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宜中猛敲脑门,道:“对呀。 我真是老糊涂了,居然把玄甲骑兵给忘了。 ”
玄甲骑兵现在也在扩大,差不多有两万人了,其战斗力早在临安保卫战和围歼郭侃地大战中为世人瞩目,要是他们出动的话,自然是马到成功,这个问题一下子取得了一致意见。
“这是战略指挥官点地名。 ”李隽笑言。 道:“就由赵佥去执行。 廖将军,杜将军你们和赵良淳。 以及郑静和好好研究一下,制订出一个详细、切实可行地行动计划出来。 ”
廖杜二人马上道:“遵旨。 ”
李隽走到地图前道:“杜将军决定把解晋放在江汉平原不动,那是有用意的,他地意思是把解晋派入四川,以便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地主意,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是骑兵的天堂。 相信他们会有不俗地表现。 ”
李庭芝接着说出李隽没有说出来的话:“关中平原也是骑兵的天堂。 当我们进兵关中之时,鞑子必然会派出大军来争夺,臣料定关中地区必然有一场大战,有一场硬仗要打,派出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很有必要。 ”
他的话百分百分会应验。 忽必烈这个喜欢汉文化的人肯定知道关中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地两大基地之一,汉高祖认识到关中的重要性后马上从洛阳出发,定都关中。 作为雄材大略的皇帝。 也是极其优秀的战略家,忽必烈肯定知道关中之地要什么有什么,要是给南宋拿下了关中,李隽肯定会以关中为基地,象秦始皇统一战争一样,从关中大举出兵。 威逼洛阳,挥师中原,直扑汴京。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关键一战,天中山之战,一次性投入了六十万大军。 那时,秦国的基地主要是关中,成都平原,还有现在的贵州一部分,就凭这三地,可以一次性投入六十万大军。 可见这些地方的实力有多么地雄厚。
要是南宋得到关中之地。 加上成都平原,贵州。 还有云南,加在一起的军队至少也有好几十万。 要是李隽裹胁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这些卫星国一起出兵,这队军的数量就更多了,战国时纵横家赞誉秦国“带甲百万”就不是夸大其词了,而会变成事实。
更不用说现在的南宋拥有好多先进的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其战斗力惊人,要是这样一支大军从关中出发,挺进中原,其意义会有多大,就是用光所有地赞誉之词来赞誉也不为过。
忽必烈派出大军来争夺关中是必然要出现的事情,因而关中之地的大战硬仗在所难免,把解晋这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部署在四川,是未雨绸缪之举。
“原来如此。 ”陈宜中这个不善长军事的人恍然大悟,赞道:“这是个好主意。 ”
“解晋入川一事,就由海军送他们一程。 ”李隽愉快地回到座位上,拍拍脑门,突如其来地冒出一句与此无关的话:“银子,银子。 ”然后再解释道:“胜利固然是好事,但是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朝廷收复失地,不是盘剥,而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战胜仅仅是第一步,还要进行建设。 淮东、淮西、蕲黄、郢汉四地的重建工作应该马上启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这里的生产,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地日子。 ”
打仗地军费需要大量的银子这是不用说地,重建也需要大量银子,李隽、李庭芝他们是为银子天天愁,时时愁。 用李庭芝感慨的话来说,就是:“朝廷并非没有银子,而是花得太快。 这银子花得有多快,说出来很是惊人,给我的感觉银子不是花出去的,而是给水冲走的,哗哗一阵水声,原本堆得象山的银子一下子就没有了。 ”
文天祥他们给李隽两个“银子”弄得迷糊了,现在才明白过来,原来李隽是为重建这些地区急需银子发愁。 他们万万想不到李隽这个极有修养的人居然表现得象个财迷,相顾莞尔。
“皇上仁德!”文天祥他们不得不从心里佩服李隽深谋远虑。 什么事都想到前面去了,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他已经开始部署重建工作了。
李庭芝也象李隽一样拍脑门,有点无奈地道:“皇上,这银子我们省着点花,还能撑下去。 ”他地话给李隽打断了,李隽说的是:“那就好。 那就好,太好了。 我一直担心没银子。 有了银子就好办多了。 ”
李隽这个人很少有这样的表现,实在是银子让别人开心,却让李隽发愁,愁得他没办法。
“皇上,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官员,吏员,请问皇上从哪些地方挑选这些人手?”李庭芝这个丞相当得也真是难苦的。 愁完了银子还要去愁人手。 这也难怪,这四地经历战火,原先的官员、吏员要么逃了,要么死于战火,总之一句话,他们是不能再用了,必须要找到人手去管理这些地方。
南宋的官员是丧权辱国地能手,欺压老百姓的行家。 治理天下地庸才,李隽对他们是很不满意,想了想道:“以前的官员,除了能员能吏以外,一律不用了,革除他们的职务。 一是可以从各地抽调一批作风正派、为官清廉、有真才实学的官员过去。 这恐怕也不够。 朝庭要举办一个培训班,从各地抽调一批头脑灵活、务实的读书人进行培训,当然聪明好学、有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年青人也可以招收进来,要教会他们规范施政,按律办事,等培训好了再派过去。 ”
拍拍额头,道:“淮东、淮西、蕲黄和郢汉四地就需要大量的官吏,这还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这样好了,可以从当地挑选一批有才有德地长者。 让他们也来担任官职。 哦。 对了,不是我们挑选。 是要当地的老百姓来挑选,符合要求的就任用,不合要求的就不用。 特别要注意,不能有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 ”
要当地老百姓挑选官员不失为良法,但是那些有钱人为了当官,未必不会做出以金钱买民心的事情,这点在现代社会就不乏先例,是以李隽特地叮嘱一句。
李庭芝估算了一下,以南宋现在的情况,治理这四地的官吏是够了,但是将来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关中地区,还有中原光复之后,需要地官吏相当的多,就不是南宋目前能够满足得了的,的确应该早做准备。 李隽提出的培训官员一法,的确是一个不错地解决办法,道:“皇上所言极是有理,臣马上启动这一计划。 ”
文天祥献计道:“皇上,臣以为,可以开科举,选出一批有才干的士子。 ”
陈宜中是科举出身,也赞同文天祥的办法,道:“皇上,履善所言有道理,臣也是这么看,还请皇上采纳,恢复科举。 ”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李隽是认识得很清楚,下定决心要废掉,哪会恢复,道:“朝庭目前是没有银子,更没有精力恢复科举。 朝庭需要的不仅仅是读了点圣贤之书,只会说孔孟之道的读书人,而是需要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哦,对了,培训班恐怕不能满足将来对官吏的需求。 这样吧,朝廷拨出一批银子,开办一所政法学院,专门培养朝廷所要的官吏。 他们不仅仅要学习如何做官,还要学会如何做好官、做清官。 ”
古代官员的来源主要就是科举取士,认为懂得孔孟之道地读书人就是人才,就能治理天下。 无可否认,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地确做出过很大贡献,但也制约了中国的发展,李隽别出心裁,从现在各国推行地政法大学获得启发,开办一所类似的学院,专门培养官员,的确不愧为一种良法。
南宋现在有很多学院,涉及到各个行业,初步效果还不错,文天祥一拍脑门,立即表示支持道:“皇上所言倒是警醒臣了,这学院不仅要办,还要办大点。 不仅要培养新的官员,还要把现有的官员送去培训一番,让他们知道如何当一个好官,不要当贪官。 ”重重一下敲在桌子上,感叹道:“臣这些日子查处的贪官何其多也!”
文天祥正直无私,对贪官是深恶痛绝。 可是贪官是查不完,抓不尽,着实让他苦恼,李隽这法子肯定具有警醒之效,由不得他不赞同。
陈宜中也发表看法道:“好多士子入仕之初怀着一腔热忱,为民请命,到后来却是自己一抹黑。 贪得无厌,这政法学院肯定会治愈他们这种贪病。 ”
“官员贪与不贪。 和教育固然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在于朝廷地行政体制,想以一所学院就治好他们的贪病,也太天真了。 ”李隽在心里如是想,道:“你们都赞同,这事就这么定了。 先把培训班办起来,再筹备学院成立事宜。 ”
“遵旨。 ”李庭芝他们高兴地领旨。
“祥甫一个人忙中书省的事。 实在忙不过完。 你们看看,祥甫都华发满头了,让人看着也怪难受。 ”李隽很是同情地看着这个首辅大臣,道:“这样吧,要陆秀夫回来,帮帮祥甫。 ”
李庭芝的事务真的是多得不得了,以他的感想他宁愿扬州去面对蒙古大军,也不愿主持中书省的事务。 很是感动道:“皇上,为朝廷出力,为国尽忠,臣之本份。 臣别地没有,忠心还是有一颗,武侯所言‘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臣一时不敢或忘。 ”
李隽知道他是一个诚实人,不说假话,这话是他的志向,感叹道:“祥甫是我大宋朝臣子地表率,将史册留芳!”
李庭芝在朝中的威望自然是没有说的,他的人品也是无话可说,文天祥他们点头赞同。
李隽走到地图前,道:“你们看看地图,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给我们收复。 部分地区即将收复。 也就是说长江流域的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 有句话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长江流域地发展当然是要靠长江,整个长江流域将会因为长江而兴盛起来。 但是,长江流域还缺乏重要的码头,没有一个能够承担起货物运输的港口。
“我决定,在这里,吴淞地区建设一个良港,便于长江流域的经济建设。 对于这个港口,朝廷的方针是‘给政策,不给银子’,谁建设谁受益,货物的进出可以收费,船只的停泊也可以收费,当然是要在朝廷指导下收取合理的费用。 ”
李隽点中地地方就是现在上海的吴淞码头,那是一个良港,建设起来的话,对于长江流域的开发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大量的货物将从这里启运海外。
上海设镇是在咸淳三年,才七年时间,还没有筑城,仅仅是一个小镇,正是李隽这一构想使得以上海为龙头地长江流域大开发正式启动。 在不久的将来,将以吴淞为中心,建成一个大都市,长江流域的货物将在这里上船,运往海外,海外的货品也将从这里运往内地。
在座的都是战略家,当然知道李隽如此布点的好处,深表赞同,大声叫好。
廖胜功发表看法道:“皇上,臣以为可以派人把京杭大运河疏浚一下,既便于南北货物运输,还便于兵力投送。 ”
京杭运河贯穿南北,要是畅通的话,带来的经济军事好处自是不用说,军队可以从江南直发华北,威逼北京也不在话下,这是针对未来光复燕云而提出的前期措施。
李庭芝他们点头赞同,李隽道:“我也是这么想。 光复的地方不仅仅需要官员,银子,还需要大批各类人才,还需要资金。 人才,我们现在有各种学院,可以培养。 虽然现在地规模不大,人数有限,等条件成熟了,我们可以办大点,多办点,办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