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民以食为天-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妈的。李泰心中一股子火气。这几人都跑了一天了。寒冬之时,骑马狂奔。又饿又累。居然还不给开城门?但是现在人在外面,
狂,于是又喊道:“守城的,我找你们大人有大事,你麻烦!”
“哼,等着。”
良久,回话道:“我们大人说了。有事明天再说!我们大人乃六品官职,河州小县,县令不过从六品而已。还是等等吧。”
李泰嘴角含笑,小声对大庆言道:“潘哥,上去。把门打开!”
大庆一愣:“能行吗?人家可是守城之人啊。”
“靠。怕啥,也没让你杀,打晕了,或者是开城门就行!”
大庆四处看了看,打马绕到城后,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便将城门打开,李泰嘿嘿一笑:“进城!驾!”
“公子。跟俺走!俺刚才问个兵卒县衙在哪里了。”大庆前面带路,李泰等人跟在后面。拐了几个弯,便来到兆洲县衙。
看着人家的门面,李泰有些脸红。毕竟河州衙门的招牌都快掉了。人家地瞒新地嘛。见到旁边的大鼓,靠。居然连鼓槌都没有。
李泰言道:“你看人这衙门。多好。再看看咱们的衙门。唉。没法比啊。我说诸位。咱们应该团结协助。一定要将河州建设的比这强百倍。妈的。敢不让咱们进城。大伙听好了,一会进去。让你们吃。谁都别客气。有用的尽管拿,回去给娘亲。大庆。砸门!”
跟着李泰来的人不仅捏了一把汗,这位大人。太生猛了。虽说都是知县,但跟人家比还是差了一级。如此霸道。真是少见。
大庆不管别地。上前就砸,不一会就听里面嚷嚷:“谁啊,这刚走怎么又来了。老爷睡觉呢。轻点,轻点。来了。。见到大庆不觉一愣。大庆将他往里一推,直接走进院子中嚷道:“兆洲知县,出来!”
“大胆。何人在此喧哗!”此时。门房推开,走出一五十左右地老者。第一印象,短小精瘦,与大庆庞然大物一比,当真是没了。此人留着一缕山羊胡。头发已经花白。满脸地皱纹却是满面红光。见到大庆到来。连忙抱拳:“不知道这位壮士是哪个山头的大王。粮食咱们前日已经送过去了!”
我靠。李泰彻底疯了,堂堂一个市委书记跟他妈黑社会大哥混一起去了。还要交粮。没等大庆言语,李泰笑道:“刘大人,久违了!”
刘泉看见李泰连忙抱拳:“不知这位公子是……”
“呵呵。下官河州知县。李泰!”
那人眼睛转了转。又看了看大庆,点头道:“既然来了,就请去大厅候茶吧!本官随后便到。”说完,给开门之人使了一个眼色。转而而去!
一切李泰看在眼里。笑了笑。见到刘大人转身而去,连忙抓住一条胳膊笑道:“换什么官衣服啊。走吧。咱们一起去。待下官给大人汇报一下工作!”
见到李泰眼色不善,刘知县身子一机灵。刚要喊话,就被李泰拽到身前小声喝道:“老头。不想死就给我快点!过来!”
也不知道是谁家。反正李泰走的比较仗义。待来到正厅,等下人奉茶后。李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嘿嘿,刘大人,请!”
刘泉慌忙拿起茶杯。匆匆喝了一口,放下茶杯问道:“不知道李大人深夜到访,有何指教?”
“嘿嘿,指教不敢当,哦,你喝了?刚才下官没敢喝,哈哈,嗯。现在喝也不晚。”拿起茶杯真喝了一口言道:“刘大人,下官此来目地有二,其一呢,就是对刘大人对河州百姓这么多年来的照顾深表谢意。”
刘大人笑道:“李大人客气了。咱们都是为皇上办事。你我同僚。这么说不外了吗?李大人年少有才,前途不可限量,以后您要是将河州治理好了。本县还要借您的光呢。呵呵!”
李泰哈哈大笑:“是,是,您说的太对了。治理河州是下官份内之事,既然刘大人这么客气。下官就实话对您说了吧。刘大人,下官不容易啊。圣上信得过下官。派来做河州地知县。可是下官没粮啊。那些人太能吃了。陛下一年给七万斗口粮啊。唉。他们才一万人。太能吃了。这不,下官想找你借点粮食。你放心。下官一定还上!如何呀!”说完,李泰心中一笑。怎么感觉自己跟个公公似的。
见到李泰提起粮食的事,心道。反正皇上一年给七万斗粮食。他最多给河州四万五千斗。每年自己都能剩下个三万斗左右。好汉不吃眼前亏。先安慰安慰你吧“李大人啊,不是本官不借于你粮食,实在是咱们兆洲也没多少余粮啊,但是既然是李大人说话。本官也不能不给。这样吧。一千斗如何?这可是本官的家底了。李大人上秋之
李泰笑了笑:“刘大人。下官不愿意跟您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来。给你看个物件儿!”说完。拿出任命的圣旨在刘泉面前晃了晃,笑道:“如何行事。大人看着办,我河州一年七万斗的口粮。陛下都运到你这,你往下发了多少。心中还有数的吧。呵呵,废话不说。赶紧给咱们预备一桌子酒席。安排好客房。下官要歇息!”
刘泉见到圣旨,心中咯噔一下。不觉地满头是汗。原来这是李泰来算后账了。其实一想也就明白。皇帝每年给七万斗粮食。河州以前人多,可现在就剩下一万人了。哪吃地了那么多粮食。不管谁上任,都能明白这里面的油水。现在整个大炎虽说不算很缺粮食。但是也不富裕啊。刘大人心里盘算了一下言道:“那李大人的意思是……”
“嘿嘿,下官也没什么意思,我河州有多少粮食在兆洲大人心里也清楚,要是让你一起拿出来。想来是不容易,再说,大人交友天下。连绿林中地好汉都仰慕大人威名。这个……呵呵。想来陛下是不知道吧!下官能与您这样的大人为邻。当真是、当真是三生有幸啊。哈哈。哎呀,你看我。扯远了。刘大人。咱们凑出一万斗米,要白米哦。然后再凑出五万斗粟米。嗯,下官算算,一斗三十斤,六万斗也就是十八万斤。换算成吨嘛。才九十吨,一万人少吃点一天平均半斤米,那么一天就要五千斤米。九十吨才够吃三十六天。靠,我还以为皇帝给多少米呢。说的那么仗义。算了,先这样吧,下个月再准备出这些,嗯,大约还十个月吧。就算你还清了。如何?刘大人?”
听着李泰自己嘀嘀咕咕的说什么呢。最后几句才听的清楚。就是以后每月都要给这些。刘泉心里这么恨啊,这惠山之上,有不下二十伙地土匪。为了不让他们进城。当真是煞费苦心。每个月都要缴纳一定地粮食,河州干旱,可兆洲也不好过啊。如今眼前之人,见面便是狮子大开口。这可如何是好。兆洲哪来地那么些粮食啊。
见到刘知县低头盘算,李泰心中一笑,叫你贪污粮食。妈的。小爷整不死你。见到刘泉刚要说话,李泰忙道:“既然刘大人不言语,下官就当您同意了。这样吧。大人公务繁忙,下官也就不打扰大人了,三天时间。给下官凑出这些粮食。呵呵,不成问题吧。要是下官给陛下上道密折。哎呀……”
“好好,下官马上去办。马上去办!”
“嘿嘿,别。别。本官才是下官。对了,刘大人。您看。这一路风寒,几人是又饿又累。您……”
“马上安排,马上安排!”
“那就有劳刘大人了,下官不送!”
见到刘大人退下,李泰嘿嘿一乐,看到几名衙役惊讶的看着自己,李泰一挥手“看什么看。准备一下。马上开饭。”
三天后,清晨!再次饱餐之后的李大人,带着手下大包小裹的拿着不少物件走出县衙大门。回头见到刘知县笑道:“刘大人啊,下官当真是要穷疯了,下面的人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你看。连点猪肉都往回拿。”说完,指着下面的人说道:“不是本官说你们。早就告诉你们,出门要注意脸面,你们倒好。足足整了十车,你们……”
刘泉心中现在狠不得杀了李泰,听到李泰训话,连忙赔笑道:“哎呀,李大人啊。这么说不就见外了吗?你我两县相邻,以后多应该互相帮衬才是。就请李大人不必见外了。”
李泰见到浩浩荡荡地粮车,心中狂笑,抱拳言道:“刘大人办事当真是列厉风行。下官佩服。这时日已经不早,粮车在路上多有不便。下官这便上路了。大人请留步。”转身上马,对着大庆使个眼色,大庆一挥手:“上路!回河州!”
第二日
兆洲县衙
刘泉书房
刘泉拿着京城许宽送来的密信,信上将李家之事已经详细道出,此番密信,就是处处干扰李泰。防止抬头。又云:如今李景虽能入朝行走。但权利大不如前。等等不再细表!
接到上面密信,刘泉笑了笑:“来人!”
一个麻衣老头走上前来言道:“大人,您吩咐!”
“去惠山,找三当家的,就说本官有急事。让他速速来见!”
第五章 土匪进城
于有了粮食车队,李泰这几日走的缓慢。见到河州家视线,李泰笑道:“潘魁!马上进城,多找些人拿着铜锣吆喝,就说有粮食了。让大伙都过来取粮!”
“好嘞,俺这就去!”
见到潘魁远去,李泰望了望身后的粮食,不由的对大庆笑道:“潘哥,这些粮食怕是够百姓吃上一个月了吧!”
大庆言道:“是啊。如此一来。百姓就能过了这个冬天了。嘿嘿,公子。你说,刘大人下个月还能给咱们凑齐粮食吗?”
李泰摇了摇头:“不可能了。咱们在兆洲转了两天,你也看到了。那里的人也可比河州多了去了。那里年景也不好,刘大人怎么可能还给你粮食?呵呵。咱们也没有证据。说他刘大人扣下咱们多少粮食。再说了,就陛下那样,会管吗?也就是用圣旨先忽悠他一阵子吧。接下来。咱们还是靠自己!对了,购置炮仗的物件都准备齐了吗?”
大庆嘿嘿一笑:“齐了,齐了,哈哈,想起就有意思,这满满尽十车的物件,可都是他刘大人给的。”
边说边聊进了城,见到凝儿等人与百姓都在城门口等着。与凝儿对视一眼,李泰微微一笑,忽然有种养家的感觉。回头看着大伙抱拳言道:“诸位乡亲。本官是新来的知县。在下姓李,叫李泰。呵呵,前几日有人见过在下,那时候耳朵都不好使唤。今天咱们算是见面了。废话也不多说,大伙排好队,咱们现在开始发粮,这里有白米和粟米。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上前领取粟米后再领取一些白米。咱们先说好了。这白米是给老人和孩子吃地。河州粮食不多。大伙先担待一段时日吧。年轻之人吃些粟米。领取白米之后。本官要随意的抽查,要是发现谁家没有老人。或者是老人吃不到白米的。可别怪本官手下无情!来,大伙排好队。咱们现在就开始发粮食!”
众人看着李泰,心中存了一丝感激。如今这年景。谁能给粮。谁就是父母。新来的知县刚刚上任。就给百姓弄来这么些粮食。大伙心中燃起一丝希望。是不是李大人来了。好日子就到了?
在衙役的指挥下,大家都在有条不紊的发放着粮食,衙役都是本地人,知道谁家有父母孩子。发粮食的时候也都尽可能的多给些白米。不时地,还从别地车上拿出一块肉。
李泰看着大伙拿粮,心中不免惆怅,虽然有了粮食。但是跟现在地情况想比。却是杯水车薪啊。走到凝儿的身边,看着凝儿在帮忙分发粮食。拉到一边:“凝儿,商会还有银子吗?”
凝儿摇了摇头:“已经不多了,还有不到两千两了。咱们被皇上抓了。商会没了人。大伙连个主心骨都没有了。弄不好。各地商会连银子都收不上来了。”
“唉,这可如何是好啊。还有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