水平下降了?
阿玉难得来了个一日三省,为重新捡起斗争技能列出了一张计划来。只是连晋……得,都这样了,那就看着小子的命吧,若是命好,躲过去这一劫那就算了,至于躲不过,到时候再说。
倒是这连晋来了,阿玉觉得,这和氏璧的事儿也该提上日程了。那么和氏璧这会儿在哪儿?在秦国,秦昭王正拿在手里把玩呢,脸上还带着几分可惜的神色,但说出来的话,却斩钉截铁。
“送信吧,让赵国来取,一块玉能放松赵国的警惕,让这四十万的人命消磨赶紧,倒也值得。”
“可惜了,当年废了那么些功夫才留下,如今却……”
“终究不过是个玩意,等着将来……总是能再回到秦国的。”
这就是帝王,终究是秦国的这一句说的人热血沸腾,即使是胡子花白的老臣,听到他这么说,也忍不住支起了腰杆子。甚至还有个老头一边点着头,一边还笑呵呵的说到:
“若是多几样这样的东西,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