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骗我!”石清露此时却哪还能不明白怎么回事,想到自己为他担心受惊,一路不赶稍停急急赶来,他却安然坐在这里跟三女说笑打麻将,只觉心中气愤难当。满含气愤地大声叫了一句,也不与三女见礼,转身拂袖便走。
“露露,你听我说!”沈醉叫了一句,忙闪身追了出去。16K小说网…
木婉清也想要追出去看看,刚一起身,燕千寻与阿碧却都拉住了她,阿碧道:“还是让相公跟师叔去说吧!”燕千寻道:“嗯,咱们在这儿等着就是。”却又向木婉清笑道:“该不是你输了想要逃掉赖账吧?”
“谁赖了!”木婉清冷哼了一声,一把甩开燕千寻的手,矮身坐下,道:“再来,我就不信羸不了你!”
石清露轻功虽好,却又怎及得上沈醉。刚出了小醉轩的院门,便被沈醉追上,拦身挡在她前面,道:“露露,你听我解释!”
沈醉猛地拦身挡在前面,石清露差点撞在他身上,猛地收势停住,收力过猛,反撞回来,却让她有些气脉不畅。再加这一路急赶而来,却也是耗费了不少体力与内力,喘着气狠狠瞪了沈醉一眼,转身便要从他身旁绕过。
沈醉忙又拦住,道:“你先听我说吗!我这也是……”
“我不听,你让开!”石清露平常说话都是温温柔柔的,便是有时生气说话也是一样。现在话声却是很冷,看来真的是很生气。
沈醉拦着手臂不放,道:“你不听我就不让!”
石清露气呼呼地瞪着沈醉,终于还是退了一步,道,“好,你说!”
沈醉这才放下手臂,叹道:“我这还不是左右进不了你庄子去找你,才想出这个办法骗你出来的!”
石清露气道:“那你也不能这样骗我,你不知道我刚才有多担心受怕……”想及方才的担心急切,现在的气愤委屈,竟忍不住流下泪来,哭道:“你知不知道,你那封信害我担心的要死!等我急急忙忙赶到了,你却悠然地坐在这里跟她们打麻将……”说到这里却只是哭。
沈醉上前抱住她,举袖轻擦着她的眼泪安慰道:“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你打我怨我都没关系,可别哭了。”
石清露躲开他的手,将头埋在他肩头默默流泪,要将心中的委屈与思念都化作泪水流出来。倒是不再哭出声来。沈醉转而轻拍着她背部,轻言安慰。说道自己那日如何心急寻她,这一日不见又是如何想她,发起了甜言蜜语攻势。又说道他向燕千寻三女坦白实说,三女皆表态认可接受了她。
说到此处,石清露抬起头来问道:“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我骗你做什么!”见她脸上挂着泪珠,楚楚可怜之色,沈醉又举起衣袖为她拭泪。“她们三个就在厅中,不信的话,你这就进厅去问她们。”
石清露转头回望了院中一眼,道:“我也该跟她们好好聊聊!”说罢,轻轻挣脱了沈醉怀抱,道:“你就不用跟着进去了。”又道:“我先时真的以为你受了重伤快死了,派了人去离洛阳不远的柳宗镇请我五师哥来你这里。谁知道你却是骗我,要害我五师哥白跑一趟。他若待会儿来了,你可要好好招待。我先进去了!”
沈醉点头道:“薛神医若来了,我自是要好生招待,你放心吧!我在花厅等你们,说完了话一起过来。”
石清露点了点头,轻“嗯”了一声。转过身去,瞧了屋中一眼,深吸了口气,跨步走进院中。想到以前与燕千寻三女关系极好,现在要去面对她们,自己却似要如临大敌一般,心中不禁轻叹了口气。
沈醉在院门外直看着石清露走上台阶,进了厅中,这才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转身离去。到了花厅后,也只是独自一人捧着酒葫芦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闷酒。约摸半个时辰后,四女相携而来,有说有笑。也不知她们在小醉轩厅中聊了些什么,看起来关系又恢复了从前那般亲密。
傍晚时分,紫绢终是领着薛慕华急急地赶到了会隐园。得知实情后都松了口气,才知是白担心一回。薛慕华见石清露与沈醉两情相悦,倒也替她高兴,先行恭贺了一番。只是见沈醉还有三个,心下倒也替自己这师妹有些担心。不过不管怎么说,师妹能找到个心爱的人嫁出去,他还是很高兴的。他们师兄弟六人,倒还有些真担心石清露会终身不嫁。女人嘛,总还是要有个归宿的!
※※※
九月九日重阳节
这一日本是少林英雄大会,少林寺邀请天下群雄会聚少林,界时商讨对付姑苏慕容之事。只是还没到这一天,八月十五的丐帮大会,慕容父子便已双双毙命于邙山。因此到得九月初九的重阳少林大会,不少人得到了这消息便干脆不去了。不过,大部分人还是都去了。不管怎么说,少林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没事商讨,到时大家天南地北地都来聚一聚也是好的。联络联络感情,切磋切磋武艺,谈谈江湖上的趣事大事,可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16K小说网。手机站wap.16K.CN
不过,这一天沈醉却是没有去,因为这天乃是他与石清露、燕千寻、木婉清、阿碧四女的大婚之日。
沈醉虽不喜欢太过喧华热闹,但婚礼乃是人生大事,一生就这一次,为四女考虑。还是大操大办,搞的很是隆重,亲戚朋友,能请到的都请到了。一干朝中大员,沈醉也一并都请了。皇帝虽没亲来,却是也派人送了份厚礼。
婚礼仍是在洛阳的会隐园举行,新娘的迎娶地放在了石清露城外的百花庄。掐着快到了时辰,沈醉带着一班锣鼓手喜庆队伍浩浩浩荡荡出城接了四位新娘。
接回不久,便是吉时良辰。
司礼在喜堂上高声喊道:“吉时良辰已到,新郎新娘拜天地!”沈醉与四女牵着红绫系的同心结走进喜堂。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婚礼完毕。
高堂却是拜的函谷八友中的老大琴颠康广陵,他不但是石清露的大师兄,也是阿碧的师父,而且年龄够大。燕千寻父母、师父都已过逝,木婉清父母却都远在大理。派人去请,一来一回却是已赶不及,便只拜了个康广陵。
萧峰、段誉这两位结拜兄弟,沈醉却是也没派人去请。一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是段誉也未必有心情,便干脆作罢。
沈醉一次娶四位新娘,倒也是开了回大宋先例。什么于礼不合的,他却也不在乎。
将四位新娘一一送入洞房之后,便出来与众人喝酒。他虽是千杯不醉,万杯不倒,今日却也是喝的头高脚低,却不知是否应了那句“酒不醉人人自醉”。
娶得四位美娇妻,正是人生得意。
正文 第201章 朝堂争辨
更新时间:2008…12…14 2:48:44 本章字数:4715
九月下旬,大宋太皇太后高氏病逝于大宋皇宫崇庆殿内。这位大宋国的实际掌权者,于神宗驾崩后因新登基的哲宗赵煦年幼,以太皇太后之资垂帘听政。执政九年间,廉洁自奉,处事公正,朝政清明,有女中尧舜之称。终年六十二岁,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
高氏一死,赵煦亲政。他其实已做了九年的皇帝,只不过九年来这皇帝却是有名无实,大权全在太皇太后之手,直到此刻,他才算是真正的皇帝。
他被高氏压抑的久了,心中对于这位祖母甚是逆反。凡是高氏坚持的,他必定反对;反是其反对的,他必要坚持。高氏执政期间,“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起用保守派大臣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范纯仁等,废除了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赵煦这一亲政,便即要复行新法。
沈醉还记得原著上写道赵煦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礼部尚书苏轼贬去做定州知府。果然太皇太后驾崩没几日,赵煦与他在内书阁议事之时便提及了贬斥苏轼之事。
沈醉与苏轼的关系虽不算多么深厚,但平时却也常有来往。有时去向苏轼求字之时,人家苏轼也是答应的爽快。且苏轼也是他向来比较敬仰的大文豪、大词人,因此却是在赵煦面前力保苏轼。
赵煦道:“不瞒师父,我就是不爱瞧这苏大胡子。不过师父你既一力保他,瞧师父面子上,这事便就罢了。”
沈醉拱手谢过,道:“苏轼文名满天下,在天下文人士子中甚有影响。皇上若贬斥了他,却不免对皇上的声名有些损伤。此时皇上刚刚亲政,需在天下百姓心中竖立一个好的形象。”
赵煦点头道:“这倒也是。我有些没想到,却是师父想的周全。”稍顿了下,不等沈醉接话,问道:“不知师父对于王安石的新法有何看法?”
沈醉并不是专修历史的,关于王安石变法这段只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学过,只是中学历史课本上写的并不甚详细,而且到现在他也忘的差不多了,所以知之不多。倒是还隐约记得当时课本上对于王安石的变法是褒奖的,只不过最后失败了。却是最近几日来,有不少朝中官员提及,议论纷纷,他在旁听到,倒比当时课本上知道的详细了一些。只是没想到赵煦会来问他,略皱了皱眉,道:“变法图强,乃是好事。王安石这人,有学问有才干有抱负,用心也是为国为民。只是臣却觉得,他有些太理想化了一些,而且推行新法的手段也过于激烈了一些。虽然从新法的条目上和政策上来看是合理的,但他却妄想在几年之内便要解决积压了上百年的弊端,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正是‘欲速则不达’,而他在实施上又过于强行化、激烈化了一些,再加上用人不当,所以最终导致了失败。其实除王安石等寥寥几人外,新党中大多是些钻营投机之辈,只是想借着新法之名而谋私。哪里有什么坚定变法,富国强兵的信念。我知道皇上想要继承先皇之志,推行新法,但定要吸取王安石的教训,当徐徐图之,任人用人也需谨慎选择。便如久病之人,不可用药过猛,当缓缓调治。更当选用良药,不可让假次充之,良方也需用良药。”
赵煦似在咀嚼沈醉的话,好一会儿后方才道:“师父说的是!”…Wap.16 k.Cn
沈醉今日已教过了赵煦武艺,又与赵煦说了几句话后,便即告辞退出。
这时朝中执政,都是太皇太后任用的旧臣,都是反对新法之人。先有翰林学士范祖禹上奏,说道:“先太皇太后以大公至正为心,罢王安石、吕惠卿新法而行祖宗旧政,故社稷危而复安,人心离而复事。乃至辽主亦与宰相方曰:‘南朝遵行仁宗政事,可敕燕京留守,使边吏约束,无生事。’陛下观敌国之情如此,则中国人心可知。今陛下亲理万机,小人必欲有所动摇,而怀利者亦皆观望。臣愿陛下念祖宗之艰难,先太皇太后之勤劳,痛心疾首,以听用小人为刻骨之戒,守天佑之政,当坚如金石,重如山岳,使中外一心,归于至正,则天下幸甚!”
赵煦越看越怒,把奏章往案上一抛,说道:“‘痛心疾首,以听用小人为刻骨之戒’,这两句话说得不错。但不知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说着双目炯炯,凝视范祖禹。
范祖禹磕头道:“陛下明察。太皇太后听政之初,中外臣民上书者以万数,都说政令不便,害苦百姓。太皇太后顺依天下民心,遂改其法,作法之人既有罪则逐,陛下与太皇太后亦顺民心而逐之。这些被逐的臣子,便是小人了。”
赵煦冷笑一声,大声道:“那是太皇太后斥逐的,跟我又有什么干系?”说罢拂袖退朝。
数日后视朝,范祖禹又上奏章:“煦宁之初,王安石、吕惠卿造立三新法,悉变祖宗之政,多引小人以误国。勋旧之臣屏弃不用,忠正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