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三国-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六百亩的甘蔗。
  聘请的农艺师指导我先用石灰浸种,然后在甘蔗地里间套种豆科作物(豆科作物的根瘤有固氮作用,增肥),有时还间种蓿苜充当绿肥,并与木薯轮作(木薯可以酿酒),在收获季节,用手摇式甘蔗碎叶机将蔗地全部的甘蔗叶打碎,通过土地翻耕犁耙将甘蔗叶回归土壤;
  我什么都不会,可是别人会,我就学,慢慢我就会了。
  榨糖机终于榨出了我亲手制出的糖,尝上一口,甜到心里……
  ……
  在甘蔗的生长期,我去政府的专利局,免费得到了榨糖工艺和朗姆酒的制作配方。
  帝国的发明,受到保护,自专利申请成功十年后,发明者独享所有的利润,得到官府保护,十年后,发明向社会公开,大家皆可用,不过只有帝国的正式子民才能获取。
  当然,聪明的原发明者,他可以改进他的发明,再申请另外一份发明,又有十年,加上他建立的品牌,公开发明,并不吃亏。
  现在我拿到了二份发明,聘请了二个工程蛳,在河边建立榨糖作坊和酿酒厂,利用水力为动力。
  ……
  到达南洋后三年,终于喝到了自己酿出的第一口朗姆酒,虽然酒质不太好,可是那晚我还是喝得大醉!
  而且在那年,我有了一条蒸汽船!我与奈纳生了一个男孩子,有岁半多大了,与他老爹的庄园一起成长。
  ……
  此后,五年后,我酿的朗姆酒,取名为“金牌”打开了销路,接收帝国军队的订货,所种的甘蔗不够用,我收购人家的甘蔗去酿酒。
  财源滚滚而来呵……
  不说卖酒,单是卖掉了六百亩的柚木,我老婆后来帮我算过,卖木头的钱,差不多超过了我全部的投资,等于我白得了一个产业。
  …………………………………
  宅地者何磊是诸多新移民在南洋置业的一个缩影,
  勤劳勇敢的华族战天斗地,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帝国各地的开发资金也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又有着南洋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和配合,一间间的种植园、木材厂、矿山仿佛在一夜之间,冒了出来……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天地间荡起庄园的滚滚绿海!
  海面上,河面上来往船只穿梭若鱼!
  当年到来的第一批移民,基本上都富到流油,后面来的移民,过得也非常好。
  他们深深地感谢帝国的恩泽。
  大部分的经济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都是张颖莹负责。
  按皇帝的设想,应该花木兰负责经济建设,张颖莹搞民主,不想都是张颖莹搞去了。
  张颖莹是医科出身,根本没有多少知识,本来不太懂得去搞经济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可是她背靠着帝国的一个大家族。
  就在她被任命为南洋副总督后三天,帝国官衙里的多个张家成员,都是资深官员,辞去了职务,带上百余名各方面的人才,登上了往南洋的专船……
  有了这个顾问团帮助,乳臭未干的小丫头张颖莹站稳了脚根。
  也就有了帝国南洋的迅猛突飞的发展。
  而另外一个总督大人花木兰,她在干什么?
  她在搞她最喜欢做的事……………………宰南洋猴子。
  南洋号称万岛之区,猴子们分散居住,为了宰掉所有的猴子们,不让一只猴子漏网。
  花木兰不辞辛苦地忙着。
  按照帝国法律,每一个州(区)都要组建国民警卫队和海岸警卫队(近海的州),最多二万人,其训练和人员组织、财政、装备归兵部管,使用却归刺史(总督)去调遣,主要是用于抢险救灾、镇压暴民,减少主力作战部队的压力,毕竟,不可能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出动野战部队,野战部队的职责在于抵抗外敌入侵。
  依靠二支部队,花木兰不断带兵向东,和军队一起,到处寻找目标,为帝国百姓开辟阳光下的地盘……
  后记:
  十年后,花木兰和张颖莹更换职务,张颖莹为总督,花木兰为副总督,继续发展经济和屠杀南洋土著的勾当。
  二十年后,她们离开了南洋,返回帝国国都,临行前,南洋区的乡议局献给她们一副匾:“南洋之母”!她们居住工作了二十年的白宫,新一任的总督不再居住与办公,留作纪念。
  她们来的时候,巨港城只得五千汉人,当她们走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三十万汉人的移民城市,曾经遍布烂泥潭和木屋的小城市,发展成为了今天的花园城市,空前的繁荣!
  南洋,人口有二百万人,其人均收入在帝国名列第三,仅次于国都所在的扬州和工业大州冀州,它的人口居帝国倒数第二,上交的税收却居帝国第四位。
  木头自不必说,柚力木、铁木、红木、紫檀、黑檀等等是南洋的拳头产品,帝国本土家居都大量使用了南洋木头。
  大量输送出可可、茶叶、橡胶、油棕、芒果干,香蕉片,椰子干、鱼干象潮水般涌向帝国本土和西方,南洋名牌的甘蔗酒也进入帝国本土,让百姓多了一个选择。
  还有柠檬、黄麻、象牙、珍珠、玳瑁、琥珀和数不清的香料,如胡椒、檀香、麝香、龙脑、乳香、丁香、沉香、木香等,在帝国本土,价格大跌,帝国到处都是香料的气味!
  金矿被开发了、锡矿被挖掘了、铜矿出现了,铁砂有了……
  虽然技术薄弱,可是发明制出了相当多的小型机具、蒸汽船,甚至连又大又笨重的蒸汽压路机也是南洋首创、采矿、选矿的水力机械、蒸气动力非常的发达、南洋的椰子油肥皂/香皂十分好用……
  南洋,成为了帝国的聚宝盆。
  
第六章 皇帝下西洋(下) 第一节 居狮子国
 更新时间:2008…9…4 14:39:03 本章字数:7584
  佛祖的泪滴--已程不识国(今斯里兰卡),之所以称为斯里兰卡,来自梵语古名Simhalauipa(训狮人即僧伽罗人,斯里兰卡又为狮子国),
  帝国军队进抵斯里兰卡,得国王罗摩巴忽同意,于海滨城市普塔拉姆租给他们一块很大的地皮做军事基地。
  华族素来做事快捷,居住地很快成为了一个大兵营,到处是帐篷,很多木屋在树下建了起来,他们还清出了一个个的大操场进行操练,部队唱着军歌,高呼口号,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进进出出,在烈日暴晒下狂操苦练,于清晨时长跑,此为帝国的特色:军队若不打仗,那么练兵绝对是占了大量时间,以免人一闲下来有时间胡思乱想。
  军队绝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只能按军令行事,它存在的前提就是服从皇帝。
  也是帝国的特色,尽情让军队的日子好过。营地里水塔建起来了,使用蒸汽机抽地下水去水塔,再向下供水,解决了士兵的饮水、洗漱内务的问题,只要时间允许,军人喜欢洗多少次澡都没关系。餐厅提供丰富的食品和饮料,还请来了当地的大厨去做阿三类的异国大餐…………………………部队很快就倒了胃口,现在军中厨师在试着改良,以适应嘴刁的中国佬的肠胃。
  基地还不时举办各种类型的音乐会,由于儒家的“六艺”,全体人员都有参与,大家最喜欢皇帝亲自上台,经常有新歌出现,每次皇帝新歌一出,短短时间就唱遍全军营。
  最好的环境除了给皇帝、妃子和幕僚团居住之外,往往在那里设了茶室,出售茶、咖啡,让士兵们在紧张之余,有个神经轻松的时间,还有各种商品的小卖部,最受欢迎的商品是宝石,斯里兰卡盛产宝石,有金绿宝石俗称猫眼石,光线下如猫眼般迷幻不定,极为迷人!其次是蓝宝石,那里蓝宝石的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正如人称:“猫眼蓝宝去斯里兰卡,红宝石是夫甘都卢国(今缅甸)第一”。
  还有紫翠玉和紫水晶和红宝石,牛奶石等,每年有大量宝石输出到帝国本土。
  在基地出售的宝石都是没加工的裸石,价钱便宜,选择余地多,军人们有钱,都抢着购买。
  军人们还比较喜欢到营地内的娱乐室消遣,那里有各种乐器,棋牌、书籍,还摆设了政宣部门印刷的基地小报,报导兵营轶事,异国风情和兵哥们最想看的故乡之事(有互联网传送)。营区还有健身室,在各种传自皇帝的健身器前,军人们互不服气地比划,拳击台上,狼虎狠斗。
  为满足士兵的需要,开办了宝石学习班,主要讲授宝石的鉴定、加工,大受士兵们的欢迎,还有外语学习班,讲授阿三的梵文、印地语,兼说阿三的历史、传统、诗歌文化,深受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军佬们的欢迎,还有动植物兴趣班,讲授如何识别斯里兰卡美丽的鸟类和蝴蝶,制作标本,那里的动植物可就倒了八辈子的大霉了……
  军人们在紧张的训练之余,可以看到,斜阳西照,健硕的军佬们,光着上身、胸前挂着护身符和军标,他们在弹琴,用粗野的声调唱着歌曲,有空还参加各种兴趣活动,部队甚至利用不多的马匹,每周都来打一次马球比塞,在休假日,军人们可以出外度假、短程旅游,观赏斯里兰卡的优美风光,或者叫鸡。
  斯里兰卡百姓与帝国军队关系十分融洽,帝国向来对敌人残酷,但对于不是敌人的势力,是相当友好的,军人们对自己的帝国是无比自豪,但对于斯里兰卡百姓也没有看不起,更不盛气凌人,他们严于律已,和睦待人,很快就得到了民心。
  征发民力修建、保养营房设施、维持兵营的运转,需要雇用很多民力,例如士兵们在营地里是不自己洗衣服的,脏衣服、被单收集起来,送去洗衣房,由随军的私人服务公司在当地雇员使用洗衣机(手摇、畜力等)去洗,然后晒干,烫平后再发送回去,还有烧开水、打扫卫生、送菜、基地内洗碗什么的,军队只是专心训练和准备打仗。
  军队向民间购买各类商品,都是买卖公平,需求量也大,大量的金钱流入斯里兰卡。
  送钱的军队、有礼貌尊重人的军队,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好军队,斯里兰卡百姓亲热地叫帝国军队,是佛祖的军队!
  当然,光明与黑暗并存,一个丑恶的产业同样象斯里兰卡的热带植物蓬勃发展,那就是娼妓业。
  依托基地,很快出现了一系列的酒吧,进而成为红灯区,每到休假日,那里就热闹非凡,诸多军人就象恶狼一般跑来吃鸡,那些“鸡”的来源有本地土鸡,不够吃的话,甚至手眼通天的服务公司的老板们(他们大多是退伍兵),动用军船到对岸的阿三大陆去采购大眼大鼻的阿三女人回来做鸡!
  其实阿三女人,并不入帝国士兵眼界,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所以管她三七二十一,有洞就进,有波就打呗。
  也有一些贪图虚荣的斯里兰卡家庭,默许自家的女儿与帝国军人交往,这类事情相当的多,高层和军官们普遍喜欢包养这种相对比较“干净”的女人。
  在帝国,虽然是后妃秉政,可是谁都明白,她们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整个帝国是皇帝的家,作为皇帝的妻妾,后妃们履行当家主妇的职责,去管理帝国而已,而并不代表她们是帝国的真正主人,是为男人拥有产业,女人管理产业。
  因此,女人的地位在帝国依旧很抵,至多增加了一些保障条款,帝国的男人们纳妾叫鸡,是件很平常的事,平常得就象呼吸那样。
  在军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