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辰笑笑道:“这有什么不可以,这里边只是一个隐秘的开启机关,并没有什么危险,东西摆放的也很规整,只要打开隔板,谁都可以取出来的。这件事好像是有点意思,我现在就把隔板打开,你们来取取看,我负责在一边整理。”
打开内部的隔板后,张辰就站在了一边,等着接手从里边取出来的东西。他有着足够的信心,这次拿出来的东西,会让现场的四个人再次震惊到无以复加。
宁爷一大把年纪了,对于从闷户橱里往外掏东西并不怎么感兴趣,最后就由弗雷德里克打头,和宁琳琅、张沐三个人分别从暗格里取出了十只短而粗的盒子和六只细长的盒子。
张辰有意给其他四人带来更大的惊喜,先选择了其中最粗的一幅卷轴打开,首先出现的是卷首八个大字“万世师表、先贤世家”,看这名字就知道这幅画有多长了。
能有七十二贤这样称呼的,古今唯独孔夫子门下身通六艺的七十二名弟子,除此之外再无分号。文王百子只是一个传说,贾家楼四十六友有待考证,梁山一百单八将并不存在,七十二贤在中国历史上以人数为长的团队中,绝对要排在第一名。
七十三个人都要画出来,每一个人都要讲述一个小故事,还配着简短的文字描述;这样的一幅画,只是画作本身的长度就达到了十四米以上,加上装裱和后人题跋的篇幅,这幅画的整体长度达到了近二十米。
如果不是在制作之初就是为了掩藏这些东西,这件闷户橱的主人在设计上做了巧妙的安排,就这幅画卷起来以后超过二十五公分的直径,绝对是无法在一只普通的家俱中藏到今天的,一早就被人发现了。
三张大案连在一起也就是七米多不到八米的长度,这幅画只展开一半就到头了,张辰一边打开画卷,一边还在想着,回到京城之后要为这幅画特制一只超长的陈列柜。
宁爷等四人已经是被这幅画前面的内容震撼道了,正挨个儿地看着名家收藏过的题跋和泠印,根本来不及往后边看。
卷首的八字过后,是一段题诗,先赞美了孔圣人的教化之功德,后边另出几句来称赞这幅画的作者。就是这位画家的名字,已经把宁爷等四人震了个不轻。
陆探微,南朝宋明帝时的宫廷画家,中国最早的画圣,书画历史上第一个确定以书法入画的画家,。
关于陆探微的史料记载很少,只有《南史》中的《宗炳之孙宗测传》和《伏玄度之曾孙伏曼容传》等加载中有提及过他的姓名,可见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应该只是一名宫廷画师,并没有相应的官职。
但是在书画历史上他的名声却是大大的响亮,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古画品录》的作者谢赫也对他推崇备至。《历代名画记》中说起陆探微时,也曾有“陆探微,上品上”这样的说法,“上品上”只是三个字,却说尽了他在绘画上的绝顶造诣。
宁琳琅看着这幅超长的卷轴,说话的声音都有些紧张了,“师兄,你没猜错啊,这第二层里边果然是有更宝贝的东西,这可是陆探微的长卷,在这之前已经找不到一幅传世作品了吧。
我记得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曾经收录过他的七十多幅画,历史上对他的画作评价也是很高的;说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到宗教人物,乃至飞禽走兽,全部都涵盖了,而且是无一不精。
真是难以想象,这件闷户橱的主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可以收藏到这么多的传世名画。本以为能有十二幅董伯仁和展子虔的作品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现在又出现了陆探微的作品,还是这么大篇幅的巨型长卷,我对后边的那些画更加期待了。”
正文 第三八三章 六朝四大家(中)
这幅长卷的《七十二贤图》,实际上是画了七十三人,虽然没有在名称里边加入孔子,但是这七十二人都是他的弟子,又是把孔子放在卷首,隐有尊重和避开圣人名讳的意思,可谓是用心独到了。
近二十米的画卷足足看了半个钟头,才算是暂时欣赏结束,几个人都是看的意犹未尽。好在这东西现在已经到了张辰手里,今后想要看有的是机会,唐韵是不会收他们门票的。
张辰继续展开下一幅长卷,这一幅虽然也是长卷,但是篇幅相对就要小很多了,只有十一米多的长度,画面部分不到十米。
和刚才那幅《七十二贤图》一样,画卷展开之后,宁爷、弗雷德里克、张沐、宁琳琅四个人的脸上再次出现了被严重震撼的表情,即便是之前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依旧是被震的不轻。
这种震撼的来源,就是卷首题书一旁的“五星二十八宿”和“张僧繇”这九个字,就这么简单的九个字摘出来,的确是能够带给懂行的人以极大的震撼,不论是画的名还是人的名,在书画界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张僧繇,此人在中国画界的地位可以轻轻松松排进前五名,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的著名画家,官至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深受梁武帝萧衍的器重。
张僧繇最擅长的就是写真画,对于人物故事、宗教题材、花卉山水等都有不俗的成就。梁武帝崇尚佛教,常常会对一些佛寺进行修缮和装饰,每在这个时候,就会命张僧繇为寺院绘制壁画。
他所绘的佛像极其传神,在前人绘画的基础上自成一派,被当时的画坛称为“张家样”,很多雕塑佛像的技师都会以他绘制的佛像为样本去造型。
张僧繇对中国画有两个最大的贡献,把他稳稳地扶在了中国画历史上最高位置的宝座之一。
其一是他把晋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的笔阵图中的点、曳、斫、拂等技法融入画法当中,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同时也给画面带来了新的形式。
其二是他在画法中吸收融入了川子天竺佛画中的“凹凸花”技法,演变为后世的明暗法、透视法,大大增强了在画面上塑造形体空间的能力,让画面变得更加逼真,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中国画界把他和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四人,并成为“画家四祖”,成语“画龙点睛”就是出于他的典故。
而这幅《五星二十八宿》就是它的名作之一,画面的内容为代表金、木、水、火、土五星,和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各七宿的,或人或兽,或兽首人身、山精海怪等形象,每一图之前都配有相应的说明。
刚才的《七十二贤图》是谁都没有见过的,但是这幅就不一样了,弗雷德里克拧着眉道:“这幅画简直太棒了,我曾经在日本的大阪市立美术馆看过展出的《五星二十八宿》,不过很可惜,他们只有五星和十二宿,是一件半幅的。
那半幅是唐代的梁令瓒临摹的,北宋的李公麟称赞他的画风酷似吴道子,虽然我没有见过吴道子的画,但当时也觉得很不错。可是和这幅原作比起来,梁令瓒的那幅就要差好多了,这幅可是稀世珍宝啊。”
宁爷是个很正直的人,对李公麟没什么好感,道:“梁令瓒的主业是天文学,绘画只是他的副业,又是临摹前人的作品,自然不能做到形神俱佳。李公麟的评价不看也罢,这个人没什么风骨,那幅画曾经被蔡京收藏过,想来是讨好吕惠卿、蔡京等人的谄媚之词。
中国画分为疏密二体,张僧繇是‘疏体’的典型代表,对绘画原则和规范的确立大有其功,他的画风可不是随便能模仿得了的。
张怀瑾在《画断》中评论张僧繇的画,说‘张公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周材取之,今古**’。
李嗣真在《续画品录》中也说过,‘至张公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
日本人的那幅画我也见过,梁令瓒的画工算是不错的了,把张僧繇的画学了个七八成,但只是形似,笔墨之间缺少了一些该有的神韵,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等要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名气大也是因为年代久远和梁令瓒的名声。
现在真正的宝贝已经被小辰得到了,有了真品可供研究和鉴赏,临摹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这幅画只要在唐韵展出,日本人的那半幅就可以算是破烂了。”
宁爷虽然生活在欧洲几十年,可骨子里的华夏情节还是很浓重,如果是在历史上通过正当渠道流入他国的中国文物,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那些不清不白,没有一个合理解释说法的东西,他很愿意让那些东西变成一文不值的臭狗屎。
张辰对于这个又是长辈又是前辈的老人,心里也是敬佩的很,宁爷的脾气和他很相近,都是那种对是非正邪分得很清楚的人。宁爷给国内捐过不少流失海外的文物,可其中没有一件是当年被抢走,或者是以非法途径留出来的。
闻言笑道:“外公,现在国内的收藏风越来越盛,已经是一派全民收藏的景象了。虽然还有很多人会花高价买下一些当年被盗抢的文物带回国内,但是我相信,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到顶级收藏家的行列。
不会再用这种吃大亏的方式,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更多的国宝文物来,让那些曾经劫掠过华夏文明的人失去二次抢夺中华财富的机会。”
这是宁爷最喜欢听到的话了,他大力培养宁琳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古文化的传承留下一个出色的传人,为古文化的传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点头道:“嗯,小辰你的这个说法我很赞同,你的唐韵一定要好好干,努力吧中华古文化的传播工作做好了,让更多的华人从认识到了解,再到接受,最后爱上这些古文化的遗产,把华夏历史上的伟大文明传承下去。
今天得到的这些东西都是宝中之宝,你回去之后就要利用起来,但是也不要一次性的就投入进去,要循序渐进的来,对观众进行分批投放展览,这样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和对收藏有兴趣的人进来,对于古文化的传播有更大的作用。
说到这里啊,我还真的有些急着到京城去定居了,你一定要在唐韵给我一个合适的位子,让我这把老骨头也为古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做点事。这么一来,我对回到京城之后的生活,那就更加的有信心,有希望了。”
几个人一边聊着,一边对这幅《五星二十八宿》鉴赏和点评,看过一阵子之后,张辰收起了这幅画,再次打开另一幅两米还要多的大轴。
这幅大轴论纵向尺寸要比前边两幅大很多,宽度却只有六十多公分,还不及前两幅的十分之一,但是这幅画所带来的震撼程度,却是不必前两幅小一点。
画上的题字是“吴太祖黄武皇帝像”。因为空间有限,画上的题跋并不多,只有寥寥几处,更多的却是收藏者的泠印;其中一处题跋比较显眼,字数不多,却胜在字迹,“自秦以降五百年,事画者第一人,当弗兴尔。东坡”。
张沐毕竟是入行时间短,对于一些自己没见过的东西还是抱有一些不敢确定,小声地问道:“小辰,这幅就是三国曹不兴的真迹吗?如果真的是,那其它的那些里边,是不是还应该有顾恺之的作品呢?
六朝四大家已经有三个人的作品出现了,连三国时候的都有,出现东晋的也就不奇怪了吧。而且这些盒子一共四个颜色,三黄、四白、四蓝、五绿,