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农场穿红楼-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5章 
  “宝音你不知道; 我今天听到一个很搞笑的事情。户部侍郎家的二儿子居然说朝廷应该下命令让百姓少生些孩子,不然的话以后我们国家的土地养不活那么多人。”十阿哥不屑的说道,
  “哦~他真的这么说?”宝音坐直身体; 惊讶的问道。
  “是啊; 他一说出来就遭到了周围学子的嘲笑。现在大清正是国力强盛、繁荣的时候,到处都喊着缺人; 要是让百姓少生孩子; 缺的人从那里招。”十阿哥当然也知道每次朝廷的更换和打仗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利字; 其中有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百姓多了之后; 需要的资源就多了; 国内的资源无法满足,自然就会去掠夺周围国家的资源。但是现在国内有了高产、不那么挑土地的土豆、玉米、红薯和那些良种,土地的产量翻了不少,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而且销往海外的各种东西都需要人手去做、海军也在扩充人手,还有国内的各项产业都需要人手来完成,经常听到九哥说那里那里缺人。要是人少了,朝廷的发展不就减缓下来了。这些年海外的那些国家也在飞速的发展,野心勃勃的。要是国家不足够强大的话; 万一那些国家看到有利可图; 联合起来的话也是一个问题。
  “就算人实在太多了; 国内的土地养不活那么多人; 海外不是还有那么多土地。”十阿哥想到海外某些土地上面好像只有些土著,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利用,而且那些土地还是听肥沃的。只不过国内的百姓都是安土重迁; 轻易不会离开家乡,讲究个落叶归根。但是人要是真的那么多了的话,就考虑不到那么多了。
  十阿哥还有没有说的就是,他在海外有一个小岛。不管国内发生什么事情,也都有个退路。有了退路,底气就足了。现在最重要的是人多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至于以后国内土地上真的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了,到时候在想办法就是了。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十阿哥也仔细的考虑过。只不过想了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离那一步还要很久很久,可能自己归天了都不会到来。既然不会在自己有生之年到来,还有什么可想的。
  宝音一听十阿哥这个语气就知道他没把这个事情放到心上,想到前世的春运和节假日景区的密密麻麻的人。有些心有余悸的说道:“其实我觉得他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这些年百姓富裕了,能够吃饱穿暖。人活得年纪大了,死的人少了。但同时因为基本的生活有保障,生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成活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就拿一对夫妻生四个孩子,成活三个,不过十来年我们国家的人数就会翻番。要是这样下去,就三四十年,国内的土地上种植的粮食,就要有些吃紧了,问题就出来了。”
  十阿哥把宝音往自己怀里搂了搂,捏了捏她的脸。心里面对那绝好的手感多加感叹,遗憾不能在捏一把。看着宝音瞪自己的眼神,转移话题道:“福晋,你考虑的太过片面了。要知道这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意外,人数不会增长得那么快的。
  再说了国内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开垦,还有就是已经开垦了的那些土地当中,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粮食,百姓都会一家人种很多的土地,导致他们的精力跟不上,管理比较空泛。要是人多了的话,他们完全可以精耕细作。粮食虽然没有多种些土地来得多,但是还是可以提高些产量,多养活些人。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当时中国人口两千万左右)就曾指出:人有五子,子又有五子;则大父(即爷辈)未死,而有二十五孙。结果是‘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要是当时掌权者听从了他的话,让百姓少生点,那么现在的汉族可能早就彻底灭绝,要知道当时可是有其他民族都灭绝了。只有足够多的人口,才能够让朝廷更加快速的繁荣起来。”
  顿了顿之后,十阿哥有些嘲讽的说道:“要知道现在人的想法就是多子多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时种田是需要人手的,要是家里劳动力不够,就会饿肚子。而且在乡野,壮劳动力少了的话,可是很受人欺负的,毕竟人多势重。”
  宝音听到这里也明白了,就算是知道以后人口增多会带来些问题。但是在这个社会,谁提出让百姓少生孩子这个计划生育的政策,谁就是那个出头的椽子。
  虽然宝音出生的时候计划生育已经没那么严格了,超生了交罚款便是,但是还是听说过计划生育刚出台那个时候的严厉和因为计划生育惹出来的事端,就连春节的节目不是也有一个因为接来生女孩躲计划办的小品。
  宝音想到前世奶奶说的,严打的那个时候,大冬天听到计划办的来了,带着点东西挺着七八个月的肚子往山上跑。还有些生下来的是女儿,好点的直接把女儿送人或者让孩子当个黑户,差点的找个路口把孩子丢了。甚至有些都六七个月了,直接把人拉到医院里把孩子打掉的,很是造了不少的孽。
  还有就是国内那么多权贵,你让人家少生点,那些人家能干嘛?现在又没以前的那些避孕技术,想少生点也难,怀上了又几个愿意打下来。而且现在有点钱的就想着买个小妾,小妾在他们看来除了伺候男人,就是开枝散叶了。
  “实在不行,就只有往海外发展了。反正海外那么多土地,还有很多都没啥人。”宝音破罐子破摔道,想想以前国内多少人,比现在的国内的人多十来倍。以前都没事,还都能够吃饱穿暖,追求好吃好喝和精神世界,那么现在也不会有什么事情的。人的适应性是最强的,要是人真的多到那个份上了,自己就少生孩子,生育观念也就转变过来了。
  十阿哥用脸蹭了蹭宝音的脸蛋,把她一把抱起来往床边走去。“好了,想那些干什么?好不容易臭小子走了,没人捣乱,该好生亲近亲近才是。”
  第二天一早,十阿哥醒来的时候看了看宝音高挺而不失小巧的鼻子泛着淡淡的粉红色的嘴唇微微张开,隐约能够看到里面湿润的丁香小舌。因为感觉到有些热,薄被被拉到胸口下面。露出雪白衣襟半开着,露出白皙的双肩和精致、诱人的锁骨。
  十阿哥感觉到自己的喉咙有些干,可是看到白皙的双肩上面的红梅,不自觉的吞咽了几下。艰难的把自己的目光挪开,轻轻的走下床到外间去。
  走到外间穿衣服的时候,吩咐伺候的人小声点,不要吵到福晋睡觉。之后就自己一个人洗漱完,吃了简单的早餐就出去了。


第136章 
  大阿哥直郡王在听到关于人口这个话题的时候可不像十阿哥他们这么淡定; 说说就过去了,而是根据户部侍郎家二公子的话,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大阿哥直郡王也是知道自己的处境的; 要是一开始的时候针对太子是因为看到皇阿玛对太子的偏爱而不满; 后面针对太子更多的是为了利益。自己的情况自己是知道的,照这个情况看来; 就算自己能够把太子拉下马; 自己也是废了。
  可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自己想退也退不了。自己身上可不是只有自己一家的身家性命; 还有那些跟随自己的属下。他们不管是为了利益还是性命; 都是是不会让自己往后退的。
  想到这里,大阿哥有些无赖的笑了笑。甚至就连皇阿玛恐怕也是想要自己和太子争的吧!一开始的时候皇阿玛可能真的只是想要自己磨砺一下太子,但是随着自己的势力和太子的势力增大,后面的弟弟也慢慢的长大,也参与进来,皇阿玛心就变了。开始有些防着自己的儿子来了,就连太子也一样。
  大阿哥想到出海贸易的时候带回来的其中一个消息就是明朝末年,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 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 自任国王。张杰绪逝世; 内部发生纷争; 王国瓦解,荷兰人乘机灭了张氏王国。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在意。最多就是感叹一下张杰绪的无能; 要是自己怎么怎么样的。在联想到由于生计问题,广东、福建的不少沿海百姓都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地区经商、打工。久而久之,东南亚各地就出现一个又一个国内百姓组成的社区。当地的邦国领主为与朝廷开展商贸对当地的国人百姓份外优待,不少国人因而致富。到了元未明初,国人已经在南洋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等到前几年航海这个行当再次发达起来的时候,从出海的人口中得知,那些人聚集而居,生活的还不错。那个时候大阿哥也没多想,毕竟那些迁居海外的人被叫“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
  前面九弟和十弟借口保护出海贸易的商船拉起了一对人马的时候,自己还没在意。九弟和十弟的海船多,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出海的时候海盗多,而且有些海盗有国家的支持,有些海盗本身的实力强盛堪比一个小国家,这些个情况大家也是知道的。
  再加上前面出使海外的时候,借用了九阿哥他们的海船。对于组建护卫队的这个事情,皇阿玛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皇阿玛都这个态度了,底下的人自然也不会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九阿哥和十阿哥也够识趣,组织的护卫队人数也在大家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前面底下的人还收到消息说九阿哥和十阿哥手下的护卫队的人占据了海外的几座岛屿,用做出海商船的中转站和护卫队训练的地方。
  当然了也有人在皇阿玛那里去说,但是九弟开口说自己护卫队训练需要地方,在国内和挨着国内的海域训练有些不合适,就在外面不远的地方找了个地方训练。再说了其他国家的皇子都能有块土地,自己难道就不能有吗?那个小岛屿又没什么出产,地方还小。
  十弟更是胡搅蛮缠的说道,自己福晋吃了亏,要人手去找那些小贼,顺便给荷兰那个小国添些赌之类的话。反正言下之意就是那些护卫队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改头换面的去当一两回海盗,要个大本营方便经营。
  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把那几个小岛屿放在心上,不就是几个小岛屿连在一起组成的一个环形岛屿。就算九弟和十弟撤出那个岛屿了,国内也没人上去接手。护卫队的那些人弄到国内来训练,还不如在海外那个偏避的岛屿上面。
  但是现在一看,这是一个多好的退路。比起失败之后被圈禁起来,还不如在海外找个地方称王称霸,当个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有了朝廷的支持,也不用担心其他国家,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潇洒。
  想到这里,直郡王就让底下的人去户部调查了资料,看国内的人口的具体情况。土地政策的摊丁入亩和承诺永不加赋,在农作物产量大量提高,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在社会安定和粮食充足的条件下,人口急剧上升。光是近十年来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口就翻了两倍多,索性现在还是小孩子和半大小子居多。
  人口暴涨的结果已经初现端倪,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劳动力开始供过于求。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在通商口岸很容易找到一些像搬运货物的工作,搬都搬不过来,现在如果跑得慢一些的话,就可以被其他人抢走了。
  同时村落与村落之间因为争夺资源问题,而发生械斗和冲突增多了。还有些壮劳动力打算到南洋谋生或者投靠亲戚,其中不少是械斗失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