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军都打得不可开交,赵佥只有站在李隽身边看热闹的份,不免手发痒,向李隽请战道:“皇上,让我们上吧。皇上,你让别人吃肉,也得给我们点汤喝啊。弟兄们的嘴都馋死了。”
“好你个赵佥,拿别人做挡箭牌,自己想打就明说嘛。”李隽看着赵佥笑言。
赵佥有点讪讪的不好意思,道:“皇上圣明。皇上,你知道了,还让人家站着看戏,存心折磨臣。”
看着赵良淳那些我的好事给别人抢的不爽样子,李隽真想笑,挥挥手,道:“去吧。动作要狠,要猛,专找硬骨头啃。”
“遵旨。谢皇上。”赵佥兴高采烈地率领玄甲骑兵投入战斗。
蒙古军队能够纵横欧亚大陆,不是靠幸运女神的眷顾,靠的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虽是失败不可避免,仍是不乱,沉着应战,不少人聚在一起作困兽之斗。对于蒙古军队,李隽是下过功夫的,很是了解,就是赵佥不请战,他也要打出他手中最后一张王牌,把那些作困兽之斗的元军拔掉。
赵佥的军事才干也是不凡,自然明白李隽的用心,专找那些负死顽抗的硬骨头下手。玄甲骑兵泼风一般冲入,手里的宝刀发着让人心悸的寒光,划出一道道优美流畅的曲线,元军士卒纷纷中刀倒地,不是没头,就是四肢不全,或是给一劈为二。
玄甲骑兵是宋军中最富有战斗经验的士卒组成,选了又选,装备极其精良,训练严格,战斗力极强,李隽评价说就是著名的霍去病统率的八百壮士也不外如是。所过之处必是一地碎肉,血肉横飞之景象。
一个地方解决掉了,赵佥指挥玄甲骑兵立时冲入下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清理下去,不一会功夫,那些顽抗之敌给清理干净。
许光汉是个优秀的特种部队指挥官,很能把握战机,把战斗效果最大化,放火任务一完成,特种部队立时由保护者转变成催命鬼,十人一小组,三个小组为一大组,分散行动,专找元军指挥官的晦气,暗杀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乃至象阿剌罕这样的将领。他们精于暗杀,多次进出元军大营,把元军的情形摸得很熟,这一放手施为,不知道有多少元军军官死在特种部队手上。
特种部队制造混乱,玄甲骑兵负责清除硬骨头,黄汉的步兵负责分割元军,元军给分割成东一簇,西一块,彼此之间无法支援,全军覆没之势已成。
要是把伯颜大军全歼在临安城下的话,将是天大的胜利,就是岳飞指挥的那些战役也不能与之相比,将成为宋朝历史上的神话。文天祥不住点头,热泪盈眶道:“真是不敢相信,太难以相信了。”
对于文天祥来说,这变化来得真是太快了,快得让他难以相信。元军初到皋亭山时,文天祥不得已到元军大营求和,回想那时的光景是何等的让人无法接受,朝中一片混乱,谢道清都“仁慈”地给群臣发了路费(用现代的话来说是遣散费),南宋覆灭只是指顾间事。正是李隽临危受命,扭转了危局,守住了临安,才有今日之大胜。
伯颜率领五十多万大军来到临安城下,要是全军覆灭的话,将是宋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胜仗,就是岳飞取得朱仙镇大捷,郾城大捷也不能与之相比,回想这一切的一切,恍若隔世,由不得文天祥不激动。
李隽也是不敢相信,回想当初乍一明白自己居然成了忽必烈的对手时,就觉得头好大,忽必烈可不是好惹的,雄材大略,千古称颂,和他铆上了,后果着实不大妙。没想到,经过自己一番努力,不仅守住了临安,还要取得一个空前的大胜仗,如此规模的胜仗在宋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真是感慨万千。
亲兵七手八脚地把尸体雪块泥沙搬开,终于露出阿剌罕,两个亲兵忙把这位猛将拉起,只见他背上中了好几块弹片,大腿上也有一块弹片,鲜血汨汨流出,忙给他包扎。
伯颜给阿剌罕压在身下,亲兵忙把他扶起来,几乎不敢相信眼前之人就是适才那个生龙活虎的伯颜。伯颜一身血污,不知道中了多少块弹片,最让他们震惊的是,左臂只有一点皮肉与膀子相连,不用想都知道,伯颜左臂废定了,鲜血象水一样从伤口涌出来。
一个亲兵急急地叫道:“丞相,丞相。”
伯颜吃力地睁开眼,狠狠瞪了一眼亲兵,亲兵吓得一哆嗦,不敢再叫了。俗话说的虎死威在,伯颜虽然伤得不成样子,威严仍存,亲兵哪敢再叫。伯颜这也是不得已,要是他重伤在身的消息传出去,本就难以支撑的元军必然是军心涣散,转瞬就会全军覆灭。
在伯颜的示意下,亲兵把他扶起,伯颜吃力地把情势打量一番,道:“快,组织撤退。”眼前的败势已成,宋军正在廖胜功的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聚歼分割之敌,已经无力回天,不要说伯颜就是起成吉思汗于地下也不能扭转败局,撤退是最明智的选择。
伯颜话一说完,头一歪晕了过去。伯颜以硬朗著称,给李隽一通猛轰,受伤之重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他就是再硬朗十倍也是挺不住。
一个亲兵急切之下就要叫声“丞相”,给阿剌罕飞起一脚踢飞,骂道:“叫什么叫?丞相还没死,你哭什么丧?怕将士不知道丞相出事了?”狠狠地瞪了一眼那个见机不快的亲兵,指着一个身材和伯颜差不多的亲兵道:“你把丞相的盔甲穿上,和我去收拢将士们。”
要是伯颜生死未卜的消息传出去,对于此时的元军来说无异于天崩。要是有个冒牌货,混乱之中的元军难以辩认,反倒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亲兵领命,穿上伯颜的盔甲,骑着伯颜的战马,和阿剌罕去收拢元军。
此时的元军已经给分割成无数块,只是由于宋军总兵力并不占优,不能全面聚歼,只能集中优势兵力一块一块地歼灭,要不然的话说不定战斗已经结束了。
饶是如此,只要再过一阵子,随着被歼灭的元军越来越多,廖胜功可以使用的机动兵力就越来越多,就可以投入更多的兵力歼灭元军。因而,留给阿剌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阿剌罕是名将,能够独挡一面,明白形势已经刻不容缓,交待一句:“把丞相照顾好。”立即带领亲兵向最近一块元军冲去。伯颜的亲兵是千挑万选的精兵,战斗力极强,一下冲入阵里,和这批元军汇合。阿剌罕马上带领他们冲入下一个地方,不一会儿功夫,就给他收拢了不少。
在战场上可怕的不是得胜之师,而是死里求生的军队,正是基于此《孙子兵法》才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名句,韩信才会有背水列阵的经典战例。
阿剌罕的出现,给危急中的元军以生路,激起了他们的求生意志,不断有元军向他们靠拢,好象滚动的雪球,越滚越大,不多一会儿功夫就聚集起几万人。
廖胜功发现不妙,立即要赵佥带领玄甲骑兵去突击,同时再调动黄汉的步兵压上去,准备把阿剌罕吃掉。阿剌罕吃道时机稍纵即逝,根本就不想和廖胜功纠缠,派出一支元军打掩护,集中兵力向右上角的薄弱地方突击,一举突破了包围圈,元军立即象潮水一样溃围而出。
第四十章 血战嘉兴(VIP章节)
廖胜功忙命令高达率军去围堵,元军好不容易获得这个突破口,哪会不拼命守住的道理,任凭高达如何努力都是不能成功。廖胜功见情况不对,又命令赵佥率领玄甲骑兵赶去封口子,玄甲骑兵虽是英勇善战,毕竟是血肉之躯,在人山人海面前就显得人力太渺小了,杀死杀伤不少蒙古士卒仍是无能为力,封不住。
李隽远远看见,心想要是有两百门火炮,对准缺口猛轰,包证一个也跑不了。遗憾的是,没有炮弹的火炮就在他身边,成了摆设,派不上用处,只有空叹的份。
黄汉正在指挥他的步兵歼灭元军,见势不妙,忙带领一万步兵赶去封堵,经过一番血战,把口子一点一点地缩小。
这个缺口集中宋军中最精锐的玄甲骑兵,最精锐的步兵,封得实在是太吃力了,和乌龟爬的速度差不多。
廖胜功一心想把元军歼灭在临安城下,情况并不如他所想,不住顿足叹息。文天祥也是紧咬嘴唇,恨不得自己变成大力金刚,把口子封上。
李隽很是理解他们两人的心情,道:“困兽犹斗,真要堵上的话,还不知要到什么时间,不如派一支军队赶到头里去。”
他隽的话提醒了廖胜功,一拍额头道:“谢皇上提醒。”立即命令赵良淳率领骑兵往前赶,希望把元军在败退途中兜住,等追兵到了再围而歼之。其实,在当时情况下采取这一办法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
李隽皱了皱眉,道:“不如把口子放开,让他们逃去吧。”
李隽的意图是与其在这里和元军打消耗战,不如在运动中歼灭之,文天祥没有领悟到李隽的意图,失声叫道:“皇上,这万万不可。要是给鞑子逃了,就不好收拾。”
李隽笑而不答,看着廖胜功,廖胜功先是一愣,接着就是大喜,道:“皇上这招真高明。”对不明所以的文天祥解释说:“围三阙一。”
文天祥方始恍然大悟,心道原来是这个道理。围三阙一的意思是说,当遇到负隅顽抗之敌,放开一个口子让他逃跑,在逃跑途中再聚而歼之。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在遇到威胁时总是会暴起伤人,不好对付,要是他不在笼子里,而是在野外,受到威胁时就会逃跑,猎人就可以充分发挥技巧猎杀之。(按:我个人看法,文天祥是气节之臣,忠诚正直,但是不知变通,一股牛劲犟到底,更重要的是他缺乏军政才干。这仅是我个人看法,朋友们不用当真。)
命令一传下去,赵佥他们立即后撤,放开口子,元军不再拼死抵抗,开始了大逃亡。不等廖胜功的军令,高达和赵佥带领军队马上追了上去,从背后掩杀过去。刚才还勇猛似虎的元军现在一点也不勇猛了,只顾着逃命,倒象没头苍蝇,高达和赵佥象赶鸭子一样赶着向北。
黄汉训练的步兵实在是太优秀了,动作娴熟,丝毫不比蒙古军队差,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元军悉数就歼。宋军在在廖胜功的安排下立即向北赶去,开始了大追击。
喧嚣的战场终于归于平静,李隽精略估计了一下,这一仗元军的伤亡差不多有十五六万,而宋军的伤亡差不多有五六万,加起来临安城下陈尸有二十万。李隽放眼一望,遍地都是尸体,都是伤兵,婉转呻吟,让人心为之发酸,不自禁地念出“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无数人念过的名言。抬头望着盘旋在天空欲择尸而食的饿鹰,不得不收起思绪,直面现实,长叹一声,道:“鲜血还得流!”
转过身对文天祥,道:“善后之事就由履善处理了。”一场大战下来的善后事宜多如牛毛,清理战场,救助伤兵,掩埋尸体,当然还有清点缴获的战利品,这都需要人来处理。这样的大战下来,缴获肯定不少,一想起来就让人兴奋。
“皇上请放心,臣自当尽力。”文天祥领旨。
“有履善主持,我自是放心。”李隽对廖胜功道:“我们也出发吧。”
李隽说的出发是去参加追击行动,要知道伯颜带领五十多万军他来到临安,先前折损了十二三万,现在折损十五六万,才损失了一半,还有一半败兵,要是给伯颜收拢的话,依蒙古人的勇悍,伯颜的军事才干,不用多久又会恢复过来,势必“宜将剩勇追穷冠”,不能给他重新集合的机会。
“遵旨。”廖胜功领命。
李隽带着五千御林军,在廖胜功的陪同下开始了追击行动。
临安距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